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才集”的出版,确定了以高素质青年学者为写作对象的方向,又首创了集、传结合的编撰方式,为优秀的青年古典文学学者们搭建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展示平台。
丛书选择的人物必须是真正的文学艺术奇才,既有奇文、奇画,还得有奇事,又得在文学艺术史上站得住脚。
这本刘超著的《奇才辛弃疾--理想和现实》是其中一册,讲述了他的故事。
| 书名 | 奇才辛弃疾--理想和现实/奇才集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刘超 |
| 出版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奇才集”的出版,确定了以高素质青年学者为写作对象的方向,又首创了集、传结合的编撰方式,为优秀的青年古典文学学者们搭建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展示平台。 丛书选择的人物必须是真正的文学艺术奇才,既有奇文、奇画,还得有奇事,又得在文学艺术史上站得住脚。 这本刘超著的《奇才辛弃疾--理想和现实》是其中一册,讲述了他的故事。 内容推荐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这本刘超著的《奇才辛弃疾--理想和现实》讲述了他的故事。 目录 第一章 金戈铁马渡江来 一、凌云少年生北国 二、壮岁旌旗拥万夫 三、昔日英雄今时闲 四、欲以文章 试补天 第二章 江湖能臣转迁徙 一、心事付与滁州事 二、论用会子,讨茶商军 三、江西两湖多建树 四、封疆大吏,因谗被黜 第三章 十年偷得带湖闲 一、归隐处,带湖稼轩 二、闲居莫负,春风词笔 三、得空便作山泉行 四、再论恢复意慷慨 第四章 饱经浮沉身已衰 一、所幸带湖有吾庐 二、再遭罢黜,瓢泉醉饮 三、凌云健笔呜不平 四、时机不再,稼轩已老 试读章节 公元1140年,是金朝天眷三年,也是南宋绍兴十年。此时的中国,东沿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金朝与南宋分领了南北,在中国的版图上划下了一道扎眼的界线。带着异域的野蛮,女真的铁蹄正在北方的沃野上肆虐,而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则正在临安城的纸醉金迷里延续着华夏正统的美梦。 事情还要从十三年前说起。靖康二年(1127)四月,在金太宗的授意下,金国将领完颜宗望、完颜宗弼率领着金军,侵占了北宋的土地,攻破了北宋的都城开封,最终将宋国国君徽宗、钦宗掳掠了回去。泱泱大国的君主,竟至沦为了金人的阶下囚。最终北宋灭亡了,宋高宗赵构在江南建立了政权,沿用“宋”国号,是为南宋。这场战斗也被视为宋朝莫大的耻辱,正如岳飞将军千古流传的名句所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时光流转,十三年转瞬而逝,山东历城县,这原本属于北宋的领土早已挂在了金朝扶植建立的傀儡政权——伪齐的名下。五月十一日,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代词坛名家、豪放派词祖辛弃疾便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县城里呱呱坠地了。 很难想象,这个在金朝疆域诞生的孩子,日后会起兵反金,率军南渡,最终成为南宋的股肱之臣。很难想象,这个在金朝长大的孩子,日后会写下无数期盼收拾山河的辞章,光耀词史。 这一切的缘由,都必须向着辛弃疾出生时、旁边那个略显苍老,却极为硬朗的身影去追寻了。看着孙子的顺利出生,爷爷辛赞不禁咧嘴乐开了花,眼中常驻的那抹惆怅,稀了一些。辛弃疾为济南辛氏,他的家世可算不凡。根据辛氏的《世系表》中记载,辛弃疾的祖上为殷商至周朝的辛甲。从商至宋,一千多年来,辛氏一族中虽然没有地位显赫的宰执之臣,但守土为官者却是为数不少,也算得上是官宦世家了。对于辛弃疾荣耀的家世,宋人罗愿曾在《送辛殿撰自江西提刑移京西漕》中写道: 辛氏世多贤,一姓古所夸。 太史善箴阙,伊川知辞华。 谁欤立军门?杖节来要遮。 亦有救折槛,叩头当殿衙。 英风杂文武,公独可肩差。 在这首诗里,“太史善箴阙,伊川知辞华”,说的是周朝太史辛甲善于进谏。“谁欤立军门?杖节来要遮”,说的是西汉将领辛庆忌英勇善战。“亦有救折槛,叩头当殿衙”,说的则是三国时曹魏的大臣辛毗高风亮节,不向权贵折腰。罗愿这是在历数辛氏一族祖上的荣耀,借以夸赞好友辛弃疾的文武英风。 辛弃疾的父亲叫辛文郁,在辛弃疾南归宋朝前就已经去世,后来被南宋追赠为中散大夫。母亲孙氏则跟随辛弃疾南归,后被封为令人。“令人”是宋朝妇女的封号,被封之后可享受礼节上的待遇。 辛弃疾,字幼安,他的名字“弃疾”,可能是幼年身体欠佳,父母希望他能健康成长,因此取了这个名字。说来,这名字的寓意倒是和西汉名将霍去病十分相似。 关于辛弃疾的童年,史料并没有多少记载。如今仅能在辛弃疾的诗词之中,一探那养育了一代词人的山明水秀。回忆起故乡的山水风物: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木润,琅歼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直节:指竹子。 冠缨:指松树。 佩环声:指水流的声音。 方壶: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日:“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日方壶、四日瀛洲、五曰蓬莱。” 浩歌莫遣鱼龙泣:指歌声哀怨,鱼龙为之动情。 词中的冷泉亭是唐朝所建,在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下。杭州自古便以山水闻名,冷泉亭自然也是风景颇佳。P4-5 序言 四年前的深秋,出版人孙轶女士约我去北京,参与一套史书的策划。有两天时间,大家聚在东四八条的一座四合院里商议,吃过晚饭便沿着胡同走走。临行前,又遇到了山西教育出版社的雷社长,孙女士拿来纸笔,要我给教育社再策划一套选题,我就写了“奇才集”三个字,又开列了一串古人的名录。没想到两位老师一看便认为可行,史书的事后来暂缓,这套“奇才集”倒排上了日程。 丛书的策划要点在于选准要写的人物,回昆明后我再三斟酌挑选,以确保所选名录品质。标准必须是真正的文学艺术奇才,既有奇文、奇画,还得有奇事,又得在文学艺术史上站得住脚。精选出来的十多位人物均为一流,数量上已具丛书规模。 我做个策划案容易,孙老师他们组起稿来就费劲了。之后的一两年她都在操持这件事情,确定了以青年学者为班底,以前所未有的集、传结合的方式来编撰,既是原创,又兼顾阅读的雅俗,还可推出一批新面孔,显示一种新笔法,创造一个新方式。 以往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出版,都是集、传分开的,集是集,传是传。这次我们将集、传结合,非但形式新颖,重要的是能满足更多读者的实际需求,让他们一册在手,便能读到一位天纵文艺奇才的人生与作品。 选择青年学者来撰写,是想呈现一种新面貌。老学者有功底,学f.-j扎实,他们的研究与书写偏重的是历史和政治,行文严肃。而青年学者注重的是品读和鉴赏,是文学和艺术本身。加之网络时代到来,写作和阅读都要有相应的快感,活泼的语言对读与写来说,均必不可少,这也是青年学者们的优势。 在策划案通过的两年之后, “奇才集”的书稿陆续出现在我面前。前十部稿子,均由我逐字逐句地修改删补,每改完一部还要写几百字的审读意见。从书稿的情况来看,基本上达到了策划的要求,青年学者们清新活跃的笔调,一改史传人物生平考证和背景说明的繁杂、沉闷,让读者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到了人物的生活与创作的情节上来。 文艺家与政治家或企业家不同,尤其是被称为“奇才”的天才诗人、哲人和画家,他们往往个性张扬,注重自我,个人生活也富有戏剧性。政治家与企业家的人生,与社会、现实和历史关系密切,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在社会历史现实中的作为。而文学家、艺术家们的人生,却大都在孤独中进行着自己的文化创造,社会历史现实对他们而言,关系时常并不是很直接,或者只是他们的人生与作品的注脚。 “奇才集”的出版,确定了以高素质青年学者为写作对象的方向,又首创了集、传结合的编撰方式,为优秀的青年古典文学学者们搭建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展示平台。而山西教育出版社编辑们过硬的职业素养,那种为一个字查遍所有诗词版本的功夫,更确保了这套丛书的品位和质量。 张宇光 2016年5月于昆明翠湖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