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克·威尔逊著的《历史巨人毛泽东》将展示毛泽东的那些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如何为此而奋斗——既反对敌人也反对朋友——以及他最后是怎样失败的。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弓待发”“奋斗”“大权在握”,有助于我们从多个方面了解历史巨人毛泽东。
| 书名 | 历史巨人毛泽东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英)迪克·威尔逊 |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迪克·威尔逊著的《历史巨人毛泽东》将展示毛泽东的那些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如何为此而奋斗——既反对敌人也反对朋友——以及他最后是怎样失败的。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弓待发”“奋斗”“大权在握”,有助于我们从多个方面了解历史巨人毛泽东。 内容推荐 迪克·威尔逊著的《历史巨人毛泽东》在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以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他在其他领域中活动,同时穿插其个人生活的写法。这种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的全方位考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再现毛泽东极富特色的个人风貌,使本书具有可读性。 当然,毋庸讳言,像国外许多这类著作一样,本书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由于在收集和理解文献史料方面存在的众所周知的困难,作者不得不大量利用第二手材料,甚至某些道听途说的东西,但又没能进行严谨的考证或鉴别,便据此作出某些推测性的叙述,这就难免出现一些不准确或失实之处。 目录 作者序 第一部分 引弓待发 第1章 属蛇的孩子 第2章 守规矩的学生 第3章 深渊蛟龙 第4章 转变 第5章 未来的缔造者 第6章 三薯饭 第二部分 奋斗 第7章 “山大王” 笫8章 抗争 第9章 遭贬 第10章 长征 第11章 延安 第12章 蓝苹 第13章 恶战 笫14章 “抽象的爱” 第15章 魔鬼的晚宴 第16章 兵临北平 第三部分 大权在握 第17章 虎口取食 第18章 挥鞭 第19章 弄潮 第20章 夜鹰 第21章 百花齐放 第22章 东风压倒西风 第23章 大跃进 第24章 旧靴 第25章 孤军奋战 第26章 文化大革命 第27章 黑手 第28章 和尚打伞 结论 试读章节 “我在这个学堂里有了不少进步。”毛回忆说,“教员都喜欢我,尤其是那些教古文的教员,因为我写得一手好古文。”但他承认他心不在古文上。他当时正在读表兄送的两本书(毛很遗憾,他的表兄后来在革命中站到了另一边,反对共产党)。这两本书一本是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另一本讲的是康有为1898年发起的流了产的“戊戌变法”。“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毛回忆说,“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那时我还不是一个反对帝制派;说实在的,我认为皇帝像大多数官吏一样都是诚实、善良和聪明的人。他们不过需要康有为帮助他们变法罢了。” 一天晚上玩耍之后,毛和萧三随着铃声走进教室,萧手里拿着一本书。 “你那是什么书?”毛问。 “《世界英雄豪杰传》。” “借给我读一读。” 几天之后毛把书还给萧三,道歉说把书弄脏了。萧打开书一看,发现书上许多地方圈圈点点——特别是那些讲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叶卡德琳娜女皇、惠灵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的章节,圈点更多。 毛后来对萧三感慨地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朝鲜,印度的覆辙。……” 毛回忆说:“在一篇讲述美国革命的文章里,我第一次听到美国这个国家,里面有这样一句:‘华盛顿经8年苦战始获胜利遂建国家……’”。 与此同时,毛还关心中国各地的政治、经济危机。他听说在大饥荒时在省城长沙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许多暴动饥民的领袖被砍了头,高挂在树杆上示众。毛的朋友们都在议论这件事,他对政府如此残暴地对待起义者表示极大的愤慨。大约在同时,秘密会社哥老会同本地的一个地主发生了冲突。哥老会夺取了他的粮仓;他们的领袖是一个铁匠,后来被砍了头,但他在毛和该省的其他年青人眼里成了英雄。 一年以后,韶山也闹米荒,穷人要求富户接济他们。毛解释说:“我父亲是一个米商,尽管本乡缺粮,他仍然运出大批粮食到城里去。其中有一批被穷苦的村民扣留了,他怒不可遏。”毛并不同情他父亲。“可是我又觉得村民们的方法也不对。” 这个孩子确实在实践他的理想。有一次回家过新年,他父亲让他去收猪钱,一个朋友回忆说,在回来的路上,他碰见几个衣衫褴褛的穷人,便马上把收来的钱分给他们。五个月以后,毛由于他取得的成绩而被允许留下来。那些偷了他两本小说的孩童们对毛友好起来,并把书还给毛。他们确实是把他当作讲授这些传奇故事的权威,而这又引起了热烈的争论。《三国演义》在毛的心目中占有如此高的地位,以至于他不能容忍人们对它表示非议。历史教员告诉他,这本书很多是历史事实的演绎,但毛在激烈的辩论后也不承认这一点,他跑到校长那儿寻求支持,但校长支持历史教员的观点。所以他向镇长写了一份请愿书,要求撤换校长,但其他学生都不愿在上面签名。 在这种情况下,毛丧失了他最初从老师和同学那儿获得的同情,而按照他一个朋友的记述,这是促使毛决定离开东山学堂的原因。(P25-26) 序言 毛泽东是近代最后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他从一个农家子弟,获得神秘的幸运之神的帮助,以坚强的毅力,不屈不挠地攀登着,终于成为一个大国的统治者。他的故事是。一段不朽的历史。可以说,像毛泽东这样一个统治人类1/4人口达1/4世纪之久的伟人,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他为中国创造了全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并留下了一批理论著作和评注文章,也留下了一小部分很杰出的诗词,其中很多是在马背上吟诵而成的——本书引录或节引了许多。他为自己规定的使命是把统治中国人民许多世纪的腐败、衰落、无能的帝制引入现代化——这个使命他无法完成。作为一个小省城的小学校长,到1920年毛确信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使中国达到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的唯一可行的便捷途径。 因而他扮演了中国的列宁和凯沫尔·阿塔图克——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还有斯大林——的角色。列宁在1917年以后只执掌了短短几年的开创性权力,而毛在历经30年奋战建立了一个共产党国家后,又执掌权力近30年之久,并力图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挑战与其说是来自反共人士,不如说是来自共产党内的对手和竞争者。毛的许多精力花在了同那些与他的基本思想相同的同志的不必要的斗争上。 也许这是由于他个性中的某种不安全感造成的,一些解释说是缘于他少年时期的经历。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反抗他的父亲,显示他的独立性,这在那个社会是骇人听闻的。作为家中4个孩子中的长子,他早年的生活并不轻松。他所捍卫的独立,他一心一意地追求了70年之久的个人启蒙和政治权力,有许多缘于那些早年经历。 但他的个人生活付出了代价,他不仅不能为其先后3个妻子提供任何真正物质的保证,而且似乎也未能承担感情上的责任。对他那许多孩子,他没有给予适当的保护,也没有给予传统的做父亲应给予的关怀。 由于他自己从事危险的事业,他的家庭不得不退居第二位,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他毁灭了自己的家庭。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他的堂弟和他的第一个妻子——更不要说他的众多关系密切的校友——都被杀害了,常常是在残酷的环境下,在共产党与其对手的内战中牺牲了。他的长子死在朝鲜战争中,他的第二个妻子和次子得了精神病,而他的第三个妻子、两个女儿和侄子则在他死后不久很快就失宠了,原因是他们进行了恐怕应该说是为了毛本人的政治活动。 令人惊奇的是毛本人活得那么长,幸运偏袒着他的生命与事业。1927年他死里逃生,在内战的一次战役中站在他旁边的士兵被打死了,他却幸免于难。在1935年史诗般的长征途中,幸运之神一直陪伴着他。他率领部队爬雪山,过草地,渡急流,通过充满敌意的少数民族部落地区,跋涉25000里到达了延安的避难所。 在若干年里,我们将难以知道中国人自己对毛的真实看法。一方面,他是平等和社会正义的旗手,大跃进和文化革命的创造者,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斗士。另一方面,他又是离不开社会的发明者,他坚持搞不停顿的、剧烈的运动,这种运动对许多人米一说都是精疲力尽的和可怕的——特别是对技术人员和中产阶级来说更是如此。毛自己承认在1949年以后他引进共产主义的过程中,死了成千上万的人,而敌对的外国估计数字高达5000万人。作为国父式的人物,今后一段时间内,他不会得到公正的评价。 林彪是他终生的信徒,但在其生命的最后几个星期内又转而反对他。林彪当面说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但林的儿子背后在其父母和亲信面前又称毛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 在中国以外,毛的声誉同样也是相互矛盾的。对许多海外华人来说,毛是个英雄,他使中国站起来反抗外国的压迫,特别是西方和俄国的压力。 毛是公然反对斯大林的共产党人,又是斯大林的后继者,他想发展新的具有现代色彩的恰到好处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他还是在自种人的西方以外以毫不动摇的自信心面对西方的第一位领导人。在西方面前,他没有丝毫的自卑感,反而向西方作者宣传经过修正和调整的西方理论,同时又适当地揉进了一些原始的道教思想和中国的常理。 斯大林嘲笑毛是一个“人造黄油式的马克思主义者”,赫鲁晓夫扔给毛一顶“小资产阶级”的帽子。但毛还是引起了一些欧洲共产主义者的关注。一个东德哲学家在50年代宣称:“赫鲁晓夫只是个经济上的实用主义者,而毛却是个思想家”,另一个人则说:“我们需要思想,今天我们只能从毛那儿……而不是从赫鲁晓夫那儿得到它。” 中国的情况使一些外国共产党人很难欣赏毛。卡斯特罗曾谴责毛是一个“荒唐可笑的凡夫俗子”,而他的党居然还把他奉为“尊神”;同时智利诗人巴布诺·鲁达则批评说:“毛泽东成了脱离人民的活佛,他通过宗教法庭按他自己的方式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事件。” 但在第三世界不那么西方化的地方,在亚洲和非洲,毛更多地被称为英雄。当毛在文化大革命中竭尽最后力量要改造中国人时,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评论说:“如果毛失败了,那将是伟大革命时代的终结。” 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在谈到毛的去世时说,“像毛泽东这样的人百年不遇,也许是千年不遇。他们占据着舞台,以神的启示来书写历史。”毛是“一座奥林匹斯山”,他“使历史为之萎缩”,他是“世界为之震惊的辉煌的新秩序的最杰出的建筑师”。甚至保守的英国人蒙哥马利勋爵也评判毛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人,’是凡人时代最不平凡的人。” 然而归根结底,毛仍摆脱不了他的农民习性,他节俭得近于吝啬。穿的衣服有补丁,睡一张既没有弹簧也没有垫子的宽大木床,住着朴素的寓所,吃的也是粗茶淡饭。 毛的悲剧在于,他最终未能在中国推行他想要进行的所有改革——他低估了阻力。本书将展示他的那些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如何为此而奋斗——既反对敌人也反对朋友——以及他最后是怎样失败的。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