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百战名将陆荣廷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梁越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开明都督使全省风气为之一变

陆荣廷沿岸不断停泊,访官访民,其令人耳目一新的工作作风不胫而走。到达桂林之日,尽管陆荣廷要像到梧州那样,但想不惊动百姓已办不到了。当年的李宗仁先生亲眼目睹了盛大场面,后来记述到了《李宗仁回忆录》里:民国初年广西都督陆荣廷的履历表(龙州水口陆荣廷旧居陈列馆提供)“陆氏由南宁到桂林时全城各学堂、机关和人民团体一齐到南门外将军桥欢迎,军乐与鞭炮之声不绝,场面的热闹,实为前所罕见。”

经过二十天筹备,陆荣廷于2月8日正式宣誓就职广西都督。誓词中以保国、爱国为前提,声明凡扰害广西及中国者,即为大敌,除之无赦。陆荣廷组建广西政府班子,“用人不拘资格,但取才略,绅民应一体罗致。”第一届民国广西政府班子组成如下:

都督:陆荣廷(曾为同盟会员)

军政司长:陈炳焜

民政司长:陈树勋(立宪派)

教育司长:唐钟元(立宪派)

财政司长:严端(同盟会员)

司法司长:张仁普(同盟会员)

实业司长:韦锦恩(共和党)

各府府长、县长中,有同盟会员多名,不管各派人物,只要诚心拥护共和政体,以国家和广西稳定繁荣为共识的并有才干者,都一体罗致。

广西拥护共和、支持辛亥革命的积极态度和及时稳定全省秩序的一系列举措,引起了于1912年1月1日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重视。回国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就多次说:“陆荣廷是绿林出身,有义气,现在正在广西执着军权,我很重视他。”又说:“陆荣廷赞成民国……忠于民国,未始不可以为广西之利。”

广西都督陆荣廷纪念币陆荣廷从南宁到桂林就任都督,一路北上安定人心,也不忘观察、思考全国形势,积极站在南方革命力量一方。正当南北和谈伊始,袁世凯态度未明,袁一面指挥北洋军南下进攻,一面要派人与革命军和谈。其时,陆荣廷正北上到浔梧之间处理浔梧事变,但也专电共和建设会、共和促进会等革命团体,称“袁意不可测,议和不可恃,仍宜注重北伐,敝省迭经通告,兹接安庆电,袁果攻颖。坚持共和,望公努力”。这表明,陆荣廷对于推翻清朝,建立共和的决心是凛然不可动摇的。

清廷内外交困,只剩下了残余力量,只要全国革命力量给予最后一击,就可臻全功。但就在孙中山回国就任临时大总统之际,袁世凯不接受“南北和谈”达成的协议,还授意冯国璋、段祺瑞等北方48名将领联名通电反对共和,并将北方和谈代表唐绍仪撤职。北南之间,以袁世凯代表的清廷势力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力量剑拔弩张,气氛骤然紧张。1月11日,南方革命军宣布孙中山任革命军北伐军总指挥,黄兴为北伐军参谋长,筹备分六路北伐。陆荣廷闻讯,于1月13日专电孙中山、黎元洪、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和各省都督,表示反对袁否定议和的行为,要亲自率领桂军参加北伐。就在刚到达桂林9天后的1月28日,陆荣廷接到孙中山的回电慰勉:“北伐之军,要选精锐,执事勇敢无前,贵部亦早有名誉,若得为国前驱,满虏当不足平。唯西粤倚执事如长城,或不必亲行,只遣精队北伐,亦足张我军旅。”

中华民国成立伊始,作为地方一省都督,陆荣廷对新生的中华民国充满热忱,积极拥护;而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对陆荣廷也是充分信任的,并不因陆在镇南关之役中没有立即响应革命党而对他稍有嫌隙。民初这一段时间,陆荣廷和孙中山共同为推翻清廷努力,并保持着行政上的正常隶属联系,是陆孙关系最好的时期。鉴于自己在前期不得不采取的稳定全省的行为,陆荣廷专门于2月7日专电向孙中山汇报请示。孙中山当即复电:“执事有维持公安之责,秉公执法,无所容其迁避,果真有抢掠劫杀之举动,自要严惩;即系民军,亦以守法与否为断,唯执事审察情形办理可也”,并说“尊处委曲情形,已得陈司令详述”。作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的态度,表明革命党人在推翻清王朝后遣散民军以建立共和新秩序的意愿,也让陆荣廷放下心来,专心一意把稳定全省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陆荣廷立即将孙中山态度通电全省:“本都督既奉大总统命令,自应遵照切实奉行。嗣后如有急进少年及民军不守法律之事,各地方官营队务为开导。如或竟敢杀人掳掠、结党成群、扰害治安,即予严拿重惩,决不姑宽。”P131-134

书评(媒体评论)

我公(陆荣廷)再造民国,勋在宇宙,救国之画。必有早定

孙中山

君老于戎事,军行遇百姓有恩,初治广西,群盗屏迹。其后仍岁出师,未尝加赋,囊中无余金银,遇士大夫尤谦下。

章太炎

广西将军陆荣廷,自帝制发生,特缘地势关系,发之不能太骤,及滇军在川与袁军相持,事趋危急,陆君崛起以促时局之解决。当时两军成败,问不容发,广西独立,实兹役最重要之枢纽也。

梁启超

于广西,为广西有数人物;于共和政体,为民国有数人物。将来共和史之开篇,有一极重要之人物,舍公其谁?

马君武

广西耀武上将军陆荣廷揭橥义旗,响应云南独立,而护国战役中南北优劣之局,因此顿形改观,此举实为洪宪帝覆亡,护国运动胜利之关键。

李宗仁

后记

2011年,中华民族结束封建帝制,选择民主共和制度已整整一百年。往后,是护国运动一百周年,护法运动一百周年……上个世纪初叶千年巨变中的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纷纷跨过百年门槛。是回过头来审视这些历史事件的时候了?

这些重大历史事件是由非凡的历史人物所主导的,对于他们的百年功过,也到了必须重新审视的时候。恰如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张謇所说,要以“公平之心理,远大之眼光”看待一个历史人物.“勿爱其长而因护其短,勿恨其过而并没其功;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公正”。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奴隶制、封建帝制长达几千年,而民主共和不过才一百年。在推翻封建王朝,迈向民主共和的关键时刻,不能忘记这些历史英雄,是他们带领千年帝国的亿万人民走向天翻地覆的新时代。他们承受了后世之人难以想象的不能承受之重,在那个关键的一瞬,只要对促进这一历史进程有略微之功,我们都应该对他们心怀敬意?而发挥过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其功绩更不能令后人忘却。

我们再看看百年共和历程中的陆荣廷。陆荣廷生平所作所为.可以用他的两段话来形容。第一段是他率关外数千游勇抗击法国殖民军的时候,他提出著名的三不抢原则:“一不抢中INX,二不抢穷苦人.三不抢驻地附近人。”Ⅲ这是他15年英勇抗击法国殖民军时期坚守的原则.以此原则陆荣廷所率数千关外游勇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南疆另一道卫国长城。第二段话是:“只知有国,不知有党,无内无外,唯乱是仇?”

陆荣廷将军最可贵之处在于,处在国家政争纷扰,武力四起的乱世之中,他紧紧抓住“国家与人民”作为神圣的护卫天职。他不是一个理论政治家,无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找出一条解决国家政争的民主共和之路。但他奉国家至上,“只知有国”,誓死维护国体、维护国家法统。他在南宁六公祠上安放的那门铁炮,炮口仅只能指向西南边关,不能反转,象征他的抵御外侮之决心。治桂十年,没有和任何帝国主义势力相勾结,他把国家的兴衰荣辱与自身的生存发展连在一起。

有国才有家,才有人民安居乐业之所。他的另一面是,保境安民,让人民休养生息。谁挑起动乱,就是不让民休息,就是害民之罪魁祸首,他就对谁不客气。因此,他自始至终坚持“唯乱是仇”?捍卫国家与人民,这就是他动兵的原则,除此而外,他决不轻易动兵。他之所以有这个思想境界,与他出生入死地参加过抗击列强的侵略战争,目睹中国积贫积弱之清末民初社会是分不开的。也与他出身草根底层对民间疾苦有切肤之痛分不开。

陆荣廷将军所处之时代,中国的政党政治并不完善。陆荣廷宣言“不知有党”,就是不介入政争,尤其是自己手中的重兵,只能用来捍卫国家与人民。  百年共和之后的今天.可以这么说:民国之有陆公,民主共和更添光彩;陆公之有民国,其神圣捍卫之目标愈加崇高,其人格也愈崇高。陆公之卓然不同之处在于.在民国初年武力横行的条件下,与全国寥寥数公——蔡锷、冯国璋、黎元洪等,坚持国家武力只能用来抵御外侮,国内问题主张以非武力方式解决,和平统一中国。由此观之,陆公之远见卓识,可臻不朽?

还有一点要特别提及的是.陆荣廷治桂十年.被称为是广西近代史上的“陆谭时代”。谭浩明(1871—1925),字月波,广西龙州县水口乡人,壮族。他家境贫寒,父亲谭泰源在水El撑船摆渡为生。幼年曾在乡塾读书数年,颇有文化;其为人俭朴、敦厚、谦和,广交朋友,乐善好施。1886年中法战争后,陆荣廷激于民族义愤,团结一些编遣兵勇和民间游勇,在中越边境开展游击斗争,专与法国殖民主义者为敌。谭浩明当时年仅十四五岁,毅然投身抗法游击斗争活动,从此追随陆荣廷走上抗击法国殖民主义者之路。他在抗法斗争中,英勇善战、锻炼成长.步步跟随陆荣廷,逐步升迁。谭浩明在支持辛亥革命、反袁护国斗争中,屡建战功,历任广西陆军第二师师长、广西边防对汛督办、代理广东督军、广西督军等职,并曾于1917年护法之役就任两广护国军总司令及湘粤桂联军总司令职务。最高军阶是勋二位陆军上将。于1925年农历三月十四日在上海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谭浩明的毕生事业都是与陆荣廷联系在一起的。其大姐嫁给陆荣廷,两人情投意合,恩爱互助.陆荣廷将军一生事业的草创阶段,始终得到谭浩明一家的支持与帮助。

在“陆谭时代”,广西确实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定景象。民国《邕宁县志稿》云:陆谭时代“国内各省,无不扰乱纠纷.人民涂炭,几无宁日,独吾省少事,事实俱在,当为众人所公认”。新桂系李宗仁的评价更高:“民国以来,举国扰攘,而广西得以粗安,实赖有他(指陆荣廷)。”

陆谭时代虽然用兵频仍,但民间丝毫不惊,百姓感觉不到负担。非但如此,陆、谭还奇迹般地做到了广西经济、教育、文化各项事业较快发展。交通上,邕、漓、柳江通行电船,火轮可到田阳、百色。1914年2月,陆荣廷亲自主持修筑邕武公路,方便了南宁和百色、云南的陆路交通。1917年,广西督军谭浩明用军饷修建了33.5公里的龙州至水口公路;1921年,在原来旧军路的基础上修复了龙州至镇南关公路。并筹款和拨款修建了龙州铁桥和水口铁桥。

龙州铁桥长近九十米,宽三米多。为当时最宏大的建筑之一。十年里,近代工业以兵工为龙头,形成了一定规模,矿业和民用工业也方兴未艾。仅1917—1918年两年间,在黎塘区就有民生、多宝等十个民办公司开采锑矿,各矿区矿工不下千人。一大批官营民用企业和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迅速发展。民用工业如制陶、制面、发电、电灯、制革、火柴等等如雨后春笋。农业上,广西政府大力发展副业和经济作物,蚕桑业、种植业尤为突出。1913年广西当局公布新订开垦种植八角、肉桂简章十一条,极大地刺激了种植业的发展。

陆谭统治广西时期,深感洋布纱线大量输入,而广西棉业生产一片空白,于是谭浩明在出兵援湘事毕后回到南宁,即拟在广西推广种植棉花,发展棉花生产,成立了“广西棉业促进会”,谭浩明亲自担任会长。并于1920年成立“广西棉业讲习所”,广西每县考送一名.共计九十人左右,一切经费都由政府支出,请日本留学回来的盘珠祁任所长,北京大学毕业的李洪春以及产棉发达的江苏南通人钮质平为教习。钮还带来一个老棉农来指导植棉。谭浩明也经常来所巡视,并对考试成绩前15名的学员发给镀金的奖章,足见谭浩明对此工作的重视。同时,谭还利用驻防之便在靖西西化垌的荒坡营造林场,同时在家乡八角山荒坡种植八角果树。

为了促进商业发展,广西省议会于1913年7月30日议决成立广西殖业银行和广西储蓄银行。其他如通讯邮电、税务、进出口、各地商会管理全面提升。广西的农林产品、山货、禽畜、矿产、皮革等大部分销往广东、港澳;而从广东和港澳输人面粉、海产、棉丝织品、五金、化学品及燃油等。广西当局对出国务工采取宽容态度,对回国投资实行减税政策,据1920年统计,仅苏门答腊东部的华工人数,两广华工人数有二万三千多人,广西人数仅次于广东。在进出口贸易上,南宁、梧州、龙州三关进出口货值,1920年达白银两千七百二十五万海关两.比1925年新桂系统一广西后的一千八百二十一万海关两还多。其中的出口货值,也比当时的新桂系多三百五十一万海关两。直到1931年陆荣廷逝世后的第三年,新桂系的广西出口货值还比1916年的旧桂系时代少二百六十一万海关两。在教育上,广西在1918年改小学堂为国民学校.1922年实行先进的美国学制,大力兴办中小学,设省立中等学校。中学教育从人口比率而言,除了云南、陕西、山西以外,全国其他省份均不如广西。而广西省受教育儿童占学龄儿童总数的百分比高居全国第九位。尤值得称道的是,从1912年至1921年,除1915年之外,每年都举行留学考试,学生录取后派往日本和欧美各国。陆荣廷重视利用出国留学人员,这些人才回国后,在广西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教事业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在文化上,陆荣廷十分重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促进广戏及其他地方剧种的发展。陆的军队中就有“从军乐(桂剧)”、“随军乐(京剧)”、“军民乐(本地广戏)”,均为连级编制。由于广戏融合了壮族文化的因素,在陆的带动下,得到空前发展。桂林、南宁、梧州三地先后都兴建戏剧营业演出场所,民间戏班不断涌现,名伶人才辈出。尤其在凭祥、靖西、平果、巴马、那坡、凌云、田林等县乡村镇,戏班发展到124个,许多圩街几乎家家有人会唱广戏。

可以说,新桂系李、白、黄诸领袖是在以陆荣廷、陈炳煜、谭浩明等为首的旧桂系自强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将广西建设成为全国模范省的。

军阀一词,最早见于《唐书·郭虔瑾传》: “开元初,录军阀。”《辞海》中说军阀是“拥兵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集团”。由此观之,军阀本无贬义。但在上个世纪初叶,军阀被特指为依附封建势力、勾结帝国主义,利用武装拥兵自重,据地称雄,只图扩张地盘发展个人势力,损国害民的军事头目或军事集团。以此标准查之,陆荣廷一生没有借助过任何外国势力,相反是抗法御边的著名勇士。他誓死维护民主共和,反对帝制的封建倒退。他一生以护国保民、亲民为宗旨,遗爱在民。他政治上也无太大野心,只求保境安民,遑论扩张。可见,与以上的贬义军阀涵义截然不同。他是控制某一地域的军事领袖,准确一点,不如说是一个军人政治家。  ‘

让我们用“公平之心理”和“远大之目光”.以“为万世存公正”之心.追思陆荣廷将军在“千年未有之巨变”的大时代中为国家和中华民族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以此来纪念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及南北和平运动?

目录

第一编 从孤儿、乞丐到上将军

 第一章 大明山?武缘县?骆越水

大明山:骆越民族的祖灵之山

武缘县:一个淳厚绵长的越人故地

骆越水:龙母顺水而下,成为西江流域的保护神

垒雄村:一个偏僻而贫困的村庄

 第二章 父死母改嫁之谜

家世与出生

太平军进桂与业秀公之死

生离死别中最无奈的抉择

野鼠般的童年

 第三章 故土无容身之地

童工

流浪儿的首领

南宁到龙州:赤条条来去

 第四章 落草及从军

从侍仔到号役

人不如狗的愤懑

水口村:收获一段爱情

被迫与法兵为敌

短暂的军人生涯:贫贱夫妻百事哀

“三点会”头目

应募唐景崧军营,参加中法战争

清廷不明智的遣散,让边关多了一股游勇

陆特宋与苏元春的相遇

剿与避:彼此心照不宣

正式受抚:成为清军管带

 第五章 在平定广西中一路升迁

游勇之祸

知遇于岑春煊

进逼柳庆游勇

左江剿匪?平定桂省游勇之乱

 第六章 在辛亥革命大潮中纵横捭阖

秘密加入同盟会

在镇南关之役中的两难姿态

由提督而都督

应付处理浔梧事变

开明都督使全省风气为之一变

在迁省风潮中秉持公心

军政合一,整军治省

 第七章 唯乱是仇的筹边思想与国民党的“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蔡锷和陆荣廷英雄所见?潘乃德无功而返

刘古香之死

蒋翊武遇难始末

宁武将军?耀武上将军?宁武庄园

第二编 护国护法,建立奇功

 第八章 窃国与护国

两个巡按使:处心积虑的安排

秘密进行反袁擘划

各方人士纷至沓来

 第九章 护国大旗

将窃国大盗玩弄于股掌之间

果断解决龙觐光

霹雳一声惊中外

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军务院—督师北上

逼死袁皇帝,驱除汤芗铭

 第十章 再造民国

就中演出昆仑宴,同是身经百战来

驱逐“龙郡王”

副总统候选人—两广巡阅使

 第十一章 护法运动:以“唯乱是仇”为行动准则

两广自主

支持孙中山护国护法

军政府风波

以弱击强,护法联军与北洋军的战和博弈

第三编 荣辱纷纷满眼前

 第十二章 有关“北伐”的争议

孙中山的“驱桂”行动

消灭龙济光

军政府改组

力促南北和会

 第十三章 旧桂系阵营崩溃

驻闽陈军羽翼丰满

桂系阵营内部分化

失去对广东的控制

 第十四章 祸害广西百姓的“援桂”战争

桂系谋划重返广东

陈炯明发动“援桂”战争

东兵之祸与民间的反抗

 第十五章 无力东山再起

自治军蜂起

在一片颂扬声中下野

 第十六章 最后的岁月

辗转上海、天津、苏州—灵柩归乡

宣付国史,遗爱在民

后记

附录一:陆荣廷将军大事年表

附录二:五篇历史文献

 (1)上将台碑记

 (2)鼎建镇武桥记

 (3)勋一位耀武上将军两广巡阅使陆君墓表

 (4)耀武上将军陆公干卿行状节略

 (5)新建镇宁炮台记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梁越的《百战名将陆荣廷》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以往我们对军阀往往一概否定,缺乏对其一人一事做具体客观分析的视角,这是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军阀有两种解释,一是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集团;二是泛指控制政治的反动军人。前一种不能一概否定,对其一人一事必须做具体分析;后者则必须断然否定。这后一种以袁世凯为代表.前者有李宗仁、张学良、陆荣廷、龙云等等。具体到陆荣廷,历来对他的评价是有分歧的。实际上,陆荣廷是壮族的一位时代英雄,在中国20世纪初期大动荡的年代,对中国历史的转折起过重大的作用,有大功于国.没有他在危急关头出马,清朝之后中国很可能又产生一个坐稳江山的新封建王朝。梁越的新著贵在勇敢,贵在实事求是,其中的不少篇章具有颠覆的力量。

陆荣廷所处的年代,是中国社会变动极为激烈的时期。人们刚从封建桎梏中解脱,又陷人了兵荒马乱的局面。对世事的判断,谈何容易?在这样的情势下,一个从草莽中崛起,从旧营垒中闯出来的陆荣廷,能够跟上时代,并且对若干重大问题的判断合乎潮流,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从《百战名将陆荣廷》中可以看出,陆荣廷是军阀中的另类,出身另类,行事另类,在广西百姓中的口碑也另类。考察他的一生.他的行动有四条底线,一是维护集团利益;二是不祸害平民百姓;三是不与帝国主义勾搭:四是要共和不要帝制。他一生的功绩和局限,都和这四条底线有关。因为有这四条底线,他有五件事是有功于国的,这就是:(一)痛打法寇,从不与帝国主义勾搭;(二)在南宁宣布独立脱离清廷,促使整个广西脱离封建王朝;(三)平静治桂,政绩颇有口碑;(四)关键时刻出兵倒袁,立“再造民国”奇功;(五)出兵护法,力争国内和平。五事之中,关键时刻出兵倒袁,立“再造民国”奇功,是他一生最大的亮点,仅就此一点,就可以把他参与平三点会、对“二次革命”和孙中山有不同的看法、下令攻粤招致溃败等的负面形象扭转过来。

1916年袁世凯窃国称帝,如果不是陆荣廷在危急关头出兵.袁的“皇位”就有可能站住脚。这是因为:(一)早在1895年12月16日,袁世凯就在天津小站接管武定军5000人,旋增至’7000人,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建立起北洋军事集团,建立了一支归他支配的庞大的北洋军。在袁世凯垮台后北洋军分化为直、皖、奉三系,在此之前,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孙传芳、张作霖等大军阀都归袁节制。这是袁窃国的最大资本。所以孙中山的“二次革命”,仅一个多月就宣告失败。(二)趁逼清帝逊位之机,得大总统之权,发动“兵变”拒绝南下.将民国临时政府安在袁的实权中心北京。接着排斥革命力量,安插亲信,内阁6位总长都换成袁的爪牙,袁的心腹赵秉钧为代理国务总理。袁又趁“二次革命”失败之机将国民党排除于参众两院。给在“二次革命”反袁突出的安徽、广东、江西等省都督横加“诋毁政府”等罪名,予以革职。内阁官职改为上卿、中卿、下卿、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下士等。也就是说.在窃国称帝之前,袁世凯的人事安排已经完成。(三)袁世凯在舆论和政府机构蜕变上已经做完了文章,摧毁了共和制度,国民政府已经变质。变成潜在的封建朝廷,被置于袁的控制之下。随后袁又下令取缔国民党。停止议员职务,解散国会和各省议会;废除国务院,代之以大总统府政事堂;修订《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解散国会;利用所谓“国民代表大会”投票推戴他为“中华帝国皇帝”,说他有六大“功烈”,“迈越百王”,袁故作谦让后登基,在全国制造“勉为其难”的假象。(四)在外部,早在清帝退位前夕,各帝国就看中袁世凯,在东交民巷造舆论“非袁不能收拾”残局①。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加紧与帝国主义勾结,得到各帝国的强烈支持。其中英美最为积极。英国公使朱尔典与袁世凯交厚。英国外交大臣曾致电朱尔典:“吾等对于袁世凯深加敬爱”,“此种政府,吾等将于外交上竭力相助”。②日本更是趁机讹诈,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秘密条款,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竟然命外交总长陆征祥签约。(五)反袁称帝雷声大,雨点小,力量薄弱。鉴于袁世凯势力强大.许多人都不敢轻举妄动。而且除云南、广西、贵州三省之外.各省实力派都已经换成袁世凯的党羽。袁又派广东军阀龙济光监视陆荣廷,派心腹参谋次长陈宦率军入川监视云贵川。袁认为条件成熟,故作谦让后于1915年12月12日申令实行帝制,次日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并果然于1916年元旦擅自登基。

虽全国哗然,但只有云南蔡锷、唐继尧于12月25日举起反袁护国的大旗。但唐并非真正反袁,他“为了使颇得人心的蔡锷离开云南.以免危及自己的地位,所以愿意分给一部分兵力,但并不给以充分的后勤支援”。③所以蔡锷实际是单打独斗。云南总兵力三个军,只给蔡一个军,名义7000人,实际能上前线的少于此数。开始凭热情打了一些胜仗,占领过叙州、泸州和綦江几个地方,但很快便弹尽援绝,队伍只剩下三千多人,陷入困境。各地虽然也有些起义,都无关痛痒,帮不上忙。而袁世凯正调动10万兵力,1916年1月5日曹锟首先率兵入川,准备一举歼灭护国军。1916年1月27日贵州宣布独立,但贵州军阀刘显世本向袁效忠,这时也只是表态而已,没有在战场上帮大忙,所以袁世凯对此也不当回事。更为危险的是,1916年3月初,护国军只剩3130人和200发炮弹时.袁世凯竟然指派广东军阀龙觐光率一万多人从广西百色去抄护国军的后路,3月9日,龙部前锋已经占领云南剥隘,其潜入云南的地下武装已经策动民团暴动。如果龙部得手,护国军必全军覆没,反袁护国定然夭折,袁世凯的皇帝便坐稳了,中国又将出现一个新的封建王朝.要打倒这个新王朝,又不知要流多少鲜血。在这关系到中国命运的危急关头,陆荣廷站了出来,挽救了民主共和的命运,在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立了大功。这样说是过誉的吗?不是?请看:蔡锷是反袁的英雄,但他是孤胆英雄,打了三个月不但没有撼动袁世凯,反而陷入绝境。这时候谁去救他。都得拿出十二分勇气并准备粉身碎骨。有的人说,陆荣廷去救蔡锷是想投机扩大势力,这话就不对了,只有渔翁得利的时候才去投机,有在极危险的时候去投机的吗?现在我们从《百战名将陆荣廷》里将陆荣廷反袁的后果列举出来:

3月14日 陆荣廷在广西百色将龙觐光的一万人缴械,打破了袁世凯抄后路合围歼灭护国军的阴谋,排除了危险。

3月15日 陆荣廷经过精心准备,在梁启超的协助策划下,毅然在柳州通电《陆荣廷讨袁檄文》,反袁护国。袁世凯听到消息,“狼狈惊愕,不知所处”。①陆部和他的广西兵素以善战闻名国内,故有“北袁南陆”之说,难怪袁氏惊愕。

3月22日 也就是陆宣布倒袁后第七天,袁世凯发令撤消帝制。

3月23日 袁致电陆荣廷:“帝制原非予所愿”,求陆退兵回邕。同日宣布废止“洪宪”年号。

4月中下旬 陆荣廷没有接受袁世凯的退兵要求,调兵遣将,就任粤桂护国联军总司令,5月1日麾兵三路入湘。蔡锷护国军等大振,趁机进击袁军。

5月3日 连锁反应之一:四川督军陈宦倒戈,电劝袁世凯退位。

5月9日 连锁反应之二:陕南镇守使陈树藩就任陕西护国军总司令。

5月24日 连锁反应之三:湘西镇守使田应诏宣布独立。

5月29日 连锁反应之四:汤芗铭宣布湖南独立。

4月到5月袁世凯集团的段祺瑞、冯国璋等或趁机夺权,或劝袁退位.袁世凯已众叛亲离。 6月6日袁世凯气死? 世人纷纷赞扬蔡锷是反袁护国的英雄,他确实应当得到这个荣誉。但对起如此关键作用的陆荣廷却往往一笔带过,甚至骂他别有所图,世人对蔡锷和陆荣廷的评价差别太大了。这不知何因。也许认为他是军阀,也许认为他是蛮人,也许认为他是草根出身,有功也不值得赞扬。其实在他护国成功的那个时代,也还有客观评价的,梁启超就发表了《陆荣廷再造民国的功勋》,“再造民国”之誉由此而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看他整个一生,尤其看他在历史转折关头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人无完人,不可能一生事事都对,样样都行。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因此,对人的评价不能用非此即彼的一元论体系。一个人如果在国家民族的危急关头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他的其他负面作用就往往可以抵消了。这样的例子不少。人在其一生中,能像陆荣廷这样在民主共和危急关头力挽狂澜,就很幸运的了,怎能事事都对?何况陆荣廷还有其他如反对法帝国主义、治桂、脱离清廷独立、护法等功绩。对陆荣廷的几件事人们是有不同看法的,如有的人把“二次革命”的失败归罪于他,这是不公允的。他虽然不同意“二次革命”,但也没有阻拦。“二次革命”一个多月就失败,与他何干?护国赢得和平即已完成使命,要求他“北伐”打到北方,把集团的力量耗尽,对谁也赔不起。陆荣廷后半生,正值辛亥革命,作为清廷大员,他能跟上形势,拥护民国,要民主共和而不要帝制,这已经是不简单的了。他始终敬仰孙中山,虽然有时和孙中山有不同的政见,护法后期也排挤过孙中山。但在他拥有两广地盘的时候,从来没有驱赶过孙中山,也从不谋害孙中山,而是使两广成为孙中山的立足之地。这可以和孙中山的同乡陈炯明对比,陈是孙中山为了治陆荣廷而于1918年扶持起来的,1921年孙中山用他打击桂系,但最后要把孙中山置于死地的正是陈炯明。1922年6月陈炯明叛军两千多人围攻孙中山的总统府,发炮轰击,赖仅70余人的卫队拼死抵抗,孙中山才得以避难到白鹅潭军舰上。要害孙中山的是广东军阀,不是陆荣廷。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我们今天才有机会来重新评价陆荣廷,一个少数民族孤儿能在中国帝制复辟的紧要关头做出力挽狂澜的贡献,使中国的民主共和的航船不至于沉没.我们还能要求他怎样呢?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得到呢?陆荣廷不愧是“再造民国”的英雄?我们有那么多的历史学家,各有精辟的见解,但给陆荣廷一生正确评价这件事,却让刚届不惑之年的梁越完成了,后生可畏?他是需要勇气的。当然,他的一家之言,有争议也是允许的,但在我看来,他的评价对陆荣廷的功过了了分明,给人们打开了一扇新窗。

梁庭望(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年1月于中央民族大学

内容推荐

民国上将、旧桂系领袖陆荣廷,出身底层,从乞丐、小工、清军管带,一步步成为桂系首领。梁启超为他出谋划策,孙中山称赞他“勋在宇宙”,黎元洪、蔡锷是他密友,李宗仁、白崇禧是他军中小兵,袁世凯被他玩弄股掌之中。他“保境安民,唯乱是仇”,亲手缔造民初广西黄金十年,但最终旧桂系却在旦夕之间土崩瓦解……梁越编写的《百战名将陆荣廷》以大量第一手资料,还原了桂系领导人陆荣廷抗击法国侵略、安定广西边防、助力孙中山护法护国等重大历史事件,让大家看到一个以国家统一、法律治理、民众安定为最高目标的地方军事领袖的合理之处,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编辑推荐

一本传记,全面反映了旧桂系首领陆荣廷的百战余生!

一段历史,描绘了援越抗法、护法护国运动的全貌!

一部大作,呈现了民国初期广西黄金十年的发展历程!

梁越编写的《百战名将陆荣廷》以大量第一手资料,还原了桂系领导人陆荣廷抗击法国侵略、安定广西边防、助力孙中山护法护国等重大历史事件,让大家看到一个以国家统一、法律治理、民众安定为最高目标的地方军事领袖的合理之处,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1: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