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稼生编著的《叩问童心》由70余篇文章组成,通过记述一位正直善良的老人杨稼生和孙女田田的故事,让人发现一个孩子的心灵世界是那么的美好和不寻常。语言朴实,充满童趣,在寻常小事中蕴含儿童教育的哲理。插图由本书主人公杨田田绘制,图文并茂,令人耳目一新。
| 书名 | 叩问童心 |
| 分类 | |
| 作者 | 杨稼生 |
| 出版社 | 大象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杨稼生编著的《叩问童心》由70余篇文章组成,通过记述一位正直善良的老人杨稼生和孙女田田的故事,让人发现一个孩子的心灵世界是那么的美好和不寻常。语言朴实,充满童趣,在寻常小事中蕴含儿童教育的哲理。插图由本书主人公杨田田绘制,图文并茂,令人耳目一新。 内容推荐 台湾著名诗人痖弦给作者写信说:“你写的田田的文童我都仔细看了,都是极动人的散文。” 大陆十多家报刊、台湾报纸和北美《世界日报》为读者辟有“叩问童心”专栏以来,大象出版社2000年结集出版《叩问童心》以来,无数家长在阅读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杨稼生编著的《叩问童心》介绍了,文中所写皆寻常事,让人发现一个孩子的心灵世界是那么的美好。洋溢着童真童趣的插图,演绎了一段爷爷和孙女之间跨越十五年的温馨故事。 目录 序周同宾 向晚时分 废信封 垃圾 买垃圾 识数 过马路 听雷 反义词 学成语 耳语 斥责 小表弟是一勺一勺喂大的 小鸟也有爷爷 打下手 对句 一片白纸 看麦子去 不转身看 感知 感应 一棵青菜 写字的故事 看画画 判断 清晨 第一课 江清月近人 扯手 记住 不会丢失的书 起风了 燕子回家路 斤斤两两 等于 多余的 一百分 学话 减法 谁傻 智力测验 背书 识破 识字 说谎 返工 你能不能不流口水 有偿游戏 大人话 老房子 玩 楔钉子 一个冬目的午后 还有一个田田 望月 快乐的小毛驴 你猜猜 不问价钱就吃起来了 画螃蟹 小鸡长大以后 清平乐 田田和她的老师 你干啥吃的 时光过得真快 复读机 新春 成年人的童话 小孩子的童话 小心翼翼托平一碗水 此中味 水上有桥,桥下有水 长岭 跋 童心叩我南丁 附录 我与《叩问童心》王文珺 我的老师杨田田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向晚时分 小麦正在扬花,干热风却从早刮到日西。身心困顿,又不见友人来信。两眼干涩如有芒刺,没有文思,也不想读书,独自在街上走,脚步零乱。周期性忧郁症又一次降临了,我觉得有一个无名的灾难正无端地向我靠近。忧郁症伴我多年,每犯病都有末日感,而末日感反使我潇洒看世界。有同病者说:听巴达捷夫斯卡的钢琴曲《少女的祈祷》可洗去这种精神病毒。 午后,热风扑窗,我在窗下反复听这首曲子,听得泪湿双颊。 电视节目轮流地戏弄人。我带上三岁的小女孩田田向西山走去,立志不再看电视。山城很小,转身便是山野。 热风沸沸,麦浪匆匆远走不知所终…… 我是田田的爷爷。但田田这名字可不是爷爷给起的,是她妈妈给起的。生她的时候,正值冬旱,麦苗枯黄,恰落了一场薄雪。她妈妈是在农村长大的,心系麦苗,便给起了个“润田”,后来是大家昵称“田田”了。乍听,很以为是“甜甜”。这可误会了!哪有恁多甜?更不会是甜连着甜。苦尽甘来是一个词,人过五十就不肯说这个词了。 一个中学生对我说,她喜欢跟小孩说话,不想跟其他人尤其是中年人说话,说中年人的话费解。只要别钻牛角尖,会认为这话有道理。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和小孩儿玩很有些年月了,已经成癖,尤其困顿失望时节,跟小孩儿玩是一种消化人生的教育。田田小的时候,我就跟她玩,给她洗小脏手,也擦过尿,希望她快点儿长大好跟我说话。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我无厌地跟田田玩。她两岁的时候就认识了“山”字,兴奋得直拍手。当时我把一个小板凳放在她面前;稍顷,在小板凳上摞上一个小板凳。然后,写个“山”字;稍顷,在“山”字上再摞上一个“山”字说:“田田,山摞山是出!”田田伸出小手,指着那两个摞起来的小板凳说:“跟这一样。”以后,她又知道可摞可是哥,月并月是朋……田田的空间意识萌动了。 田田最高兴让我带她到邮局去送信,这几乎成为我俩的文化生活。她个子矮,够不住投信孔,就叫我抱起她接接腿。我有时急性只管把信投入投信孔,她就怄气,非让人家营业员把那封信掏出来由她亲自再投入。田田后来长高了点,就立楞着小脚尖,一只小手极尽攀抓,扣紧投信孔下唇打秋,另一只小手把信投入。那兴奋劲儿像是农民往田里撒种子,也像是她自己放飞了一只鸽子,并且知道这鸽子过一会儿就会飞回来。其实,她并不知道这信的那一端是何人是何地。她这个兴趣的成因我猜不出。也许她以为只要是一封信,就一定会走到一个美丽的地方,落到一个微笑着的人的手中,因为她看见过我读信时的高兴劲儿。为了叫田田高兴,我痴情给友人写信,携着这天伦之乐向友人传送感情,真是好极了。说是我爱朋友,说是我爱田田,都对。田田有一次睡醒后哭闹不止,我说:“田田,咱去送信吧?”她便不再哭。我扯着她到邮局门口,她伸手向我讨信,我说:“还没写好呢。”她脸色一寒,却没有哭。这一刹那,我看见她一丝成人相,颇叫人惊心。再后来,我每次说“田田,咱去送信吧”,她就问:“你写没有写信?” 我和田田有说不完的话,但田田从来不说我的话是对是错。她不会评论,只会问,就像刚才她问:“你写没有写信?”其实,我也真希望这世上永远没有评论,只有问。你说你光明正大,我就问:“你真的光明正大吗?” 风缓了,有点凉意,夕阳由惨白变为血红,麦浪细细匀匀向前走。突来了一阵风,如血的夕阳颤抖了一下,风定了。田田快步向前跑,跑到小溪的那一端,和我有了一个不算短的距离。田田在远处成为一个小粒。小溪干涸了,溪中有乱石和冬天留下的枯梗。也许因为我和田田岁差太长太长,这乱石枯梗充塞的无水小溪就显得苍茫繁杂,让人感到了沧桑辽远的悲凉,我差点向田田遥遥挥手,说一声再见。我能知道我是如何从田田这大点儿走到今天的,且知其步履之正误;而田田却不会知道,她将应该以什么样的步伐走到我的今天,并且我也不能向她一一交代明白。这是人世间千般遗憾的根源。但想一想也不尽然,假若我真能返回去跟田田再走一程,恐怕我还会有千般遗憾的。P1-3 序言 序 周同宾 书中有两个主要人物:小姑娘田田,田田的爷爷杨稼生。 认识稼生,已十多年;认识田田,才十多天。我是从稼生的文章里认识田田的。几十篇文章读一遍,田田就站在我面前了。我仿佛看见了她的大眼睛、长睫毛,花朵儿似的笑,强忍着没有滴下的泪。我仿佛听见了她奶声奶气地说话,究底刨根地提问题。那些话,看似幼稚,其实深刻,来自本真的深刻;那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复杂,要回答圆满须有哲学家的头脑。她的天真,来自天然。她说:“咱们用声音扯住手吧。”这简直是阅尽人间春色的诗人的警句。她问:“小鸟有没有爷爷?”简直问出了一篇庄子的《齐物论》。诗人和哲学家都是长不老的儿童。刚认识田田,就收到了稼生的信,信中有一张田田的照片。细端详,照片上的她和我认识的她竟一模一样。我所认识的,正是这个妞妞。照片背面,妞妞写了一行字:“田田给同宾爷爷”。为把这行字写直,用尺子和小刀背画了一条若有若无的线。我对着照片喃喃道:“田田,同宾爷爷今天可高兴,我们已经用声音扯住手了。同宾爷爷也在想,小鸟的爷爷呢?小鸟爷爷的爷爷呢?……”同宾爷爷老迈的心啊,一下子长了轻健的翅膀。 田田看世界,世界真美好。在她明澈的眼睛里,人与物,俱可爱。不独对爷爷奶奶、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街头不相识的乡下老夫妇、故事里被人骗走的小妞,即便是一株小树、一棵青菜、一只燕子、一轮圆月也寄以真情。歌儿里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说,假如人人都像田田一样,世界就会变得无比温暖灿烂。田田是以一颗童心待人对物的。童心没有虚假,童心只有清纯。童心就是爱心、善心、真心。尘寰中,童心最可贵。起码在这一点上,田田堪为我师,也堪为众人师。可叹多少世人,为生存,为名利,为权力,浮浮沉沉,争争斗斗,消耗了生命,童心也消磨殆尽。失去童心,就淡了对天地万物的兴趣,薄了对世间众生的感情,总之,就少了人味。人味少了,还能活出几多意思?在文章里,稼生常常有意地教导田田,把田田教导成了懂事的乖乖。我看,田田也常常在无意中教导稼生,把年过花甲的爷爷教导成了童心十足的老小孩儿。正是因为这,爷孙俩才互相理解,性灵沟通,才在一块儿玩得舒服,生活得陶醉。 稼生出身贫寒,饱经忧患。困顿和磨难,没有销蚀掉人性,反倒滋养了他的正直和善良,垂暮之年,犹存赤子之心。以这颗心观照世界,寻常风景也有诗意,凡俗日子都是文章。他的文章,正是从心中自然流出的,不是刻意制造而成的。我很欣赏明代不随潮流的思想家李卓吾的一句话.“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稼生童心未泯,不会矫饰,不会作秀,不会把自己弄得多么了不得,只满足于做真人,说真话,写真文章;絮絮言之,娓娓道来,写出了家常生活的安适、温馨,隐隐地,也透出字面下的苦涩、凄楚。平和亲切的记叙,质朴自然的语言,带给我的是丰盈隽永的意味,使我想得很远,很远。他写的都是琐屑小事,分量很轻,可文中蕴涵的感情,分量很重。我一篇篇翻阅,一句句品咂,心里时而热,时而酸,时而想笑,时而想哭,不由得掺和进去了,不由得沉吟、沉思,心中总有几分沉重。田田可怜而又可爱,不幸而又幸福,不该那么懂事而又那么懂事…… 田田生长在稼生身边,是命运,是造化。稼生写出的是亲情,又不只是亲情。 当然,稼生的文章算不上“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但离百姓很近,离人心很近。因此,自有其流传的价值和长久的生命力。散文写到这份儿上,够了。 2000年6月6日于南阳豆斋 后记 再版后记 1999年秋天,常红晓先生持大象出版社介绍信来到我家,代表大象出版社与我签订《叩问童心》出版合同。彼此很愉快,谈话就融洽。一会儿我便对他直呼其名,说,红晓,你第一次来舞钢,咱们到石漫滩水库边柳林去玩吧。 丝丝长亭柳,翠拂行人肩。我和红晓走进了丰子恺的画境,我们也成了画中人了。我问红晓,你喜欢《叩问童心》哪些篇目?他说,都喜欢!我问他,喜欢它们什么?红晓微笑地看着我,却回答不出来。是这样啊,我说:“我们不喜欢的,都能说出来个一二三;而我们喜欢的,往往说不出来什么,那是靠感受的。《叩问童心》没有主题,随意记述一件事,一个画面;因为短,也就谈不上什么章法来。这是《论语》《孟子》《世说新语》对我的启发,写来便捷,省心省力。若事先定了一个主题,那是很累人的。”红晓点头,说“要有心,必会有意。”这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不平庸;它的反面是:写文章,你如果不是用心,而是用力堆砌辞藻,那么,堆砌出来的,还是辞藻。话很投机,越说越长,从湖滨东端一直说到西端…… 晚上,签了合同,书稿交给红晓。之后,排版、校对、编辑,直到书成,我没参加劳动。其间红晓让我看清样,我回说:“不用了,你比我认真。”责任校对是张静燕,堪称“责任校对”,直到今天也没发现错讹。一本书无错别字,是一种富贵相。痖弦先生看到《叩问童心》,说:“大象就是大象!” 2000年7月,由同宾学长作序,《叩问童心》出版发行。《叩问童心》出版以来有多少读者,无法知道。但关心下一代是人类的共性,社会的公德,因此,有多少读者,我们也会想到。北师大2004年版七年级语文学习教材选取了《叩问童心·第一课》,至今11年了。 从2000年到今天,15年了,认识一本书,认识一个人,承岁月之绵长,所谓日久见人心也。 王文瑁,周口电视台记者,读了《叩问童心》,深受感动,急切地把新华书店的书全部买回,分送亲朋好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己受益,不忘他人。后来,她又趁出差之机把外地新华书店里的《叩问童心》买回来,分送亲朋好友。再后来,书她买不来了,就发生了自费复印整本《叩问童心》的事情。直到今天,还有人在复印《叩问童心》,就是上个月的事儿,平顶山学院赵焕亭先生得到一本《叩问童心》,她的邻居复印了几本,大家分享。 有一位母亲,为了让处在逆反心理期的女儿看《叩问童心》,复印了一些篇目,然后“不经意”地散落在女儿的床头、案几上,甚或卫生问里,真可谓用心良苦。 有一位5岁女孩,叫“甜甜”,她的妈妈经常晚上睡觉前给她读《叩问童心》,她就一直想见到那个书中的“田田”,也想见到写书的爷爷。她的妈妈几经周折带她来到了我家。小甜甜忽闪着大眼睛看看田田,说:“姐姐,我也叫甜甜。”又亲昵地扑进我怀里说:“爷爷,我是甜蜜的‘甜’,妈妈想让我甜甜蜜蜜。”两个“田田”一同忽闪着大眼睛笑了,我们也都忍不住孩子般地大笑起来。 15年了,《叩问童心》依然被人关注,呈现出一种生命力。这是因为《叩问童心》受人心的滋养成活了,长大了。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每个《叩问童心》的读者,就也是《叩问童心》的作者。《叩问童心》的复制品,是复制者的个人心意。善良同根,善根绽放的花朵则是各具色彩,所以,复制品聚合人心,情彩缤纷,已与作者无关了。读者认知一本书所产生的印象,是作者力所不逮的,始料不及的。 拨动心灵颤动的永远是读者。众多读者酿出了《叩问童心》的新生命,成为《叩问童心》的第二世界。这就是《叩问童心》被复印再复印的原因。王文瑁记不清复印了多少本了,她坚定地认为《叩问童心》会再版。于是,她利用业余时间打字、排版、校对,整理好了书稿,等待有出版社接收,即令不成,也打算筹资印成简装本送给幼儿园。文珺和《叩问童心》心心相系,成为一帧画图,紧贴人心。 2014年秋天,一个暖暖的午后,我接到大象出版社编辑李建平先生的电话,他说,根据读者要求,经过王刘纯社长批准,《叩问童心》再版已列入计划,编辑室王晓宁主任让他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因此他想先和我联系,询问我对书稿内容安排和稿费有什么要求,我说:“再版后,有人读就行了!”建平先生沉默良久,说:“哦……杨老,我懂了!” 2000年版《叩问童心》一文一图,出版时,田田9岁。如今田田大学毕业了,学的还是美术专业,建平先生和王晓宁主任看了几幅田田的画作觉得富有童趣,就决定让田田插图。也就是田田画田田。田田的画还很稚嫩,但我们没有推辞。田田是书中主人公,长在读者心中了,她即使画得差一些,读者也喜悦,也包涵。读者会接纳的。 1999年发现《叩问童心》者,大象也;2015年再版《叩问童心》者,大象也,此乃担当、再担当! 河南省文联前主席南丁先生为2000年版《叩问童心》写的书评作为跋收入书中。 叩问童心,童心叩我,读者延续着《叩问童心》的生命。此刻,杨稼生携孙女田田向南丁主席,向同宾先生,向为2000年版作画的祁瞻先生,向热心人王文瑶,向所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校长老师,向大象出版社的领导和本书的责编责校,一一鞠躬! 刊发《叩问童心》文章的原报刊责任编辑,我们只知道有通信联系的吴婉茹、张成华、陈义芝、田新彬、桂文亚等。桂文亚来信最多,寄来几十本繁体字书。田田五年级考试成绩好,还给田田寄来一百元压岁钱。大陆的曲令敏、张清平、李若、杨清莲、刘岸松、李传国、王秀真、王钢、王连明、宋哲、赵立功等,还有不知道名字的,大家与《叩问童心》有缘,幸遇了,不忘您! 田田少了点天真烂漫,不苟言笑,这可能是我对她的影响,我为之不安,总感到欠了田田点什么。难得田田在书尾写了《我的老师》,很劲儿把爷爷调侃了一番,爷爷大乐,并感激,感激田田理解爷爷。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田田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总使我忧心。田田已经从家庭飞向社会了,我恳切拜托社会上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田田还是个孩子,别见外,有《叩问童心》相呼唤、相应答,乃亲乃慈,管教田田,指导田田,该批评就批评。 2015年2月27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