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婉绚著的这本《你到底在怕什么》解答你关于恐惧症的种种疑问:你的恐惧从何而来?单纯恐惧症有哪几种?患上社交恐惧症怎么办?异性恐惧症人群到底在怕什么?这本书适合什么人阅读?有密恐、幽闭、恐高症、广场恐惧症等特定恐惧症的人群有社交焦虑、害怕与人打交道,有沟通障碍等人群。家有2-14岁孩子的父母们。
| 书名 | 你到底在怕什么 |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 作者 | 吴婉绚 |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吴婉绚著的这本《你到底在怕什么》解答你关于恐惧症的种种疑问:你的恐惧从何而来?单纯恐惧症有哪几种?患上社交恐惧症怎么办?异性恐惧症人群到底在怕什么?这本书适合什么人阅读?有密恐、幽闭、恐高症、广场恐惧症等特定恐惧症的人群有社交焦虑、害怕与人打交道,有沟通障碍等人群。家有2-14岁孩子的父母们。 内容推荐 国外的一项精神分析调查显示:2000年以来,世界上恐惧症的种类已经由上世纪的300种增至1030种,恐惧症人群也由10%提高到25%。35岁前的年轻人和高智商人群更易患上恐惧症:怕细菌、怕灰尘,怕人群、怕脱发,怕高、怕幽闭、怕皱纹,怕发胖,怕坐地铁…… 恐惧症确实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很多人在被各种恐惧症困扰的同时,又经常会被身边的人误解为“发狂”“怪异” 或“软弱”,这进一步加大的恐惧症患者的心理压力。吴婉绚著的这本《你到底在怕什么》将全面剖析包括社交恐惧症、幽闭恐惧症、广场恐惧症、选择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等多种常见的恐惧症,并对恐惧症的病因、表现以及克服办法做深度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各类恐惧症人群,一起战胜恐惧症。 目录 第一章 你的恐惧从何而来——恐惧是生命原初的底色 1.那些我们害怕的事情 2.正常的恐惧VS恐惧症 3.恐惧症不等于没勇气 【Conclusion】你可以征服生命中所有的恐惧 第二章 是谁把你推向了恐惧症——大脑开的一个玩笑 1.为什么会患上恐惧症? 2.逃避给了恐惧更多的可能 3.想象为你上演了一部恐怖片 【Conclusion】不要再因为恐惧而恐惧 第三章 孤独者的挣扎——社交恐惧症 1.社交恐惧症患者到底在怕什么? 2.当沟通成为一种折磨 3.完美主义与社交恐惧症 4.社交恐惧症是个大家族 5.如何预防社交恐惧症 【Conclusion】残酷的毁灭者——社交恐惧症 第四章 奇奇怪怪的恐惧症——特殊恐惧症有多特殊 1.来自幽闭空间的恐吓 2.人为什么会恐高? 3.特殊恐惧症从何而来? 4.科学看待特殊恐惧症 【Conclusion】其他鲜为人知的恐惧症 第五章 潜伏着的怪兽——广场恐惧症 1.广场恐惧症真的是恐惧广场吗? 2.难以穿越的“广场” 3.广场恐惧症可以治愈吗? 【Conclusion】被广场恐惧症夺走了的生活 第六章 你生活中潜藏的“炸弹”——它们也是恐惧症之一 1.约拿情结 2.选择恐惧症 3.爱情恐惧症 4.婚姻恐惧症 5.密集恐惧症 6.上班恐惧症 【Conclusion】恐惧症主要分三大类 第七章 恐惧症的家庭因素——你从原生家庭中得到了什么 1.你是否把孩子推向恐惧症? 2.帮孩子克服“学校恐惧症” 3.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恐惧症 【Conclusion】对待恐惧症不要急 第八章 如何战胜心中的恐惧——打赢这场反恐战 1.恐惧症不等于精神病 2.恐惧症发作时,我们能做什么? 3.恐惧症是否能自愈? 4.治好你的恐惧症 【Conclusion】直面or逃避? 试读章节 1.那些我们害怕的事情 埃莉诺·罗斯福说:“每天做一件让你恐惧的事。” 说起来,让人类产生恐惧的事物还真是千奇百怪,种类繁多。除了最常见的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人惧怕特定的动物(狗、蛇、蟑螂等)、高空、血液、幽闭空间、牙医、飞行、某种疾病以及其他任何事物。 19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用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恐惧的发生机制,认为恐惧症状的扩展和持续是由于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患者在首次发病前可能会有某种精神刺激因素,资料表明,有近2/3的患者都主动地追溯到与其发病有关的某一事件。 当患者遭遇某一恐惧性刺激时,当时情景中另一些并非恐惧的刺激(无关刺激)也可能同时作用于患者大脑皮层,两者作为一种混合刺激形成条件反射,所以今后重遇这种情景,即便是只有无关刺激,也能引起强烈的恐惧情绪。然而部分患者并无曾受恐吓的经历,有些患者恐惧的对象经常变换,这些都是条件反射学说难以解释的。 引起恐惧的刺激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人们熟悉的环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奇怪、陌生、可怕的事物突然出现,黑暗、巨响、凶猛动物、歹人、悬空、身体突然失去平衡及他人恐惧情感的感染等,都可能引起恐惧,其中心理因素是导致内心恐惧的主要原因。 人们之所以感到恐惧,关键在于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主要是自身缺乏处理可怕情境的能力。当危险情境极度威胁人的生命,自身又无能为力时,会产生绝望情绪。有的刺激还可能导致人的心理变态,出现强迫性的恐怖症状,如惧高症、惧空旷症和惧不洁症等。 人对未知的事物总有一种恐惧感,对不能把握的东西同样恐惧,这是非常正常的,恐惧是动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动物对自己不了解、无法控制、无法战胜的环境和事物的恐惧有助于其趋利避害。 之所以心理学家对恐惧心理的治疗研究一直颇为热衷,是因为外部环境和躯体本身的致病因素,常常首先使人产生恐惧的情绪反应,然后才产生其他心理、生理功能的异常变化。因此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恐惧心理。 恐惧源于我们内心,我们只要勇于直面自己的内心,坦然面对外界一切,就不会再感到恐惧。 2.正常的恐惧VS恐惧症 每个人都会有恐惧感,而持续且过分的恐惧就演变成了恐惧症。 与大自然相比,我们人类显得太渺小、太无力了,天灾、猛兽等轻易就可以要了我们的性命。所以,大自然在不断打磨我们、催促我们不断进化的时候,还附赠了一样东西——恐惧。恐惧并非毫无用处,对于人类而言,就好比是一个警报,当人类面临危险时,这个警报就会自动提醒人们小心应对危险。 一般情况下,正常的恐惧是具有调节性的,运作起来也十分精准。所谓的精准体现在哪里呢?我们不妨来做个假设:你面临着一场雪崩,巨大的雪球向你滚了过来,那么,你肯定会有恐惧的心理,很多人会惊慌失措,甚至大脑一片空白。但是,如果这场雪崩不过是一场3D电影的逼真特效,那么即使你再害怕雪崩,你心中的这种恐惧感显然就不会过于强烈;同样地,一只凶狠的老虎和一只汪汪叫的狗给你造成的恐惧强度肯定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恐惧强度,我们所做的应对措施也会有所不同,例如,面对一只龇牙发怒的狗时,尽管有点恐惧,我们可能还是会捡起石头或棍棒,把狗吓走或打走;而如果是碰见了一只野生老虎,那么所有人的选择都是立刻逃跑。这么看来,恐惧感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份宝藏,因为它的存在,我们能够在感应或者发现危险的时候,及时做出反应。P4-8 序言 前言 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有恐惧症,你有没有 恐惧症是什么? 它是一种无来由的、非理性的害怕,有时还会不断强化,甚至毁掉我们的生活。 恐惧症从何而来? 有人说它是人性的一部分,有人说它来自幼年时外界环境的影响,有人说它是人类在自然界中进化的副产品…… 恐惧正常,不合逻辑的恐惧是病! 国外的一项精神分析调查显示:2000年以来,世界上恐惧症的种类已经由20世纪的300种增至1030种,恐惧症人群也由10%提高到25%。35岁前的年轻人和高智商人群更易得恐惧症,怕细菌,怕灰尘,怕人群,怕脱发,怕高,怕幽闭,怕皱纹,怕发胖,怕下到地铁…… 不管怎样,这种混杂着厌恶的恐惧情绪,确实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很多人在被各种恐惧症困扰的同时,又经常会被身边的人误解为“发狂”“怪异”或“软弱”,他们不理解为何自己看来正常的事物会令人感到恐惧! 恐惧症人群所选择的自救办法,通常是让自己远离恐惧的对象。 这种方法在很多时候当然是有效的,但是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且由于部分人群的易感性,他们可能根本无法很好地回避,有时候相近的字眼儿或是一点暗示也会让他们感到非常不舒服,因此我们还是要从心理上来缓解或消除恐惧症。 首先,我们要知道,恐惧症并不是个体案例,而是很多人都具有的一种神经症。事实上它是仅次于抑郁症和酒精依赖的精神障碍,很多名人也都曾被恐惧症困扰过:比如,拿破仑、成吉思汗有恐猫症,弗洛伊德有火车恐惧症,希区柯克有鸡蛋恐惧症,鬼才导演伍迪?艾伦有泛恐惧症,张爱玲有虱子恐惧症,贝克汉姆有混乱恐惧症,奥普拉有口香糖恐惧症……这种认知有助于我们放松神经,悦纳自己。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心理调整来对抗恐惧症,比如,系统脱敏、角色更换、领悟疗法等。 最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一点松弛训练,晨跑、瑜伽都是不错的选择。 世界是这样一个地方:它总是被分成已知与未知,已知的世界未必安全,未知的世界却有无限精彩。人生是这样一种平衡:我们要学会承受,直到你的勇气可以支撑自己;我们要学会冒险,直到把陌生的世界变成舒适的生活环境!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