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二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一)国外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
(二)国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一 核心价值观
(一)价值
(二)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
(二)社会主义内在规定性的诠释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历程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维度
三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般特征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殊特征
第二章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素、原则、环节、目标
一 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二)教育的载体与环境
(三)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二 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与以人为本兼顾
(二)差异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
三 教育的运行环节
(一)教育的理论传播滋养环节
(二)教育的理论接受培育环节
(三)教育的理论转化践行环节
四 教育的目标指向
(一)三个层面认同的现实目标
(二)自由人联合体的长远目标
第三章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及资源借鉴
一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入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三)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
二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教育
(一)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教育思想
(二)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教育经验
(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教育理念
三 现代西方的价值观教育
(一)现代西方的价值观教育理论
(二)现代西方的价值观教育方法
四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
第四章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证分析
一 实证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实证研究的指导思想
(二)问卷的设计与施测
二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一)时代背景下高校群体价值观的现状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困境
三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解析
(一)教育摆脱困境的现实需要
(二)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
(三)教育的对象群体重点突出
第五章 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对策
一 教育的特点:凝聚价值共识、呈现分层分类与
注重衔接递进
(一)凝聚价值共识
(二)呈现分层分类
(三)注重衔接递进
二 教育的内容:教育对象特征与教育内容差异
(一)高校党政领导群体层次特征下的教育内容选择
(二)高校教师群体层次特征下的教育内容选择
(三)高校学生群体层次特征下的教育内容选择
三 教育的路径:教育诉求多样与教育路径差异
(一)高校党政领导群体价值诉求下的教育路径选择
(二)高校教师群体价值诉求下的教育路径选择
(三)高校学生群体价值诉求下的教育路径选择
第六章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
一 教育资源的整合
(一)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整合
二 教育要素的创新
(一)教育环境的拓展
(二)教育内容的丰富
(三)教育载体的多元
(四)教育主客体的互动耦合
三 教育的协同创新
(一)深化思想引领,夯实协同创新基础
(二)优化教育主体,凝聚协同创新力量
(三)内外协同创新,搭建素质教育平台
(四)坚守信仰阵地,升华核心价值教育
结语
(一)“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和“自由人联合体”:教育的实现目标
(二)角色定位和互换:教育的主体客体
(三)对象层次化与内容差异化:教育的内容组织
(四)资源整合与要素创新:教育的协同创新
附录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