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海上丝绸之路》是诠释“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文读本。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节目组历时2年有余,寻访16个国家的30多个城市,从广州、福建、杭州到东南亚乃至全世界,循着茶叶、瓷器、苏绣、中医、汉文化……传播的足迹,于所见所闻中精选32个鲜活人物故事,用人性的画笔,重绘了海上丝绸之路人文地图。
| 书名 |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 |
| 分类 | |
| 作者 |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节目组 |
| 出版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是诠释“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文读本。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节目组历时2年有余,寻访16个国家的30多个城市,从广州、福建、杭州到东南亚乃至全世界,循着茶叶、瓷器、苏绣、中医、汉文化……传播的足迹,于所见所闻中精选32个鲜活人物故事,用人性的画笔,重绘了海上丝绸之路人文地图。 内容推荐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节目组著的这本《穿越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三十二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串联起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这些人物沿着祖先的足迹寻根溯源,将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古老海路无限伸展、绵延:他们继承家族企业、传统工艺的衣钵;他们将古老的刺绣与西方的时尚观念富有韵味地两相融合;他们沿袭师徒传承的仪式将老手艺发扬光大;他们漂洋过海,循着茶香,从南洋回国,寻亲访祖,找回迷失已久的精神故乡;他们在祖先发家的地方将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广播善果,反哺族人;他们把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散播至全世界;他们奇妙地与祖先曾合作过的生意伙伴的后人再次相逢在生意场上……每一个传奇故事都饱含情感张力,人物的只言片语、赤子情怀,常在不经意间触动你我的心弦。 目录 第一章 寻路 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寻访义净法师求法之路 『广州女士号』,从广州到巴黎 第二章 家承 瓷器:对外贸易第一主角 苏绣:比瓷器更早惊艳世界 干漆夹苎:源于东汉的古老技艺 味噌:风靡日本的中国味道 第三章 原乡 献给世界的礼物 改变了世界的生活方式 第四章 连枝 武术结连理 有缘万里来相会 贸易成姻缘 峇峇娘惹文化 第五章 薪传 逆流而上 比富有更富有 一个鱼丸的梦想 爱拼才会赢 第六章 问道 拜访印尼中草药专家 叩问中医药之道 中医药惠及全世界 第七章 脉缕 粤菜:烹小鲜若治大国 粤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南少林功夫:有志不在年高 华语:润物细无声 第八章 轮回 与先祖隔空对话 重启中美贸易的轮回 阿拉伯后裔再与阿拉伯人做生意 从《米胶协定》到普特拉姆电站 附录一 运用现在时空讲述历史故事 附录二 人物的选择与故事构成 附录三 回到原点,重绘海上丝绸之路人文地图 附录四 各界专家对《穿越海上丝绸之路》的点评 试读章节 每年五月的采茶季节,在安溪茶山上,王氏家族的海内外族人都会相约聚在先祖王土让栽下的一棵母茶树下,泰国王阳春茶庄的传承人王显娇,带着她的三个女儿与侄子王文礼相会了。而族亲王大猷更是有幸与失散多年的印尼亲戚今天也在此团聚。 王氏家族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从先祖王土让开始,至今已有十三代后人。相传先祖王±让奉调入京时,随带家乡名茶敬献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以茶之色泽乌润、沉重似铁为由,遂赐名为“南岩铁观音”。王氏家族以此自勉,代代从事茶叶的种植和贸易。大部分后人仍居住在安溪茶园,部分后人随着茶叶贸易下南洋,在泰国、印尼等国家定居。每年春天的采茶季,海内外族人都会相聚母茶树下,向先祖敬献新茶。 从先祖1736年发现铁观音,传到王文礼这一代刚好是第十三代。作为铁观音的传承人,王文礼除了掌握茶叶的种植、炒制工艺外,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如何从观念层面传播铁观音的文化价值。一百多年前,他的曾祖父王滋培,勇敢地走出安溪,把铁观音带到了东南亚。今天,王文礼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王文礼:我们铁观音的泡法,第一道要三十秒,第二道要十秒,第三道要二十秒;第一道稍微淡一点,第二道很浓,第三道其实是精华。不加花而有花香是铁观音最独特的地方。 1856年,王文礼的曾祖父王滋培为了生计,把茶园和茶厂交给家族管理,离开家乡,率先在泰国开办了信记茶行,信记茶行以诚信经营闻名东南亚。随着业务的拓展,信记茶行还在泰国开设了多家分号,一批又一批族亲在王滋培的带动下来到泰国,王显娇的父母就在其中。 祭祖之余,王文礼带姑姑和三个堂妹参观了八马的茶园。(其实)对王显娇来说,安溪的茶园已是再熟悉不过了。虽然身在海外,但每年春天她都会回来选茶、走亲戚。 王文礼:姑姑对这个茶园有什么印象? 王显娇:这次感觉不一样。 王文礼:不一样?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王显娇:变化很大,感觉这次茶园建得有系统、有规律,以前的没有这么好,看了很开心,很漂亮。 王文礼:姑姑您的中文讲得真好。 王显娇:这得感谢我妈妈,她从小就坚持让我读中文,有时候我读泰国故事、小说,很是迷恋,结果被妈妈看到,她就把我的书扔到垃圾桶,她说以后我再看就不给我零食、零用钱,后来我就坚持看中文了。 虽然客居他乡,但王显娇的母亲坚持不让儿女们放弃中文,日常的语言成为游子与故乡之间最真切的纽带。这一次王显娇把姗姗、盈盈和佩佩也带回安溪。对她们来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访亲探友,这是海外游子的原乡之旅。 王文礼:三位妹妹来到家乡,看到这茶园,有什么感觉? 白佩佩:我觉得回到外公外婆的家乡,跟亲戚见个面,感觉很温暖。 白姗姗:它让我想到当年外公外婆在这里种茶的情景,尽管我没亲眼看到他们怎样工作,但我能想象他们是多么艰辛、多么努力才使这里的茶成为中国最好的茶。 每逢这个季节,除了八马自己的茶园,王文礼常常还会带着品茶师,走访族亲的茶园,品鉴炒制好的茶叶。 族亲:这些茶叶都很好,茶叶基本是天气好,产量就好。 王文礼:这个茶不错,很有味道。如果筛选得彻底一点,青草味就会消退,闻起来没有青草味反而有种苹果味。 王水办:要炒出好茶就得生长得好,长好了润度就好,就可以做出好茶。你们家里的长辈长期在我们这里买茶,我们的茶种在哪一块地他们都知道,因为他们很内行…… 新茶即将上市,王文礼邀请东南亚的亲戚们品尝刚刚制作好的头茶。 白姗姗:从我自己和泰国市场的角度来说,我更喜欢一号和二号,因为它们闻起来不是那么浓,有点像香水的味道,这种茶泰国人可能会更喜欢。 苏卫:我觉得第一泡比较像台湾的高山茶,喝起来水比较细,最有茶味。 王文礼:我们已经感觉到,泰国口味跟台湾口味还是很像的,现在我想请我们的表哥荣南兄来说一说新加坡人喜欢的味道。 魏荣南:其实在新加坡,我们的市场,他们喝茶都怕苦和涩,所以一般会取向清淡一些的。 王文礼:这种清香型的比较淡雅,这种特征目前来说应该是比较符合市场口味的。我们很多人讲好茶,什么叫好茶?我认为适合你的口味的就叫好茶,适合她的口味的就是好茶。 魏荣南:我曾经在新加坡讲过一次课——如何分辨好茶?那时我引用《道德经》里的话,叫作“众之所好为优,众之所恶为劣”,就是说主要还是看市场趋向,假如你在一个地方销售,那边的人习惯哪个口味,你就必须做那个地方的口味,以适应他们的销售,不然你要改变他们,会费更多的力气。 魏荣南是王文礼的表哥,一个世纪前,魏荣南的曾祖父在新加坡开设了茂苑茶庄,到祖父魏宜转接手茶庄时,茂苑茶庄在新加坡已完全站住了脚跟,之后他与家乡的联系就从未隔断过。 P77-81 序言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是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中央新影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出品,泉州广播电视台、亚太日报社联合摄制的一部大型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立足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运用国际化的叙事手法,带着历史感,通过大量正在发生的、饱含张力的当代“海丝”故事,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重新认识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和人文精神。 整部片从策划、调研到具体拍摄、后期制作,历时近三年时间,先后在广州、泉州、洛阳、宁波等二十多个国内城市以及美国、法国、文莱、马达加斯加、阿联酋等十六个国家取景拍摄。在广州市委宣传部甘新、徐咏虹两任部长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中央新影集团主创团队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的推动下,这部大型纪录片于2016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在海内外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 作为这部纪录片的策划者和推动者,我们参与了策划、调研、拍摄、制作的全过程。这是广州奉献给海内外观众的一部纪录片作品,寄托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期许和愿望。 把握好宏大题材与讲好故事的关系:以小见大,以情动人,讲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衡量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根本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经贸文化交往的大舞台,也是一个国家形象展示的大舞台。纪录片是一种很国际化的传播形式,我们确定拍摄“海上丝路”纪录片的源起是应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希望通过人文对话增进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价值认同。 策划、制作这部纪录片时,我们首先遇到这样一个难题:如此宏大的题材如何落到地上,这样的主旋律式宣传如何才能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构建以和平发展为宗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最深厚的基础根植于中国和“丝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情感互通。这部纪录片要把故事“讲”得好,能打动人,形成影响力,必须把宏大的叙事落在“人”上——拍人的生活、人的故事、人的命运,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情感、中国精神。为此,我们从2014年初到2015年初,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做了大量的策划、筹备和调研工作:一是选择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官方电影总导演顾筠的团队担纲本片,充分发挥她掌控宏大题材的大局把握、作为女性导演特有的敏感细腻的人文情怀以及在亚运合作过程中形成的良好沟通等方面的优势;二是把题材从历史文献纪录片转换成纪实性人文纪录片,深入挖掘“一带一路”宏大题材中的生活性、故事性、情感性;三是与主创团队一道寻找故事线索,历时一年多足迹遍及十多个国家、二十多个城乡,从数以百计的故事线索中,精心挑选出三十二个人物故事,让本片内容更富有魅力和传奇色彩。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比较成功地把一个“高大上”的重大题材拍摄成一部“接地气”“通人心”的片子。 把握好穿透历史与关照现实的关系:重在当下,面向未来,表达中国与世界对话、与未来对话的美好愿景。 指出,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因应和诠释“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通过纪录片表达中国与世界对话、与未来对话的美好愿景,是我们拍摄本片的根本任务和意义所在。 文化对话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一直没有间断过。特别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这条纽带,贸易往来的密切势必深刻地改变和重塑人们的生活面貌乃至精神、文化和习俗。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不能进行简单的历史再现,不能单纯地作文物史迹的考证和展示,必须紧扣现实,重在当下,让现实告诉未来:中国与世界已经被紧密的纽带紧紧连接在一起。因此,我们大胆地打破了一般历史题材的惯性思维和模式,没有按古代编年史去走,舍弃了历史资料、口述历史、专家评说、情景再现等手法,摒弃了文物、史迹乃至历史文化的单纯展示,而是从当下出发,从现实生活寻找历史的影子,带着历史讲述正在发生的故事。整部片子从头到尾都没有采访,甚至连解说词都很少,非常巧妙地选择了三十二个当下的人物作为主体,通过鲜活感人的人物和充满戏剧张力的故事,从社会文化、传统习俗乃至普通人的生活中提炼历史信息,自然地串联起历史和当下,清晰地勾勒出整条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往的历史、文化与现实,深刻地反映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科技和人员交往等领域的相互融合,包括贸易的联系、文化的联系、精神的联系乃至感情婚姻的联系,很好地传达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 我们相信,与历史对话,就是与未来对话。这种对话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它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现状和未来。 把握好服务大局与宣传广州的关系:立足广州,面向世界,传播出中国与世界互利合作、共赢发展的声音。 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当下,“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核心,是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工作的重点。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和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必须站在大局的高度,担负起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竞争、输出中国价值、增进文化认同的职责与使命。因此,我们拍摄这样的主旋律题材,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宣传和展示广州,主要立足于“一带一路”的战略高度,真正诠释好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概念、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核,传递中国与世界互利合作、共赢发展的美好愿景。 秉持这样的愿望,我们坚持立足广州,面向世界,纪录片的镜头从广州出发,穿越十六个国家,拍摄取景遍及三十多个国内城市,呈现出一种国际视野、中国故事、广州元素交融的厚重视角。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片子,既反映广州深厚的“海丝”历史文化,又深入挖掘中国与世界、广州与世界交往的历史,拉近我们与“海丝”沿线国家的距离,形成一种共同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合力与氛围。 把握好出资方与专业团队的关系:遵循规律,尊重创作,鼓励、支持主创团队三年磨一剑,打造文化精品。 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把握住两条: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在本片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尊重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不以主要出资人自傲,也不以项目领导者自居,不把意志强加到主创团队身上,着力通过沟通协调和支持配合,激发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创造出具有历史温度和人文关怀的好作品。这几年,“海上丝路”是各地争相拍摄的热门题材,但是,从甘新到徐咏虹,两任广州宣传部部长一以贯之地抓纪录片的质量,始终坚定对制作团队的支持,鼓励他们静下心来去调研、去挖掘、去思考,三年磨一剑。 从2014年纪录片项目启动以来,我们每年多次赴京与主创团队充分沟通交流,研究纪录片创作规律和遇到的难题,确保纪录片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而广州作为本片的故事线索地和主要取景地,广州团队也一直扎根于此,在幕后勤勤恳恳地工作,组织和参与策划、创作、调研、协调、服务等各项繁复而又琐碎的工作。特别是后勤保障工作,仅2015年接待北京团队为期一个月以上的来穗拍摄就多达四次,广州团队的同志经常陪伴北京团队加班加点到深夜甚至凌晨。因此,这部纪录片的成功,既得益于北京团队的专业情怀与精益求精,也离不开广州团队的坚守坚持和辛勤付出。 总的来说,顾筠导演担纲的这部《穿越海上丝绸之路》,很好地反映了上述以广州为代表的我国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2016年12月,《穿越海上丝绸之路》受邀成为“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幕影片,被组委会授予“特别推优奖”。我们深信,一部好的作品一定能够穿透时空,传播久远,希望这本同名书籍的出版,能够有助于将《穿越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给全世界更多关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中国发展的人们。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执行总策划、总监制曾伟玉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