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法家周恩来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作者 潘新明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潘新明著的《书法家周恩来》是一本专著,全面系统地介绍周恩来的书法艺术。他做得好。为让社会更全面地了解周恩来,研究周恩来,他在书法领域里,为研究周恩采弥补了一个空白。

当然,对周恩来书法艺术的研究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这本书所阐述的观点和看法,也仅是一家之言。

内容推荐

《书法家周恩来》由潘新明著。

周恩来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也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确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常言道,字如其人。周恩来的书法实践与他的革命实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的书法品味融入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的书法艺术师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因而,人们从学习和研究周恩来书法艺术中,同样可以学习他高度的政治素养、卓越的智慧才能,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

目录

卷首语

第一章 周恩来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

 概要

 周恩来书法的分期

继承传统 奠基期

 幼年茁长,书香门弟

 五岁起学,日练百字

 生活动荡,始终不渝

 少年之作,惊天动地

 同心努力,前程万里

 书文并茂,名列第一

发展传统 求变期

 志在四方 奋发腾飞

 大江歌咏 珠联合璧

 尊师爱友 切磋激励

 留日日记 用笔锋利

 勇于献身 甘作矢的

 流金泼墨 拘留厅记

 旅欧探索 寻求真谛

跳出传统 形成期

 搞好农会 发出书信

 红军烈士 书碑铭记

 动员人民 抗战到底

 皖南事变 伸张正义

 义正词严 揭露谣言

 情深意切 祝寿檄文

 深情泼墨 悼念战友

 努力生产 打破封建

 隆重纪念 韬奋同志

 人民英雄 碑文永记

人书俱老 完美期

 民族团结 建国大计

 致信母校 激励上进

 介绍砚秋 入党明义

 一片丹心 为党献身

 赐赠墨宝 热情鼓励

 电站落成 题辞祝贺

 寄语青年 热爱学习

 学习雷锋 树立榜样

 诚恳接受 要看实践

 最后留墨 鞠躬尽瘁

第二章 周恩来书法的分类

 题词

题词种类

 重视教育 关心青年

 动员亲友 为国奉献

 关怀妻子 重视友情

 号召人民 坚持抗战

 题写碑文 悼念前贤

 建设军事 褒扬英雄

 工业建设 建设当先

 新闻事业 大力发展

 文体艺术 百花争艳

 民族团结 建国之源

 抗洪救灾 重建家园

 为华侨、外事和外国人题词

 其他各业 都要发展

题词特点

 来之不易 内容丰富

 谨慎行事 推崇主席

 不苟笔墨 一书数稿

 方圆兼备 雄强秀丽

 题字

题字种类

 报纸题名 浑厚着力

 刊物题头 开宗明义

 文书题旨 具有新意

 其他题字 雄秀兼备

题字特点

 谦虚相让,推崇战友

 笔力遒劲 造型美观

 诗墨

书自己诗 一气呵成

书他人诗 构图新颖

手书李白诗两首

 批示 用笔娴练,文字详细

 信札 落墨实在 倾吐情意

 文稿 洋洋巨篇 潇洒俊丽

 题款 形式多样 造型新颖

第三章 周恩来的楷书和行书

 周恩来的楷书概要

青年楷书 端庄秀丽

中年楷书 颇有新意

老年楷书 树立雄碑

 周恩来的行书

流便行书 风格独异

宏观印象 自成一体

微观特征 匠心独远

行楷行草 着意创新

 行草

第四章 周恩来书法的承师和活动特点

 周恩来书法的承师

起蒙嗣母 得益圣书

先学南派 后基北派

结体方整 馆阁影子

聪慧灵敏 个性造就

勤学苦练 博采众长

 周恩来书法活动的特点

勇于变革的时代性

勤学苦练的实践性

万民敬仰的群众性

鞠躬尽瘁的奉献性

刚柔相济的艺术性

作者简介

试读章节

生活动荡 始终不渝

周恩来的童年、少年生活,一直处在动荡多变之中。

1904年,周恩来6岁时随父母、嗣母和弟弟迁居清河县浦镇(今江苏省清江市)外祖父家,进万家私塾继续读书练字。外祖父虽是个官宦之家,但周恩来出生的第二天,外祖父便过世,万家开始衰败。但万家还留着官宦人家书香门弟的架子,还有家塾,给周恩来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不过,万家的家塾办得很糟,陈氏不喜欢这样的家塾,更多的支持儿子在万家的大量藏书中挑选有益的书研读。万家藏书很丰富,使他不仅读到许多好书,而且还观赏到许多精美的字帖,书轴画卷,在书法领域里大开眼界。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书法造诣颇深,近年来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发现了他书写的几幅篆书条幅和篆书寿字中堂,周恩来的八舅、九舅和十三舅等也都是颇有造诣的书画家,并有作品传世。周恩来经常观察这些作品,使他受益匪浅。7岁时,万氏和陈氏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专门请了一位先生来教周恩来读书写字。也就在此时,由于大家族的矛盾,周恩来又随父母和嗣母从外祖父搬入陈家祖辈的旧居——陈家花园,进家塾继读。陈氏教子有方,引导周恩来的学习步步深入。从此,在嗣母的引导下,周恩来开始读小说,在以后的几年里,他读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红楼梦》、《镜花缘》等。在这里他渡过了三个春秋,在陈氏严励督促和教诲下,周恩来勤奋学习,从早到晚,读书练字不止。即使在深夜,陈氏也陪着儿子在棉油灯下读书练字,使他的学业有了突飞猛进。

1907年上半年,周恩来刚满9岁时,周家经济景况更走向败落,在靠借债过活之计,生母万氏在艰苦生活的颠簸中突然患病,卧床不起,不久便不幸逝世。真是祸不单行,万氏去世之后,陈氏在万家也就不能呆下去了,她内心凄闵地对周恩来说:“孩子,娘也活不长了。”此后不久,陈氏为了解除心中的痛苦,也为了给自己治病,便带着周恩来到她堂兄家住过两个月后,无法又回到了清江浦镇。翌年7月间,嗣母又被肺结核夺去了生命。周恩来对陈氏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写过一篇《念娘文》,可惜没有保存下来。两个母亲的死,不仅给年幼的周恩来心灵上带来极大的创伤,而且使他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料理了丧事后,家里已债台高筑,其父又不得离子到湖北去谋生。这时年仅10岁的周恩来就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带着年仅9岁的弟弟周恩溥和4岁小弟周恩寿重新回到淮安那个残破的老家。

周家没有土地,只有那所自己居住的房屋,有一段时间一部分房屋也给抵押出去。要债的人络绎上门。借贷无门时,就把母亲的遗物拿到当铺去典当。周恩来后来回忆道:“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父亲外出,我十岁、十一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柴米油盐,外出应酬。”墙上贴上一张纸,按照封建的习俗,“要把亲戚们的生日,死期都记下来,到时候还要借钱送礼。东家西家都要去,还要到处磕头。”这副沉重的生活重担,几乎不是童年周恩来所能承受得了的。但他咬紧牙关,默默地忍受着承担起了这一切。

在这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周恩来始终没有忘记学习。回淮安后,他到表舅龚荫荪的家塾寄读。先生姓周,是位传统文化根底颇深的先生,对周恩来很赏识,要求也极严,特别是在书法方面对周恩来进行了系统严格的训练。周家历来推崇颜体,先生又要求周恩来学习魏碑,从而奠定了周恩来颜魏兼备的基本书法风格。因此可以说,周先生才是周恩来成就书法艺术的启蒙之师,以至影响了他的一生。正因如此,几十年后,周恩来还深情地说过:周先生是奠定我书法基础的启蒙老师。龚家各类藏书和碑帖墨宝甚丰,在艰难生活的重压下,读书临帖则成了周恩来最快乐的事。龚荫荪的思想倾向维新,是个革新派人物,结识同盟会成员,赞助革命,常向周恩来介绍些新思想和时事政治知识,使他开始受到政治上的启蒙。严峻的社会环境,凄凉不安的经历,使周恩来从小就懂得了生活的艰难,磨炼了同他年龄似乎很不相称的那种精明果断、富有条理的办事能力,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埋下了对封建家庭的习俗的强烈憎恨。同时,也促使了他发奋图强,勤奋学习的毅力和决心。

P10-12

序言

周恩来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也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确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我曾在周恩来身边工作多年,亲眼目睹了他那挥洒自如、不落窠臼的书写风采。他那娴练的用笔技巧,笔力扛鼎的书法功力,内蕴深厚的点画涵容,以及那出手不凡的大家风范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恋念和探讨不尽的研究课题。我完全赞同钱其琛副总理在《周恩来手迹大字典》序言中关于周恩来书法艺术的评价。

常言道,字如其人。周恩来的书法实践与他的革命实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的书法品味融入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的书法艺术师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因而,人们从学习和研究周恩来书法艺术中,同样可以学习他高度的政治素养、卓越的智慧才能,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

我和潘新明同志首次见面于1998春天的天津周恩来研究第二届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他来自外交部,我以为他写的论文是关于外交工作方面的,后来拿到他的论文一看是《独具风采照大千——周恩来书法艺术研究》,再经交谈,我才知道他是一位书法爱好者,自幼酷爱书法艺术,潜心学习,研究书法30余年。因为工作关系,他接触到大量的周恩来手迹,十分敬佩和爱好周恩来的书法,逐步产生了研究的兴趣,一手选材,主编了《周恩来手迹大字典》、《周恩来墨迹》等。拜读了他的论文后,我曾想,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研究,写成一本专著,全面系统地介绍周恩来的书法艺术,那该多好啊!没想到,潘新明同志真的这样做了。他做得好。为让社会更全面地了解周恩来,研究周恩来,他在书法领域里,为研究周恩采弥补了一个空白。

当然,对周恩来书法艺术的研究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这本书所阐述的观点和看法,也仅是一家之言,但是,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始,总是可喜可贺的。

本书已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赵春生同志做了认真的修订工作。我相信,它的出版定会对周恩来书法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定会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欢迎。

李琦

2000年8月于毛家湾一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