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纪念林语堂诞辰120周年私藏本(共11册)(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张振玉主编的《纪念林语堂诞辰120周年私藏本(共11册)(精)》精装书盒套装,一套收齐林语堂经典之作,小说、散文、人物传记、生活小品、文化评论……开卷不读林语堂,享尽人生也枉然!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本套书包含了林语堂的《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武则天传》、《朱门》、《孔子的智慧》、《红牡丹》、《苏东坡传》、《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10部代表作品。

内容推荐

张振玉主编的《纪念林语堂诞辰120周年私藏本(共11册)(精)》包含了林语堂的《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武则天传》、《朱门》、《孔子的智慧》、《红牡丹》、《苏东坡传》、《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10部代表作品。

《京华烟云》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全书结构宏伟,线索交错,全景式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

《风声鹤唳》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北京、上海、武汉三地)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身世离奇的美丽女子在乱世的传奇经历,以及她最终在火热的爱国气氛中走出狭小自我、超越个人情爱、生命得到升华的故事。战争就像大风暴,扫着千百万落叶般的男女和小孩,把他们刮得四处飘散,让他们在某一个安全的角落躺一会儿,直到新的风暴又把他们卷入另一旋风里。因为暴风不能马上吹遍每一个角落,通常会有些落叶安定下来,停在太阳照得到的地方,那就是暂的安息所。

《武则天传》是林语堂先生的传记代表作,讲述了女皇武则天的传奇一生。全书自武则天进宫为才人写起,到武则天逝去终止。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对武则天的宫闱生活、政治才能以及个人性格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同时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她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她的是非功过饱受争议,在大师的笔下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武则天。

《朱门》讲述了民国,西安,大夫邸杜家是当地最有名望家族。杜府的小姐杜柔安在一次学生游行中结识了青年记者李飞,两人一见钟情。然而,门第的成见、家人的阻扰成为他们不可逾越的鸿沟。当柔安不顾一切来到兰州,远在新疆的李飞却杳无音讯……

身世漂泊的遏云,不肯屈服权贵的淫威,面对富家公子蓝如水的深情,她将如何抉择;留洋归来的祖仁,一心想要拓展家族事业,面对传统守旧的思想牢笼,他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美丽聪慧的春梅,以似妾非妾的身份为杜家打理一切,她能否凭借一己之力,获得应有的合法地位……

《孔子的智慧》还原儒家的本来面目,重建礼乐文明精神。一代大师呕心沥血之作,解读不一样的儒家思想,再现最真实的孔圣人。本书完整地表达了林语堂的孔子观,也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了儒家学说。

林语堂向西方介绍道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老子的智慧》阐释了老子思想的独特性、道家哲学与儒家哲学的不同,并强调要结合庄子研究老子。

《红牡丹》是一个年轻寡妇惊世骇俗的风流艳史。清朝末年,年轻貌美的寡妇牡丹个性张扬,大胆反叛传统礼教,追求爱情自由和“理想的男人”。她先后与家乡的已婚初恋情人、京城的堂兄翰林、天桥的拳师、杭州的著名诗人等热恋同居。牡丹的特立独行,使她成为社会上的新闻人物,广受争议。苦闷压抑的情妇生活终令她厌倦,最后返璞归真——在遇险获救之后,她找到了爱的归宿。

《苏东坡传》记载了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苏东坡的一生。苏轼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而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书中写了他的幽默诙谐、人格魅力,他快乐的思想、喜悦的心灵以及不同于其他诗人的多面性和丰富感。体现了他人格的正直、慈悲与旷达,将一个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的苏东坡展现在人们面前。

《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作的经典著作,在海内外引起轰动,美国许多知名人士推崇备至,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书中作者以冷静的视角、睿智的思考、深刻的对比、恰到好处的语言将中国人的道德、心灵、理想、文学等一一进行了剖析,并与西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对比。本书详细而深刻地剖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特质,呈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民族形象,是一部直指中国人灵魂深处的史诗巨著。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旅美后的第一部书,感情平和充实、语言幽默风趣。他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效仿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将中国人的旷达生活态度和浪漫优雅的东方情调诉诸笔下,全方位地阐述了林语堂本人“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是一本指引人们走向健康人生、享受快乐生活的佳作。

目录

京华烟云

 献词

 著者序

 译者序

 关于《京华烟云》

 上卷 道家女儿

第一章 后花园主埋珠宝 北京城人避兵灾

第二章 遇乱兵骨肉失散 贴告白路途寻人

第三章 曾大人途中救命 姚小姐绝处得生

第四章 沐恩光木兰入私塾 探亲戚曼娘交新朋

第五章 母溺爱长子成顽劣 父贤达淑女富才情

第六章 长舌妇恃恩行无状 贫家女倾慕富家郎

第七章 平亚染疾良医束手 曼娘探病曾府栖身

第八章 病榻前情深肠空断 绝望中徒祈幻成真

第九章 拜天地孤独不成偶 入洞房凄凉又辛酸

第十章 马祖婆呼风唤雨 牛大人作势装腔

第十一章 训纨绔姚思安教子 食黏粽曾平亚丧生

第十二章 北京城人间福地 富贵家神仙生活

第十三章 乐郊游喜姚孔相遇 谈教育倡男女求学

第十四章 为饯别曼娘设宴 苦离别银屏伤怀

第十五章 沐书香寒门出才俊 别美婢纨绔痛出洋

第十六章 遇风雨富商庇寒士 开蟹宴姚府庆中秋

第十七章 听命运木兰订婚 逃圈套银屏出走

第十八章 离香港体仁回北京 隐陋巷银屏迎故主

第十九章 公子哥儿话时尚 莫愁妹子展辩才

第二十章 终身有托莫愁订婚 亲子被夺银屏自缢

第二十一章 木兰出嫁妆奁堆珠宝 素云吃醋唇舌逞毒锋

 中卷 庭园悲剧

第二十二章 施干才姚木兰管家主事 遭恶报牛财神治罪抄家

第二十三章 牛家失势捉襟见肘 曾府燕居适性娱情

第二十四章 体仁向善华妓从商 木兰生子暗香遇救

第二十五章 遭子丧富商购王府 慕兄势劣妇交娼优

第二十六章 迁新邸姚家开盛宴 试对联才女夺魁元

第二十七章 红玉阿非纯情挚爱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第二十八章 娼妓做夫人煞有介事 劣妇追时尚得意忘形

第二十九章 赏奇士莫愁嫁立夫 怀骨肉陈妈寻爱子

第三十章 贪利追欢素云甘堕落 因情应势木兰议从商

第三十一章 老多病遗臣却聘归隐 少年游才俊临水登山

第三十二章 北京城新学旧派人文荟萃 静宜园淑媛硕彦头角峥嵘

第三十三章 论中西辜老发奇论 悟签文玉女溺荷池

第三十四章 利欲熏心王府探宝 职责已尽四海云游

 下卷 秋季歌声

第三十五章 堕落无耻素云遭休弃 钻营有术怀瑜又高升

第三十六章 挥笔为文孔立夫结怨 爱国游行青少年遭殃

第三十七章 姚木兰痛悼爱女 孔立夫横遭拘囚

第三十八章 审案件法官发迂论 入虎穴木兰救立夫

第三十九章 素云伴舞银屏得祭 姚老归来木兰南迁

第四十章 老实人偏拈花惹草 贤父女知釜底抽薪

第四十一章 疯狂掠夺日本走私 病榻缠绵木兰探父

第四十二章 制毒牟利牛素云被捕 伤时忧国姚思安遗言

第四十三章 报国洗前愆香消玉殒 除奸生差误李代桃僵

第四十四章 日寇屠杀曼娘自缢 京华沦陷经亚南逃

第四十五章 追随政府携稚小木兰入蜀 全民抗战汇洪流国力西迁

风声鹤唳

 正文

武则天传

 第一章 亲历者说

 第二章 太宗皇帝

 第三章 良善青年

 第四章 锋芒初露

 第五章 脱出樊笼

 第六章 大展拳脚

 第七章 抢夺后位

 第八章 封后受阻

 第九章 毁灭之始

 第十章 成功加冕

 第十一章 书写命运

 第十二章 泰然自若

 第十三章 清除夙怨

 第十四章 元老遇难

 第十五章 落寞皇帝

 第十六章 二圣临朝

 第十七章 泰山封禅

 第十八章 前无古人

 第十九章 冷静坚忍

 第二十章 有所作为

 第二十一章 皇储之争

 第二十二章 章怀太子

 第二十三章 大唐危矣

 第二十四章 独揽大权

 第二十五章 临朝称制

 第二十六章 揭竿而起

 第二十七章 逆我者亡

 第二十八章 专制独裁

 第二十九章 严刑酷法

 第三十章 清流之风

 第三十一章 万象神宫

 第三十二章 风雨欲来

 第三十三章 血影泪痕

 第三十四章 女主天下

 第三十五章 智者旁观

 第三十六章 晨光乍现

 第三十七章 棋逢对手

 第三十八章 星星之火

 第三十九章 一出闹剧

 第四十章 亢龙有悔

 第四十一章 悬而未决

 第四十二章 满城风雨

 第四十三章 刚正之臣

 第四十四章 众矢之的

 第四十五章 夕阳西下

朱门

 自序

 第一部 大夫邸

 第二部 满洲客

 第三部 三岔驿别庄

 第四部 玉叶蒙尘

 第五部 兰州

 第六部 归来

孔子的智慧

 译者序

 第一章 导言

孔子思想的特性

孔子的品格述略

本书的取材及计划

 第二章 孔子传(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世系,童年,青年

三十岁至五十岁

掌大权时期

五年漂泊

厄于陈蔡

再度漂泊

孔子之治学与生活习惯

孔子逝世

附:《孔子世家》白话翻译

 第三章 《中庸》(原为《礼记》第三十一章)

 第四章 《大学》

 第五章 《论语》

 第六章 论以六艺施教(《礼记》——《经解》第二十六)

 第七章 《哀公问》

 第八章 理想社会(《礼记》第九——《礼运》)

 第九章 论教育(《礼记·学记》)

 第十章 论音乐(《礼记·乐记》)

 第十一章 《孟子》(《告子》篇)

老子的智慧

 中国的神仙哲学

序论(一)

序论(二)

序文

 第一篇 道之德

第一章 论常道

第二章 相对论

第三章 无为而治

第四章 道之心

第五章 天地

第六章 谷神

第七章 无私

 第二篇 道之训

第八章 水

第九章 自满的危险

第一〇章 抱一

第一一章 “无”的用处

第一二章 感官

第一三章 荣辱

 第三篇 道之体

第一四章 太初之道

第一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

第一六章 知常道

第一七章 太上

第一八章 道废

第一九章 知所属

第二〇章 天与我

第二一章 道的显现

第二二章 争之无益

第二三章 同于道

第二四章 余食赘行

第二五章 四大法

 第四篇 力量之源

第二六章 轻与重

第二七章 袭明

第二八章 守其雌

第二九章 戒干涉

第三。章 戒用兵

第三一章 不祥之器

第三二章 道似海

第三三章 自知

第三四章 大道泛滥

第三五章 道之平

第三六章 生命的步骤

第三七章 天下自定

第三八章 堕落

第三九章 全道

第四〇章 反的原则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四一章 道家的特性

第四二章 强梁者

第四三章 至柔

第四四章 知足

第四五章 清正

第四六章 走马

第四七章 求知

第四八章 以无为取天下

第四九章 民心

第五〇章 养生

第五一章 玄德

第五二章 袭常道

第五三章 盗夸

第五四章 身与邦

第五五章 赤子之德

第五六章 无荣辱

 第六篇 政治论

第五七章 治术

第五八章 政闷

第五九章 如啬

第六〇章 治大国

第六一章 大国和小国

第六二章 善人之宝

第六三章 难易

第六四章 终始

第六五章 大顺

第六六章 百谷王

第六七章 三宝

第六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九章 掩饰

第七〇章 不我知

第七一章 病

第七二章 论罚(一)

第七三章 论罚(二)

第七四章 论罚(三)

第七五章 论罚(四)

 第七篇 箴言

第七六章 强弱

第七七章 张弓

第七八章 莫柔于水

第七九章 平治

第八〇章 理想国

第八一章 天之道

 想象的孔老会谈

红牡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苏东坡传

 原序

 卷一 童年与青年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一〇三六--一〇六一)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四章 应试

第五章 父与子

 卷二 壮年 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丰二年(一〇六二--一〇七九)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的恶行

第十章 两兄弟

第十一章 诗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抗暴诗

第十三章 黄楼

吾国与吾民

 赛珍珠序

 自序

 闲话开场

 第一章 中国人民

一 南方与北方

二 退化

三 新血统之混入

四 文化之巩固作用

五 民族的童年

 第二章 中国人之德性

一 圆熟

二 忍耐

三 无可无不可

四 老猾俏皮

五 和平

六 知足

七 幽默

八 保守性

 第三章 中国人的心灵

一 智慧

二 女性型

三 缺乏科学精神

四 逻辑

五 直觉

六 拟想

 第四章 人生之理想

一 中国的人文主义

二 宗教

三 中庸之道

四 道教

五 佛教

六 小引

 第五章 妇女生活

一 女性之从属地位

二 家庭和婚姻

三 理想中的女性

四 我们的女子教育

五 恋爱和求婚

六 妓女与妾

七 缠足的习俗

八 解放运动

 第六章 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一 公共精神的缺乏

二 家庭制度

三 徇私舞弊和礼俗

四 特权与平等

五 社会阶级

六 阳性型的三位一体

七 阴性型的三位一体

八 乡属制度

九 贤能政府

 第七章 文学生活

一 文学之特性

二 语言与思想

三 学术

四 学府制度

五 散文

六 文学与政治

七 文学革命

八 诗

九 戏剧

十 小说

十一 西洋文学之影响

 第八章 艺术家生活

一 艺术家

二 中国书法

三 绘画

四 建筑

 第九章 生活的艺术

一 日常的娱乐

二 居室与庭园

三 饮食

 收场语

 人生的归宿

生活的艺术

 第一章 醒觉

一 人生之研究

二 一个准科学公式

三 以放浪者为理想人

 第二章 关于人类的观念

一 基督徒希腊人中国人

二 与尘世结不解缘

三 灵与肉

四 一个生物学的观念

五 诗样的人生

 第三章 我们的动物性遗产

一 猴子的故事

二 猴子般的形象

三 论不免一死

四 论肚子

五 论强壮的肌肉

六 论灵心

 第四章 论近人情

一 论人类的尊严

二 近乎戏弄的好奇心:人类文明的勃兴

三 论梦想

四 论幽默感

五 论任性与不可捉摸

六 个人主义

 第五章 谁最会享受人生

一 发现自己:庄子

二 情智勇:孟子

三 玩世、愚钝、潜隐:老子

四 “中庸哲学”:子思

五 爱好人生者:陶渊明

 第六章 生命的享受

一 快乐问题

二 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

三 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

四 对唯物主义的误解

五 心灵的欢乐怎样

 第七章 悠闲的重要

一 人类是唯一在工作的动物

二 中国的悠闲理论

三 悠闲生活的崇尚

四 尘世是唯一的天堂

五 运气是什么

六 美国三大恶习

 第八章 家庭之乐

一 趋近生物观念

二 独身主义——文明的畸形产物

三 性的吸引

四 中国式的家庭理想

五 乐享余年

 第九章 活的享受

一 安卧眠床

二 坐在椅中

三 谈话

四 茶和交友

五 淡巴菇和香

六 酒令

七 食品和药物

八 几种奇特的西俗

九 西装的不合人性

十 房屋和内部布置

 第十章 享受大自然

一 乐园已经丧失了吗

二 论宏大

三 两个中国女子

四 论石与树

五 论花和折枝花

六 袁中郎的瓶花

七 张潮的警句

 第十一章 旅行的享受

一 论游览

二 冥寥子游

 第十二章 文化的享受

一 知识上的鉴别力

二 以艺术为游戏和个性

三 读书的艺术

四 写作的艺术

 第十三章 与上帝的关系

一 宗教的恢复

二 我为什么是一个异教徒

 第十四章 思想的艺术

一 合于人情的思想之必要

二 回向常识

三 近情

一 人生之研究

试读章节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早晨,北京东城马大人胡同西口儿,横停着好些骡子车,其中有几辆一直停到顺着大佛寺红墙南北向的那条胡同。赶骡子车的都起身早,天刚破晓就来了。大清早晨就在那儿喊喊叫叫的。其实这些赶大车的一向如此。

罗大是五十来岁的老年人,是这一家的管家,雇了这些骡子车,是准备走远道儿的。他现在正抽着旱烟袋,看那些骡夫们喂牲口,—边吵吵闹闹地开玩笑,从牲口取笑到牲口的祖宗。再没话可说了,就取笑到他们自己头上来。

—个骡夫说:“在这种年头儿,谁知道赶了这趟车回来是死是活呢?”

罗大说:“赶这一趟车,你们赚钱不少。拿一百两银子就可以买一块田地了。”

那个骡夫却回答说:“人死了,银子还有什么用?哼,那些洋枪子弹可不讲交情,一颗子弹穿进脑袋瓜子,就弯着辫子躺在地上,成了死尸一条了。瞧瞧这骡子的肚皮、肉能挡得住子弹吗?可是有什么法子,总得到外头挣碗饭吃啊。”

另外一个骡夫插嘴说:“也难说呀。一旦外国兵进了城,北京也就住不舒服了。拿我来说,我倒愿意离开这儿呢。”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照着那座宅第的大门,巨大梧桐树的叶子上,晨间的清露珠光闪耀。这栋房子便是姚家的住宅。大门口儿并没有堂皇壮观的气派,只不过—个小小的黑漆门,正中—个红圆心,梧桐的树荫罩盖着门前。—个骡夫正坐在安在地上的一块方厚的石头上。晨光虽然是清爽宜人,看来又是—个晴空万里的炎热天气。树下安放着—个不大不小的茶缸,是夏天施给过路人解渴的,可是这时候儿那茶缸还空着。看见了这个茶缸,—个骡夫开口说:“你们东家是个大善人哪。”

罗大回答说:“世界上再没有比我们东家更好的人了。”他手指了指门柱旁边贴的一张红纸条儿,可是骡夫不认识上面写的是什么,罗大告诉他们说:“上面写的是赠送霍乱、痧症、痢疾特效灵药。”

那个骡夫猛然想起来,他说:“这倒很有用。你最好拿点儿给我们,在路上也放心。”

罗大说:“你跟我们东家一路上走,还用担心什么药?他老人家身边儿带着,和交给你带还不是—样?”

骡夫们于是想探听这个行善人家的情形,可是罗大只告诉他们说,他家主人是一家药铺的东家。

不久,东家老爷姚思安出来了,看一切齐备了没有。他有四十来岁,短粗身材,结实健壮,浓黑的眉毛,眼下微微忪垂,没留胡子,头发乌黑。走起路来显得年轻沉稳,步伐坚定,身子笔直,显然是武功精深的样子。若出其不意,前后左右有人突袭,他必然会应付裕如。一脚在前,坚立如钉,后腿向前,微曲而外敞,完全是个自卫的架势,站立得四平八稳,万无一失。他向车夫们招呼了一下儿,—眼看见那个茶缸还空着,便嘱咐罗大,他出门儿以后,要天天和平常一样,茶缸里的茶不许断。

骡夫异口同声地说:“老爷真是大善人!”

他进去之后,随后走出来—个美丽的少妇,一双金莲儿,纤纤盈握,乌油油的发髻,松松地绾着,身穿—件桃红的短褂子,宽大的袖子,镶着三寸宽绿缎子的滚边儿。她跟骡夫们说话,洒脱大方,丝毫没有—般少妇的羞怯样子。她问了问车夫们是否喂过了牲口,然后进去不见了。

一个年轻的骡夫赞叹说:“你们东家老爷真有福气!真是善有善报。您瞧,这位漂亮的姨太太!”

罗大说:“烂掉你的舌头!我们老爷从来没有姨太太。这位姑娘是他的干女儿,还是个寡妇呢。”

那个年轻的骡夫嬉皮笑脸地打了自己—个耳光,别的骡夫都笑了。

不久,走出来一个仆人和几个漂亮的小丫鬟,由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的年纪,抱着被褥包袱、小壶等东西。骡夫们看得呆了,可是再也不敢品头论足随便乱说了。后面跟着—个约莫十三岁的男孩子。罗大告诉他们说,那是小少爷。

这样乱哄哄过了半个钟头,这个将有远行的家属才走出来。那个美丽的少妇也在中间,她带着两个小姑娘,都穿得很朴素,白洋布小褂儿,—个穿绿裤子,—个穿紫裤子。富有之家的干金小姐和丫鬟的分别,只要看态度是否从容雅静,就很容易辨别出来。现在那少妇拉着那两个小姑娘的手,从这—件事上看,便使骡夫明白那两个小姑娘是干金小姐。

所以那个年轻的骡夫抢上前去说:“小姐,请坐我的车吧。他们的骡子不好哇。”

大小姐木兰想了想,暗中比较了一下儿。另一辆车的骡子瘦小一点儿,可是那个骡夫却长得较为和善;而这个年轻骡夫的头上还生着疮疖。其实木兰在选择车辆时,不是看骡子好坏,而是取决于骡夫的样子了。

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这个年轻车夫若头上不生有疮疖,而木兰若不坐另外那辆套着小骡子的轿车,途中发生的事情就会不一样,而木兰的一生也不同了。

在纷乱当中,木兰听见母亲责骂丫鬟银屏,那时银屏在另外一辆车里,因为银屏浓施脂粉,衣服穿得太鲜艳。在大家面前,银屏自然觉得太难为隋。青霞是个十九岁的丫鬟,扶着太太上了车,正暗中微笑,暗喜听了主人的话,此行没敢打扮得花枝招展。

《京华烟云》P3-5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3: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