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己总有理,就是因无道
现实中,你遇到过喋喋不休陈述自己道理的人吗?你遇到过不管你说什么他还是在无休止地讲述自己道理的人吗?遇到这样的人,你肯定有点烦。是啊,现实中的人们都以为自己说的道理是正确的,聪明一点的人、经验丰富的人、有权势的人或者所谓的权威,尤其如此。我们与人对话,对着别人说自己以为正确的话,轮到别人对我们说话时,也说着他们以为正确的话!于是,就出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那么,到底谁是正确的呢?真理又在哪里?
人世间,大部分时候,我们听到的是人各说各的道理,甚至因为各自坚持各自的道理而产生冲突。由此就会让人生疑:人说的都是真正的“道理”吗?记得上个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有过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后的结论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时的我还太年轻,尚无法理解如此深奥的问题。现在想起来,似乎明白了一些: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实际上是在破除当时人们过于固化的观念,是在破“我执和法执”,是让人们在实践的探索中不断地超越自己的认识,不断地迫近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判断不是真理本身,而是我们破除自我固化的主观认识去接近客观真理的法理。
客观真理是自在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人都在用自己的主观说道理,但是,若说出的理中没有道,只有自己主观上的理,哪里还有真正的“道理”可言呢?况且,人主观的认识能力有限,语言在陈述和呈现真相方面的能力也有限,而语言要表述的那个客观世界却是无限的。因此,我们用自己的主观语言是无法真正完全彻底地表述世界和事情真相的。
作为学道者,首先要用自己的耳朵和心认真聆听自己说出来的理,最为关键的是,要坚决果断地质疑自己的理不一定是道——不全面、不客观。过分固执地坚持自己道理的人,就会远离真正的道。道理道理,有道有理,无道无理,私理远道,死理绝道。固执地相信自己的肉眼所看到的世界,错误地将现象当成真相,心就被现象迷惑了,而以道心、用慧眼看世界,才能透过现象去把握本质。真正的智者,就是能够超越自己的主观经验、偏见和喜好,进而接近事物真相的人,这就是用慧眼看世界。以道观道,方可品道。以俗学道,则道远矣。大道无限,唯有学道终生,才能不断地接近真实的大道。
2.懂得大道无限,才能破主观有限
圣人老子的这一章可谓全书的纲领,也是宇宙论、世界论,暗含着世界真正的本体论:人类首先是天地造化的产物,然后才是父母生养了我们。所以,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生命都承继了天地的自然力量和规律。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老子告诉我们,既不要以为自己的主观世界就是客观世界,也不要以为自己的主观认识就是客观真理。并且,通过提出“有无”的概念把我们从“有”之“有限”引入“无”之“无限”,让我们知道了人自身在宇宙中的定位,也让我们知道了人类自身的主观认识在客观世界坐标中的位置。
明白了这一人类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我们也就找到了人类认识论的皈依:人类若是错误地理解了自己与天地、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就会在主观上盲目自大、狂傲不羁、傲慢无礼,就会盲目夸大自己而忽视规律,就会自以为是地用自己有限的经验与知识去代替无限的客观规律,就会背道而驰,就会遭受规律的惩罚。
那些取得不凡成就的人,大都会有一种对天地规律的敬畏之心,都会因此而谦卑,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成就,因而能够不断地接近客观真理。人这样做了,既可以养育自己谦虚谦卑的美德,也让自己能够不断地将心态“归零”和保持“空杯”。如此这般,所取得的成就、学得的知识和积累下来的经验就不会成为继续前进的障碍。如此这般,就能够突破“小我”的局限,不断地超越自我局限,因而能够成就“大我”,最终达到“无我”而与天地合一的境界。一些读了《金刚经》的人,大概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万法皆空,唯有精进!
P3-4
人生在世间,无论是个人的穷通晦显,还是遭遇的悲欢离合,都取决于自己的心如何把握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人生机遇。
老子以自己高超的睿智发现宇宙间有一个“众妙之门”,可以接通异次元灵界的道。譬如你生到世上,肯定是“众妙之门”中你的生命之门打开了,继之你的财富之门也打开了,当然还会打开你的婚姻之门、职官之门等真正的道学功夫是按自己的意愿开启自己的生命之门。这样,人们要所求必得,心想事成,就必须修习道学的“心术”,“心术”是打开“众妙之门”的钥匙。
——胡孚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
善鸿在自家人生的实践中,把老子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能出能处,舒卷自在,所以本书所谈,含有真践履、真体会在内,非一般隔靴搔痒的高头讲章可比。
《道德经》一书,于今日之世道人心大有补偏救弊之意义。它指给我们合理的生存方式,它教导我们保持谦恭的态度,它揭示出宇宙问永恒的辩证法。好好读一读《道德经》,上者参悟其道,下者借鉴其德,于个人的人生,于社会的生态,都必定会大有裨益。
——陈洪(南开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文学院院长,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对我国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缺了这个就无法建立中国自己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指导中国的管理实践。
积极心理学重视“身心合一”的重要性,强调修身养性、内圣外王,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凌文辁(暨南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
读经近三十年,一直不敢动笔,一是古代圣贤的思想实不是我等俗人可以随意解读的;二是市场上已经有很多解读的版本,觉得自己不必多此一举。但是,看得多了,也发现了一些遗憾,尤其是就老说老,或者牵强附会地附上一些所谓的实例,总感觉没有把老子思想的精髓呈现出来。适逢一些企业家朋友建议我写一个本子出来给大家参考,所以,也就“道法自然”吧,把自己过去的一些学习心得写了一点出来。
这个本子的原文和译文,主要由我的博士生肖华和张党珠在认真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反复审读,最后协助我确定的。同时,他们也对品道的部分提供了很多具体帮助、补充了不少内容。邢宝学博士对品道部分作了很好的提议,并撰写了部分初稿。最后,由我和李彦敏一起通篇设计、整篇审读、反复修改,撰写成稿。
感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孙晓梅和石真珍两位女士热情相邀、真诚鼓励,正是她们让我下定最后的决心成稿。深入到《道德经》思想中去时,常常无法自控,整个身心完全被那绝妙的思想吸引进去了。于是,当感觉来了,就昼夜奋战,结合对以往版本品读的经验教训I,斗胆尝试着把老子圣人的高妙思想引到人间。
感谢胡孚琛先生一直给予我爱护和引导,他是中国道学研究方面的权威,也为中国道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内丹学和道学体系建设方面,老人家的贡献是历史性的,我作为晚辈后学能够得到他老人家作序提携,荣幸之至!他老人家的加持也给了我巨大的力量,我将循着先生的教诲,矢志不移地将中国道学道文化的研究进行下去,以延续中国道学文化的血脉为己任!
感谢南开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洪教授作序加持,陈副校长的学问、人品和文采,是我等此生所无法攀及的。我在南开大学工作中得到了陈副校长从生活到事业全方位的支持和爱护。人一生,能得贵师算是最大的福分了!
感谢著名书法家张正老师(已逝)。他妙美的书法使本书锦上添花,他总是那般谦卑、总是鼓励我们进取,他的人品、他的作品和他的热诚,激励着我不断精进!他在七十余岁的高龄时,仍然笔耕不断,坚定地追随圣贤,遇事坦白自省,更是让我们这些还有虚荣心的晚辈感到汗颜。张正老师是我做人和做事的楷模!
感谢已故好友高凯先生用他的热诚的生命为我助力,使我能够欣赏他用书法和根雕艺术对大道真义的呈现。感谢任法融会长在言谈之中给予我的功力加持和赐字之鼓励。感谢青城圣山、道教祖庭成都道教协会张明心会长一次次用心地指教。
感谢华商书院的企业家们,他们的智慧、实践和发问,给了我深入研究的动力和灵感,那种亲人般的爱护和鼓励,一直在我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我愿意将此书奉献给造福中国社会的企业家们!
我一介顽痴,自身毛病多多,虽然时时审视,仍然觉得自己有愧于培养我的父母、老师和领导们。但善鸿认定了修行,就一定会在这条大道上一直走下去。好在有圣人的引领,《道德经》和圣哲老子已经打开了我的新生之门!
深夜面对着书稿,父母的微笑在我眼前闪动,我办公桌上“老子的注视”给予了我无穷的力量。儿子齐麟的厚道善良让我心里踏实,如此年轻就去帮人分忧解难,也算是行者道童了。年幼的治平,对哲理的领悟和闪烁的道性给我们全家时常带来惊喜,小小年纪,竟然也常常面对众人嘉许的目光侃侃而谈,内容竟然也是论道。可真是,孩子是灵性的,也是我们成年人的老师!
面对着圣贤深奥的思想,平时一般的闲聊也许还说得过去,真的要付诸文字了,心中又充满了忐忑。好在没有什么私心,只是一心要把圣人伟大的思想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心中倒也多了一份坦然。希望读到者斧正错误和曲解,匡正文意,以保圣人思想之真!这次修订历时几个月的时间,以我国《道德经》研究的卓越学者楼宇烈先生和陈鼓应先生所注释的版本为依托,希望能够借两位先生多年的研究功力呈献给读者《道德经》的正意。在此也向两位先生表达我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本书自出版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抬爱,销售也出奇地好,有的企业家一次就买了上千册送给自己的朋友、领导和客户。由于个人水平所限,上一版的书稿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这一版中进行了一些完善。当然,这一版也算不上完善,因为我坚信,只要学道修道,就一定会有更好的领悟出现在未来。
齐善鸿
写作于青城圣山豪生酒店
2017年10月
市面上,老子的注释、翻译出版物已经很多,其中颇不乏精湛之作;
市面上,研读老子谈体会的出版物同样很多,其中也颇不乏用心的作品。
那么,为什么还需要善鸿费这番心血呢?
为什么我还要向朋友们推荐善鸿这部《人生密码——心解(道德经)》呢?
我想至少有以下三点理由:
第一点,善鸿在三十年里,一直在探索现代管理学理论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管理理论,孜孜矻矻,精进不已。这本书是他心血的结晶,也是他三十年来精心收集国内外有关案例、成果分析提炼的结果,可谓“字字看来皆心血,廿年辛苦不寻常”。
第二点,善鸿在自家人生的实践中,把老子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能出能处,舒卷自在,所以本书所谈,含有真践履、真体会在内,非一般隔靴搔痒的高头讲章可比。
第三点,学界有“说不尽的‘哈姆莱特’”、“说不尽的《红楼梦》”、“说不尽的《金瓶梅》”之类说法,当然各有各的道理,不过比起来,更具有“说不尽”资格的,当首推《道德经》。首先,《道德经》寓意丰厚而言简意赅,区区五千言,却要谈说宇宙、人生、社会、政治、军事诸多领域,需要阐释者索隐、发覆之处自然不在少数。其次,《道德经》一书绝非古董,其中很多见解、很多命题极具超前性,无论是与当代哲学的比较研究,还是解决当代人类困境的现实启示,《道德经》都饱含着哲思不老的活力,等待着研究者、读者来激发。另外,《道德经》隐然是世界性显学,近年来,从文本比勘、文字训释,到思想内涵研究,国内外皆不断有新成果问世。而善鸿对《道德经》一书情有独钟,研读几十年不辍,“道学”的发展脉络会于心而形于笔,自有其价值在。
窃以为,《道德经》一书,于今日之世道人心大有补偏救弊之意义。工业化带来了现代意义的文明以及巨大的财富,也使人类自我膨胀到了极点。人们不再满足于做自然的儿子,而是像《渔夫与金鱼》中贪心的老太婆那样,索取、掠夺我们的自然母亲,甚至与那忘乎所以的老太婆一样,妄图强迫自然俯伏在自己脚下。这种贪婪与狂妄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如同地平线上的乌云,看起来很远,其实瞬间就要铺天盖地,而狂风暴雨霹雷闪电必将随之而至。当此时也,人类太需要一剂高效清凉剂,把自己狂热的头脑冷却一下。《道德经》正是这样一部大智慧的元典。它指给我们合理的生存方式,它教导我们保持谦恭的态度,它揭示出宇宙间永恒的辩证法——“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反者,道之动”。好好读一读《道德经》,上者参悟其道,下者借鉴其德,于个人的人生,于社会的生态,都必定会大有裨益。
善鸿老弟勉力推出此书,善莫大焉。 陈洪于花飞万点之南开园
《人生密码(心解道德经五年珍藏版)(精)》的作者齐善鸿、李彦敏通过原文、译文、注释、本章主旨、品道和悟道口诀六个板块的内容设计,结合自己的真践履、真体会,用“心”注解《道德经》八十一章的内容,把道学的发展脉络会于心而形于笔,帮助读者用“心”体会《道德经》的思想精髓,为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指导,迈向成功。
《道德经》一书,于今日之世指给我们合理的生存方式,教导我们保持谦恭的态度,提示出宇宙间永恒的辩证法。好好读一读《道德经》,上者参悟其道,下者借鉴其德,于个人的人生,于社会的生态,都必定会大有裨益。
《人生密码(心解道德经五年珍藏版)(精)》的作者齐善鸿、李彦敏在自己人生的实践中,把老子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能出能处,舒卷自在,所以本书所谈,含有真践履、真体会在内,非一般隔靴搔痒的高头讲章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