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荒火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谷博文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比《虎贲》更炫!比《亮剑》更燃!比《弹痕》更热!

谷博文的小说作品《荒火》给你身临其境般的东北民情体验!带你近距离接触平民百姓火一样的抗日热情!还你一段名为《荒火》的传奇岁月!

没有轰轰烈烈的战役和叱咤风云的英雄,但普通百姓中也时刻隐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小说以朴实的东北语言为表现形式,呈现的虽是东北小县城抗日斗争的故事,却传递出炎黄子孙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生活在黑土地的人,怀揣着特殊情感,讲述了一段历史、一种信仰和一种抗侮不屈的民族精神。

内容推荐

谷博文的长篇小说《荒火》讲述的是:农家女孩儿王淑清母亲早亡,父亲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留下她支撑一个家,照顾三个不懂事的弟弟妹妹。但她并没有被生活的压力而压倒,而是带着弟弟妹妹们,在同村朴实的村民及姥家人的帮助下,将这个即将破败的家经营得井井有条。接触了抗联独立大队政委范书英后,王淑清接受了革命思想,只身去李黑塔屯儿侦察,使泰安独立大队赢得了第一场战斗的胜利;潜入时任自卫队队长兼任鬼子翻译官的杜显祖家开展地下工作……

本书以作者的岳母为原型,以平民百姓抗日为主基调,以东北方言为主要表现手段,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前提下,用文学的手法,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普通百姓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突出贡献的故事呈现给读者,既有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宏大背景,又有我省小县城的地方特色;既有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代表性,又有普通百姓在水深火热的社会环境下努力生存的真实性。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伪满康德十一年(公元1944年)秋天,狂风肆虐地撕咬着万物。仿佛一夜间,生机泯灭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片惨黄。阴霾笼罩大地,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杜家围子是个不到两百户人家的小屯子。除了大地主杜文元家的四个角带炮台的院落外,全屯子找不着第二个有院套儿的人家。

屯西头有三间朝阳的大草房,草房西面的四间马棚现在也住着人,四间马棚住着三户人家。正房住着大地主杜文元的亲家李满堂,全屯子人都叫他李大善人。北屋住着刘寡妇领着两个孩子。挨着刘家是三家共用的厨房,南面腰屋住着范齁巴一家五口。都说这齁巴随根儿,范齁巴的老妈三十多岁就开始喘,眼下六十岁的她喘得更厉害了。她的儿子二十多岁时患了一场感冒后,也落下了哮喘的病根儿,一天到晚一点力气活干不了,只能靠给杜文元家打更、喂马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住在最南屋的王家,户主王老大身强力壮。过去他的家业也算殷实,娶的是张花牛屯刘老爷家的老闺女刘慧娴,日子本来过得不错。可王老大总觉得日子过得不如老丈人儿家,就有些抬不起头来。急着挣钱的王老大迷上了耍钱,不到两年,房子、牲口就全输光了,他只好领着媳妇儿和仨闺女、一个小蛋子住进了马棚。

天刚蒙蒙亮,王老大家的大丫头王淑清就起来了。这些日子,整个杜家围子在闹瘟疫,半个多月就死了二十多口人。范齁巴的老妈,没有一回伤风感冒摊不上的,也不知道是摊上这垡子克山病了,还是老病加重了,昨晚儿上不来气,“嗷嗷”地喊了一宿。王老大的媳妇刘慧娴本来就身子弱,加上天气突然转凉,虽然还没上冻,西北风却直门儿往人的骨头缝儿里钻。昨天晚上做好饭,她一口没吃就躺下了。淑清知道妈妈非常刚强,只要能挺住,她是不会这样的。王老大出去看小牌儿一宿没回来。家境的败落,让十五岁的王淑清早早就立事了。她悄悄地抱回了两捆苞米秆儿,生火烧了半锅水。

突然,淑清听见二妹妹珍珠和小妹妹玛瑙不是好声地叫,她赶紧把苞米秆儿往灶坑里添了添,急忙跑进里屋。洁净的小屋内除了几床被子和一个大柜子外,什么东西都没有。

炕头上,妈妈抽搐着缩成一团,十二岁的珍珠和五岁的玛瑙大声地哭喊着,七岁的小弟弟福临傻了似的看着,淑清奔过去大声地呼喊着妈妈。足有半袋烟的工夫妈妈终于醒了,她瑟瑟地抖着,脸上没有一丝血色,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说道:“淑清,快给你姥姥家送信,就说妈不行了。”

淑清从柜盖上拿起一个粗瓷大碗,跑到厨房里舀来半碗热水,告诉珍珠慢慢地给妈妈喂点儿,说着冲出房门,去找给杜家扛活的二叔。王老二是王家哥仨中最忠厚、最守铺儿(守规矩)  的,家穷说不上媳妇,就给大地主杜文元家扛长活。他的工作就是做饭,王老二很有眼力见儿,看到零碎活就伸手,杜家上上下下三十来口人没有不说他好的。王家人都很守规矩,没事儿很少到杜家来,怕的是人家丢点什么受嫌疑。

看见大侄女儿突然到来,王老二就知道家里一定出事儿了。

“二叔,我妈病了,八成是摊上这垡子克山病了,我爸耍钱一宿没回来。我妈好像不行了,她让给我姥姥家送个儿信儿。你看咋办?”淑清姑娘哭着说。

王老二的眉头皱起来了,嘟囔道:“这不扯呢吗?”语气充满了埋怨,不知道是埋怨这烦人的克山病,还是埋怨没有正事儿的大哥。

“老东家起来了吗?”王老二走出伙房来到院子里,看见半拉子拴柱儿从上屋拎着夜壶走出来,忙问道。

P3-4

序言

向坚持致敬

——长篇小说《荒火》序

因为工作在作协,偶尔会有错误信任我的作家在出版新作的时候,对我萌生出写序的要求。每到这个时候,我都扭捏得像个孩子。

我的真实身份也是作者,不是评论家和文学理论家,也是或者只能以读者的眼光来阅读作品,把自己的观感在一部作品前“定位”似的交代给其他读者,感觉自己一直都没有准备好。只是,从职责的立场,自己又有义务为作家和作品做好服务。还好,一部好的作品,并不需要鼓噪与友情的策应,不需要使用外部声音把它丰满起来。因此,我说我的,您看他的。

《荒火》这样一部书,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出版,意义不言自明。作品写了一段历史、一种信仰和一种抗侮不屈的民族精神,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特殊情感,记录、描摹了先辈的苦难和光荣,以及对历史淹没的追思。

这是一部满是正能量的作品。小说中没有轰轰烈烈的战役、叱咤风云的英雄,但在对平常人的塑造中,时刻隐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农家少女、土匪的情人、打家劫舍的胡子、做日本人翻译的知识分子、医术精湛的老中医、世故的小商人,虽然有各自不同的际遇,选择着不同的生活道路,甚至有着各自皮袍下的“小”,但是在面对入侵和凌辱时,他们同仇敌忾。因此,尽管只是一些家长里短的水滴,汇成的是一股民族气节的涌泉。

这是一部根植沃土、地气十足又不乏文学性的作品。小说以抗战后期最底层普通群众的战斗、生活为主体,细腻而不显乏味;以尊重史实为主基调,复古又不泥古;以朴实的东北语言为主要表现形式,通俗却不低俗。作品弘扬大气节少见造作之势、塑造普通人不失荡气回肠,虽然呈现的只是东北一个小县城的抗日斗争故事,却给人以窥斑见豹之感,传递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

这是一部贴近史实、扎根群众的作品。小说叙事的主脉,绝大部分是按照故事发生地的《泰安县志》记载的重大事件加工凝练而成,在文学性之外,兼有历史研究价值。在此基础上,小说人物就地取材,事件因地制宜,鲜明的人物性格、生动的故事编织,让作品有了更多的真实、亲切之感。同时,小说用大量的“闲笔”,叙写殡葬文化、萨满文化、戏曲文化、中医文化等东北地域民俗,这些负责任的记录,增添了整部作品的厚重感。

对于一个作协工作者来说、对于一个习惯“用减法写小说”的作者来说,面对《荒火》的态度不只是应当爱护,首先应当折服。抛开《荒火》的社会意义,作家薄雯坚持三十年业余文学创作,并捧出了这样一部耐读的作品,值得尊重。

写作并不简单。我也因此尊重所有写作的人,尊重所有坚持写作的人。  有时坚持就是一种值得我们尊敬的品质。

朱虹宇

2015年5月31日

(作者系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

后记

经过六年构思、半年创作、四个月修改,这部作品终于和读者见面了。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我在这个时候把作品献给广大读者,心里很安慰。这些年来,记录那段令国人屈辱又自豪的抗战作品确实不少,而真正尊重史料、记录平民抗战生活的作品却不多见。这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的原型是我岳母。笔者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用平常人的视角、心态来表现平民百姓为了民族尊严和自身解放及抗日胜利、新中国成立所起的作用。这部作品也是对老辈人的追忆和纪念。

牧夫先生为这部作品的修改和出版花费了很多心血,我们一起先后四次对这部作品进行修改,足足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可谓字斟句酌。良师益友李宝臻、唐云清先生,对我的支持成为这部作品面世的动力。朱虹宇先生在百忙中亲自为作品作序。鲁荒先生和我的诤友钟长青、牛占军、岳永杰、史国均、荒犁、杨岭民、杨富强、刘雪菲、刘凤山、王新、侯昌龙等在这部作品的创作和出版期间,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讷河市作协的名誉主席李淑琴和我的好友逄金华、李向志品读清样并提出修改意见。依安县编委办李全兴主任、依安县档案局张金双局长在史料提供方面给予了鼎力支持。书法家佟强先生为此书题写书名。在此对他们一并表示由衷的谢意。

我还要感谢我的爱妻董瑞杰女士,她才是这部作品的第一作者,她提出了一些细节修改意见,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我九。后的爱子谷董文瑞对作品提出一些青涩的建议,对我有很大的启示。

作品出版了,我深深地舒了口气。它记录了过往的一小段历史,体现了我的前辈们在国难面前敢于担当的精神,也是我对家乡的一种回报,因为我深深地热爱着那片生我养我的热土。

作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6: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