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儿说走就走的旅行者,坚持着三毛一样的理想主义,与其平淡地生存,不如丰沛地生活,真正的遇见,永远在路上。活跃在公共号“行走的茶玫”上,并发起并主理“广东省茂德公儿童艺术发展基金会。(简称“德基金”)公益项目,在全国各地举办爱心活动,播撒爱的种子。《我们肯定曾经遇见过》是曾敏儿继《让我在路上遇见你》热卖后又一旅行随笔,这次她将带领我们去领略北极圈摩尔曼斯克、波斯波利斯、塔法亚等更多地域的奇特风光和奇闻逸事。有人将旅行当作生活,而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旅行,作者希望在人生的旅行当中与更多的陌生人彼此连结,用各种独特又美好的方式相遇,延续生活当中不经意的美好瞬间。书中一百多幅旅行随拍,充满人文气息和异域风情,带你足不出户,感受那些你还未曾遇见过的最美风景。
《我们肯定曾经遇见过》是曾敏儿继《让我在路上遇见你》热卖后的第二部旅行随笔集。作为[遇见]旅行系列书的第二部,本书继续讲述了她在旅行路上的各种趣闻,同时她发现自己与一些同样喜欢流浪的陌生人,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遇见,并产生更加美好的化学反应。曾敏儿相信,只要出发,就总会遇见,而所有的相遇都是上天给予的美好馈赠。
“回到成都,原本也要入伙的设计师因为个人原因退出,我们四个人像梁山好汉一样聚在我家。帆帆是甘肃人,蓝裤子是湖南人,我是四川人,小石是山西人。我们奇妙地聚在一起,成了草根组合。
“做了三个月网店又开了家实体店,我和帆帆开始轮流值班,一个人看店,另外一个人旅行。小店很有趣,经常有奇妙的客人光临,世界开始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
这两个勇敢的80后女生便是这样一边旅行一边赚钱。
有天在朋友圈看到菲菲发出的几组首饰图片,便到她的淘宝店一气买下四位数价格的首饰。
在陌生的国家寻访手艺人,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这是《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从来不会涉足的领域。菲菲、帆帆的办法极简单,就是去著名的周末集市,一边搜罗一边打听。
“看到什么特别的手工艺品就会问问是谁做的。一次买手绘画时,因为拎的东西太多就随口说回来再买。那位手艺人有些激动,就说你们每个人都会说回来再买,都是撒谎的,不会再回来,不买可以,没关系,不要说什么再回来。试图跟他解释,可是他摆摆手,根本不听。我们只好继续逛,逛完了回去再买的时候,他非常震惊。他说,你们不喜欢不买没关系。我们说,就是喜欢,喜欢这些画。结果他主动给我们打折,又给我们把画包得特别好,还给我们介绍了别的手艺人。”
我曾经在菲菲的朋友圈里看到一张手艺人的照片,很好奇地去打听,菲菲便告诉我了另外一个故事。
“找到做首饰的男孩是因为帆帆先认识他的女朋友——一个日本女孩子。帆帆看她手上戴的首饰很特别,就问在哪里买的。这才知道她就是做首饰设计的,和男朋友一起做。后来按照日本女孩子的指引,坐了大概四小时的车绕着山转口阿转,找到那个小镇,和那个男生聊了聊我们边旅行边开店的想法。他很支持我们,给了我们很多好东西。只是算账对他来说是个问题,他说平时都是女朋友算账。现在女朋友不在身边,自己算得好麻烦。貌似那天他算账都算到凌晨。”
平时我最喜欢用“意念”来激励自己和同事。我曾经说:“意念就是你到底有多想做成这件事情。”
那么,对菲菲和帆帆这种一心想要自由、想要以背包旅行的方式来创业和旅行的80后女生来说,她们的心底应该是有着“菲帆”的意念。
我曾问过菲菲,生活上有没有感受到一些压力。她笑着说:“家长也会催着生孩子,不过我和老公暂时不理,先玩了再说。两个人不过奢侈的生活,只要不上班,能去想去的地方就好了。”
好一个“只要不上班”。
这不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希求的生活方式吗?
曾经和女朋友们聊天,大家都很向往“只工作不上班”的生活状态,但是回到现实,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过着大多数人都在过的生活。
菲菲、帆帆选择背包旅行赚钱,如果没有去做,一定会觉得好难。一旦真正做起来,真正去像她们那样快活地摆摊,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困难。
“生活就像一张大网,当你伸开双臂面向世界的时候,就可以搜集到很多很多的讯息。”
旅行路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意外而特别的收获。一次无意的漫步,一次地摊搭讪,一次敞开心怀的结识,我认识了这对80后小女生。她们是那样充满勇气和享受快乐,最重要的是因为这是她们自己的选择。
如今菲菲和帆帆因为开店,两个人便采用一人看店、一人旅行的方式经营这家店。
开店也是好多文艺女青年的梦想吧,何况她们开的还是这样一家售卖世界各处别致首饰的小店。
菲菲、帆帆觉得她们收获了巨大的人生财富。
“很多路上认识的朋友,虽然只有几面之缘,但是有的帮我们联系手艺人,有的寄摆件过来,有的寄礼物,有的甚至从异国他乡帮我们带手工艺品回来,还有的帮我们想办法写策划对小店发展进行规划。遇到挫折的时候,大家也会纷纷安慰。你会发现现实虽然是冷酷的,但人是温暖的。”
只要行走,就一定会有遇见。
什么样的遇见最美好呢?
所有的,只要在路上的你能够敞开心怀。
此刻我又一次想起菲菲说的那句“只要不上班”,心头便微微一暖。几个月前我也实现了“只要不上班”的心愿,再次做了自由人。放弃是艰难的,如同任何得到。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想法以及你想要的是什么,比如我就是真的想“只工作不上班”,那么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去实现就对了。
所以如果你也想去旅行,那么,只管出发就对了。
P8-10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不久后的新年假期,我在微博上真的收到了关于“遇见”的回应,一起又一起。大家分享着冬天俄罗斯北极圈的苍茫风光,冰洞打鱼和北极光的快乐,而我在遥远的广州,一次次地感受这样的遇见所带来的感动。
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以任何方式遇见,并且任何方式都是美好的、温暖的、明媚的。
福建的“一叶书”看到我在“田苹果”的帖子下面回复说已经去过洛沃泽罗,他便认真地向我打听了一些攻略。在他去往俄罗斯之前,先去了一趟以色列,而我居然厚颜请他帮我代购了一本以色列版的《小王子》,待他回国,把那本书当作一件礼物送给了我。再后来,他去了俄罗斯,去了北极圈洛沃泽罗,去了极地别墅,并且看到了我的那本书。他跟我说,老板一见到中国人就会拿出这本书来给大家看。而“一叶书”似乎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国,至今仍在南美各处一个人晃荡。每次问他什么时候花光钱,他都遗憾地告诉我,还没有。
直到最近,我还能在微博上收到类似这样“遇见”的故事。前些天看到一些照片,除了我在一年半前写下的那段话,还看到了一些其他旅行者留下的句子。无一例外,大家都把这样的留言与后来看到的,当作了彼此遇见的一种方式。我不曾想过,起初的一个念头竟然会延伸出如此连绵的故事,如此遇见的美好程度完全不啻于并肩同游。
是的,美好是我最常使用的一个字词。我觉得能够时时心怀美好或对美好有高超的领悟能力,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美好的充满阳光的事情。
还有一些因为遇见而引发的故事。比如新疆姑娘钟琳当时是在飞机上看到这本书中的那篇《请假的故事》,因为感同身受而不由得泪奔,才下定决心要去梦想之地——南极。而这些都是她从南极回来之后过了很久,才经由我们共同的朋友老林告诉我的。
这个世界确实值得我们去多看几眼。为此,我们才会一次次地出发,走得越多,我们才会越来越容易快乐。只有在旅行的路上,我们才可能会真正摒弃那些存在心底的自以为是。很多次当我到达某处,会自然地想起我的朋友中谁和谁也曾经来过此地,或在朋友圈里也会有朋友分享他或她曾经在某处的故事。那一刻我便会微微笑起来,在心里对自己小声说一句:“看看,我们是这样遇见的。”
特别珍惜的还有那些在路上偶遇的旅人,我们萍水相逢,可能只结伴几天,彼时留下联系方式,从此大家成为天各一方的相知。比如在伊朗波斯波利斯暴雪中认识的北京姑娘EVE,在设拉子茶馆坐在邻座的上海姑娘怡然,在土耳其以弗所废墟认识的成都美女Tina,去摩洛哥时在多哈转机捡到的狐狸……
狐狸本身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我们在“穷游”上各自约伴,我出发前还在网上努力呼叫狐狸却未果,不承想竞在异国机场撞见,然后一起在摩洛哥度过了好多天无比快乐的北非时光。一年后,我们还一起去北欧看极光。此刻,她应该已经在挪威坐过那段美到想哭的欧洲海拔最高的小火车了。而我们也已约定2月15日在特罗姆瑟拥抱。
还有很多很多难以尽述的遇见,可能都发生在我们未曾谋面的时刻。在“行走的茶玫”公众号的后台,有很多陌生的朋友都留言说期待未来的遇见。其实我觉得我们已经遇见了,因为“遇见”这个词,要比真实的相见更具精神内核,也更容易实现。
当然我们也一定会有遇见之后的故事,比如2015年新年第一天在越南会安寄出的明信片中,有一张寄去了挪威。后来,那位嫁去挪威的江西姑娘张黄新在后台跟我说,她要回国了,想要参加我们的基金支教。没多久她真的成为我们的“德先生”,而我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和她真正相见。后来,我要去北欧看极光,她打听到了我的行程,就立刻预订了飞往斯瓦尔巴德群岛朗伊尔城的机票;比如2015年9月我为不丹旅行约伴,15位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真的相聚在不丹,一起感受着相遇的幸福;比如南非之旅行,不曾谋面的我们,还未出发就先在网络上畅想了好久非洲的“醉南”时光;再比如2016年春节,永怡在土耳其,我请她去帮我看一眼伊斯坦布尔的旋转舞爱人,她就真的去了蓝色清真寺旁的那家餐厅,发过来的照片里的那位舞者却已不是我爱的人。不承想她后来去塞尔丘克,却住了我曾经住过的那家美丽旅馆,看到她和那位热情的、表情夸张的旅馆女主人的合影,又叫我怀念了好一阵子。
我一直说旅行是最私人的事情,就算我们已经是旅伴,但是在某些微妙的时刻,我们仍然不可能知道彼此内心真正的激荡。但是此刻,你正在翻阅的这些文字,都是我在旅行路上遇见的所有最真实的激荡与感动。如果刚刚好能够触碰到你的一点内心,甚至能够令你真正踏出看世界的第一步,那么这样的遇见,我便觉得是天底下最美好的事情。
最美好的不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相见,而是因为曾经的遇见而让我们一直都在路上,让我们可以心照不宣,让我们无论走到哪里,偶尔会暖暖地想着我们曾经这样遇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