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还原,共赴国难的卫国岁月;或明或暗,国魂永存的血火丰碑!
实地寻访,全民抗战的集体记忆;多元反思,正视史实的良知回归!
《战殇(国民革命军抗战将士口述实录)》全面披露作者周渝实地寻访的诸多珍贵史料、照片;以及大量亲历者采访、回忆第一手资料,包括其后人亲述。
回望抗战年代的艰苦卓绝,再现国难当头的民族壮歌!
呈现历史课本绝不会告诉你的细节和震撼!
| 书名 | 战殇(国民革命军抗战将士口述实录)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周渝 |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亲历者还原,共赴国难的卫国岁月;或明或暗,国魂永存的血火丰碑! 实地寻访,全民抗战的集体记忆;多元反思,正视史实的良知回归! 《战殇(国民革命军抗战将士口述实录)》全面披露作者周渝实地寻访的诸多珍贵史料、照片;以及大量亲历者采访、回忆第一手资料,包括其后人亲述。 回望抗战年代的艰苦卓绝,再现国难当头的民族壮歌! 呈现历史课本绝不会告诉你的细节和震撼! 内容推荐 周渝所著的《战殇(国民革命军抗战将士口述实录)》以大量抗战亲历者口述回忆为主线,同时结合战役实地寻访,使读者在阅读抗战老兵真实的经历中,亦可以对他们所经历之历史背景、战争经过等有系统了解,力求还原真实的抗战。 作者以细腻的笔法,立足于记述真实历史,对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战场与盟军共同对日展开战略反攻等抗日战争的有关历史细节也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全书以丰富的口述历史为基础,力求为读者呈现抗日战场上不为人知的一面,在振奋精神的同时,也能触动人的心灵,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目录 上部 卫国岁月 跟随张灵甫将军的抗战岁月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中校会计课长胡立文寻访录 在大时代的旋涡中浮沉 ——老兵代廷芳跨越三军的传奇 从爱国学生到抗战通信军官 ——抗战老兵郭学圣寻访录 战于淞沪,战于武汉 ——老兵侯伟功不完整的抗战经历 百岁英雄:何克孝的戎马生涯 风云际会壮士飞 ——国民革命军空军飞行员陈允瑞寻访笔记 来自黄埔的王牌军军官 ——寻访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少校周文天 心伤而无悔的歌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老兵孙影萍寻访录 战场上的学生军 ——寻访黄埔十九期生蔡嘉仁 烽火中的蒲公英 ——国民革命军伞兵少尉杨勤槐的抗战征途 由远征将士到黄埔军人 ——寻访国民革命军第二〇〇师抗战老兵谷克达 松山:八千黔中男儿血 ——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一〇三师老兵谭祖幼的抗战回忆7 腾冲:满城烽火葬敌寇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老兵何绍清寻访录 穿越时空的微笑(一) ——寻找镜头中微笑的“娃娃兵” 小兵的微笑(二) ——国军二〇〇师老兵陈友礼的抗战岁月 亲历“跨国受降”的远征军医官 ——中国远征军中尉医官张同友寻访录 下部 国家记忆 北平,我生命里的“七七”(一) ——卢沟桥事变77周年祭 北平,我生命里的“七七”(二) ——佟麟阁、赵登禹二位将军殉国77周年祭 风雨深处的海鸥将军(一) ——英雄的黎明 风雨深处的海鸥将军(二) ——大地的燃烧 风雨深处的海鸥将军(三) ——异域的辉煌 风雨深处的海鸥将军(四) ——血染的风采 风雨深处的海鸥将军(五) ——永恒的荣光 寻找远征英烈柳树人(一) ——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 寻找远征英烈柳树人(二) ——血战缅甸 寻找远征英烈柳树人(三) ——马革裹尸人未还 重走远征路·松山篇(一) ——阴霾!三百年来伤国步 重走远征路·松山篇(二) ——狂怒!新二十八师吹响反攻号角 重走远征路·松山篇(三) ——奋战!八千贵州男儿血 重走远征路·松山篇(四) ——决胜!最后的进击与抵抗 重走远征路·松山篇(五) ——惨烈!70年前的“玉碎”证言 重走远征路·松山篇(六) ——追思,拥有英雄的土壤 重走远征路·腾冲篇(一) ——追思国殇园 重走远征路·腾冲篇(二) ——翻越来凤山 重走远征路·腾冲篇(三) ——焦土腾冲城 血洒淞沪祭山河 ——缅怀滕久寿将军 陈怀民:那个永远的追风少年 消失的将军 ——寻找民国陆军中将陆荫楫将军 黔南1944:烽火黑石关 天降神兵:二战中的中国伞兵 ——国民革命军空降部队对日作战记 试读章节 国难当头,兄弟从军 1921年农历9月28日,胡立文出生在湖南桃江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家里除了父母之外,他还有一个名叫胡永生的哥哥。1937年震惊全国的七七事变爆发时,胡立文还是一名16岁的中学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与哥哥胡永生约好一起投笔从戎,共赴国难。 胡老说那时学生们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志愿参军的不仅仅是他们兄弟俩,还有很多同学。报名参军之后,大家集中在江西九江师管区整训,之后分散到不同的部队。胡立文被调入七十四军,与哥哥胡永生没有分在同一支队伍,兄弟俩各自整理好行装后依依话别。然而,令胡立文想不到的是,这一别竟然成了永诀,后来,他得知哥哥在湖北抗日作战中为国捐躯。说起这段往事,胡老含着泪花反复向我叮咛:“你记住,他名字是叫胡永生,在湖北战死的。”还用笔在我的备忘本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了“胡永生”三个字。我记下了:胡永生,抗日烈士;生于湖南,阵亡于湖北…… 相对兄长而言,胡立文是幸运的。1938年夏,他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第一五三旅第三。五团。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就是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前身,成立于淞沪会战期间,此后该军一直转战在全国各大抗日战场,淞沪会战、南京战役、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冬季攻势、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无战不与,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抗日先锋铁军。 第三。五团原是张灵甫所带的部队,不过在胡立文到七十四军的前几个月,张灵甫已晋升为一五三旅副旅长。在国民革命军将领中,张灵甫的书法堪称一绝,曾受到辛亥元老于右任老先生的赏识。也因如此,他对能写一手好字的胡立文异常关照。胡立文回忆说:“军长(张灵甫当时为副旅长)见我年纪小,是个学生,学习也用功,所以他就对我非常照顾。他看到我字写得不错,就把我留在身边当文书。”因为张灵甫在1946年升为七十四军军长,所以胡立文回忆这位老长官时都习惯性称他为“军长”,实际上1938年夏季的张灵甫还只是副旅长。 在张灵甫的关照下,当时还是一个孩子的胡立文留在了旅部任准尉司书。胡立文对张灵甫治军之法有很深的印象,胡老告诉我:“军长(张灵甫)对部队要求很高,纪律严明。他不仅治军严谨,而且对部属、特别是士兵非常关心。那时国家贫穷,多灾多难,物资缺乏,部队后勤保障困难重重。他总担心士兵缺衣少食,经常到士兵中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情况,与大家一起共度难关。每个月他都要从自己的工资里拨出一部分给大家改善伙食。在部队里面,军长对我是最好的。军长长得很高,那时候我才16岁出头,个子也小。他经常摸摸我的头鼓励我好好干,把我当他的孩子一样带。” 张灵甫对待士兵如春天般的温暖,是一位爱兵如子的儒将;对待日寇侵略者,他立即就变成了冷酷无情的“猛张飞”。淞沪血战,他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保卫南京,他奋力杀敌,受伤犹不肯退下火线。胡立文到旅部之前张灵甫就有过几次负伤的经历。 P4-P5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