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西汉司马迁《史记》采集以前各书材料写成《孔子世家》,是为记载孔子生平首尾条贯之第一篇传记。
孔祥林所著的《孔子图说(精)》综合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乃在阐扬孔子教育事业之博大精深,而政治事业实乃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部分。其间取舍从违,实不专为讨论孔子之一生,乃为研究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一部人人必读书。
| 书名 | 孔子图说(精)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作者 | 孔祥林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西汉司马迁《史记》采集以前各书材料写成《孔子世家》,是为记载孔子生平首尾条贯之第一篇传记。 孔祥林所著的《孔子图说(精)》综合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乃在阐扬孔子教育事业之博大精深,而政治事业实乃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部分。其间取舍从违,实不专为讨论孔子之一生,乃为研究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一部人人必读书。 内容推荐 孔祥林所著的《孔子图说(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孔子一生的主要行迹、思想、对中国的贡献以及对世界文化尤其是对东亚文化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配有300余幅彩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功绩,其中的很多图片是明清时代的珍贵资料照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目录 前言 自强不息的一生 十五志学,学无常师 三十而立,奠定基础 四十不惑,洁身自好 五十知天,鲁国从政 周游列国,六十耳顺 从心所欲,赍志而终 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伦理思想 教育思想 经济思想 管理思想 军事思想 史学思想 功垂后世佑中华 退修《诗》《书》,整理文献 杏坛舞雩,首创私学 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万世师表,成就中华文化繁荣 天下大同,屡成世界富强国 思想广播惠海外 朝鲜半岛 越南 日本 新加坡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英国 俄罗斯 美国 附录 孔子年谱 试读章节 一提到孔子,人们的脑海里可能马上就会出现一个弓腰驼背、相貌丑陋、不苟言笑、保守落后的老头形象,其实这是人们对孔子的误解。如果仔细读一读《论语》等有关孔子的古代典籍你就会发现,孔子其实是一个善良、开明而且幽默风趣的学者。 人们之所以对孔子产生误解,一方面是因为一百多年来对孔子的批判、丑化,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孔子的生平事迹不够了解。孔子虽然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名人,但人们一般只重视他的思想,不大重视他的生平事迹。而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历史上可以采信的文献又确实很少。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孔子作传,名称就叫《孔子世家》。在《史记》中,帝王的传记叫“本纪”,诸侯的传记叫“世家”,而著名人物的传记只能叫“列传”,按照这个标准,孔子的传记应该叫“列传”。司马迁非常推崇孔子,他将孔子的传记命名为‘‘世家”,把孔子的级别提高了一级。但是《孔子世家》关于孔子的记载也不够详细,从政以后的记载比较多,大多没有确切的时间,而从政以前几乎是略而不述。所以记载孔子事迹的历史文献虽很多,但除司马迁《孔子世家》和《左传》外的记载外,学者们大多不敢采信。近年,由于在出土的西汉竹简中发现了《孔子家语》,学术界才不认为《孔子家语》是东汉王肃伪造的,但学者们往往又不太重视《孔子家语》的价值,所以要想系统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还是不容易的。 孔子晚年自述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以下凡《论语》引文均只注篇名)他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岁奠定了事业的基础,已经能够自立于社会;四十岁通达事理,不会被迷惑;五十岁了解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任何话语都能明白贯通;七十岁以后随心所欲,任何行为都不会违反礼仪规矩。 其实,孔子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空有远大的抱负和治理国家的才干,虽然在鲁国从政三年小试牛刀,但受制于鲁国执政的三家大夫,并没有展现出自己的全部才能。辞职周游列国,在国外席不暇暖,栖栖遑遑,奔波了14年,到处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寻求解救世人苦难,实现自己政治主张的机会,前后奔走了近10个国家,但并没有哪一个国君愿意采纳他的主张,为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干的舞台,结果饱受艰难困苦,最后不得不黯然回归鲁国。晚年的孔子知道已经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也就失去了往日从政的热情,为了能将自己的思想流传下去,他集中精力整理古代文献,七十三岁时赍志而终,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根据孔子的自述和他一生的形迹,结合《论语》记载,梳理一下孔子的一生是很有必要的。 P3-P4 序言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六十七岁丧妻,六十九岁丧子,晚年更有许多优秀的年轻弟子先他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所有不幸,几乎都曾打击过他。所以,孔子的人生是不幸的。 孔子又是幸运的。艰难困苦的境遇造就了他,虽然屡遭打击,但他并没有屈服,没有被打倒,相反却激发了他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信心和决心。他“十有五而志于学”,学无常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已,闺棺乃止,一生都在不懈地追求知识,终于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但孔子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学者,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政治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消弥战争,重整社会秩序,建设和谐社会。造福人群;而且他也曾一度在祖国鲁国出任中都宰,先升小司空,最后官至大司寇;他也曾卓有成效,治中都牛刀小试,四方则之,治鲁国大显身手,国家大治,治外交力挫强齐,收复失地,但昙花一现,在内外交攻下只得挂冠而去。孔子深知要想改善社会,仅凭一己之力是不够的,需要有一整套改造社会的思想理论,需要一支能够推行自己主张的队伍,因此他提出了“天下大同”的远大理想和“小康”社会的近期目标,以及仁政德治、礼乐教化、轻徭薄赋、富民教民、礼义廉耻、仁爱忠信等政治和伦理主张,创建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体系,并且首创私学,广收弟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儒家学派。 孔子生前,虽然没有一个国君肯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但他却没有料到,去世三百多年后,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指导中国社会两千多年;他还没有料到,当年思想得不到采用曾愤而想“乘桴浮于海”,去世后他的思想却走出国门,成为朝鲜、越南、日本等近邻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他更没有料到,他个人被推崇为“万世师表”,奉为“至圣先师”,追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祭祀的庙宇遍及中国、朝鲜、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血食无疆,尊崇万世。 但孔子又是不幸的。为了实现救世的理想,寻找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五十五岁时外出奔波14年,栖栖遑遑,席不暇暖,奔走了大小近10个国家.但没有一个国君肯采用他的主张。旅途中宋人伐树,匡人围困,在陈绝粮,在蒲迫盟,在卫国受到灵公与夫人同车却让屈居在后的羞耻,在郑国受到“丧家狗”的奚落,在楚国受到“凤衰”的调侃,击磬遭到“硁硁”的冷讽,问津遭到“知津”的热嘲,倍受冷落,最后只能黯然回国,赍志而终。 孔子的思想又是不幸的。19世纪以来,中国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能造成了中国的落后挨打,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们,不敢将中国落伍的责任归咎于统治阶级,不愿对落伍的原因进行全面、历史的分析,却将落后的全部责任归罪于孔子及其思想,可怜的孔子成了敲门砖、打人砖,孔子思想在其母国成了罪恶的渊薮。 但最终孔子还是幸运的。风水轮流转,谁能料到,在全球以西方思想文化为金科玉律的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持续低迷,而深受孔子思想影响的日本和“四小龙”——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的经济却相继腾飞,其后中国、越南经济又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人们在分析原因时发现,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在背后释放的巨大能量催发了这种高速发展,于是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儒家思想,重新评价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及其价值。工业文明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的丰硕成果时,也不得不正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弊端: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日益泛滥,环境破坏、道德沦丧、暴力犯罪、种族冲突、恐怖袭击日益严重。如何救正社会弊端,如何构建人类未来的精神家园,东西方有志之士都在思考,都在寻找。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评论家汤因比就与日本文化名人池田大作进行了展望21世纪的学术对话。汤因比预言:“世界的和平统一,一定是以地理和文化轴为中心不断结晶扩大起来的”,“中国人和东亚各民族合作,在被人们认为是不可缺少和不可避免的人类统一过程中可能要发挥主导作用”。汤因比对此次谈话非常重视,将对话进行整理,根据《圣经》“现在,我把生命和死亡、祝福和咒诅这两种选择摆在你们面前,你们必须选择生命,这样,你们跟你们的子孙就能长久活下去”之语而命名为《生命的选择》以出版。无独有偶,人类的精英、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988年聚会巴黎研讨世界的发展,会议所取得的共识之一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个世纪去汲取孔夫子的智慧。” 孔子永远是幸运的!胸有安民仁义术,笑看起落过山风。孔子思想可以修身,造就了中华民族仁爱万物、孝敬父母、忠于国家、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重义轻利、宽恕待人、救危扶困、谦逊礼让、任劳任怨等美德关俗。孔子思想可以治国,作为中国社会指导思想的两千多年中,中国绝大部分时间里国势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肯定了孔子思想在历史上发挥的重大作用。在学习借鉴传统治国理政经验的今天,以德治国,礼法兼治,德主刑辅.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越来越重视从孔子思想中汲取智慧,孔子及其思想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孔子幸运,中国强盛,人民幸福f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