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丛云剑也称草薤剑,是名古屋热田神宮的神体(神道中神附身的物体、膜拜的对象),象征天皇拥有的武力。
勾玉是用玛瑙、碧玉、翡翠制作成胎儿型的装饰品。
按照当时“皇权神授”的观念,天皇即位是否正统,与前代有否血统关系并不大,关键在于有没有接过三种神器。
后醍醐天皇从京都逃到奈良的吉野开设朝廷,宣称“给北朝的神器是赝品,光明天皇的皇位不正统”,把自己的皇子派遣到北陆、九州等地。实际上,绝大多数日本人只是听说有三种神器,谁也没有见过,是真是假,根本不存在一个判断的标准,
此时,朝廷分为南朝、北朝两个朝廷。南朝的朝廷设在大和国(推定是现在的奈良县大和郡山市、高市郡高取町一带)的吉野行宫;北朝的朝廷设在山城国(推定在现在的京都府木川津市、京都市、长冈京市、乙训郡大山崎町一带)的平安京(现在京都市中心部位置),互相都争称自己正统。
在1338年前,南朝的名和长年、结城亲光、千种忠显以及北鬲显家、新田义贞相继战死。北朝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
1348年]月足利尊氏的家臣高师直讨伐不断骚扰北朝的楠木正成之子楠木正行、正时兄弟,在四条啜(现大阪府四条啜市)之战击败对方。吉野行宫陷落后,后村上天皇率领南朝一行逃到贺名生(现奈良县五条市),势力明显衰弱。
但是此后替室町幕府将军足利尊氏处理政务的弟弟足利直义,他与足利家的执事高师直对立公开化,在1350年至1352年发生内讧的“观应之乱”。
在内讧中败北的足利直义归顺南朝,足利尊氏的庶子足利直冬随养父直义逃到九州。山名时氏等部分守护替南朝作战,通过京都争夺战等,使南朝恢复了元气。后村上天皇的南朝从住吉大社宫司家津守氏的住之江殿,搬迁到住吉行宮(现大阪市住吉区)。
1351年足利尊氏为了同直义派对抗,同三子足利义铨一时投降南朝。年号统一为南朝的“正平”,也就是“正平一统”。足利尊氏因此被解除征夷大将军职务。
翌年,南朝的北昌亲房、楠木正义趁机向京都进攻,占领京都后,夺回三种神器。足利义铨逃到近江国(推定滋贺县甲贺市、大津市野乡原、大津市光丘町)避难。不久,足利义铨恢复北朝称号,再次夺回京都。南朝在撤退时,把光严、光明、崇光三太上天皇掳走,也抢走了三种神器,回到贺名生。
为此,北朝立光严的皇子、崇光之弟为后光严天皇,在没有三种神器的情况下即位,并恢复公武官位。足利尊氏也恢复征夷大将军。
南朝的北鬲亲房为了在关东地区聚集南朝势力,在被围困的常陆国(现茨城县石冈市)小田城执笔《神皇正统记》,以显示南朝的正统性。
1339年后醍醐天皇驾崩,亲房成为南朝的首领,1354年他死后,南朝再次衰弱。
1367年在幕府内讧中下台的细川清氏和楠木正仪等人归顺南朝,曾经一度占领京都后败北。以后,南朝不再有大规模的攻势。不久,大内弘世、山名时氏等归服足利义铨。
在足利义铨死后,足利幕府由补佐年幼将军足利义满的管领细川赖之掌控,他做南朝主要武将楠木正义(楠木正成之子)等人的归顺工作,确立了幕府体制。
在九州地区,在多多良滨之战中败给足利军的菊池氏等南朝势力,与足利尊氏留下来的一色范氏、仁木义长等势力继续抗争。
P6-7
我一直想写有关日本的书,朋友也建议过,因涉及题材、切入点问题,迟迟没有动笔——写大家都知道的事,即使不至于拾人牙慧,炒冷饭的内容不见得能吸引人;写大家不知道的事,不是故作玄虚,也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2011年夏天,我与朋友老万聊天,话题是日本的“暴力团怕警察,警察怕政治家、政治家怕暴力团”社会怪圈,向他谈了一些事件背后政治家与暴力团互动的事。
朋友突然说:老弟,你不是想写书吗?这个题材很好,以事件内幕为切入点,写大家都知道的事件背后大家不知道的事,或许有人愿意看,对了解现在的日本有所帮助。
于是,我根据此思路写了第一本书《谁掌控日本一一自民党、暴力团与CIA勾结内幕》。书出版后,我感到意犹未尽,没有写历史根源,对事件背后的关系交代得不深,所以又写了本书,在史实资料基础上,披露自明治维新以来一些阴谋家操纵政权的过程,还原对历史以及人物的看法。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曾请教过另一个朋友,跟他谈了大体的思路、结构。他对历史人物的提法、事件把握的角度等提出了见解.使自己受益匪浅。
这两位朋友也是我的学长,他们曾在日本工作、生活了几十年,有着长年同日本人交流的经验,对日本的见解,不但有理性的认识,更多的是切身的感受.而这样的感受往往要比外部的认识更为深刻。可以说.他们是中国了解日本的行家。
中国、日本是邻国,两国有二千多年的交往历史,但在明治维新以来的大多数时期里,两国一直处在对立、对抗之中,这种状态将来还可能会经常出现。中国要民族复兴,实现强国之梦;日本要摆脱二战的束缚,成为普通的国家,双方的国家战略决定了发生冲撞难以避免,而邻国关系又是没法分开的。
中日今后如何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这是双方面临的主要课题,不管是伙伴,还是对手,都不能忽视对方的存在。因此,知己知彼,相当重要,国人应该以动态的眼光,去同步了解日本,不能停留在对以往历史阶段上的认识。
假如此书能有助于读者对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了解,哪怕有一丁点的启发,我都会从心里感到莫大的欣慰,也算是为中日交流出了微薄之力。
明治维新是由德川幕府统治转换为天皇亲政体制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建立了中央集权政府,通过富国强兵实现了近代化,使日本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直接由封建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其转制速度之快,使国民有恍若隔世之感。但是这场维新运动领导人,只想学西方的方法,并不打算导入西方的价值观,来不及或者说根本无意发展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因此,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文明进步,骨子里却不无血腥。
这些下层武士、公卿出身的阴谋家们,在倒幕时代的洪流中,与英国等列强以及国际金融集团勾结,扮演了地方藩府的奸细、谋略者等各种角色。他们知道,一介地方下层武士集团,要让全国藩主服从,建设近代化的日本,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这就需要对他们言听计从的“天皇”加以控制,只要控制住天皇,就能掌控政府了。
问题是当时的孝明天皇,最讨厌外国人,他们只好策划暗杀计划。挑战越强,刺激就越大。以后的历史正如英国、长州藩所设想的那样.孝明天皇突然急死,明治天皇马上就任新政府的国家元首。不久,他们公布“不敬罪”的法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调查孝明天皇的死因、明治天皇的出身,将课以惩役在内的刑罚。追踪有关皇室的疑惑,被人为地长时期禁止,只是到了二战后,“不敬罪”才被废除,研究“明治天皇替身说”的人越来越多。
明治维新就是以前的下层武士、公卿,摇身一变,取得皇族、华族、贵族等特殊的身份,秽多、非人等遭歧视地区出身的人,随着解放令成为平民。这些都是日本人耳熟能详的教科书里内容,至于如何进行的,一切有关此的具体事都没有作出说明.更没有说长州藩、萨摩藩下层武士以及遭歧视朝鲜部落出身者,通过明治维新全部取代旧幕府的人才,成为日本的皇族、政治家、官僚等的可能性。从这一点上说.明治政权是篡政夺权的政府。
在倒幕过程中,英国寻找可以利用的人才。外交官阿奈斯特。萨特受公使哈里.巴夏礼的指令,到鹿儿岛县朝鲜人部落调查,看到了那里的人在幕府藩统治下的悲惨生活状况。英国用来攻略江户幕府的人才,不仅仅是下层武士,还包括遭受幕府虐待的被歧视民。这样明治以后政财界出现了许多重要人物,在此前是无法想象的事。
这些重要人物就是从山口县、鹿儿岛县的朝鲜人部落田布施出来担任政府重要职务的政治家,如山口县田布施町出身担任首相的安倍晋三外祖父岸信介、佐藤荣作兄弟,鹿儿岛县田布施村出身、担任防卫厅长官的鲛岛纯也(小泉纯一郎之父)。这就是田布施阀,至今他们的子孙仍然掌控着日本。
无论怎么说,在山口县田布施町出身者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明治天皇,本名大室寅之佑。按正统的说法,明治天皇是孝明天皇的第二个皇子,但是这种说法存在许多疑点。实际上,日本民间一直存在着“孝明天皇父子被长州藩谋杀,大室寅之佑冒充明治天皇之说”.这个“明治天皇替身说”是在日本历史中被封杀的黑暗面。
下层武士集团倒幕成功后,明治政府实权被掌握在岩仓具视、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的手里,这些人没有革命宗旨,只重视个人利益。如果要说,日本在明治时代的发展,那是在于日本人的江户精神犹存,随着时代的变迁,维新移植来的恶习,在不断地增加。可以说,现在曰本政治的病根源于此时。
明治维新是以英国为首西方列强的胜利,把气息奄奄的整个日本吞了下去,将其组织吸收到自己的社会组织里。不过,日本成为列强时,勉强接受西方文明,在思想和道义上,有着明显的保留,表面似乎是现代化、欧美化,但内心祖传的那一套传统观念依然顽固地存在着。他们是经常受相互对立力量的驱使,试图同时向不同方向走的民族。
日本近代化政策的起点,是以国家政策控制企业为中心的,在这些企业里,天皇一族占有了大量的股份,三井、三菱等财阀也趁机与其合作。从明治天皇起,在制定国家政策时,刻意与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国家机器当作个人赚钱的工具。明治维新前,京都还流传着孝明天皇家买豆腐赊账之类的穷酸话,而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时,昭和天皇裕仁已经成为占有10%国土面积、资产超过100兆曰元的超级富豪。
当年,日本要富国强兵,因没有钱购买新式武器,明治天皇采纳了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应该公开允许贱业妇人到海外去打工”的建议。天皇一族与三井、三菱财阀等联手,大力宣传“到海外去有好工作,能够过上好生活”,并以学洋裁缝为由,把数十万年轻的良家妇女拐骗到欧美,卖给妓院强迫当妓女,开创了国家卖淫的先例,也为以后的慰安妇提供了思路。天皇一族拐卖良家妇女赚到的钱,少部分用来购买新式武器,大部分进入了个人的腰包。
甲午战争后,天皇一族伴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进程,积极介入中国的鸦片生意.在国内培植含吗啡纯度高的三岛种罂粟,拿到中国、朝鲜、蒙古种植;提炼成鸦片后,陆海军特务机关利用治外法权.在中国贩卖,但却严格禁止在日本国内流通。
九。一八事变以后,岸信介、东条英机在中国东北地区,替昭和天皇裕仁打点鸦片生意。此时,日本在中国的鸦片市场规模,已经远远超上,用“经济援助”的字样,取代战争赔偿,且不支付现金,以日本产品和劳务充当,既解决战争赔偿问题,又使日本企业打进对方的市场。这种做法使政府高官产生了时空倒错之感,还真以为这种“经济援助”是对他国的恩赐,连前因后果的常识都没有了,引起韩国的强烈反弹,使得两国关系处于低潮。
二战后,明治维新移植来的恶习被继承了下来,一有机会就冒头。20世纪60年代初,艾森豪威尔政权副总统尼克松,与岸信介首相进行了一桩肮脏的私下政治交易,把在掠夺来的“黄金百合”基础上形成的M资金,移交给日本政府管理,换取日本资助他竞选总统。
岸信介从美国政府那里接受M资金后,并没有交给政府和公共机关管理,而由少数人掌控,一直被自民党私下滥用。他本人从中贪污了1兆日元,管理M资金时间最长的田中角荣,拿了10兆日元……由此出现了因争夺管理权,前首相佐藤荣作被暗杀的秘闻,还引发了洛克希德事件、里库路特事件等,导致自民党失去政权。
裕仁因田中角荣动用了他的“黄金百合”资金,对其怀恨在心,请求美国想办法让田中下台。在美国的操纵下,发生了洛克希德事件,田中角荣以受贿5亿日元受到起诉。这位前首相连为自己辩护的机会都没有,被当局定了罪,显示出这个国家的“民主” “法治”和“主权独立”。
二战后.黑道白道混为一道的现象更加严重。被政界所不齿的墙头草中曾根康弘,在田布施阀以及黑道的帮助下,免遭洛克希德事件的灭顶之灾,被暗中保护了下来,并当了5年的“傀儡首相”。
中曾根康弘、佐川急便与山口组合作,精心策划了日本皇民党事件,让一心要当首相的竹下登向暴力团低头,使国家蒙受耻辱,并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
日本的泡沫经济既是中曾根康弘、竹下登等人的政策失误引起的。更与以他们为首的政治家、银行等大企业引狼入室有关。他们与暴力团合作,哄抬地价,推动了日本的泡沫经济。暴力团也趁机在经济领域兴风作浪,牟取大量不义之财。
这个在台风地震多发、资源匮乏、与世相隔自然环境中生存的民族.形成完全与别国相反的思维方式,话倒着说(指动词在宾语后面):书报从右到左倒着念;别人睡在床上,他们喜欢躺榻榻米;别人鱼肉煮熟吃,他们讲究生吃;别人使锯子、刨子等工具是推,他们是拉;别人右侧通行,他们左侧通行;别人重视发挥自己才能,他们却强调团队力量:别人随机应变,他们却死守教条;别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他们偏偏以大家族方式存在。
他们是文明与野蛮、善良与残忍、诚实与狡诈、知礼与霸道、理性与愚昧、主见与盲从、循规蹈矩与不择手段……的矛盾结合体。因此,他们往往习惯于把善与恶、正确与错误、人与神,各种矛盾的对立面合二为一。在他们看来,这种自相矛盾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人矛盾的地方越多,也就越显得成熟老练受到尊敬,没有矛盾单纯反而被人瞧不起。
因此,要想深入地了解日本、日本人,必须知道这些特点,否则.很难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本书只是试图通过具体的事例,想让读者对日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了解历史的本真形态。
谷川岳著的《东瀛政坛轶史(上下)》讲述了:明治维新是由德川幕府统治转换为天皇亲政体制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建立了中央集权政府,通过富国强兵实现了近代化,使日本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直接由封建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其转制速度之快,使国民有恍若隔世之感。但是这场维新运动领导人,只想学西方的方法,并不打算导入西方的价值观,来不及或者说根本无意发展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因此,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文明进步,骨子里却充满血腥。
谷川岳著的《东瀛政坛轶史(上下)》为作者研究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到今天的政治生态和国家战略的学术著作,作者旅居日本三十年,查阅掌握大量日本档案资料的图片资料,又进行严谨冷静理性的学术论证,深刻揭示出日本政治、政权背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的思辨色彩,是近年难得一见的关于日本历史思考的厚重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