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生活在早已设置好了的时间之中,黎明即起入夜即睡,平时很少会思考什么是时间。若有人好奇时间究竟是什么,单从某个角度将难得其解。亚当·哈特-戴维斯著的这本《时间是什么》则深谙这个缘由,没有单从物理学角度解释时间,而是从我们身边说起,从我们切身的感受开始,为我们解开时间的疑惑。读完这本书,相信你会脑洞大开:原来时间里还藏了那么多东西。
| 书名 | 时间是什么 |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
| 作者 | (英)亚当·哈特-戴维斯 |
| 出版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们一直生活在早已设置好了的时间之中,黎明即起入夜即睡,平时很少会思考什么是时间。若有人好奇时间究竟是什么,单从某个角度将难得其解。亚当·哈特-戴维斯著的这本《时间是什么》则深谙这个缘由,没有单从物理学角度解释时间,而是从我们身边说起,从我们切身的感受开始,为我们解开时间的疑惑。读完这本书,相信你会脑洞大开:原来时间里还藏了那么多东西。 内容推荐 亚当·哈特-戴维斯著的这本《时间是什么》从哲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几个角度来追寻时间的本源,这种追寻一直让思想家们深深地着迷:如果时间真的存在,那它到底是什么。从自然界显示出的时间尺度来看,时间掌握着万事万物的行为;而对于人类,我们又该如何准确地设置与度量时间,怎样理解时间是相对的这一视角。这一切如此的复杂,本书正好以一位时间老者的口吻,以朴实亲切的语言为我们解惑而来。 ●时间就是由时钟所测量的东西吗? ●我们的身体被设计来感知怎样的时间片段,自然的各种计时系统如何掌控着万事万物? ●“准确的时间”意味着与某个标准一致,那么这个标准是否存在? ●时间的开端是否源于宇宙大爆炸,一切又将如何终结? 目录 前言 第1章 时间是什么 第2章 大自然的时钟 第3章 时间的设置 第4章 时间的测量 第5章 时间的开端与终结 名词索引 图片来源、致谢 试读章节 对于囚犯,几个小时似乎很长,但几年则过得很快。 他在书中写道:“过去多少天了?5天?6天?这很容易搞混……日子是那么长。除了锻炼身体和锻炼心力,没事可做……前头的日子就像无边的大海……日子永无尽头……” 布赖恩,基南1985年也在贝鲁特被扣押。他在蹲小号期间将所经历的事情生动地写成一本书《邪恶发源地》。“现在日子在难以忍受的无聊中挨过,心里头一会儿想到东一会儿想到西,总想找一个地方,一个想法,一段过去的记忆将自己藏进去,摆脱这个狭小的牢房……我脑子被奇怪的抽象念头占据着。这个想法,时间的概念,盘踞在我心头。我构建了一个复杂难解的结构,重新定义了时间。时间现在已大不相同了。它的流逝和模式是新的,显得如此清晰,如此精确,被理解得如此深刻而又莫名其妙。我很平静和安详……时间从我这儿被带走。我在这里究竟呆了多久?” 研究人们如何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条件下感知时间的第一个实验是在山洞里完成的。1938年夏天,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克莱特曼和他的学生布鲁斯,理查德森在肯塔基州的一个很深的洞穴里呆了32天。他们切断了一切正常的时间线索(如日光),试图将他们正常的“天”调整为28小时而非24小时。计划中他们睡9小时,然后保持19个小时的清醒,这意味着他们的6天对应于地面上的7天。实验的结果是不确定的:25岁的理查德森能够适J立较长的“一日”,但43岁的克莱特曼则不行。 这种早期实验的目的是要蓄意改变“正常的”日长,但有一个更基本的问题:从人的角度来看,什么是一天的“正常”长度? 1962年7月,法国探洞者米歇尔·西弗雷——一位喜欢在地洞里过日子的人——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一个洞穴里住了2个月。他用单路电话告知地面上的团队他何时醒来,何时用餐,何时就寝。他们再去切换地洞里的灯光——当他醒来时点亮,就寝后关闭,但不提供实际时间信息。当他走出山洞时,他以为日期是8月20日,但实际上已是9月17日。因此他对时间的估计已走样了。这种类型的进一步调查已实施过,有关隔离对生物钟影响的性质的进一步讨论见第2章。 时间观念严重依赖于文化和环境。无畏的波兰旅行家理夏德·卡普希钦斯基(Ryszard Kapuscinski)在他的书《太阳阴影》(英文译本出版于2001年)中生动描写了关于非洲人的时间观念:“欧洲人和非洲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时间观念……” 生活节奏 在欧洲人看来,根据卡普希钦斯基的描述,时间独立于人而存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可测量并具有线性特性。“非洲人看待时间明显不同。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宽松的概念,更具开放性,更有弹性和主观性。正是人在影响着时间,它的形状、过程和节奏……时间似乎是我们行动的结果,当我们忽略或忽视它时它便消失了。” 对于气候,特别是温度,非洲人必定在很大程度上也持这种态度。在非洲以外,生活节奏最快的被认为是瑞士和德国,最慢的是印度尼西亚、肯尼亚和墨西哥。住在“快”区的人常常抱怨别人行动迟缓和不守时:在西班牙语里。单词“nlafiafla”的意思是“明天”,或更严格的,是指“早晨”。但这个词常常被看成是一种拖延战术。当我搬到英格兰西南部的德文郡后,我学到了一个新词,“dreckly”(直接)。例如说“We’ll deliver it dreckly(我们将直递过来)”,实际上它在句子里的意思是指“在未来某个不确定的时间里”。换句话说,dreckly就像mafiarla一样,没有一点急迫的意思。 生活节奏正不断加快的观念已成为共识,而且一点都不新鲜。1825年6月,德国诗人歌德写信给他的朋友卡尔·弗里德里希·策尔特:“现在一切都……很过分,一切都超越以往……年轻人都被刺激得太过善变,被时间的漩涡席卷得身不由己:财富和速度成了这个世界最令人钦羡和追求的东西:所有的交际手段都成了文明世界超越自身目标的工具。” 在西方文化中,每个人都感到有越来越大的压力要做得更多更快。时间被看作一种珍贵的资源,不能浪费。很多人都觉得时间不够用,无法完成横在他们面前的各项任务,他们抱怨“时间贫困”。造成这种状况的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周围不断增强的技术程度。很多技术最初是设计用来代替我们去做那些枯燥重复的工作的,以便让我们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但实际上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它使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做更多的工作。 在非洲以外,生活节奏最快的是瑞士和德国。 越来越多的时间和越来越多的课程和书籍被倾注到“时间管理”——用来组织我们的生活以便使我们能够做好所有的事情。由此带来的反馈难免会出现副作用——随着事情做得越来越多,我们不仅增加了生产力,同时也增加了疲劳、劳损的风险和心理压力。 奇怪的是,人们看待时间的方式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性情。设想一下你被告知原定于周三的会议现已提前了两天。实验表明,带有易怒性格的人很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时间表被整个儿地打乱了,呈现出会议被挪到了周五的样子,而心情平和的人往往会觉得时间提前了,期待会议在星期一召开。 P41-43 序言 从水钟到精密的石英计时器,人们一直试图跟踪时间,我们既想知道它是什么,又想了解为什么植物、鱼类和女人的周期会与月亮有关。水母是如何能在不到1微秒的时间里蜇你一下,即使将这个时间延长100万倍你也不会感到疼痛?当你觉得无聊时时间真的会慢下来,而在紧急情况下又会加快吗?时间是否有开始,而且有尽头? 时间一直让思想家们深深地着迷。牛顿,还有柏拉图,认为必然存在一个独立的、绝对的时间,不管人们是在做什么,或者我们能否准确地衡量它。亚里士多德和莱布尼茨则认为时间就是所有关于运动的描述,因此,如果有什么东西停滞了一分钟,或者一百年,然后又运动过来,没有人会注意到。 自然界最明显的时间标记是太阳和月亮,以及它们的追随者——季节和潮汐。动植物一直靠太阳活着,虽然对当今的人类来说,时钟的计时功能已能够精确到纳秒。人类靠月亮来划分几月几日已至少有2万年的历史,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对月亮做出回应,甚至树木都会随月亮的盈亏膨胀和收缩。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在划分时间和日期方面已形成了多种方法用以规划自身的行为。尼罗测深器(Nilometers)、历轮和罗马教皇格列高利的顾问们都曾为“一天”的长短、日期和“年”的确立和记录做出过贡献,现在我们的一年为365.2419天的划分与太阳的同步只差27秒。 时间的这种如此精确的测量是如何做到的呢?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设计和改进记时钟表,并在17世纪和18世纪完善了长时程的计时仪器。今天,原子钟和电子表可能看起来就像个毫无趣味的盒子,但它们的计时精度要远远超过过去那些看上去十分雅致的机械表的走时,甚至比地球本身的运行更可靠。 那么,科学又是如何看待时间的呢?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时间是相对的,并且取决于你的视角。许多科学家告诉我们,时间旅行穿越到未来是可能的——事实上,我们一直在这么做,以1秒每秒的节律——但有一位俄国人走得更快。回到过去?也许可以吧,但这毕竟是猜测,而且要遇到外祖母悖论。 所有这一切是这么的复杂,但在本书中,我希望将它们变得容易理解些,而且我希望你会和我一样乐于找出关于时间的点点滴滴。 亚当·哈特-戴维斯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