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女,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瓜州县文化馆文学创作馆员。主要作品有:散文、短篇小说多篇,长篇历史小说《悲情李陵》、专著《走近瓜州》、《湿地记忆》等。小说《风起时,你别走开》获得《小说选刊》举办的第二届小说笔会全国短篇小说类一等奖。《瓜州记忆》是该作品之一。
| 书名 | 瓜州记忆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王晓玲 |
| 出版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晓玲,女,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瓜州县文化馆文学创作馆员。主要作品有:散文、短篇小说多篇,长篇历史小说《悲情李陵》、专著《走近瓜州》、《湿地记忆》等。小说《风起时,你别走开》获得《小说选刊》举办的第二届小说笔会全国短篇小说类一等奖。《瓜州记忆》是该作品之一。 内容推荐 王晓玲著的《瓜州记忆》以纪实的手法,清新的语言,娓娓道来的方式,从墨韵书艺、妙缘佛音、热土赤情、史海觅踪、情系瓜州、风歌岁月六个方面,层层递进、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张芝、玄奘、红色三大品牌文化的历史渊源、风物典故、名人轶事,以及近当代瓜州的时代风潮、亲历所见。该书内容详实,结构新颖,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可读性很强。作者以一个外来者在瓜州的成长经历为线条,感悟心路,回顾历史,用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法和平实的语言,满怀对瓜州这一厚土真挚热烈的情感,记述我县培育文化品牌的风雨历程,初步探究了瓜州三大文化品牌的内涵,访寻了隐没历史深处的瓜州文化痕迹,这种精神值得肯定和倡导。相信,它的出版发行对展示瓜州形象,扩大瓜州影响,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录 墨韵书艺——彪炳史册的张芝文化 一、走近草圣 你言我语话张芝 草圣是这样炼成的 空前绝后张有道 张芝墨池今安在 草圣墨迹留几何 二、文化产业园 九支渠的春天 引来书艺金凤凰 “书痴”遇上“呆子” 精彩在继续 妙缘佛音——辉耀千古的玄奘精神 一、大唐有僧初长成 这个小孩不一般 他是释门千里驹 想要西行麻烦多 二、万里最险是瓜州 难出玉门关 来了胡人石盘陀 月夜匕首为哪般- 福兮祸兮 沙河生死劫 马不可貌相 三、谛听玄奘大师的呼吸 玄奘取经图 象牙佛是玄奘带来的吗 那一声声晨钟暮鼓 循着玄奘的足迹前行 热土赤情——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一、郭道长雪中送炭 主动资助红军 便条风波与将军来信 二、视死若等闲 钟立彬身先士卒 程世才手握“快慢机” 安西战役气壮河山 三、长歌当哭 西路军最后一战 斯塔斯事 四、奔向母亲之怀 星星峡之险 回归党的怀抱 史海觅踪——不应消逝的历史痕迹 一、蒋经国与瓜州 震撼的西北 印象瓜州 二、夏鼐过瓜州 夜宿瓜州口 六工城内的叹息 奇寒瓜州 三、范长江看瓜州 三道沟富庶多缠商 “两江代电”笑话见黑暗 布隆吉忆说年将军 四、斯文赫定说瓜州 斯文赫定的中国情结 兵、匪之祸甚矣 金贵汽油和令人咋舌的物价 疏勒河畔圣诞节 情系瓜州——难以忘却的家园琐忆 一、安西——梦想中的天堂 二月二与安西 梦里有天堂 飞向梦中的天堂 二、瓜州味道 好一个红红火火闹新春 舌尖上的瓜州 风歌岁月——镂骨铭心的大风之歌 一、首遇黑东风 邂逅超大沙尘暴 与黑东风真情相拥 二、准妈妈在风中 乍遇“黄袍怪” 摔倒在黄风里 三、抃风舞润 风起风落知多少 长风吹开幸福花 后记 试读章节 你言我语话张芝 纵观中国书法史的浩浩星空,曾经出现过两位光华四射的圣人:一位是“书圣”王羲之,其人其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另一位是赫赫大名的中国“草圣”,是连“书圣”都自叹不如的瓜州骄子张芝。他们都为中国书法艺术做出了辉耀千古的卓越贡献,尤其“草圣”张芝,他把中国书法艺术带入了一个汗洋恣肆的全新境界,是中国文字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拐点,完成了汉字从实用性到艺术性更高审美层次的飞跃。 随着时间流逝,大汉盛世的辉煌璀璨都消失在了历史的暮霭之中,当我们再次重新小心捧拾起时,欣喜地发现,张芝草书是唱响了整个时代,唱响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长空的最嘹亮之歌,这支歌悠扬激越,穿越千年时光,依然在大江南北回荡盘旋,雅韵袅袅,响彻华夏。 张芝真迹,今已难瞻其真容,所幸历代书法名家都有言论谈及张芝。现在,让我们怀着朝圣般的虔敬之心,慢慢拨开历史的雾霭,翻阅尘封在简牍史册之中的张芝记忆,缓缓走近草圣,通过诸多名家透纸之笔,感受触摸张芝虽然久远但依然有力的文化脉搏。 王羲之是享誉中国书坛的大书法家,他在书艺长廊举目四望,慨然摇首,感叹能够让他折腰的书家大成就者太少太少,唯独有两个前辈让他眼睛一亮,极为看重,一个是魏时的钟繇,一个是东汉的张芝。对汉、魏的书法作品,他曾说,“惟推钟、张,余皆不足观”,我只推崇推钟繇、张芝两人的,他们的书法精熟神妙,无与伦比,其他人的都不足以观赏。尤其对张芝更是推崇备至,对张芝作品爱如至珍,师法多年,并且始终认为自己的草书不及张芝,他在《番书论》里说,“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好之绝伦,吾弗及也”,盛赞张芝的刻苦砺学精神之外,慨叹与张芝相比,自己还相去甚远。 南朝著名书法家羊欣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外甥,自幼跟随王献之研学书法,尤得真传,隶、行、草书都很出色,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艺术的优秀继承者,名重当时,被评为“一时绝妙”,“最得王体”。他不仅书法艺术造诣精深,书法评论也颇有见解,是一位书法史家,他编著的《古来能书名人录》(又名《采古来能书人名》)是最早的书法家评传。他在《古来能书名人录》中说,“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认为张芝的字骨骼健劲,丰润华美,远远胜过钟繇、索靖等其他几位书法大师,实乃诸贤之首。 三国时的魏国名臣韦诞,是当时著名书法家,首次以“草圣”盛赞张芝。西晋书法家卫恒在他的理论著作《四体书势,草书》中说,“汉兴而有草书……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后有崔瑗,亦称善工……而弘农张伯英者因转精其巧,韦仲将谓之‘草圣’”,这里所说的韦仲将就是三国时著名书法家韦诞,韦诞和卫恒对张芝的评价把张芝推向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顶峰,“草圣”桂冠自此唯张芝所属,再无人可摘取。 南朝梁的袁昂特别推崇张芝、王羲之等,在《古今书评》盛赞说,“张伯英书,如汉武爱道,凭虚欲仙”,这是形容人们欣赏张芝书法就如同汉武帝当年初读司马相如的《大人赋》一样,情不自禁,飘飘欲仙,产生如梦似幻的极致美感。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文化繁荣发展的另一个鼎盛之期,涌现出了很多大书法家以及书法评论家。张芝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大贡献,深深吸引着有唐一代名重一时的书家,他们对张芝及其书作孜孜研究,仰慕不已,极尽赞誉。 先看看李嗣真对张芝草书的态度,他是唐朝书画家、书画理论家,在中国书法绘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所作《书后品》是第一部比较系统阐述书法理论的专著。他在《书后品》中这样评价伯英之书,“似春虹饮涧,落霞浮浦,又似沃雾沾濡,繁霜摇落”,前句以优美的比喻表达张芝书法高低错落、极尽变化,后句是形容其作品清丽润泽,霜华玉质,简直美不胜收,无与伦比。 此外,还要说说草书大家孙过庭,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擅楷书、行书,尤长于草书,师承王羲之、王献之,笔势坚劲,直逼二王。著有《书谱》,此书文思缜密,言简意深,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书谱》中多次提及张芝以及他的作品,称“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并且把张芝草书作为蓝本而终生临习。 再看看唐代有“颠张醉素”之称的狂草大师怀素,他幼年好佛,出家为僧,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书法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时称狂草,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他自谓“草书得于‘二张’”,始终以师承张芝为荣。P5-7 序言 文化是一个地域不可复制的独特符号,是一个民族融入血液的深刻记忆。 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亘古未有的丝绸之路。自此,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一队队驮着彩绸与瓷器的驼队穿越孤烟大漠,踏出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商贸大道与文化交流之路,中华儿女以昂扬开放、海纳百川的精神,融合各民族智慧,求同存异,不断创造着星河灿烂的华夏文明,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瓜州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甘、新、青、藏四省的通衢之地、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各民族文化的大冲撞,大融合,既形成了瓜州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也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 翻开浩瀚的华夏文明画卷,拂去岁月的尘埃,可以清晰看到瓜州遥远而又美丽的星光。 草圣张芝生于瓜州,玄奘西行在瓜州讲经说法,红西路军在瓜州打响了最后一役,中国风电在瓜州迅猛发展…… 东汉渊泉县人张芝,淡泊名利,临池学书,池水尽墨,首创一笔飞白书,飞瀑惊电,神鬼皆叹,把中国书法带人了一个汪洋恣肆的全新境界,他第一次使汉字超越了书写功能而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抽象艺术——书法,为中国书法发展演变做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 大唐高僧玄奘西行求法,瓜州是其取经路上唯一孤身西进之地,也是其九死一生之地。在此,他夜渡瓠卢河,潜越玉门关,单骑孤征大漠,只身勇创五峰;朝廷追捕,弟子变志,四天五夜,滴水未沾;最终远涉恒河,名震五印。他去伪存真、开兹后学,舍身求法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路途的文化通道和精神坐标。 革命烽火岁月,瓜州是红西路军最后浴血奋战之地,在这块热土上,红西路军左支队休整蘑菇台,攻打安西城,拒敌白墩子,血战红柳园,撤退猩猩峡,回归党怀抱,在瓜州大地留下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 漫漫史册,话不尽瓜州沧桑; 浩浩长歌,唱不够瓜州辉煌。 瓜州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承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东风,就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瓜州主动融入丝绸之路文化带,实现由“软实力”向“硬支撑”的嬗变,就必须以本土优势彰现特色,深挖张芝、玄奘、红色三大品牌文化。因为,这三大品牌文化充分展示了瓜州人文历史底蕴和文化精髓,在丝绸之路文化生态区具有历史性、独特性、唯一性,是瓜州最鲜明的文化符号,是瓜州最深刻的历史记忆。 历史并未远去,昨天永不沉寂。 新的时代,全国新能源发展形势大好,瓜州紧抓机遇,抢先一步,新世纪风能开发快马加鞭,狂飙推进,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风电装机第一县。苦苦探索、蓄势百年的瓜州,不断创造着风电建设中一个又一个神话,借力于在广袤戈壁上飞扬了数万年的浩浩长风,实现着由“世界风库”到“世界风电之都”的华丽转身。 新的业绩是在已有的历史基础上开创的,新的事业有了灿烂文化记忆的映衬,会更加辉煌,推动瓜州文化的发展繁荣,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瓜州儿女的历史使命。 县文体局组织人力撰写的《瓜州记忆》以纪实的手法,清新的语言,娓娓道来的方式,从墨韵书艺、妙缘佛音、热土赤情、史海觅踪、情系瓜州、风歌岁月六个方面,层层递进、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张芝、玄奘、红色三大品牌文化的历史渊源、风物典故、名人轶事,以及近当代瓜州的时代风潮、亲历所见。该书内容详实,结构新颖,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可读性很强。作者以一个外来者在瓜州的成长经历为线条,感悟心路,回顾历史,用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法和平实的语言,满怀对瓜州这一厚土真挚热烈的情感,记述我县培育文化品牌的风雨历程,初步探究了瓜州三大文化品牌的内涵,访寻了隐没历史深处的瓜州文化痕迹,这种精神值得肯定和倡导。相信,它的出版发行对展示瓜州形象,扩大瓜州影响,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文化传承文明,文明促进发展。瓜州的历史,是人类历史的一个缩影,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一个精彩篇章。瓜州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瓜州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再创瓜州发展新辉煌的动力源泉。 苍茫戈壁,擅美古今;瓜州大地,生机蓬勃;一片热土,厚积薄发。 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舞台上,瓜州秉承“文化强县梦”的美好愿景,昂然站在新的起点上,欣然迎接挑战,正在开启一条崛起与腾飞的新航道,蓄势腾飞,显示出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丝路经济带建设汽笛已经拉响,在这样的时代机遇面前,我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进一步汲取瓜州本土文化的丰厚营养,用饱含热情的笔触,挖掘、光大瓜州古老的历史文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为今日瓜州书写更加光辉灿烂的诗篇,使瓜州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瓜州的昨天,神奇凝结厚重; 瓜州的今天,坚实富有活力; 瓜州的明天,成就您的创造。 2015年5月20日 后记 在我儿时的认知里,瓜州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无奈,更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长叹。豆蔻之年,举家随父迁入瓜州,它完全迥异于陇东南地区的特质深深吸引了我。它的阔大,它的苍茫,它的久远,让我深深迷恋,就连那来时如同推山倒海,瞬间举目无睹、白昼燃灯的一场场大风,也让我觉得梦幻般的神秘。 在这里,我从一个懵懂少女不断成长着,对瓜州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它博大广袤的土地,丰富多样的资源,神奇美丽的风光,灿烂辉煌的历史,让我的心激荡不已。 在这里,丝绸之路、大汉盛唐的风云气象,与大漠孤烟、塞外风疾的苍凉壮美,交相辉映,完美融合。我一头扎进瓜州宽厚的怀抱,让心灵驻足,把思绪放飞,用真情拥抱。 我渐渐明白:原来,走进瓜州,就是走进自然,走进历史,走进自我心灵深处。 我埋首其中,不断感受她一寸寸热土的温度,不断触摸她久远的文化脉搏,不断贴近她温热的胸怀,贪婪汲取营养,如同婴儿饱饱吮吸母乳,酣畅淋漓。 在岁序更替的历史长河中,中西文化、多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孕育出了一代书法伟人——草圣张芝。 透过塔尔寺的历史烟尘,我在咀嚼大汉盛唐的豪迈壮阔之时,还清晰地看到了玄奘法师执着坚毅的背影,他的这一背影,美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长空,温润了瓜州的戈壁沙漠。 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故事。瓜州,曾经掩埋过红军烈士的铮铮铁骨,曾经浸润过革命英烈的殷殷热血,红军在此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和煦的风声中,跳动的灯花里,迷蒙的遐思间,草圣挥毫泼墨的风姿、玄奘执着坚毅的身影、西路军威武不屈的形象,交替闪现,我的心里涌动着一股激情,想为瓜州高歌一曲的激情,想要对瓜州倾诉点什么的激情,想要把第二故乡自豪晾晒一下的激情…… 这股激情冲荡着心灵,不可遏制;这股激情燃烧着渴望,无法自抑。适逢县上正在努力打造张芝、玄奘、红色三大品牌文化,县文化体育局希望我围绕三大文化写一本书,我便欣然铺纸,以强烈的冲动和极大的振奋挥笔疾书,一吐为快,竭力想要表现出瓜州草圣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玄奘西行求法之万古流芳,红色旅游文化闪耀的光芒,将此作为瓜州最富有特色的地域符号和文化印记。 《瓜州记忆》的创作过程,得到了各级领导以及各位亲朋的关爱和指导,县文体局局长康付明同志百忙之中,拔冗为拙作做序,并亲自过问,审阅把关,从谋篇布局,史料考证,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统筹协调排版印刷。赵文生先生、俞岚枫女士慷慨提供摄影图片;王国玺先生为本书精心绘制所需线描插图;文物局、党史办、图书馆负责人积极提供相关资料……经历多次阵痛,《瓜州记忆》终于付梓出版,在此,我谨以万分感激之心,对各位诚表最真挚的谢意。 薄薄一本书,本就难以尽述瓜州丘壑之一。加之,笔者史料掌握有限,识浅见陋,经验不足,故而挂一漏万,诸多失误在所难免。恳请大家本着帮助提高、同道交流的精神,批评指导,使其日臻完善。 笔者 2015年5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