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比喻我喜欢。”
“嗨,晚上好!”一声快乐的问候打断了妈妈的话。她们回头一看,马兰和玛格丽特已经站在她们的身后。
四个人高兴地互相拥抱起来。
随着夜色的渐渐降临,喧哗的城市开始慢慢地安静了下来。黄河的水好像也流动得缓慢起来,水波就像深色的绸缎一样,轻柔无声地起伏着。两岸灯光的倒影,让这片深色的绸缎增添了星星点点的光亮。
米兰她们坐在餐厅里,可以看见窗外黄河水无声无息地从她们面前流淌过去。马兰和玛格丽特直接从北京转机过来,她们还没有来得及吃晚饭。玛格丽特很开心地点了一大碗兰州拉面。
“兰州牛肉拉面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面条。”玛格丽特大口吃着,竟然吃出了哧溜哧溜的声音,这在欧洲是很没教养的表现。可现在这个哧溜声,让米兰觉得很亲切。
马兰什么也没说,点了一个汉堡包。马兰是个很特别的女孩。当她高兴的时候,那双美丽的大眼睛熠熠闪亮,使她成为一个光彩夺目的女孩。当她不高兴的时候,她就是那种走在人群里不会被别人注意的普通女孩。这会儿她沉默地吃着汉堡包,看上去一脸心事重重的样子。米兰觉得她好像突然长大了很多。
吃过晚饭。两个妈妈打开地图,开始研究线路。她们计划自驾游,已经通过旅行社订了一辆越野车。明天在兰州取车,然后一路向西开过去,最后在敦煌还车,然后坐飞机回北京。她们仔细地列出在沙漠里旅行的必备物品,商量着去哪里购买。
餐厅里的人越来越少了。服务员开始收拾周围的桌子,灯光也暗淡下来。马兰对米兰使了个眼色,她们两个哨悄地走出了餐厅。
“米兰,我想请你帮个忙。”马兰一开口就说。
米兰和马兰已经很久没见面了。但她们互相一点陌生的感觉都没有。也许她们一直有邮件来往,也许因为她们两个都是在国外长大的中国女孩,互相很理解。
“帮什么忙?”米兰很好奇。
“明天她们去拿车,准备行李的时候,你跟我一起,帮我去找妈妈。”马兰简单地说。
被她这么一说,米兰突然记起来,马兰是兰州人。玛格丽特就是从兰州的一家孤儿院中领养了马兰。她还记得,她在伦敦第一次见到马兰的时候,马兰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不想跟中国有任何关系。现在突然有这么大一个转变,米兰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她很关心地问:“你现在的爸爸妈妈对你不好吗?”
‘牠们对我很好。”马兰冷静地说,‘牠们把我当成真正的女儿,我也把他们当成我真正的爸爸妈妈。”
‘这不是很好吗?你还要什么呢?”米兰不明白。 “可是,米兰,你知道,这不是真的!我不是他们的女儿,他们也不是我的父母。了解我们的人知道这一点,就连那些马路上遇到的根本不认识我们的人,只要看一眼,他们也立刻明白,这不是真的!”
‘只要你们自己觉得是真的,为什么在乎别人怎么想呢?”
‘可我在乎。”
米兰一时没话说。马兰也不说话。两个女孩子在黑暗中站了一会儿。
米兰迟疑地问:“你以前说过,你恨你的亲生父母。为什么现在想去找他们呢?”米兰到现在还记得,那天晚上,在马兰的睡房里,马兰说过,她是多么恨她的父母,因为在她出生以后,他们就把她扔在一家孤儿院门口。那时候的马兰是个长着兔唇的丑女孩。马兰在孤儿院长到4岁,是玛格丽特领养了她,为她做了手术。让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子。
P22-24
冰心奖创立25周年了,一辈又一辈获奖作者涌现出来。未来,获奖作者的名单还会越来越长,期望作家们的作品在小读者心中扎根。
冰心奖,一个美丽的童话梦。
众多出自爱心的手牵在一起,使这童话梦变成了现实。
儿童文学事业,是需要集体培育的事业。
葛翠琳
说到冰心奖,自然会想起韩素音来。她的名字和冰心奖是分不开的。
2012年12月6日,我曾在《文学报》发表了一篇怀念韩素音的散文。如今,将它放在这套丛书里作为代序,也是对冰心奖25周年的一份追忆。因为,韩素音是冰心奖的创立人之一。
群树绿叶尚未变色,突然雪花飘飞,树冠和草地披了一层白。雪水从树枝树叶滴洒下来,路面出现冰冻,寒气袭来,顿觉清冷。这时传来韩素音辞世的消息,心中怅然,仿佛身在梦中。
那样一位精力充沛、热情饱满的女作家,真的永远离开了我们?
曾记得,创立冰心奖时,我们必须先申请注册,然后才能办理开户、刻公章等一系列的繁杂手续。这一切必须先有房子作为登记地址。当时商品房还没有流行,困境可以想象。韩素音决定把她的私人房产,隔断一间出来作为冰心奖办公用房,这令我十分感动。韩素音在北京原有过一处房产,是独院平房,“文革”中被侵占,“文革”后政府落实政策,补给她几间平房。这处房产坐落在西四一个胡同里,是一进三层的大院,中间的单独小院给了韩素音,几间平房相互通着。临院门的一间隔断开来作为冰心奖办公室,虽是平房,却有卫生设备,还分成里外间,这在当时确实难得。韩素音真诚地为我办了亲笔签字的手续。这件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冰心奖的创立解决了一项实际困难。
后来,我考虑韩素音本人并不在中国居住,将来处理这私人房产时,切割出来的这一间会对她造成不便,我就把这间房子退还了她。她惊奇地说:“你知道吗,多少人想着这房子?你已用着这房,怎么还退回来?”
我说:“房子的事,早晚你要处理,不想给你留下麻烦。”
韩素音是个慷慨热情的人。冰心奖创立初期,吴作人美术奖国际基金会成立,首届颁奖会在北京饭店举行,与会人坐成圓桌形。韩素音到场时活动已经开始,她就坐在后门旁我们这一桌,我忙让工作人员传话给吴作人老师的夫人肖淑芳老师,不一会儿,有人来请韩素音上主席台就坐。她推辞,我说:“你去坐主席台吧,否则肖老师还要亲自来请你。”她匆忙嘱咐我:“冰心奖颁奖会一定要摆一排排座位,千万不要摆单桌,大家精神不集中,会场难控制。”我回答知道了。所以冰心奖颁奖会会场从未摆过分桌座位,会议时间也不超过两小时。开始几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颁奖会,后来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举行,韩素音都亲自参加,而且每次都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最初几届评出的获奖作品,她都看过,还问过获奖作者的情况。她为冰心奖获奖作品写的诸多题词,大部分我在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主编的《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序言里提过了,这里不再重达。 韩素音最后一次来北京,我们一起去医院看望冰心。回来她对我说:“冰心是令人羡慕的,近百岁的人,心情平静地躺在医院里安度晚年。有事作家协会派人来解决,家属来看望,作家协会会派车。外国的作家进入老年,哪有什么机构管你?”
我说:“你可以久住中国呀。”
她说:“我的故乡是中国,但我要永久居住在中国,还是需要许多手续的。”
因为这不是我能发表意见的事,便闭口不再谈论。
曾记得,在北大举办韩素音青年翻译奖颁奖会,季羡林老师主持会议,并领导此项工作,所以用车、场地安排等诸项都顺利。颁奖会人数不多,却庄重热烈、轻松愉快,会后在餐厅推出茶几高的大蛋糕,气氛被推向高潮。韩素音说:“他们的做法你可以参考。”
我注意到此项活动中获奖证书是盖方形人名章,这对获奖者或许更具纪念意义。于是会后我请韩素音、冰心二人为冰心
曾记得,冰心奖创立初期,为了答谢燕山石化企业捐赠资金,雷洁琼老师和韩素音亲自出面去远郊厂区访问,并参观厂办小学和幼儿园,慰问教师和孩子们。石化企业的领导海燕同志全程陪伴我们,我准备了玩具、图书,还有一把二尺多长的素面折扇代替签名簿。韩素音兴致勃勃地和海燕同志交谈。海燕同志的父亲也是燕京大学的校友,这使两位老人倍感亲切,欢声笑语不断。韩素音和雷老师从一大清早出发直到傍晚才回,我几乎是筋疲力尽地勉强支撑下来,真难为两位高龄老人了。
韩素音为中国的公益事业东奔西跑,花费了多少心血!“中外科学基金奖”“彩虹奖”“中印友谊文学奖”……凝聚了她对中国的一片真情。怎不令人敬佩!
韩素音晚年是寂寞的,独自一人寡居在瑞士,年节的日子里甚是凄凉。通电话时她反复问:“记得我的地址吗?没有改变。你那儿是白天的时候,这儿是夜里,我在睡觉。这里的白天,北京是夜间,你要睡觉。打电话不方便,你写信!”
可我写了中文信,又有谁读给她听呢……
朗朗笑声犹在记忆中回荡,如今她已是隔世的人了。但愿在另一个世界里,她能和冰心、雷洁琼诸多老朋友快乐地相会。
瑞士洛桑的那串电话号码,不再传送韩素音的声音了,只留在电话簿里,标示着她曾经的岁月。
37.Montoie Lausannel00>SwitzerLand这个地址,不会再接收她的信函,但会留在历史里: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曾在这里度过她的后半生,她的许多作品,从这里走向了世界。
韩素音曾为冰心奖写过不少题词,她对冰心奖获奖作者怀有真诚的期待,这里录下几句她写给小读者的话:
小朋友们
你们是我们的明天
我们是你们的昨天
但我们的工作并没有终结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创造
一个更美丽的中国
一个更文明的世界
冰心奖创立25周年了,一辈又一辈获奖作者涌现出来。未来,获奖作者的名单还会越来越长。期望作家们的作品在小读者心中扎根。
冰心奖,一个美丽的童话梦。
众多出自爱心的手牵在一起,使这童话梦变成了现实。
儿童文学事业,是需要集体培育的事业。
程玮著的《赛里斯的传说/冰心奖25周年典藏书系》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故事森林冰心奖25周年典藏书系推出的作品之一。米兰和马兰,两个在从小国外长大的中国女孩,和她们的妈妈们一起踏上了丝绸之路的神秘旅途。沿着丝绸之路寻找马兰的亲生父母成了两个女孩悄悄守护的一个秘密。这场漫长的旅行注定让她们历经一场文化的洗礼,重返一千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繁盛之境,与远古的祖先们交臂而过。在大漠的边缘,她们终于寻找到了共同的心灵家园……
程玮著的《赛里斯的传说/冰心奖25周年典藏书系》从一个在德国出生长大的中国女孩米兰的视角出发,在归乡寻根的旅途中,重新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终,小主人公不但找到了自己的血缘归属,同时也探寻了祖国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根基,确立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本书深沉而有力,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场文化寻根之旅给了小读者一双明亮的眼睛,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不但可以感受到孩子与父母之间情感的冲突与交融,而且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下,深入了解许多关于丝绸之路的名胜古迹和历史知识。小说激发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论身在何地,骨血里挥之不去的民族情怀与文化自豪感。作家将自身对中国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融入故事之中,让这本小说兼具可读性与知识性,富有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