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和孩子亲子关系不够理想,想真正走近孩子,请读鲁稚所著的《三年能走多远--我这样把平凡孩子送进世界名校》;
如果我们的孩子内向、胆小,不善表达,内心不够强大,请读本书;
如果我们的孩子有梦想,却缺乏飞翔的耐心、力量,请读本书;
如果我们非常爱孩子,却不知如何去爱,请读本书;
如果你想拥有一本最真实、最实用的出国留学指南,请读本书;
如果你想读一个普通孩子通过努力走向成功的故事,请读本书;
如果你想感受亲子间的温柔陪伴和细腻互动,请读本书;
如果你想品读家庭生活、人生奋斗的哲理,请读本书……
近年来,国内普通家庭出身的平凡孩子正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各类升学选择盛行:职业教育、各种名目的私立学校、出国读中学等等。平凡孩子应该如何选择升学路?中学阶段,平凡孩子到底能走多远?
鲁稚所著的《三年能走多远--我这样把平凡孩子送进世界名校》中记叙了平凡孩子李鲁在高中三年逆袭人生的真实故事。普通家庭出身的李鲁,资质本也平平,但在母亲鲁稚长达十余年的精心打磨下,内心强大,适应力极强。在高考之路走不通的情况下,李鲁一家毅然决定让他避开高考的独木桥,就读国际高中。三年里,李鲁在国际化的教育环境里,利用自身强大内心释放潜力,逐渐放射光彩,最终以出色的表现收获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等8所国际一流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本书为平凡的孩子如何选择求学道路,以及在这条路上父母和孩子应该如何相处、互相支撑等提供了富于启迪性的真实案例,同时也为普通家庭如何DIY送孩子出国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决定本科出国留学
鲁鲁当时四岁半,在成都只上到幼儿园中班。一来北京我们就开始为他上幼儿园奔波。其过程不必细说,反正就是各种的难。从6月份跑到8月份,想了无数的办法,直到8月中旬都还没有结果。就在我们已经打算去附近一所貌似简陋的民办幼儿园报名时,8月中旬的某一天,一个关键环节突然打通,形势豁然开朗,儿子就入园了——昌平区条件最好的机关幼儿园!
鲁鲁一生都会有贵人相助,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他人生之路的每一个节点,都会突然出现关键性的转机,而导致这个转机出现的因素,是之前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我只能说,上帝喜欢他!
这之后的幼升小、小升初,无不如此,总是在山穷水尽之时,突然又柳暗花明,充满戏剧性。最后,他终于以一个北漂后代的身份,在北京这个地盘上,从幼儿园、小学一直读到初中三年级。
但再往前,我们就无法走通了,因为横亘着一道坎,它太高太高,任谁也难以逾越——那就是高考!
十年前,当我们来到北京,面临儿子的教育问题时,尽管知道没有北京户口就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但那时候儿子才刚上幼儿园,高考似乎还很遥远,我们乐观地想:难道十年时间,难道从幼儿园起就在北京读书,到时候还不能在北京高考?
但是,十年过去了,高考已近在咫尺,情况却没有丝毫改变。我们离开故乡已经十年,儿子4岁来北京,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北京度过的,他已经长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了,现在要让他回四川读高中,回四川考大学,对他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如果不回去,又该怎么办?将来的路怎么走,必须在中考之前做出决定。
这时候,一个以前我们想过却没有认真考虑的选择摆在了面前,那就是出国留学。
其实,即使没有高考这道坎,是否一直在国内接受教育,也是我们早就想过的问题。国内教育有它的优势,但种种弊端也是众所周知。况且,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如何孩子都有必要接受国际化的教育,只是以什么方式接受,在哪里接受,什么时候接受,我们还没有认真考虑过。现在,由于高考的逼迫,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不得不在初三这一年落地,所有的可能性就都必须认真对待了。
于是就有了前面提到的那段“国际学校考察记”。通过考察,我们对未来的路基本上心中有数了,选路的担子终于放下。
但就在考察后的第二天,我突然接到父亲从成都打来的电话,说他的体检报告出来了,肝部有阴影,癌胚抗原偏高,“反正肝部是长了东西,但性质还没确定”。
虽然父亲语气轻松,轻松得就像我们说得了一场感冒,有点发烧一样,但对我却犹如晴天霹雳。年初父亲在成都做完直肠癌手术后,活检是直肠癌一期,那时尚有比较大的希望,只要癌细胞不转移,就有可能长期生存。但现在,转移了,每个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我心如刀绞,顾不上其他,马上飞回成都。
2011年对儿子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对我来说何尝不是如此。我是家里的独女,没有兄弟姐妹,母亲早逝,我就是父亲唯一的至亲,是他唯一的依靠。
回成都后,天天跑医院,除了陪父亲治病,还希望他最后的时光过得美好。我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修订和印刷已经写好的自传,完成他人生的夙愿;照顾他饮食休息,陪伴他走亲访友,享受生命的乐趣。这个过程既美好也艰难。
而儿子那头,他也在尽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路。
自从我和他爸考察了那所国际学校,“高中读国际学校,本科出国留学”这条路线就几乎确定下来,儿子的初三就在为这条路做准备了。
我和他爸都没有留过学,对这件事没有切身经验,我们的英语又很差,不能直接阅读英文原始材料,得到的信息都是二手货。显然,我们自己是不具备把孩子送出去的能力的,要想让孩子在这条路上走得好,就必须依靠别人,具体地讲,就是找到一所靠谱的国际学校,能让鲁鲁接受不同于公立学校的高中教育,顺利由国内教育过渡到国外教育。
那天我们去考察的国际学校,因为从属于一个名气很大的英语培训机构,所以首先进入我们的视野。考察结果确实也很满意,我们遂做出决定,就去那里。决定一做,心也定了,只等着面试通知,后面的事就按部就班了。
但父亲的病打乱了我们的计划,我回成都后,北京就只剩了儿子和他爸。这是自儿子出生以来我离开他最久的一次,我在成都陪着父亲治病,儿子则在北京为他的学业努力。脱离应试轨道
自从我来成都,QQ就成了我和鲁鲁的主要交流工具。他打字比我想象的快多了,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练出来的。
刚开始和儿子用这种方式交流,感觉有点怪,似乎儿子不像儿子了,从小到大我们就没用这种方式说过话。他说“你的生日快到了”,后面还跟一朵花的表情。我说“这段时间你爸辛苦了,你也辛苦了”,也加一个笑脸。他说:“谢谢。”这种文质彬彬的说话方式,让我有点不习惯。不过很欣慰,文字可以反映更本质的东西,文字更接近灵魂,这让我看到一个不同于日常的儿子,这个文字中的儿子更文雅深沉。
这天,鲁鲁在QQ上告诉我,他和老爸去那所国际高中参加了考试,中午一点半开始,考了四个小时,五科都考了。“老师说不错,特别是英语口语得到比较高的评价。”这一点让我略感意外,鲁鲁性格沉静,平时言语不多,我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口语,结果反而加分。 P3-5
那日,我和鲁鲁他爸一起去北京某国际学校考察,为即将升高中的儿子择校。
接待人员给我们泡了两杯咖啡,是雀巢咖啡!就这两杯咖啡,顷刻之间就让我们心潮澎湃,几乎当场决定——就来这里!要知道,从幼儿园起,儿子读了这么多学校,从来都是我们去求人。别人能接收他,能让他去上学,我们就感恩戴德了,还从来没有谁为仅仅作为家长的我们倒过一杯水,更不用说是一杯热腾腾、香喷喷的咖啡!
接待室墙上挂着一排排阳光灿烂的毕业生的照片,背景都是国外的哥特式建筑,下面有文字标注着“被美国排名某某位的某某大学录取”——那些排名还没有超过两位数的,甚至有一位数的。
“这些都是你们的毕业生?”“对,都是!”我们满眼的羡慕一定闪现出非凡的光芒,以至于招生办主任放下手里的工作,亲自陪我们参观校园,讲解他们的课程,以及毕业生的美好前景。最后,当我们握手告别时,我深信我们已经为儿子找到了一条路。
其实,找路的工作早就开始,也许从十年前儿子还未踏进学校,我们就已经在为他的今天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