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通往幸福的漫漫长路(一个灰姑娘的真实故事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玲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呀!光顾着走神,差一点就忘了时间了!堆在浴盆里的一大堆妹妹换下的尿布和脏衣服还没洗,却已经快下午四点了。浴缸很深,水盆又很重,我将一块窄窄的木搓板斜架在浴缸里奋力地揉擦着。

5月上海的水还是很冷的,浴缸里虽然有热水龙头的装置,但是却从未见到有热水出来过。因为每天洗衣、洗尿布,冰冷的自来水直刺进我的骨头,冻住了我的血管,手上隆起了一个一个的红色冻疮,奇痒不止,从年前便开始发黑灌脓,时不时流出发黄的浓水。但是衣服和尿布是不能不洗的,一双伤残的小手每天一次又一次地受着冷水的刺激,已变得麻木僵硬。手背上的十个指骨处,因为浮肿而深陷进去。我每次在学校见到同学和老师,都会尽力将这双又红又肿、丑陋不堪的小手藏起来。

我刚刚将尿布晾完,正想坐到小板凳上去喘上一口气,便听到了新妈妈那特有的“沙沙”沉重脚步声,从宁静的弄堂转角处传来。我惊恐地跳了起来,紧张地扫了一眼上下楼梯处,看是否还有遗漏的没扫干净的角落,因为新妈妈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不会逃过她的眼睛。

“你又站在那里没事干啦?你这个死鬼!”新妈妈刚踏上楼梯,就劈头盖脸地朝我吼道。我战战兢兢地缩在墙角边,垂着眼睛不敢出声。尽管从早上到现在还没有停下过一分钟,却还是不能躲过她的谩骂声。

“你炉子到现在还没生好,开水也没去泡,晚饭吃什么?我每天累死累活就是为了养你这个拖油瓶的吗?”

不管我做得怎样多,她似乎总能挑出毛病来。我刚刚张开嘴想要辩解一下,却更加激怒了她。

“你还敢顶嘴,真是没了王法了!我养条狗还会朝我摇摇尾巴点点头,养头猪还可以杀了吃,要养你这个不中用的野种干什么?赶快从我面前滚开去,省得我一看到你就烦心!”

我用细小的胳膊挡住雨点般落下来的扫把,硬是吞下委屈的眼泪,急急地直逃楼下。我实在不要再听到这些刻毒的语言,它们使我感到自己是这样的卑贱,这样的微不足道和这样的讨人嫌。其实我一直在拼命努力,希望自己能够将每件事情都尽量地做得好,尽可能讨她的喜欢,但是我现在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无论做怎样的努力,都难以改变她对我的鄙夷和仇恨。

我从厨房里费劲地将煤球炉拎到门外的空地上,在炉底放上一些旧报纸,熟练地点上火柴,轻轻地在上面覆盖上一些劈得碎小的木材,等火焰稍稍旺盛和稳定一些的时候,再将那个有着蜂窝状的煤球胎放到火焰上面,然后抓起一把破扇子对着炉膛口使劲扇啊扇啊,终于,红红的火焰开始串人煤饼的蜂窝孔里,以我的判断,再用不了几分钟,这炉子就生成了。

我有点得意地欣赏着自己的成绩,因为没有人会相信,还在一个多月前,我连火柴该怎么划都不会,更不要说独自一人仅用十分钟就可以顺利地将炉子生着了。

第一次生炉子的情景是我终生难忘的。记得那是一个多月之前的一天下午,新妈妈刚从医院生完妹妹回到家。中国人有坐月子的习惯,生完孩子后一个月不能下地,不能碰冷水,更不能干一点体力活,通常都有佣人伺候月子,再穷的人家也会找个帮工。

虽然我爸爸那时是个知识分子,在一家大的电信公司里当会计师。但那个年代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工资都是一样的,每天早出晚归,一个月的收入才65元人民币,所以伺候月子的任务便自然地落到了我的身上,尽管我那时才八岁多。

新妈妈坐在床上,一边给妹妹喂奶一边告诉我生炉子的程序,我小心翼翼地听着,唯恐遗漏了什么。但是当我在楼下将炉子清理干净后才突然意识到,自打生下来之后还从来没有划过火柴,更没见过打火机。我拿着火柴盒依次看着隔壁的楼房,希望能找到一个大人来帮助,但也许是下午,人们还没下班回来,弄堂里家家户户都是大门紧闭。我们这个有着高高围墙的弄堂里,邻里之间是很少来往的。

不会划火柴,当然无法生炉子,我只能怯生生地返回楼上,新妈妈勃然大怒,大声数落道:

“你这个白吃饭的笨蛋,连个火柴都不会点?”她坐在床上,一边骂,一边随手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一张报纸塞到我手里,我接过燃烧的报纸,飞一般冲下楼去。

也许是因为跑下楼时速度太快,步急生风,风中的火焰像一条火龙一样迅速地向上冲来,很快就吞蚀掉了剩余的报纸,滚烫的热浪直扑手臂,我再也无法握住这熊熊燃烧的火种,不得不在还没抵达煤炉前就忍痛甩掉了它们,看着燃烧的报纸在地上一转眼化成了一片灰烬。看看依然冰冷毫无生气的煤炉,我实在不敢再次回到楼上去重复刚才的一幕。

P10-12

后记

夕阳无限好!

(2015年3月)

此刻,我坐在乡村家中的电脑前,看着窗外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坪和远处的蓝天白云,不禁感叹命运对我的慷慨。

也许,我今天的生活在别人的眼里已是非常完美:我有一个深爱我的丈夫,一个聪明优秀的儿子,有过一份证明体现我能力的成功事业,更有着一个舒适和完美的家。在经济上,我相信只要我们安排得体,这一辈子是再也不用为生存而忧愁。

尽管在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充满了苦难,但是,现在回首望去,所有的曲折磨难都变成了我的动力和财富。

虽然我已进入花甲之年,但是我的心依然年轻和充满求知欲,我为之感谢上帝对我的恩赐和关爱,也会更加珍惜自己剩下的生命。

现在想来,我在今天之前走过的人生道路,几乎每一年、每一天都是在急匆匆地往前赶着,向着前方一个又一个自己设下的目标,不管是出于无奈或是来自内心的需求。

今天,我终于可以在长跑的终点线前长长地喘上一口气了,我要将自己的余生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有个乡村的家真好,恬静简单,远离市区的喧哗,无需面对世俗的物质诱惑,在大自然的氛围中,我与花草为邻,与万灵生物为伴。

早晨,我踏着露珠在草坪上漫步,微风为我送来悦耳的鸟鸣,我为无花果树施肥浇水,我为残花剪枝修容。当然,勤劳的蜜蜂和蝴蝶比我起得更早,陪着我一起忙碌在色彩绚丽的万花丛间。

傍晚,我与袋鼠和晚归的群鸟为伴,金红色的夕阳刚刚藏进大海,闪烁的银河繁星便铺满了整个的夜空,没有高楼的乡村是一个原始的空间,我可以静静地站在门前的山坡上,独自感受广袤神秘的宇宙天际。

乡村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朴实的美,布衣素装,无需造作,还原于一个本色的我。

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和爱心,将这片土地变成一个更美丽的花园,无论是春夏秋冬,四季鲜花盛开,万木长青。

我要开辟一片果林,种植下各种美味的水果,让我的朋友们和鸟儿们共同分享这大自然的恩赐。

能够有个自己的菜园是我的梦想,现在我终于会有时间来将此付诸现实。没有化学药水,不用变种移植,所有的一切都是源于自然,回归自然。

所有花园的落叶枯枝,还有厨房的剩菜烂果,都将成为有机肥料的源泉,来自土地,回归土地,这是乡村教会我的生活哲理。

大自然和土地中隐含着多少知识啊,我很珍惜这段刚刚起步的学习历程。与土地的接触使我感到,退休不是生活的结束,而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全新起点。  尽管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问,我先生已经带我去过35个国家城市,但是几乎每一次的旅游都是在工作和忧虑的交织中度过的。

终于,我们现在可以完全自由自在地周游世界了,无需每天清晨在宾馆里忙碌在电脑上,也不用再去顾虑生意的起伏跌宕,每一天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假日。我想去看冰岛上空神奇绚丽的极光;我想到南非的丛林中向珍稀的动物问好;我想驾车在英国和苏格兰的乡村中浏览那令人心醉的绿色。当然我最希望的还是有机会与我的先生一起,遍游中国的山川与河流。

终于能够有属于我自由支配的时间真好,我要将生命剩下的每一点空闲时间,都用来读我喜爱的书,只要有一本好书在手,我的心便拥有了整个世界。

当然,最最可贵的是,在我的生命中,有一个与我携手前行的伴侣,有一个我能够付之以全身心的爱,并能够给予我同等回报的男人,他就是我最最亲爱的先生岱诺。

重新回顾我们共同走过的这二十年,我们彼此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这过去的每一天里,我们都互相尊重和彼此珍视,每一天都是一个充满爱的全新的一天。

其实他真正的英文名字是Darryl Washington(岱诺·华盛顿)。我给他起的中文名字仅是英语的译音,岱和渚这两个中文字,分开时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意义,但是当我将这两个带山有水的中文字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即刻体现出了我先生的性格,他是一个如高山般坚强持重,又如流水般柔情包容的男人,我此生能够与他为伴,是我的幸运,更是我的福气!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我们互相彼此拥有,就能共同携手走完人生的路。不管这旅途是长是短,我都将永远握住你的手!

人生几何,夕阳无限好!

目录

引子

第一部 我的前半生:中国上海

 第一章 故事的开始(1963年5月)

 第二章 童年的最初记忆(1954年—1958年)

 第三章 上海——苏州河旁的家(1958年—1962年)

 第四章 我又有了一个新妈妈 上海徐汇区天平路的新家(1962年—1971年)

 第五章 书籍是我的启蒙老师 天平路第一小学(1962年—1967年)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我们在上海的生活(1966年—1971年)

 第七章 我15岁生目的那天(1969年4月16日)

 第八章 我的生身父母(1918年—1954年)

 第九章 我的初恋学工学农运动 世界上最好的妈妈(1970年—1971年)

 第十章 上山下乡运动——初到启东文工团(1968年—1971年底)

 第十一章 我在启东文工团开初几年的演艺生活(1971年11月—1973年底)

 第十二章 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我在启东文工团的最后几年(1974年—1976年)

 第十三章 我又回到了上海 全国性的大规模知青回城运动(1976年—1978年)

 第十四章 万事皆有可能——生活和事业的新起点 我与生父的见面(1976年9月—1978年8月)

 第十五章 我的语音老师邱岳峰(1976年9月—1978年8月)

 第十六章 福州军区话剧团(1978年—1980年)

 第十七章 往事如烟——邱岳峰老师的突然逝世(1980年3月30日)

 第十八章 上海作家协会《萌芽》编辑部 激情之路(1981年—1987年)

 第十九章 刻骨铭心的爱,但他不属于我(1982年春)

 第二十章 秋天,我们从此天各一方(1982年9月)

 第二十一章 我的婚姻本不应开始的无归路(1982年初冬)

 第二十二章 婚后的生活 我的儿子出生了,但是……(1983年10月23日)

 第二十三章 婚后的四年…… 儿子、学习、渐渐消失的爱(1983年—1987年)

 第二十四章 一个女人无尽的探寻梦 我将离开中国,前往澳大利亚……(1987年9月)

第二部 我的后半生:澳大利亚·墨尔本

 第一章 昨日永不重复、今日亦不相同 到达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第一天(1987年9月5日)

 第二章 在澳洲开始的第一步:学校、找工、生活(1987年9月—10月)

 第三章 生活的新转机(1987年10月—11月)

 第四章 我面临的选择——黑掉转入地下(1987年11月中旬—1990年)

 第五章 肖明到澳洲——再次的分离(1988年8月26日)

 第六章 在澳洲的四年临居终于与儿子在澳洲团聚(1989年6月4日—1993年11月1日)

 第七章 儿子与我在澳洲(1991年—1992年)

 第八章 生活的转机我认识了岱诺(1993年初)

 第九章 人生在你手中创造生意的起步(1993年—1995年)

 第十章 我和岱诺,难忘的一个晚上(1993年圣诞后)

 第十一章 终于能回家了,在漫长的七年半以后(1994年5月)

 第十二章 只做一件事情,把这件事情做好!我的事业与生活(1994年7月—1996年12月)

 第十三章 儿子的成长我们买下的第一栋房子(1995年—1996年8月)

 第十四章 我梦中的白色婚礼——我们新婚后的生活(1997年1月26日)

 第十五章 艰难的开端我们的第一个工厂(1997年5月)

 第十六章 我先生领我走进了澳洲的上层社会 带我到全世界旅游(1993年—2015年)

 第十七章 走向中国事业开始更上一层楼——第二家工厂(2003年—2006年)

 第十八章 我与爸爸终生的告别(2003年1月6日)

 第十九章 永不放弃的追寻,终将实现的梦——Adidas澳洲的供货商(2005年—2013年)

 第二十章 Adidas在中国的验厂制度 业务扩展到了欧洲,事业的最高峰(2006年—2013年)

 第二十一章 我的澳洲婆婆变成了一只蝴蝶(2013年)

 第二十二章 儿子成长的道路——他不再属于我 公司的兴起和低落(2011年—2014年)

 第二十三章 回忆、寻根、重聚、报恩(2014年)

后记 夕阳无限好!(2015年3月)

序言

澳大利亚墨尔本Red Hill

(2014年)

昨晚刚下过小雨。

清晨,纯净的空气中夹杂着乡村田园那独有的青草味。刚打开门,迎面扑来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草绿色,从我脚下的那片草地起步,环绕镶嵌在天蓝色的游泳池边缘。越过蜜蜂嗡鸣的低矮的百花丛,顺着草坡往下一路延伸,再掠过野鸭成群的水塘,爬上另一个小小的山坡,终于,这片16公顷的绿色直接与远处的国家森林公园连接到了一起。

那片令人心醉的绿色在海天的交界处戛然终止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淡蓝色天空和闪烁着银白色浪花的海水,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地平线边。隐隐约约中,我可以看见墨尔本市中心那座最高的Eureka建筑,顶部那金属的板块在阳光中时隐时现,就好像一座浮在天边的海市蜃楼。

这是我们在Red Hill的乡村农庄,坐落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最美丽的Mornington Peninsula半岛地区,是一个可以远离城市嘈杂,完全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世外桃源。

我为自己倒上一杯咖啡,拉过一把白色的椅子,独自坐在山坡上的草坪前。初升的太阳温暖而又柔和地掠过我黑色的长发,微风轻轻地吹拂着身边几百年历史的大树的枝叶,发出沙沙的响声。

这是一天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时间段。

远处,蓝色的菲利普海湾构成了一个美丽的弧度,白帆点点,海天一片,形成了一幅最壮观、美好的图景。

近边,十几只袋鼠正在吃草,其中的几位袋鼠妈妈懒懒地依附在花园角下的台阶上,腹中的口袋里,一只只小袋鼠正好奇地探出头来,试图看看这个新鲜的世界。袋鼠们总是在每天的清晨或傍晚来到我们的草坪上,也许是动物的本能告知它们,这片净土的主人是非常愿意和它们以及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万灵共享这片乐园。

一群蓝红白色相嵌的美丽的小鸟,正坦然地在树下的小吊盆里慢慢地啄食。

今天早上,我刚拉开窗帘,一只小鸟便开始在我们的窗前不停地叫唤着,发出它独有的悦耳叫声,就好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吹着口哨。见我没有及时出来,于是开始用自己的身体和双翅撞击着窗子的玻璃,试图引起我的注意。哦,我知道它们饿了,赶快跑出去往食盆里给它们添食。

这是澳洲的一种特殊的野生小鸟,当地人都管它们叫Rosella,我不知道它们和中国的鹦鹉是否同属一个种系,聪慧灵活的眼睛和美丽的歌喉使我对它们倍加宠爱。平时它们都是在草坪树丛中自行觅食,但只要到了周末,一看见我们的窗帘开了,便知我们又回到了乡村的家中,于是,常常在门前的栏杆上列成一排长队,耐心等待着我给它们带来一顿丰富的美餐。

一阵熟悉的汽车引擎声轻轻地从前面花园的车道上传来,不用回头,我便知是我先生开的那辆深蓝色的宾利车。今早他到当地Bakenr(面包房)那里去买刚烘烤出的面包和新鲜的牛奶,顺便带回当天的报纸。

我笑着迎出门去,从他手中接过面包。“哇,你买这么多啊?我们俩几天也吃不完啊。”看着两大摞正散发着诱人香气的脆香面包,不禁惊奇地笑道。

“今天上午Toby和Cherry他们要来我家打网球,多准备一些,中途小歇的话可以就着咖啡吃一些。我已经在附近的Winery(葡萄酒庄园)订好了午餐,但那是下午一点钟,我怕打球时运动量太大会饿,所以多买些。”我先生对我解释说。

这就是我先生,永远是这样的细微入至,周全安排。

走进宽大的厨房,将手中的面包放到白色的天然大理石桌上,为我先生递上一碗新鲜的蓝莓、草莓再加当地酸奶的早餐。已是到了这个年龄段的人了,健康养生的良好饮食习惯,似乎已成了每天的一种自然行为。

……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我在中国的前半生,与我亲爱的祖国所经历的成长和磨难可以说是一个平行的历程。如同千千万万的同龄人,我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故事,但我相信应该是一个特殊的、只属于我的故事。

我在澳洲的后半生,以及继续要往前走的路,也是一段非常曲折但又充满了激情和传奇的故事。

到目前为止,我还一直不知道,这些关于我的故事写下来以后会怎么样?或是我该怎么办?因为我既不需钱财,也不需名利,更没有人逼迫我。我写,只是因为自己内心的需求。

我曾想,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这个世界。所有为之梦想和奋斗了终身的金钱、物业,甚至引以为傲的功名和事业都会随之而消失,你无法带走世间的任何一丝财富到另一个世界去。但是,我们可以给我们的子孙和后代留下些什么?对我来说,希望可以留下一段属于我的故事。

我希望让我的后代知道,为什么我是一个中国人,却有着一个完全英国人的姓?而且这个姓会子子孙孙地传下去。

我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

我希望在将来,当我的后代想要了解他们的祖籍和前辈家史的时候,我和我远在中国的亲人们的名字,不会仅是一个代表符号、一组没有生命的文字。我要留下这段生活史,这段与我的祖国和家乡的历史紧紧联结在一起的故事,到那时,他们会看到,我们都是这样一群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我们有着与他们一样的喜怒哀乐,有着那个时代特殊的故事。  当然,如果有一天,真的有出版社愿意实现我的愿望,更有读者愿意和我一起重温那个逝去的年代,愿意与我一起分享今天的安宁和幸福,我将会非常感激!

呵,我想得太远了,我不禁甩了甩头,硬将游离的思绪拽回到现实中来。于是,我重又打开三年前写下的那一页,那个几十年来我记忆中不断出现的画面跃然纸上,我的思绪又开始重新回到上海,回到1963年在徐汇区天平路上的那一个场景……

故事总是要从头说起……

内容推荐

朱玲编著的《通往幸福的漫漫长路:一个灰姑娘的真实故事(上下)》是一个现代中国“灰姑娘”的真实故事。

她有三个母亲,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完全的母爱。

她学过工、学过农、在乡村的舞台上当过演员、也在军区的话剧团里当过文艺兵,她曾是作家协会里一名普通的的工作人员,唯有在内心,默默的在为自己的一生写着不得不记录的故事。

她在澳洲洗过碗、做过缝纫工、当过非法“黑民”,从落地时一百澳元起家,在二十三年间建起了一个成功的事业。

她的一生都在追求一种真正的爱,却又不断经历爱情的失落和痛苦,带着一颗受伤的心漂洋过海,为自己和儿子的余生寻找一个新的港湾。

但在澳大利亚这个异国他乡,她遇上了生命中的白马王子。

这就是她一生的真实故事。一段传奇、曲折、悲哀,但却充满了意外结局的故事。

编辑推荐

《通往幸福的漫漫长路:一个灰姑娘的真实故事(上下)》是澳籍华商朱玲的自传,全书分两个部分,上半部主要讲述了她在中国的前三十年的个人经历,后半部分则叙述了她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打拼创业的故事。她在中国前半生的命运,与整个中国的成长和磨难是一个平行的历程;她在澳洲后半生的命运,同样是跌宕起伏,充满了艰难和传奇。她曾因对前途的失落和迷茫离开了中国,却又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的重新振兴中成了中国和澳洲商业贸易的一座桥梁。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4: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