领导威望对于领导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真正有威望的领导者能够引发一呼百应、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效应。因而,拥有崇高的领导威望是领导者的普遍愿望。但是,领导威望不能靠上级封赏,不能靠权力强求,不能靠自我浮夸,不能靠小人哄抬,最终要靠各方面“眼光雪亮”群体的切实认可、广泛称道。这种认可、称道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其中,领导者高尚、淳厚的道德品质对于领导威望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品德有严重缺陷,极易导致领导威望沦陷。
以品德高厚支撑威望隆重,应当注意做到:以诚实守信收获支持信任;以廉洁奉公赢得“八面威风”;以能容善忍推进正己率人;以明智的荣誉知行引领人。
一、以诚实守信收获支持信任
真正享有威望的领导者一定是获得人们支持、信任的领导者。而获得人们的支持、信任有赖于领导者诚实守信的品格。诚就是诚实,不自欺。《礼记·中庸》有云:“诚,自诚也。”诚是个人品格、个人境界,是以自己的本真展现于人,主要立足于个人的道德自律。信是讲究信誉,然诺不欺。信是社会品格、社会境界,是以社会的规范来约束自身。守信之人,定然言行一致;而言行一致之人,势必是诚实之人。《说文》解释:“诚,信也。”“信,诚也。”用信解释诚,用诚解释信,表明诚与信是不可分离的。个人的诚延伸到社会便是信,社会的信反射于个人便是诚。诚信支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诚信如同“革命根据地”,不诚信就没有立足之地,是致命的重大缺陷。所以,有人说,选人主要看三点:诚信、智慧和激情。但是,如果没有前面一点只具有后面两点将会是致命的。
人与人之间的支持、信任关系,就好像一块美丽的水晶制品,具有“三不”属性:“得之不易,价值不菲,脆弱不堪。”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往往不会因一时一事、一言一行而建立起来,而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相当多事情的反复考验。一旦真正建立起信任关系,就能有效地推动工作。好些时候,你说什么人家就按你的要求去做,显得一呼百应、威望很高,就是因为人家信得过你,相信听你的一定没错!但是,信任关系又是“易碎品”,虽可能不因一时一事、一言一行而建立,却可能因一时一事、一言一行而破碎。支持、信任需要诚实守信的品格作为基本支撑。得不到人们的支持信任,领导威望也就无从谈起。
(一)诚实守信是保障领导效力的首要品格
简单地说,领,就是做事有人追随;导,就是说话有人信从。缺乏诚实守信的品格,很难达到做事有人追随、说话有人信从。领导者的可信度如何决定了人们是否心甘情愿奉献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经验、智慧、创造力和支持。投资于诚信吧!因为它具有高贵而永久的领导价值。
美国著名领导学者詹姆斯·库泽斯、巴里·波斯纳开发了“受人尊敬的领导者的品质”调查问卷。他们在全世界发放这份问卷,调查了10万余人。他们让被调查者从人们经常提到的20种领导品质中选出“在他们愿意追随的领导者身上最想看到的7种品质”。多年来,有4种品质(真诚、有前瞻性、有胜任力和能激发人)被超过60%的人选中。这4种品质在不同的国家都排在最前面。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真诚。“在寻找受人赞扬的领导特征时,我们发现,我们要求领导是可信的,这一点比其他任何一点都重要。”人们之所以普遍看重这种品质,是因为领导者缺乏诚信,领导活动的效力就会严重受限。
1.诚信品格是争取上级支持的道德资本
领导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上级的坚定支持,而上级的支持往往是建立在诚信品格基础之上的。就好像古人说的那样:“为人如构室,先须根基坚固,始可承载。”根基不牢却一层一层往上砌,会承受不了随之而来的重压,结果只能是垮塌。诚实守信就是人的根基,是做人为官的道德资本。缺乏这种道德资本的人势必德不配位,难以获得上级的有力支持。
2.诚信品格是增进同级协作的必要担保
领导活动的有效开展也离不开同级的大力协作。但是,如果没有诚信品格做担保,同级协作也就成了无本之木。诚信,真诚可信,真诚之人才能获得信任。信任关系是完成任何事情的前提。“但是,我们不能太随意地对待这种信任关系。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我们需要,信任就会招之即来。信任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需要你去建立、培养和呵护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植自己的诚信品格。P3-5
《中国领导力提升系列丛书》从理沦到实践,从领导心理到领导行为,既深入阐述了领导力的本质及其显著特征,又讲究增强领导影响力的方法艺术。这套丛书凝聚集体智慧,付出作者艰辛劳动,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新颖,对于开展国家公务员教育培训非常需要,非常有帮助。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国家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文彰
《中国领导力提升系列丛书》突出领导力的历史纵深感和提升的时代意义,深切地阐述了领导力建设中领导心理、领导思维、领导风格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领导角色、领导决策、领导沟通、领导激励等方面对于激发组织活力的重要途径。这16本书从不同方面探讨提升领导力的组织绩效和方法艺术,可谓国内唯一,对于促进中国领导科学事业大发展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峰
《中国领导力提升系列丛书》以领导力提升为着力点,目标明确、意境高远、内容丰富、风格清新、时代感现实感强,对于人们全面深入认识领导力,把握领导力发展变革规律,提升组织与个体的领导力,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都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领导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授,吴江
尽管写得有些匆忙,也写得相当艰难(这几个月时常有忙得天昏地暗之感),但总算把书稿写完了。书稿交付出版社之前,我觉得有些事情(事实与感情)是应该在这里铭记与表达的:尽管这本书的封面只是署了本人之名,实际上是有众多合作者的。
首先是我生命最重要的3个女人:奶奶、老妈和夫人(以辈分高低为序,排在末位者如有意见请永久珍藏)。
奶奶宋群英是一名乡村接生员,经常在白天或黑夜为顺产或难产的婴儿接生。1976年暑期的一天,她老人家帮助一位农家天使降生后,到县教育局进行了一次上访,这一举动对我人生有决定性影响。当时我初中毕业,没能继续上高中读书,跟我两个哥哥的际遇一样。那时升高中不必考试,经生产队推荐即可,一般是二选一。大哥建国因家里弟妹多(一共五兄妹)、劳动力少,父母身体又不太好,初中毕业后就直接回家务农,为家里挣工分了;二哥建强初中毕业后想继续读高中,成绩也不错,无奈升学名额有限,竞争不过他“有后台”的同学(生产队妇女主任~TkJL),也回家当劳动力了。1976年,我重复二哥的故事,败给与我同时初中毕业的生产队长之侄。我的学习成绩和其他表现都比他好,升学的却是他不是我,奶奶忍不住了。她经常东奔西跑为众多新生儿接生,是个见过些世面的人,于是就有了前面所说上访之举。当时上访无人阻挡,她直接找到县教育局负责人,向他申诉:“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领导的,怎么能够有这么不公平的事呢?”把我们兄弟的遭遇诉说一番,为我据理力争读高中的机会。当时她并不知道毛主席已经处于弥留状态,这番话却起了作用。1976年10月,我被通知到桂林灵川中学读高一。尽管我比生产队长的侄儿及其他同学晚入学一个多月,但毕竟顺利入学了。印象很深刻的是,当时县里正在召开“万人大会”,庆祝“10月的胜利”——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我也胜利了,是奶奶赢得的。没有我奶奶,就肯定不会有我今天这本书的写作。
老妈秦冬妹绝对是位伟大的母亲。我和妹妹、弟弟先后都考上了大学(在当地绝无仅有),所需费用都靠父母亲撑着病弱的身体做小生意来挣得。当时他们的主要经营项目是半夜三更就起来煮粽子,天不亮就由妈妈挑到十多里路以外的桂林市去卖。后来听妈妈说,她卖完粽子回家的路上,有时走着路都会迷迷糊糊打瞌睡。没有母亲的辛劳,也就不可能有我后来的成长,自然也不会有这本书的问世。母亲长久以来的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我,让我坚持了下来。现在老人家近80岁,身体状况却胜过二三十年前,我满心欢喜。我和母亲有个约定:希望我80岁时还有妈!母亲爽快地笑着答应了。父亲走得早(20年前因病去世),她说要替父亲多活几十年。好!请母亲大人继续开心、健康地生活。
夫人春萍算得上是“严明之妻”,笃信“严是爱松是害”,希望所嫁之人能够依靠、值得骄傲,一直对我勤于督导。如果说我进高中靠奶奶,上大学靠妈妈,那么我攻读研究生就是靠她支持、推动了。她甚至曾经在我去读研之后,一度以化学教师身份代替我上中学历史课(我大学毕业后和她在同一所公司附属的中学任教,我考研离开后,该校暂时无历史教员,学校于是要求她去上历史课)。此事此情终生难忘!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写了句自励自述的话语:“我很笨,可是我很勤奋。”笨是天生的,勤奋则是被伊人所逼迫。不过,一个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可以依靠的也只有勤奋。我勤奋工作、学习的样子一直是她的最爱。我于2002年评上教授后,依然勤于教学培训,但在写作上已经偷懒了。对此,她是有意见的,觉得我丢掉了重点。我则自认能力有限,没本事面面俱到,只好面对现实、看淡得失。这回承担了本书的写作任务,她比我高兴得多(写起来毕竟不易,我远没她高兴),尽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担任专职组织员工作繁忙,也时常抽空回来帮我改善饮食,补充能量,各种家务也都抢着干。没有她的经常督促和大力支持,这本书也难以完成。谢谢这个当今世上唯一让我怕的人!没错,我是怕她,怕她伤身伤心伤神,怕她生气生病生疑……此刻,其实有点怕她看到这句话不高兴。
我的合作者还包括国内外众多认识或不认识的学界人士。胡月星教授热心组织了这次写作活动,并时常在朋友圈内软硬兼施地刺激、督导,既热情发放鼓励红包,又冷峻划定交稿红线,弄得大家幸福感满满而又责任感陡增,充分展现出他的强劲领导力,很受大家称道与爱戴。学界的其他朋友们多次办会,盛情相邀,让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些许心得,并接受大方之家的检验与评点。同行专家的诸多名著佳作为我提供了有力支持。我在搭建了写作框架后,既灌注了自己多年的研习成果与思考积淀,也选用了古今中外学者、领导者的研究成果和嘉言懿行作为建筑材料,使本书既有百家原料,又有“祖传奥妙”,也有本人的风格与味道。众多“原料产家”没能一一列出,敬请原谅!书中不少内容在国内众多省份的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多次讲授,得到了来自各级各类组织的领导活动实践者的检阅和启迪。在某种意义上,他们都是我的合作伙伴。谢谢大家的成全!谢谢广西区委党校副校长、百色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唐秀玲教授的支持和鼓励!
有人说:“爱看书的人常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说出别人不知道的为自豪,而爱思考的人常以语出惊人、说出新意,在别人没办法时说出办法,别人说出办法时说出更好的办法而兴奋。”①这话让我挺受刺激的。认真反思一下,似乎自己更像是一个“爱看书的人”,既把有关问题想来想去,也把有关文字搬来搬去。书中的局限性只能怪自己学养有限、思考还欠深透。希望通过这次写作活动,通过这本书的阅读,通过上面这段话的刺激,我和更多的人都能成为“爱思考的人”。
期待新的开始……
陶建平
2016年10月于南宁柳沙半岛不已斋
第一章 德望厚重功——以品德高厚支撑威望隆重
一、以诚实守信收获支持信任
二、以廉洁奉公赢得“八面威风”
三、以能容善忍推进正己率人
四、以明智的荣誉知行引领人
第二章 真恳尊重功——以多方尊重为下属发展提供推动
一、领导者要注重为下属发展提供积极推动
二、为下属发展提供积极推动,请选择真恳尊重
三、多方体现尊重,让人们心随心动
第三章 实践增能功——以积极实践增益能力长进
一、心态要积极:调整心态,自如以待
二、观念要积极:善待错误,宽容失败
三、行动要积极:深入调研,了解实情
四、总结要积极:用心实践,升华经验
第四章 精神领导功——以精神营养强化积极影响
一、精神营养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二、强化积极影响,必须摄取高质量精神营养
三、领导干部摄取精神营养的偏差分析
四、精神营养高质量摄取的着力重点
第五章 思维拓展功——以创新思维突破领导篱围
一、领导者创新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二、领导者创新思维的向度要求
三、领导者创新思维利剑的磨砺
第六章 学以致用功——以学习效力推动工作实际
一、端正认识,积极对待,具备强劲动力
二、精心安排,打造品牌,发挥组织效力
三、垂范于众,广泛带动,彰显身教魅力
四、讲究方法,增强效益,生成工作推力
第七章 沟通合顺功——以优质沟通促成合作顺丰
一、展现你的人性善美
二、善于进行引导激励
三、警惕沟通的“墨迹效应”
第八章 反思保健功——以内省自反保障健康发展
一、反思保健功是领导干部必修的内功
二、反思严重缺位,需要认真面对
三、把握反思要妙,求得发展实效
参考文献
后记
众多研究领导力提升的论著都把重点放到帮助领导者增强外在技能上,着力于帮助他们修炼内在功力的书籍非常罕见。领导技能固然重要,但技能的局限不是大多数领导者缺乏效力或偏离正轨的主要原因,技能可以很容易地学到。对于大多数结局暗淡甚至惨淡的领导者来说,罪魁祸首是他们令人不敢恭维的内在功力。这种内在功力是妨碍他们走向辉煌的巨大阻力。外王必先内圣。领导活动效能的强化有赖于领导内功的扎实修炼。
内功,原本是指道家修养内丹的功夫,也指通过锻炼身体的内部器官,增强其功能,从而使身体健康的一种活动。本书借用内功一词,指领导者提升自身素养的内在修炼之功,相对于组织、社会等外界的培养和帮助而言。
当前,在干部群体当中,不少人觉得为官不易。甚至有人说,现在当官、做领导“能力不强被压死,品行不良被骂死,胆识不够被吓死,办法不多被急死,心胸不广被气死,身体不好被累死”——反正都是“死”,而且都是“不得好死”,不是“舒服死、高兴死、快活死”。实际上,上面这番话不是关于死亡的,而是关于生存。它反映的是时代和社会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为官不易,“应该理解为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易,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不易,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不易,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不易”。要做到这些不容易做到的,要作为领导干部活得好,干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内功修炼。
本书一共论述了8种内功,分别着眼于领导者的品德威望、能力增长、精神营养、创新思维、学习效力、人际沟通和内省白反等方面的修炼。
何谓修炼?简言之,就是“学而时习之”当中的“习”。人们经常把“学习”放在一起用,把“学”与“习”等同起来。实际上,它们是有区别的。“学”是理解知识和模仿他人,从不懂到懂,从不知道到知道。而“习”强调的是付诸行动和形成习惯,就是要从“知道”到“做到”。要想真正有效,实践修炼须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第一,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本书将要展开论述的6项内功,包括许多具体内容。每个人都不可能指望能够一蹴而就,在短时间内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长期坚持。只要长期坚持就一定能够久久为功,获得丰厚回报。
笔者的母亲秦冬妹今年79岁。她老人家曾因结石而做过两次比较大的手术:1975年因胆囊结石而开刀把胆囊切除;2000年又因胆管结石再次手术取出结石。可以说母亲是元气大伤之人。但让笔者特别欣慰的是,她现在的身体状况相当不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在第二次手术康复以后特别注重锻炼身体。每天早上6点左右就起床,先在家里做弯腰、压腿等热身活动,早餐过后就外出做健身操或打太极拳,大约9点才回来。几乎天天如此,风雨无阻。2016年笔者有一次回家,和母亲聊起锻炼健身的事,她用自己的老胳膊老腿、“老蛮腰”给笔者做了一些演示:双腿趴开,弯下身去,她的手肘可以碰到地面(见图1);坐在木沙发上,用双手掰住脚掌,将两脚伸直,轻松自如地并拢、掰开(见图2)。让人看过后非常惊讶:一个农村老太太,65岁以后才开始注重身体锻炼(并不是从小就练,有“童子功”),却能够达到如此程度,让许多年轻人都自叹不如。关键就在于持之以恒。
干部修炼的道理其实也是一样的。贵在长期坚持,方能久久为功。
第二,有意而为,融人自身。在工作、学习当中听到、感悟到的做人、做事与为官的哲理、正道,如果自己觉得真的很好,就不要仅仅满足于听到、知道,要有意识地按照有些要求去做。从后天角度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何以“由细而巨”?优秀者之优秀何以成就?与人们有意识地长期坚持的东西有很大关系。你打牌搓麻身将疲惫,人家孜孜以求智慧;你长期不愿意动脑,人家一贯勤于思考;你还在习惯性赖床,人家已在攻坚克难;你热衷于寻找理由,人家注重内省反求;你悠悠然得过且过,人家费尽心思突破;你喜怒笑骂总无常,人家情绪调控有方。差距越拉越大,也就不奇怪了。
第三,战胜自我,克服劣习。要真正把做人做事与为官的正道、哲理变成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是有难度的,甚至会感觉到痛苦。因为那些正道、哲理也许与某些人性倾向是相违背的,或者与我们长久形成的习惯是有冲突的。比如,有些人习惯于听别人说好话,“听见好话就笑,听到坏话就跳”。而修炼却要求领导干部不能热衷于听好话,而要经常去听一些难听的话。“当领导,既要受得了夸,又要挨得起骂。”这种说法值得领导者认真琢磨,因为有些人是既受不了夸也挨不起骂的:一旦被夸就眩晕,只要挨骂就暴跳。再比如,有些人习惯于归因于外,遇到问题就往外推,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而修炼却要求领导干部在问题面前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这对于自身的提高,对于做好领导工作是确实有帮助的。
再也不要让“早上起不来床,晚上下不了线”等各种不良习惯妨碍自己的成长、发展了。
有一条谜语问:“6只青蛙在水塘边的木头上休息,后来有5只打算跳下水去。还剩几只在木头上呢?”答案是6只,而不是1只。因为“打算跳下水去”并不等于“实际跳下水去”。修炼也不要总是停留在“打算”上,不要等待、拖延,要马上开始努力,切实付诸行动。
那么,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领导内功》的作者陶建平在多年从事领导学理论研习与干部教育培训实践的基础上,深入阐析了八种领导内功,即德望厚重功、真恳尊重功、实践增能功、精神领导功、思维拓展功、学以致用功、沟通合顺功和反思保健功。分别就领导者的品德威望、下属发展、能力增长、精神营养、创新思维、学习效力、人际沟通和内省自反等方面的内功修炼,进行有理有据、饶有新意的论述。既有宽泛的世界研究眼光,又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既有来源众多的理论探讨原料,又有独具一格的实践体悟味道。
陶建平编著的《领导内功》一共论述了8种内功,分别着眼于领导者的品德威望、能力增长、精神营养、创新思维、学习效力、人际沟通和内省白反等方面的修炼。本书将要展开论述的6项内功,包括许多具体内容。每个人都不可能指望能够一蹴而就,在短时间内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长期坚持。只要长期坚持就一定能够久久为功,获得丰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