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柔性领导力(李秀娟教授管理随笔集)(精)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新加坡)李秀娟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忻榕、陈晓萍等管理学家以及文学界人士联合推荐。生动刻画一系列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故事,可读性强。图文并茂,四色印刷,提供丰富的视觉盛宴。

李秀娟著的这本《柔性领导力(李秀娟教授管理随笔集)(精)》主要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所撰写的三类文章:一是为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的专栏文章,透过自己的视角观察身边的世界,将枯燥的管理知识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和个人感悟表达出来;二是记录了作者和很多优秀企业管理者相处的片段,她们所具备的管理智慧和敬业精神令人感叹柔性领导力的强大,印证了那句“百炼成钢,终化为绕指柔”;三是记录下了作者工作、生活、旅行以及与家人和朋友相处过程中的小插曲,有哭有笑,有欢乐有悲伤,将那些转瞬即逝的刹那,化为文字,留下回忆。

内容推荐

李秀娟著的这本《柔性领导力(李秀娟教授管理随笔集)(精)》从一位管理学教授的视角出发,通过日常教学及生活中的小事来反思管理思维和领导力的柔性特质。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她’时代领导力”是一系列女性领导者的故事,尤其凸显了柔性领导力的特质和优势;第二部分“管理启示录”是作者在接触了十余位风格各异的企业管理者之后得到的启迪和感悟,生动刻画了这些成功人士所具备的管理智慧和敬业精神;第三部分“风景在路上”是作者出差、旅行中的琐事记录,折射出的却是敏锐的管理哲思和对现实问题的剖析;最后一部分“生活随想曲”记录了作者多面的生活瞬间,衬托出这位有着强烈人文关怀的学者对生活的热情和执着,读来有如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目录

“她”时代领导力

 柔性的力量

 向前一步

 把戈壁变成绿洲

 魅力的滋长

 非洲接触

 因为不甘寂寞,所以别样精彩

 刚柔并济

 职场领导力谁更强,女汉子还是暖男?

 美丽的误会

 不一般的白酒

 全球搜索女董事

 女性为何对董事会说“不”?

 优雅的转身

 一个你不知道的梁凤仪

 活出精彩

 逆境商数

 全球跑步进入“她时代”

 她的书“习惯就好”

 背后的女人

管理启示录

 性恶论

 敬天爱人

 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

 中国品牌,法国制造

 不忘初心

 当金字塔瓦解了……

 这个时代缺少儒商

 颠覆时代

 虎和豹的相知

 钢铁侠,黑蜘蛛,美国队长,鹰眼侠

 走在钢丝绳上的“富二代”

 欧洲神秘家族的传承秘籍

 心理死亡

 CEO killer

风景在路上

 又一次走入戈壁

 山始终在那里

 重新认识日本

 父与子

 财富与慈善

 夏天的温哥华

 渐行渐远的历史感

 幸福了吗?

 韩国济州岛

 天堂和地狱,只在一念间

 放空自己

 全球化家庭

 周末在大理

 台湾缘

 5·22那天

 去印度

 旅途中的辩论

生活随想曲

 人活一世,总要留下点什么

 我为新加坡人感到骄傲

 2065愿景

 SG50 随想

 民主中的权威

 消失的书店

 好校长

 当你老了

 当平常遇到无常

 结婚礼物

 虎父无犬子

 相逢何必曾相识

 闺蜜时间

 爱的教育

 1+1=?

 当梦想遇到官僚

 国民服役

 微薄的力量

 欢乐和幸福

 享受过年

 没有婚姻的历练,哪知爱情的真谛

 爱情多元化

 半正不邪

 受宠若惊

试读章节

几个月前在北京上电视节目时认识了一对母子,妈妈63岁,儿子39岁,16年前一起创业,把戈壁变成绿洲,在贫瘠的西部土地上种植葡萄园,8年后再把葡萄酿成美酒,创办了新疆葡萄酒第一大品牌。而这对母子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母亲曾经做过的一个梦。

在梦中,她看见那一片西戈壁开满了樱花、杏花、桃花,漫山遍野都是。她忍不住和老公说了这个梦,老公告诉她:“梦就在这里。”从此一家人开始了寻梦之旅,然后就有了上面这个把戈壁变成绿洲的故事。一家人从农到富,又从富到农。我被这个传奇故事吸引了,大家相约好一定要去新疆看看这片戈壁滩中的绿洲。

5月底,我们从上海出发,飞行了5个半小时到达乌鲁木齐,又从那里再转飞库尔勒。5月底的库尔勒已宛如酷暑,我们下了飞机就马不停蹄地赶往葡萄园,一路上除了荒凉就是荒凉,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思绪,要有多大的能耐才能熬得住寂寞在这里垦荒?

李瑞琴,这个高个子的山东女人,一见面就给了我们热情的拥抱,然后开始讲她的故事。故事从她的婚姻讲起。年轻时的李瑞琴和妹妹及姨妈相依为命,等到了结婚年龄,她发誓,只要谁能接受她带着妹妹和姨妈一起出嫁,她就嫁给谁。就这样,她远嫁到新疆。

老公出身富农家庭,早年被批斗时逃离家乡来到新疆,从此在新疆落户。改革开放后,李瑞琴跟着老公一起,开过砖厂、皮革厂,做过边境贸易,赚到第一桶金,建了好几栋房子,添置了好几辆车子,全家的生活也算富足。那时,为了做生意,她常常跑到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些中亚国家。她告诉我们,乌克兰盛产樱桃,今天我们吃的大樱桃很多都是乌克兰的品种。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给这些国家打下了很好的经济基础,但没有想到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现在的局面。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听得人心生羡慕。

或许是步入知天命的年龄,人生转了一圈,李瑞琴最终还是选择回到起点,重新做回一个农民。“我没有文化,只是一个农民,擅长的是种地。我过来种地,从零开始,种到四万亩地。我特别喜欢这个工作,今天人们都在为生态环境而担忧,而我希望用实际行动改善生态环境,尽好社会责任。我们带着一帮农民、一帮大学生,从一粒种子开始干到现在,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成长。”

创业的最初阶段,李瑞琴几乎倾家荡产。历经前面8年的耕耘、后面8年的生产——16年的艰辛创业路程,李瑞琴终于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妇女蜕变成了今天资产过亿元的企业家。李瑞琴自嘲是愚公移山,坚持不懈地向戈壁进军,16年来修建道路120公里,架设高压线路28公里,栽种防风林300多万株,打机井36眼,铺设节水灌溉毛管700多万米,前后共投入资金2亿元之多。没有过人的毅力和魄力,以及心中的那个梦想,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一生赚来的钱,足够一家人富足地过完余生的财富,又投回茫茫戈壁,重新过回艰苦的垦荒生活,这个梦想的力量要有多大?如今,梦想已变成美好的现实,33000亩葡萄硕果累累,还筑起了一道绿色防风屏障,改善了生态环境。

为了学习酿造葡萄酒,李瑞琴把儿子送到法国留学,儿子在留学期间不仅学习了葡萄酒的相关知识,更结交了一群朋友,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为了引进法国先进的酿酒技术和管理经验,李瑞琴邀请法国各大葡萄酒庄园主及酿酒专家、建筑师、园艺师、土壤专家等50多人前来实地考察,经过多轮磋商谈判,2002年终于成立了中法合资的乡都酒业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为3000吨规模的一期葡萄酒堡拔地而起,2008年,乡都酒业建成10000吨葡萄加工生产线和3 000平方米地下酒窖。带有法国血统的乡都葡萄酒从此立足新疆,走向天山南北。

我们开车绕着葡萄园参观,接着又参观了酿酒厂、酒窖和文化馆,看着绿色的葡萄慢慢变成深红色的葡萄酒。一天下来,李瑞琴的一句话让我深受触动:“这是一个百年一遇的好机会,我奶奶没赶上,我爸爸没赶上,我今年64岁,赶上了。我的孙子肯定也很好,往前还有很大的奔头。所以我很感恩,就是什么也没有了,也无怨无悔。”P10-12

序言

文化边缘人(代序)

成功人士常常会患上一种叫做“自以为是”的自恋症。有一次,为了让一个EMBA班级的学员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这个问题,我带着他们做了一个游戏——“从别人眼中认识自己”,学员们必须手牵手,眼对眼,说出对对方的真实看法,例如“在我眼中,你像……”游戏结束之后,我收获了一个昵称——“红酒”。说实话,我还蛮喜欢这个昵称的。

我觉得自己之所以被学员们称为红酒是因为身上有几种元素:一是自己具有“文化边缘人”的特质。出生和成长于新加坡这样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小学、中学就读的是华语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后又到美国留学和生活,常觉得自己不中不西,但也可中可西、中西融汇。因为成长的环境,我能讲流利的英语和普通话,也懂得粤语、闽南语、潮州话和海南话等方言,这在中国学员眼中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多元化的新加坡环境、华人的家庭背景和留学美国的经历使我比较能够解读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边缘人”的特质变成我在生活和事业上的一种优势,让我对教学和研究工作能有独特的思维与视角。

还有一个元素是因为我身上有舞者和学者融合的特质。年轻时曾醉心于舞蹈,到美国留学后却转身变成了一个学者。“在红酒身上经常可以看到她舞者和学者的多元特征:从小学习艺术造就了她在课堂上永不消逝的舞者的激情,学者的修养则炼就了她性格中的内敛和含蓄。白天见到的她永远理智忙碌,晚上若有机会在剧院见到她,她是另一个人——优雅浪漫。” 或许“红酒”在别人眼中就是中西文化融汇、理性感性融合形成的一种性格气质。

我现在已经半定居在上海,喜欢上海那种古老又现代、含蓄又奔放的城市性格。中国和新加坡的文化其实有很大的差异,如价值取向、管理风格、为人处世、生活方式等,中国重视做人,而比较西化的新加坡则重视做事,在中国,建立关系比建立系统更重要。在中国这些年的时间让我感受到了强调“做人”的东方文化和强调“做事”的西方文化需要更长时间的磨合。“文化边缘人”在这里是一种优势,对于一个以华人企业的文化管理为研究方向的学者来说,也是创作激情的源泉。

这几年来,除了坚持做研究和教学,我开始尝试定期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写专栏文章,专栏名为“性感+理性”,每两周交一篇,写的都是平时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不知不觉,居然已断断续续写了一百多篇。

比起写学术文章,这些散文、随笔往往充满了随意性,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观点不需要那么客观、严谨,有时甚至带有一些任性的成分,却完全代表了我个人的态度,就像是跟朋友聊天一样,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从这些文章中,读者看到的是另一个不同的我,这个我,比较随意感性,尝试透过自己的视角观察身边的世界,将枯燥的管理知识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和个人感悟表达出来。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有幸结识了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每次接触这些人,我都能从他们身上获得很多正能量,他们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所以,这本书中记录了我和很多优秀企业管理者相处的片段,他们所具备的管理智慧和敬业精神让我钦佩不已,其中的女性领导者的故事,更是让我惊叹柔性领导力量的强大,印证了那句“百炼成钢,终化为绕指柔”。除此之外,我还记下了很多工作、生活、旅行、与家人和朋友相处过程中的小插曲,有哭有笑,有欢乐有悲伤,即使是一些转瞬即逝的刹那,或者只是一瞬间的有感而发,我也愿意花时间,把刹那化为文字,留下回忆。

过去几年每周五的晚上,都习惯于把自己从繁杂事务中抽离出来,换一个头脑,细细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悄悄地和自己对话。现在回首,所有的坚持和付出,原来是可以让自己用更美好的眼睛去看世界。我愿意和每一位有缘人分享。

希望你和我一样,爱工作,爱生活,爱缘起缘灭的一切。

李秀娟

2017年3月

书评(媒体评论)

李秀娟教授是我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多年的同事,亦是相知相惜的好友。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她都既有剑胆琴心的侠女风范,更有婉约绮丽的含蓄柔情。我很高兴她能够把这么多年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与更多的朋友分享。希望书中的智慧与灼见能给大家带来积极正面的人生启示。

——忻榕,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拜耳领导力教席教授、副教务长,中国企业全球化中心联合主任

老子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读本书的文章,惊觉作者就是那个“柔弱处上”的女子。她自嘲为文化边缘人,不中不西不新,但其实对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以及新加坡文化都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情。她身兼教授、学者、母亲、管理者多重角色,却还能坚持每两周写一篇专栏文章,而且一坚持就是多年,简直就是柔韧的化身。她的文章时而调皮,时而感人;时而轻松,时而深沉。但不管如何,你都能感受到她对自己承担的多重角色的热爱,以及她对别人,尤其是别的女性的欣赏。李秀娟老师的大气、洒脱、感性、睿智在她的字里行间渗透出来,她自己就是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典范。

——陈晓萍,美国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副院长、菲力浦·康迪特讲席教授

李秀娟的文章,具有一般女性作家难得的大气,用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的名言来说就是“风格却就是她自己”。其文本形式的呈现处于高度自由的状态,不拿架子,不装腔作势,不修饰,一切以自由自在的叙述而出之。这种风格和周作人的平和与自然有两分相似。

——吴周文,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融理性于感性之中,或者说以感性来叙述理性,把学理的严谨化为散文的浪漫,正是李秀娟的文章典型的特点。一种不求技巧的技巧,本色地写来,动情地生活,动心地思考,在娓娓的叙述中,完成了自己,也就完成了写作。

——刘登翰,福建省文联委员、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6: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