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宝玉著的《草根记--一个江南农村青年的人生记述》全篇,大多属忆旧、思旧、怀旧,亲情、乡情、友情兼而有之。我一生经历曲折坎坷,许多记忆如岁月风里的片片落叶,如不赶紧捡拾,过些时怕是连影子都会没了。于是在亲朋好友的鼓动下,终于静下心,拿起笔,花了半年多时间,把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梳理了一遍,于是就有了眼前的这本小册子。
| 书名 | 草根记--一个江南农村青年的人生记述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顾宝玉 |
| 出版社 | 山西经济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顾宝玉著的《草根记--一个江南农村青年的人生记述》全篇,大多属忆旧、思旧、怀旧,亲情、乡情、友情兼而有之。我一生经历曲折坎坷,许多记忆如岁月风里的片片落叶,如不赶紧捡拾,过些时怕是连影子都会没了。于是在亲朋好友的鼓动下,终于静下心,拿起笔,花了半年多时间,把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梳理了一遍,于是就有了眼前的这本小册子。 内容推荐 《草根记--一个江南农村青年的人生记述》介绍:从孩提到现在的50多年间,苏南大地“队办企业”、“四千四万”、“苏南模式”、“三来一补”、“中外合资”等等“新词”迭现,每个背后都是一段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我读过《激荡三十年》一书,如果说“吴晓波用他的心和他的笔为我们编织了这三十年间(1978—2008)大政治背景下企业和企业的《货殖列传》”(北京大学教授、《北大商业评论》执行主编何志毅语),那么顾宝玉则是用他的心和亲身经历为《激荡三十年》写了一份“个人案例”。 目录 心酸的童年 青年时代 建办土砖窑 跟时代“革命” 建办纺纱厂 建办石灰厂 建办呢绒厂 建办染色厂 建办腈纺厂 建合资企业 当好村干部 建山泾大桥 建山泾小学 纪念先辈们 建设新农村 企业搞改革 当好企业主 建造加弹厂 捐建延寿阁 种植银杏树 捐建藏经阁 轶事点滴 杂记 后记 精神的力量(编后语) 试读章节 心酸的童年 我1945年3月12日(农历乙酉年、正月廿八、子时)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白茆乡百步泾顾家湾。祖父顾根生,种田兼做木匠(自学木工),1969年病故,享年73岁;祖母周梅珠,种田(农村家庭妇女),1956年病故,享年62岁。父亲顾祖(口男),种田兼做木匠,1988年病故,享年73岁。母亲顾五咲,嫁到我家称顾门顾氏,出生于芙蓉庄(即红豆山庄旧址)。当我三岁时,也就是1947年农历四月,年仅31岁的母亲生病去世了;按我后来推算,母亲到去世共生了七个孩子。大姐顾大保,大我七岁,属虎;哥哥顾雪昌,大我六岁,属兔,因在农历十二月下雪时出生的,所以名字里带一个“雪”字,叫雪昌;他俩差一岁,一个大月生,一个小月生。我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二人都夭折了(姐姐是在领养人家后夭折的);我下面有个弟弟,送养我叔叔家,八岁时病死了。我娘临去世前又生了一个,在旧社会传统观念里,宿母里(坐月子)去世的女人,人殓时必须在尸体腰间捆绑一根银丝,后来在搬迁我娘的坟时,我姐姐和哥哥发现过一根银丝。 我娘去世时,我三岁(虚岁),一点记忆都没有;后来听人说,由于我家当时家境在白茆农村属中等偏差,比较贫困,而且我父亲已有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虽有一些田地,但房子是与叔叔合住的破草屋,我家只有一半,因此我父亲要想再找个老婆,难度很大。怎么办?我祖母周梅珠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农村妇女,她与我外婆商量把我放到外婆家,在相亲时让女方不知道我父亲有两个儿子,所以当初媒人提亲时只说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等到我父亲讨上娘子(再婚)后,生米已成熟饭,继母只能敢怒不敢言,才把我从娘舅家领回来。 我父亲1916年出生在白茆顾家湾。我们老家是从哪里迁移到白茆的,已无法考证。小时候只听父亲说是在沙上搬过来垦荒种田的,沙上地方大约是在江阴顾山那一带。我父亲排行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从我懂事起,我家早就与祖父分开另过了。父亲很能干,他脾气很大,但很聪明,干农活有力气,吃苦耐劳,对种田用的车盘等农具样样精通,做事非常有远见,与周边农民相处得非常好,大家都非常尊重他。我们姐妹五个,其中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生活压力很大。新中国成立后虽不买田买地,但儿子找对象要有房子,女儿出嫁要有嫁妆。我父亲是一个非常要面子的人,干活或帮人家做事,宁愿自己吃亏,不受人家闲话。一年四季一清早天没亮,就要到白茆街上去吃茶。我们这里有个传统习惯,在茶馆里吃茶的老人叫乡丁,有品位,有面子,有派头。我家孩子多,家庭经济一直非常拮据,父亲在他62岁时对我讲过,他一生的积蓄从未超过300元钱,稍微宽松点就要买木料准备造房子,或者做家具,为子女考虑成家,兢兢业业过了平凡的一生。 我娘出生在白茆芙蓉庄(现白茆芙蓉村),俗称大宅基。在我娘去世后的好几年间,我一直生活在娘舅家。娘舅家屋后面有棵红豆树,很高大;还有一个大竹园,我常在竹园里玩。天热时,舅妈和邻居家妇女在竹园里做花边。有时到前面荷花池里采菱吃,我大多跟在后面。娘舅家周围邻居我都很熟悉,他们都很喜欢我,我叫他们娘舅或舅舅(阿姨)。因大多是亲戚,都姓顾,过新年外婆还经常带着我到他们家去吃年酒。还有大我两岁的小伙伴福林,他娘也去世了,我叫他娘舅舅(阿姨),我们经常一起在香瓜桥的青石桥墩边和竹园里玩,有时跟着大人到荷花池对面的芙蓉庄庙烧香。荷花池以香瓜桥为界,东面池塘叫荷花池,西面池塘叫大金鱼池。小庙里面我是不敢走进去的,看见佛像非常害怕。我经常与福林一起玩滚弹子,掼铜板。他父亲叫根生,我叫他舅姨夫,后来他给福林讨了个继母,从此福林吃了很多苦头,经常被父母打骂,继母经常虐待他。P1-3 序言 2015年金秋时节,当我仔细读罢我娘舅顾宝玉的《草根记——一个江南农村青年的人生记述》初稿,心里充满了温情和感动。借用我读过的《麦克阿瑟回忆录》里的一句话“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最能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了。 事实上,在我娘舅的人生记述里,几乎所有的文字都是往事的点点滴滴,亲切而真实。记述里提及的所有人和事,我大都有印象或辗转听说过,只不过通过娘舅的笔,对其中的细节有了更深的了解。虽说都是些小人物或小事,但经过时间的沉淀,都变得那么有意思和有意义。 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也有深处。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社会的本质和变迁的真相,往往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社会中轰轰烈烈的重大事件,倒是那些作为社会主体的平民百姓的观念、日常生活和行为选择的细节变化更能反映社会的真实。因此,一个处于“草根阶层”的平民百姓的人生记述,对人们全面理解中国社会真实的发展过程,应该是有益处的。 我惊讶于娘舅的记忆,今年70周岁的人了,对往事记得那么清楚。这让我再次相信这样一个道理,漫漫人生途中,该记得的不会忘记,会忘记的应该就是不那么重要的东西。 真的这样。记得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是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这一切都已成了我们生命的印记,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好好珍惜。 是为序。 戈尚达 2015年金秋 后记 舞文弄墨,对我来说,确实是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把记述取名《草根记》,就是意在记录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基层的小人物在人生路上苦苦求索留下的或深或浅、或正或偏的串串足迹。假如这些记述对同辈或后辈们有所启示,那便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草根记》全篇,大多属忆旧、思旧、怀旧,亲情、乡情、友情兼而有之。我一生经历曲折坎坷,许多记忆如岁月风里的片片落叶,如不赶紧捡拾,过些时怕是连影子都会没了。于是在亲朋好友的鼓动下,终于静下心,拿起笔,花了半年多时间,把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梳理了一遍,于是就有了眼前的这本小册子。 《草根记》能顺利出版,得益于领导、亲人、朋友的鼓励和支持。特别要感谢我老伴周妙芬,与我风雨同舟半个世纪,相濡以沫,关爱之情,老而弥笃。还有我儿子顾宇洲,对我写作出版这本书的理解和热忱。中共江苏省委群众杂志社编审戈尚达为之作序,丁建新老师对书稿的修改提出了宝贵意见。还有许多同志也为本书贡献了智慧和辛勤劳动。对于他们,以及其他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同志,在此一并谨致以深切的感谢!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