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晚年孙中山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韦镇寰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韦镇寰著的《晚年孙中山》是一部文学作品,叙说孙中山先生在生命最后几年时光里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作品以人说事,或以事讲人,甚至借人和事来臧否人物、评说事态、谈论国是、剖析人生。韦镇寰用章回体的小说形式,以他固有的风格与视角,研究孙中山,挖掘孙中山,刻画孙中山,塑造孙中山。

内容推荐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的业绩和思想曾经光照人间。他是一个开拓进取的革命家,直到停止呼吸的最后瞬间,仍没有忘记振兴中华民族的事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的反帝封建的新三民主主义,是孙中山晚年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孙中山的最重要的革命理论贡献。韦镇寰著的《晚年孙中山》是作者韦镇寰继《名医孙逸仙》、《伟人孙中山》、《少年孙中山》后又一部新著,书中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详细叙述孙中山晚年时期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国情认识进一步深化了解,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苏俄的帮助下,寻找中国如何结束战争分裂局面,实现现代化道路,并为之奋斗的历史事件。

目录

诗序

第一回 孙文当选非常大总统

 任潮改造粤军第一师

第二回 粤军攻桂如水银泻地

 马氏主政似燕巢幕上

第三回 弹无虚发夜剿大江船

 一语中的日谈粤战争

第四回 孙大总统两临梧州城

 陈总司令数阻北伐事

第五回 孙文率雄师进驻桂林

 马林渡重洋阐述革命

第六回 邓铿师长捐躯大沙头

 孙文总统亲率北伐军

第七回 刚吟诗毕叶举逞凶顽

 甫脱险境孙文平叛逆

第八回 夫人侍卫侥幸离死地

 总统将士履险出生天

第九回 铤而走险疾风知劲草

 履危转安板荡识忠臣

第十回 孙文在沪会中外名士

 邹鲁赴桂封各路司令

第十一回 猛虎联手陈逆退东江

 群龙无首沈贼乱五羊

第十二回 孙帅镇羊城指挥若定

 李师征八桂独当一面

第十三回 绍竑接令出任总指挥

 葆初命丧顿失梧州城

第十四回 困兽犹斗兵败如山倒

 粤桂联手攻势似海潮

第十五回 敌我恶战孙逸仙督师

 鱼雷惊爆杨仙逸捐躯

第十六回 介石访苏代表团请益

 炯明反攻大元帅撤退

第十七回 披荆斩棘联军驱鼠辈

 气贯长虹孙文收关余

第十八回 广州黄埔军校集才俊

 苏联派遣精英超一流

第十九回 恩来主任谈三民主义

 中山总理晤两位师生

第二十回 “双十”惨案学生非死即伤

 西关烈焰商团土崩瓦解

第二十一回 《北上宣言》激荡万众心

 总理忧思郁怒倍伤肝

第二十二回 黄埔师生东征显身手

 孤军奋战拔寨又攻城

第二十三回 抱病北上南北皆注目

 痛失伟人中外尽悲声

第二十四回 平叛杨刘羊城金汤固

 扫逆奏捷东江太平时

试读章节

二月十四日,军政府开政务会议,讨论收回海关管理权问题。孙中山提出应组织正式政府,以利于对外交涉。陈炯明以陆军部长身份参加会议,对孙中山的提议表示反对,谓“但要自己内力充实,外人之承认与不承认,不必过问,亦不成问题”。陈炯明这个人,当他势孤力薄的时候,要依附和拥护孙中山,以图发展;而当他有权有势时,就要自搞一套,独树一帜了。这时,他不喜欢孙中山的军政府在他头上发号施令,更不愿意孙中山主张建立正式政府。原来,当粤军攻克广州时,他就以种种借口阻止孙中山返粤和国会南迁。如主张军政府官暂留上海就议和办事处行使职权;粤省财政困难,不能负担国会经费等等。后因迫于舆论,孙中山又坚决返粤,他才不得不表示“欢迎”。

公元一九二一年,“中华民国”十年的五月五日。上午八时,国会参议院议长林森在广州德宣路的总统府授予孙中山先生以当选大总统证书。

九时三十分,议长在国会礼场对孙先生致辞:“民国前途,胥公是赖,公其宣达民意,尊重民权,黾勉仔肩,以无负国民重托,斯则同人所以代表民国而殷殷深致其属望者也。今者受职伊始,谨致“中华民国”大总统印绶,俾公发号施令,资为符信,公其勉旃!”

孙中山声如洪钟答:“虽洪宪旋复,而余孽尚存。军阀专擅,道德坠地,政治日窳,四分五裂,不可收拾,以至于今。文既为致力于创造民国之人,国会代表民意,复责文以戡乱国治。大义所在,其何敢辞?”

瞬间,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会毕。

参观游行的人已纷至沓来,各主要路口已人头涌动,尤其是广九车站前面和永汉路至财政厅前更是人山人海。庆祝游行活动原定中午十二时开始,由于天下大雨,而提前在十一时三十分开始。大总统检阅游行队伍的观望台设在财政厅大楼。十二时,孙中山在总统府受贺后,随即前往财政厅,

随行人员有伍廷芳和各部门总、次长。孙中山到达财政厅,先宴请一千二百多位前来观礼的中外来宾,然后观礼。由于参加观礼的来宾较多,还有外国的电影公司来拍摄,而位置不够,只好在二楼、三楼和大厅旁临时搭起木栏杆和双座木椅,使平日高大明亮的大楼一时显得十分拥挤。

十二时半,各界游行队伍鱼贯而来。走在游行队伍前面的是粤军第一师军乐队和军队,他们的枪口上都插着国旗。随后依次是各校约五千人的学生队、岭南铜乐队、各商工团、女界联合会、工读团、广三路男女职工团、海外各埠华侨、各地联义社、花地孤儿院乐队,最后是飞机队、汽车队、马车队。参加游行的车辆约有一百多辆,车身扎满鲜花,彩车上还站着扮演的中外古今历史人物。游行队伍自广九车站出发,经东堤天字码头人万福路、惠爱路,转入永汉路,到达财政厅楼前,接受大总统及数十军政大员之检阅。

接着便是国技表演。

总统府外早已军乐奏鸣、锣鼓喧天。各工会和广州、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武术馆那批拳师与新秀也已汇集于此,准备同场竞技。

随同孙中山缓缓行出总统府观摩武术表演的有外交总长伍廷芳、海军总长汤廷光、大理院院长徐谦、参谋总长李烈钧、总统府参军处长徐绍桢、总统府秘书长马君武、外交次长伍朝枢、财政次长廖仲恺、陆军次长程潜、海军次长林永谟等。

首先出场演练的是被称为“百兵之帅”的春秋刀,但见寒光追人,刀风呼呼,只闻刀风,不见人影,把文质彬彬的马君武看得眼花缭乱,忙对着站在孙中山身后正凝神观看的侍卫副官马湘问:“小马,如何看刀法!”

P8-9

序言

对于一代伟人,有关孙中山先生的研究著作与忆述,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但旅居广东中山的作家韦镇寰,依然执着地以小说的形式,试图刻画他心目中孙中山的形象,继创作了《名医孙逸仙》、《伟人孙中山》、《少年孙中山》等传记小说之后,他又写出这本《晚年孙中山》,艺术地再现孙中山最为光辉而又最为悲剧的人生阶段。

晚年孙中山,面对内忧外患,联俄联共,统一两广,发动北伐。抱病北上,筹建共和,演绎了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孙中山北伐,是以两广为基地。以国共合作、两个合作为基础。为了谋划北伐,孙中山沿西江而上,三次到广西,扫清各种障碍,建立了两广后方基地,使两广地区成为当时中国革命最为活跃的舞台乃至革命的中心。孙中山所统帅的南方革命政府,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有了希望,黑暗的中国展现了曙光。孙中山是岭南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孙中山的北伐,其实是南方文化的北伐,珠江文化的北伐,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潮流,时代的潮流。这也是两广历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西江文化史上壮怀激烈、风云激荡的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韦镇寰的《晚年孙中山》,是一部岭南文化、西江文化精神的艺术概括,是一部具有岭南气派的小说。

孙中山北伐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两广,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也在两广首先实施。韦镇寰旅居中山多年,对孙中山文化潜心研究,著有《名医孙逸仙》、《伟人孙中山》、《少年孙中山》等多部有关孙中山的纪实文学著作。韦镇寰擅长为历史名人作纪实传记,撰写历史纪实小说,为广东名人郑观应、黄飞鸿等撰写过传奇小说。这部《晚年孙中山》,是他对孙中山文化研究的又一艺术心得,又一新成果,对孙中山为统一中国奔走于西江流域各地、两广各地,肃清军阀,建立革命武装的种种传奇故事,予以艺术再现,活灵活现,富有可读性。作品在忠于事实的基础上,以艺术的开乡式再现那段20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历史,丰富了西江文化的艺术内涵,也丰富了孙中山的艺术形象。

中山生平、中山学说、中山文化,是岭南文化的瑰宝,需要两广的作家、艺术家不断挖掘、整理、丰富之,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两广文学艺术创作的丰富素材,值得我们不懈追求。

韦镇寰用章回体的小说形式,以他固有的风格与视角,研究孙中山,挖掘孙中山,刻画孙中山,塑造孙中山,矢志不渝,孜孜以求,这在两广的作家中是为数不多的。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孙中山的追求,也是孙中山的梦想。在争取民族复兴的上百年奋斗征途上,孙中山是凝聚全体华人的一个文化符号,一面光辉旗帜,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我们民族不灭的文化记忆,而这有赖于我们对中山精神不懈的发掘与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7: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