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孩子反常的征兆
1 孩子的激烈反常行为
激烈的反常行为,是对外的发泄行为
2 什么是激烈的反常行为
事例① 号啕大哭、不停哭闹
事例② 大发脾气、乱摔东西
事例③ 拆东西、搞破坏
事例④ 谩骂朋友
事例⑤ 欺负弟弟
事例⑥ 耍性子、不听话
事例⑦ 毛躁好动
事例⑧ 摧残昆虫花草
3 孩子的安静反常行为
安静的反常行为,是对内的压抑行为
4 什么是安静的反常行为
事例① 咬指甲、吮指头
事例② 说谎、喋喋不休
事例③ 寡言少语、在学校一言不发
事例④ 怯懦胆小
事例⑤ 在学校和家里判若两人
事例⑥ 无精打采、缺乏活力(7岁男孩)
第二章 理解孩子的反常心理
1 扰乱孩子心灵的种种压力
学习课外技能、上补习班、重视成绩所
造成的压力
沉迷于电视、游戏机等娱乐设备所造成
的压力
通宵环境造成的压力
能够活动身体尽情玩耍的游乐场所减少所
造成的压力
父母的忙碌和压力造成的压力
2 注意一切为了妈妈的“好孩子”
只为回应妈妈期待的孩子
脱离妈妈的指示就不知所措的孩子
不了解自己好恶的孩子
逃避自责的孩子
嫉妒别人的孩子
3 注意自尊心弱的孩子
不明白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孩子
不明白自己心思的孩子
无法忍受失败的孩子
没有自信和勇气面对挑战的孩子
4 发现孩子心灵的反常是第一步
您注意到孩子非同寻常的行为了吗?
您注意到孩子的情绪了吗?
您注意到亲子关系的变化了吗?
您接受孩子的本色了吗?
第三章 扰乱孩子心灵的育儿方式
1 必须避免的批评方式
啰唆絮叨的批评
父母齐声批评
情绪失控的批评
要点反复改变的批评
“你和人家比比”等比较式批评
“为什么要做这种事?”“为什么做不到?”
等质问式批评
“你真是无可救药”等否定式批评
“这种失败不应该发生在你身上”等期望
过高的批评
无视动机,只关注“失败”结果的批评
旧事重提的批评
2 必须避免的夸奖方式
跟其他孩子作比较的夸奖
无视动机和过程,只关注“成功”
结果的夸奖
当时沉默,事后夸奖
夸奖时提出下一个目标,要求孩子
继续努力
像评论家一样,在夸奖时还要指出不足
过度夸奖
3 必须避免的“接触方式”
不讲问候用语
不听孩子说话
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体罚
用金钱或玩具吸引孩子
强行鼓励沮丧中的孩子
否定孩子热衷的事物
向孩子发泄烦躁
把大人的理想强加给孩子
只顾面子好看,背离善恶标准
第四章 理顺孩子心灵的育儿方式
1 与孩子发育阶段相符的育儿方式
顺应孩子的成长阶段,是理顺孩子
心灵的关键
育儿没有终点,现在开始也不晚
2 与还没上幼儿园的孩子心理相符的育儿方式
①该时期孩子的特征
②批评方式
③夸奖方式
3 与幼儿园期的孩子心理相符的育儿方式
①该时期孩子的特征
②批评方式
③夸奖方式
4 与儿童期孩子心理相符的育儿方式
①该时期孩子的特征
②批评方式
③夸奖方式
5 孩子心灵有序的状态
怀有“被妈妈爱着”的安心感
具备反省失败、接受教训的学习能力
具备挑战新事物的勇气
拥有自信
开朗、正直、有活力
第五章 妈妈的好习惯
理解孩子的无言之言
抽时间陪着孩子
不被必须做到所束缚
重视动机而非结果
抽时间跟孩子一起玩
敏感地察觉孩子的表情变化
不一味进行“正确”的说教
不事事插嘴
不把“现在太忙,以后再说”当成口头禅
认可孩子的节奏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