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口述申纪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全国唯一一名参加第一届到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1926年出生的申纪兰经历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李中元、刘晓丽编著的《口述申纪兰》一书用名人口述历史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历史成就。其首倡同工同酬的先进理念,与李顺达的农业合作社一样,成为了西沟村历史的符号,也成为了当时国人学习的对象。

内容推荐

李中元、刘晓丽编著的《口述申纪兰》通过对申纪兰本人的几十次访谈编撰而成,尽量保持了申纪兰口述的原貌,本书记录了申纪兰从一个普通农家女性成长为共和国唯一的第一届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我国“同工同酬”运动发起者和实践者的光辉历程。书中搜集了大量申纪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照片;在申纪兰口述之外,本书还通过对与申纪兰有过工作交往经历的各界人士的访谈,全方位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申纪兰,本书是迄今为止对申纪兰最为完整的历史展示。

目录

代序

第一章 人大代表:从一届人大到十二届人大

 1.走出山村:从一届人大到四届人大

 2.独立参会:从五届人大到八届人大

 3.唯一代表:从九届人大到十二届人大

 4.提案核心以农为本

 5.人民代表与人民

第二章 政治品质

 1.省妇联主任

 2.副职,负责

 3.不投反对票

 4.“文革”风雨

第三章 首倡同工同酬

 1.初到西沟

 2.女副社长

 3.发动妇女

 4.同工同酬

 5.走向全国

第四章 集体化时期的西沟

 1.互助合作时期

 2.绿化荒山与修坝垫地

 3.人民公社时期

 4.知识青年及下放干部

第五章 西沟转折时期

 1.土地下放双层经营

 2.外出取经

 3.西沟铁合金厂

 4.纪兰饮料公司

 5.西沟打机井

第六章 发展中的西沟

 1.蔬菜大棚

 2.新农村建设

第七章 李顺达及西沟党支部

 1.谈李顺达

 2.西沟历届党支部

 3.西沟干部作风

第八章 领导人视察西沟

 1.中央领导视察西沟

 2.山西省领导视察西沟

第九章 本色人生

 1.婆婆、丈夫与孩子们

 2.与西沟村民

 3.想说的话

第十章 社会各界谈申纪兰

 1.各级干部谈申纪兰

 2.学者作家谈申纪兰

 3.大寨人眼中的申纪兰

 4.邻村人眼中的申纪兰

 5.西沟人眼中的申纪兰

附录

 一、申纪兰年表

 二、申纪兰作为主要发起者的部分全国人大提案

 三、西沟方言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人大代表:从一届人大到十二届人大

人代会我也是个见证人,第一届到第十二届了,我没有想到,参加上一次就了不得了,山西人民给了我最光荣的一个任务。

梦也没有梦过,就不梦这个梦,还能梦这个梦?梦想也没有想过。选上我了,我还不知道呢,给我发通知呢,我才知道。

1.走出山村:从一届人大到四届人大

问:你所经历的这些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你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你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但你又是第一届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一个老百姓,一个农民,这个很不容易,就是说,你说的话别人都说不了。所以,从小事到大事,咱们捋一下,从最简单的说起,衣食住行呀,见了谁呀,然后谁做的报告呀,如果记不起来不怕。

申纪兰:记不起来人家资料上都有。

问:对对,记起来的东西说就行了。咱们先说第一个,坐车,怎么去的?

申纪兰:第一次吧,骑毛驴,(路上就是)乱山岗,七个小时才到长治,到了长治啊,再倒那个大车、大卡车,(那时候)还没有小卧车哩,到太谷,再坐小火车到了太原,再坐大火车到北京。

问:大火车又坐了一天?

申纪兰:坐一黑夜,(晚)七点坐上,记得用了四天到北京,每次都是四天,原来交通不便利。

问:哪年开始不骑驴了?

申纪兰:到了1958年“大跃进”就通了路了。[有误,应为1978年,编者]

问:就能坐汽车了?

申纪兰:就能坐大车了。

问:大车到长治?去北京还是坐火车?

申纪兰:是,还是坐火车,一直是坐火车。我一直是(跟着)集体走的,个人单独没有走过。我每次都是到太原报到,跟着集体走,我没有个人走过,一直守纪律。那样走多好呢,集体人家有人管,要不到山西还可以,去北京咱找也找不到。

那路就不能走啊,我们是羊肠小道,步行走到长治市,骑毛驴还送我,走出去。到长治以后,坐上大圪浪车[大卡车],那时候还没有客车,也没有小车。坐那个车到了太谷,太谷再倒小火车,才到了太原,太原再坐上车,才到了北京。

问:动车高铁修好以后,你们就坐动车高铁了吧?

申纪兰:高铁才通了没有几年,通了(以后)第一次就坐上了高铁。

问:是不是觉得真快呢?

申纪兰:这就是社会主义的进步,也是科学发展,哪能俩半小时到北京呢?这就比坐飞机还快呢。坐飞机还得到飞机场等一个小时,等下了飞机又等一个小时,连走,坐(动)车比那个还快,又方便。想到这个科学的发展呀,确实是进步了,我从经过这个交通方面看,这是我自己的体会,坐上了高铁,又是飞机。

问:啥时候开始坐飞机的?

申纪兰:有一次,跟北京开罢会了,有点任务,我跟(长治市委)书记坐上飞机倒来到长治了,一个小时。

问:长治也有了飞机场?

申纪兰:有,还能到上海,到广州。有一次往广东开的时候,我就坐上(飞机)了。

问:你坐的是大飞机还是小飞机?

申纪兰:大飞机吧,就是一两百人吧。

问:第一次坐飞机害怕不害怕?

申纪兰:哎呀,很嫌怕,没有坐过,出国都没有坐飞机,都是坐火车。

问:你坐飞机晕不晕?

申纪兰:还可以,速度快。

问:像你坐汽车就不晕车?

申纪兰:坐汽车开始就晕,现在是坐下来了。开始特别晕车,难受呢,还想还不如到地下,走上。

从这个开人大会这个交通哩,就可以说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三个方面。

问:说说你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事吧,平顺跟你一同去的代表,第一届都有谁?P1-3

序言

申纪兰同志是20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互助合作化时期西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副社长,是当时少有的女副社长。她在西沟党支部的支持下,动员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农业劳动,在所有农活上与男同志展开竞赛,带领西沟妇女进行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实践。她与西沟妇女用亲身实践证明,妇女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业绩不亚于男同志,在劳动中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丰富了妇女的人生经历,为妇女的自身解放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的进程。

申纪兰同志在西沟发起的男女同工同酬实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了我们国家动员全体劳动者进行国家建设的大背景,适应了我们国家进行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为我们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化国家迈进做出了贡献。

如今,男女同工同酬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妇女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申纪兰同志因此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还担任了省妇联主任、县委副书记等。申纪兰带着这些荣誉,在这些岗位上继续做出了很多业绩,由此成为第一届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期间经过了整整60年的实践。她与其他代表联合提出了很多提案,内容包括保护农村耕地、山区教育、保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惠农扶贫、保护失地妇女权益、发展林业、发展贫困地区交通等,大部分是她熟悉的农业领域。她熟悉农村,热爱农村,提的提案也大部分是与农村农业农民密切相关的问题。她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见证者,很不容易。

申纪兰同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始终把建设家乡作为自己重要的奋斗目标。这么多年来,不管她的工作有多少变化,她心里始终装着西沟村,通过了解外面的世界,积极地、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千方百计地为西沟、为家乡的发展出力。

申纪兰同志是我们妇女界的骄傲和自豪,她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了自己作为一个妇女的人生价值,我认为申纪兰大姐,给我们起到了模范和表率的作用,也是她最能触动我们妇女们的地方。

后记

作为多年从事妇女史学与口述史学的研究者,能对申纪兰进行访谈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多年来,她一直稳稳地占据在我的心灵深处。每当自己的专业水准有所精进,都感觉向这个梦想迈进了一步。这不仅由于对申纪兰的访谈完美地契合了我的专业方向,也由于我出生、成长在上党大地,同为女性,对申纪兰有着天然的对家乡长辈般的感情,更由于她传奇的人生经历。到后来我就坚信,申纪兰口述历史,更像是某种宿命,是一定能做成的一件事。

2013年3月16日,我与老同学、长治日报社办公室主任赵双胜、长治日报驻平顺站站长彭爱国一起,赶赴西沟。当日下着小雪,通往西沟的路不好走。我记得赵双胜对我说,咱们不能缓几天来吗?我坚决地说,不能。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心理准备期,马上要见到申纪兰了,我急迫的心情是老同学所不能理解的。

当我们到达西沟村时,已临近午后一点,西沟接待站主任郭雪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安排我们在接待站的食堂吃大烩菜。此时,年近85岁的申纪兰就在不远处的餐桌旁,静静地等着我们,直到我们这些晚辈吃毕、起身。这个对申纪兰来讲很平常的细节,当时就震撼了我。刹那间,我明白了,申纪兰之所以是申纪兰的全部原因。

对于针对她本人进行的口述访谈,申纪兰表达了不同意见。她说,要谈就谈一个支部一个人。一个支部,就是西沟党支部,一个人,就是李顺达。没有党支部,就带领不了群众;没有带头人,西沟也是一盘散沙。还说,要研究西沟党支部,我全力以赴支持;要研究党培养西沟的历史,我知道什么就给你访什么。条理清晰,态度鲜明。 从西沟回到太原,我一边准备访谈资料,一边琢磨怎样才能在申纪兰设定的框架下,访谈到申纪兰。通过与申纪兰的见面,我观察到申纪兰是一个党性极强的人,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个不难理解,申纪兰的每一步成长,尤其是早年的经历,都离不开西沟党支部的支持,离不开支部书记李顺达的引领。与整个中国当代历史相伴相随的人生历练,练就了她任何情况下都会对党忠诚的思维本能。

2013年4月上旬,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中元到各部门检查工作。当李院长来到我所在的部门时,我正在查阅《西沟村志》。李院长询问我最近在做什么课题?我向他谈了“申纪兰口述历史”的准备情况,并说到申纪兰的党性原则和对党组织的绝对忠诚,我说要访谈到申纪兰,单凭我个人是不够的,还需要社科院组织的出面。李院长当即表示支持。

2013年12月16日,山西省社科院院长李中元与副院长杨茂林赶赴西沟,看望申纪兰,并说明省社科院开展西沟系列研究课题的价值和意义,得到申纪兰的赞同。李院长并对申纪兰进行了初次访谈。至此,涵盖“申纪兰口述历史”、“口述西沟史”、“西沟档案史料”、“西沟村史”四个系列的全方位研究西沟专题人物、村民群体、原始档案、村庄变迁史的总课题构架正式形成。

大的框架定下来了。但是,怎样走进申纪兰内心,让她敞开心扉,说出想说的话,是摆在我面前的又一大难题。因为申纪兰对很多网络记者不负责任的言论及对她本人和西沟造成的不良影响心存畏忌,对访谈、采访本能地采取疏远的态度。

当时李中元院长对怎样开展访谈定下了两个操作方法,一是尽可能走近申纪兰的生活,随时随地访谈。这个有点难度;二是制定详细的访谈提纲。我在社科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郭永琴的协助下,列出了130多条访谈条目,每个条目下又包含若干子条目。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办法对访谈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申纪兰看到我拿着厚厚的访谈提纲,增加了对我的信任,我也能在申纪兰跳跃性的叙述中随时把握访谈节奏。

一切准备就绪,难题还是怎样深入访谈到申纪兰。当时,课题组同时在进行“口述西沟史”和“西沟档案史料”两个子课题,我们几乎走遍了西沟村每一户人家,还参与村民的婚丧嫁娶活动,与很多村民结下了很深的情谊,申纪兰看在眼里。在这期间,西沟村老支部副书记张章存、西沟接待站站长郭雪岗、西沟村支部书记、村长王根考对申纪兰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张章存,多次对申纪兰说明访谈的意义。终于,有一天早饭后,申纪兰对我说:我们说吧!

在这之后,我对申纪兰进行了近三十次访谈,包括初访、回访、再访,申纪兰对我给予了充分的信任,使我们得到了迄今为止申纪兰最为完整的口述资料。每天早上,申纪兰吃完早饭,我们就在食堂外的石头台阶上坐定,开始工作。随着访谈的深入,我深深地感受到申纪兰的喜怒哀乐,她的付出、她的自豪、她的睿智、她的无奈、她的不甘、她的委屈。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适应申纪兰的叙述风格,我们没有将原始口述资料统一整理,以使文本看起来更整齐好看,而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口述的原汁原味,包括地方方言。尽管这样,还是不能全方位还原口述者当时的语气、表情、感情、心情、肢体动作等,在公开出版物中,对部分口述内容也有所保留。

完成了对申纪兰的访谈后,李中元院长对在申纪兰的成长和工作中有过较大影响的省级主要老领导进行了专访,并联系访谈了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我则对长期支持、关心、宣传申纪兰及西沟的部分长治籍领导、著名作家、报告文学家、学者、走出西沟的西沟人、部分西沟村民、邻村村民、大寨村民进行了访谈。

本书成稿后,申纪兰口述部分请申纪兰进行了逐字审阅,得到了申纪兰的认可和授权。

刘晓丽

2017年1月19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6: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