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春秋》佚文现仅存100多条、不满2万字。习凿齿著的《汉晋春秋通释》参考明杨元裕《读史关键》和清陈景云《纪元要略》二书,于卷首编制了《汉晋春秋纪元要略》,作为全书总冒。与总冒相呼应,于每卷之始、末,酌补该朝代开国、亡国之君的相关史事,或选录当世或后世史家相关的论议,或二者兼取,目的在于使全书及各卷首尾完具、过渡连贯,减少视觉冲击。
《汉晋春秋通释》全书共分东汉、蜀汉、西晋3卷,校定佚文及作史补、笺注,连同前言及附录共约44万字。主要参考、引用文献达200余种。希望给读者带来一场历史的饕餮盛宴。
前言
凡例
汉晋春秋纪元要略
汉晋春秋通释卷一 后汉(25-220)
光武帝
明帝
明帝永平元年(58)
1.明帝苛察。或于殿前鞭杀尚书郎
明帝永平三年(60)
2.钟离意治仲尼庙盗案
明帝永平十五年(72)
3.明帝祠仲尼庙
章帝
章帝元和二年(85)
4.章帝元和二年
质帝
质帝本初元年(146)
5.梁冀进毒弑幼帝
桓帝
桓帝延熹二年(159)
6.桓帝定谋诛梁冀
桓帝延熹四年(161)
7.涿人李定云:“此家必出贵人”
恒帝延熹七年(164)
8.桓帝幸樊城,有一老父独耕不辍
献帝
献帝建安元年(196)
9.汉帝都许,守位而已
献帝建安三年(198)
献帝建安四年(199)
献帝建安五年(200)
献帝建安八年(203)
献帝建安十二年(207)
献帝建安十三年(208)
献帝建安十五年(210)
献帝建安十六年(211)
献帝建安十七年(212)
献帝建安十九年(214)
献帝建安二十年(215)
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
汉晋春秋通释卷二 季汉(221-263)(附魏、吴)
昭烈帝
昭烈帝章武元年(魏曹丕黄初二年)(221)
后主
昭烈帝章武三年后主建兴元年(魏曹丕黄初四年、吴孙权黄武二年)(223)
后主建兴三年(魏曹丕黄初六年、吴孙权黄武四年)(225)
后主建兴六年(魏曹叡太和二年、吴孙权黄武七年)(228)
后主建兴七年(魏曹叡太和三年、吴孙权黄龙元年)(229)
后主建兴九年(魏曹叡太和五年、吴孙权黄龙三年)(231)
后主建兴十一年(魏曹叡青龙元年、吴孙权嘉禾二年)(233)
后主建兴十二年(魏曹叡青龙二年、吴孙权嘉禾三年)(234)
后主建兴十三年(魏曹叡青龙三年、吴孙权嘉禾四年)(235)
后主建兴十五年(魏曹叡景初元年、吴孙权嘉禾六年)(237)
后主延熙元年(魏曹叡景初二年、吴孙权赤乌元年)(238)
后主延熙四年(魏曹芳正始二年、吴孙权赤乌四年)(241)
后主延熙七年(魏曹芳正始五年、吴孙权赤乌七年)(244)
后主延熙九年(魏曹芳正始七年、吴孙权赤乌九年)(246)
后主延熙十二年(魏曹芳嘉平元年、吴孙权赤乌十二年)(249)
后主延熙十五年(魏曹芳嘉平四年、吴孙亮建兴元年)(252)
后主延熙十六年(魏曹芳嘉平五年、吴孙亮建兴二年)(253)
后主延熙十八年(魏曹髦正元二年、吴孙亮五凤二年)(255)
后主延熙二十年(魏曹髦甘露二年、吴孙亮太平二年)(257)
后主景耀元年(魏曹髦甘露三年、吴孙休永安元年)(258)
后主景耀二年(魏曹髦甘露四年、吴孙休永安二年)(259)
后主景耀三年(魏曹奂景元元年、吴孙休永安三年)(260)
后主景耀四年(魏曹奂景元二年、吴孙休永安四年)(261)
后主景耀五年(魏曹奂景元三年、吴孙休永安五年)(262)
后主炎兴元年(魏曹奂景元四年、吴孙休永安六年)(263)
魏曹奂咸熙元年、吴孙皓元兴元年(264)
汉晋春秋通释卷三西晋(265—316)
武帝
武帝泰始二年(吴孙皓宝鼎元年)(266)
武帝泰始七年(吴孙皓建衡三年)(271)
武帝泰始八年(吴孙皓凤凰元年)(272)
武帝泰始九年(吴孙皓凤凰二年)(273)
武帝泰始十年(吴孙皓凤凰三年)(274)
武帝咸宁五年(吴孙皓天纪三年)(279)
武帝太康三年(282)
武帝太康五年(284)
武帝太康八年(287)
惠帝
惠帝元康七年(297)
惠帝永宁元年(301)
怀帝
怀帝永嘉五年(汉刘聪嘉平元年)(311)
愍帝
愍帝建兴三年(汉刘聪建元元年)(315)
愍帝建兴四年(汉刘聪麟嘉元年)(316)
衍文
附录
一、晋书·习凿齿传..
二、历代评述摘要…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