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丹青雅韵(一本书读懂中国绘画)/一本书读懂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姜正成主编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马王堆的帛画色彩绚丽,构图精谨,可是我们无法知道它出自何人之手,更无法知道这位画家是否还有其他画作存世;武梁祠的石刻古朴而不失生动,布局繁复而又自有秩序在其中,武梁碑上留下“良匠卫改,雕文刻画,罗列成行,摅骋技巧,委蛇有章”的记载,可是除了名字,我们仍然无法获得关于作者更多,哪怕一点点的资料;虽然我们可以如沃尔夫林所说,去欣赏一部完全以艺术风格为主体的“无名的艺术史”,但只有到了艺术家开始作为个体出现的历史当中,有人去专门系统地记载介绍他们的特点或者师承关系、为他们编造传奇,才真正说明绘画、或者说雕塑其他类型的艺术开始摆脱完全实用的状态,而承载自身的审美价值与追求以及艺术家个性等等因素,正是这些才开始了一段真正的艺术史:在欧洲,这种情况始于十五世纪早期的文艺复兴时期,在中国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早有记载的画家之一是三国时吴国一位叫曹不兴的画家,说他画屏风时不小心滴上了一滴墨,就顺势将它画成一只小飞虫,孙权看到了伸手去拂,信以为真。不过,中国似乎很快就摒弃了以画得栩栩如生作为对画家高评价的标准,而选择了另外一种审美情感,这种标准早、高的典范即是下面所谈到的顾恺之,他也是有较可信作品面貌存世的的早期画家。

先来看看他的《 女史箴图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被大家普遍接受的顾恺之作品有三种:除了这卷《 女史箴图 》之外,还有《 洛神赋图》和《 列女图 》,其实都是后代的摹本,只是因为通过种种研究认为这三种临摹得很忠实原作,特别是前两幅,所以现在对顾恺之的认识主要是来自《 女史箴图 》与《 洛神赋图 》。《 女史箴图 》一般被认为是隋唐时的临本,清朝时收藏在圆明园,在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英军掳回英国,1903年大尉约翰卖给大英博物馆,现在是大英博物馆东方艺术品镇馆之物。

《 女史箴 》是在顾恺之生活的那个年代流行于上层社会女性之间的一篇文章,成书于顾恺之出生前50年左右。晋惠帝的皇后贾氏妒忌权诈,荒淫放恣,有一些大臣都曾提出废黜她的主张,时人张华在这种背景下写了《 女史箴 》。“女史”是负责后妃礼仪教化的宫廷女官,“箴”是一种规诫性的文体,文章讲的是女性应该具有的操守与品德,全文300余字,有叙述,有举例,写得很是生动。不过对于上层人物,尤其妇孺之辈的人,他们的阅读是需要乐趣的,纯粹的文字,即使优美也很难留下太深刻的印象。顾恺之的《 女史箴图 》就像今天的插图本《 女史箴 》,它采用的手卷形式与当时书本的形式也是一致,而且它按原文内容将手卷分为几段,每个单元单独成画,让人在欣赏美人的同时欣然记住了张华的教诲。现存的《 女史箴图 》前部有残缺,只保留了九个片段:冯姬挡熊、班婕辞辇、割欢同辇、山水寓理、修容饰性、同衾以疑、家族欢聚、爱极则迁、静恭自思,以及结尾处依原文画一司箴女史,而二女欣然接受状。

顾恺之在这卷画中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美丽的女性形象,像现存第五段描绘的梳妆女子,一位正对镜描眉,一位插手端坐,享受着女官为她拢发。《 女史箴图 》中女性的着装多以白色为主,饰以红色飘带、裙尾,或外裙,风格简单典雅;人物表情非颦非笑,如果注意她们的目光,目光所及处如果不是画中人物,就一定是落在某虚无处,从不投向画外,更不会与观者的你对视,这样的处理使人物不带半点挑逗,只余内敛与自持。这一幅画表现的是“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性之不猸,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顾恺之并没有激烈地从反面表现文意,而是画出美丽而谦逊的夫人,你看被人侍候的那位夫人甚至没有将目光投向镜子中的自己,而是望着镜子下方空处,应该是画家故意处理,以突出夫人的美德。P32-34

后记

本系列图书以轻松活泼的语言,分十个专题介绍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内容丰富,引人人胜,是一套理想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本系列图书的编写和出版,离不开中国财富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编辑同志的辛勤工作,在此,谨向社领导和编辑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引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和观点,我们已经征求了部分作者的同意并支付了稿酬,但其中一些资料来自互联网和一些非正式出版物,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敬请作者见书后及时与此邮箱联系:724176693@qqcom。我们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稿酬并寄送样书。

目录

第一章 “元四家”中的吴镇、倪瓒、王蒙神秘瑰奇:先秦时期的绘画

 早期的岩画和陶器绘画

 青铜器绘画

 独树一帜的漆画

 壁画和装饰画

 帛画:中国画的奠基

第二章 古朴超逸:秦汉时期的绘画

 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

 墓室壁画

 马王堆帛画

 秦汉画像砖

第三章 文化交融:魏晋南北朝的绘画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背景

 顾恺之《女史箴图》

 哀婉的情歌《洛神赋图》

 陆探微、张僧繇等南朝画家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谢赫《古画品录》

 北朝的石窟壁画

第四章 全面繁荣:隋唐时期的绘画

 中国古代美术的

 展子虔《游春图》

 阎立本《步辇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张萱《捣练图》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

第五章 黄金时期:五代两宋的绘画

 五代绘画的承前启后

 宋代绘画的繁荣兴盛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黄筌《写生珍禽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

 郭熙《早春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李唐《万壑松风图》

 李唐《采薇图》

 马远《踏歌图》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赵佶《听琴图》

 苏轼《枯木怪石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第六章 文人水墨:元代的绘画

 从山水中寻找精神家园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钱选《浮玉山居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元四家”中的吴镇、倪瓒、王蒙

 王冕与柯九思

第七章 个性张扬:明代的绘画

 明代绘画概况

 传承宋画的浙派

 吴门四家

 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明代宫廷画家

 徐渭的写意花鸟

 陈洪绶、曾鲸的人物画

 唐寅《孟蜀宫妓图》

 商喜《关羽擒将图》

 崔子忠《伏生授经图》

第八章 集其大成:清代的绘画

 四画僧

 金陵八家

 南宗的继承者:清六家

 宫廷画家的洋画风

 扬州八怪

第九章 多元格局:近现代绘画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海上画派

 岭南画派

 于传统中求变革的中国画大师

 平易近人齐白石

 浑厚华滋黄宾虹

 兼收并蓄张大千

 雄奇博大潘天寿

 激情迸发傅抱石

 画以载道徐悲鸿

 中西合璧林风眠

 变法求索刘海粟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韵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此后,周代宫廷、明堂、庙祠中的历史人物,而战国时的漆器、青铜器纹饰,楚国出土的帛画等,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秦汉王朝是中国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大国,疆域辽阔,国势强盛,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与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文化交融,佛教美术勃然而兴,涌现出一批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这一时期,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

唐宋时期,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画家辈出,佳作纷呈,创作理论也形成体系。至元、明、清,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在题材上,山水画、花鸟画占据了绝对的地位。

中国绘画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魅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

中国绘画重视笔墨,以线作为塑造形象的基本手段,而不是像西洋画那样重视光线体面,因此,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之说。南北朝时谢赫在其所著的《画品》中,列有品评绘画艺术水平高下的六法,即提出“骨法用笔”的准则。例如,东晋顾恺之作画如春蚕吐丝,纤柔优美,紧劲连绵;吴道子的线描豪放健美,笔不周而意周,画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此后不少画家着力追求用高度简练的笔墨表现丰富的内容,元代以后,更重视吸取书法用笔入画,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

本书是一部简明的中国绘画史,全面介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品评历代名家名作,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知识,提升艺术修养,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有益的,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肯定。

内容推荐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民族特征。其强调神似、讲究意境、巧妙布置,能引起无限遐想,常达到引人入胜、玩味不尽的效果。姜正成主编的《丹青雅韵(一本书读懂中国绘画)》是一部简明的中国绘画史,全面介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品评历代名家名作,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知识,提升艺术修养,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有益的,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肯定。

编辑推荐

中国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波澜壮阔,在世界美术史上形成了最为繁盛而独具风格的绘画体系。

素绢宣纸,铺染的尽是中国文人的诗意情怀;翰墨丹青,映照的都是中国绘画的艺术格调。

本系列图书以轻松活泼的语言,分十个专题介绍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内容丰富,引人人胜,是一套理想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丹青雅韵(一本书读懂中国绘画)》是其中一册,由姜正成主编。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6: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