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呼兰旧事空回首(萧红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庆龙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文学,改变着萧红的命运,一触及文学,她的欣悦之情就犹如飞泻瀑布,一发不可收拾。

国文教师对萧红影响巨大,他是个十足的激进派。是他最早把白话引入课堂,以活人的自由的语言代替死人的语言,促进青年人自由地活着。他一样熟悉新文学,经常把一些优秀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尤其是鲁迅的文字,总是被他当作文学的范本拿来讲说。也是在他这里,萧红开始接触到鲁迅,但她当时却不曾想过今后自己会与她十分崇敬的鲁迅先生有些交集。

萧红当时极为好学,多方向国文老师求教,老师乐得欢喜,他在交流时略见萧红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之处,更是多下了力气培养。

在国文老师的指导之下,萧红开始接触到了新文学,并十分广泛地阅读中外名著。萧红的文学兴趣变得愈加浓厚起来,一颗浇灌着自由和新潮的文学小芽儿在萧红的心中破土,伸展枝叶,迅速疯长。

鲁迅、莎士比亚、歌德等作品,是萧红的挚爱。她读他们的作品,如沐甘霖。饥渴的灵魂在她入文学世界之时,才开始鲜活起来。相比之下,对文学的爱好也就超过了绘画。

萧红不断地跟几位要好的同学交换书籍,聚在一起漫谈,有时也会争论。萧红发现,文学明显地有着更广阔的空间,可以伸展到看不见的黑暗的深处,而且,文字中有一种意义,其奥妙是画面无法呈现的。随着阅读的深入,对她来说,世界仅仅有美已经不够了。世界的色彩已经远远超过了画盘里的色块。她的心中生出更多的渴望。

在学校的三年时光里,萧红读遍了所有新文艺的书籍。这也更促使她对新文艺的追求达到了一个痴迷的程度。痴迷,未尝不是幸事。

逐渐,萧红开始写诗、写散文,用了“悄吟”的笔名,刊发在学校的黑板报和校刊上。悄吟,在她心中自有寓意,萧红的解释为,悄悄吟咏。这样一个笔名,正如她的性格一样,悄然沉默,却在沉默中生长出倔强而坚强的力量,控诉悲苦,追求自由,在沉默中生出最强大而坚韧的力量。

这个时期萧红对写作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她只是简简单单自在地涂鸦,在自己的小屋里,在片刻宁暇,用了小笔触,书写片断的情思,轻诉心头漂浮着的情绪。

一个真正作家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此时的萧红,已经悄悄地走到了文学的边沿。从吟咏只言片语,到建设一片独有的精神世界,是一番曲折的路程。

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发生了两个由路权引起的对外斗争事件,都牵连着哈尔滨这座北方城市。

其一,日本政府与奉系军阀秘密签订的《满蒙新五路协约》规定,由日本投资,承包东北五条铁路的修建工作。之后,社会各界纷纷集会反对,要求保护路权。

1929年5月27日,东北地方当局以苏方在哈尔滨总领事馆举行远东党员大会、“宣传赤化”为由,命令哈尔滨特警处前往搜查,逮捕了39人,同时封闭中东路苏联职工联合会。在爱国情绪的驱动下,东北境内掀起了一场反苏风潮。

萧红和她的同学们都是热血青年,亲临如此风潮,她们定不会坐视不理,于是便投入到这滔滔风潮之中。

在运动中,萧红异常亢奋,大约此后一生中,也不曾有过这样的亢奋。当韶华逝去,当年的热情也早已经在一次次命运的飘荡中冷却,她的心底已经再也难以喷涌出当年的热血了,只有当开启回忆的大门,才能找到一点点余韵。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深深地铭刻在她的生命里,那是她生命中不可愈合的巨大伤痛。

当时的萧红,正处在狂热状态,热血冲昏了头,她拼尽全力地涌到风口浪尖上,追赶时代的大潮。

突然,一封电报,犹如晴天霹雳,使她彻底冷静了下来。电报是家里发来的,简短的几个字,却字字都锥在她的心头。祖父去世了。

那个家园里最后的温暖和牵挂,没了。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死亡带来的剧痛。她万难接受,消殒的竟是这世界上唯一温暖着她的人,她心中最系念的人。

萧红呆愣住了,痛苦自心中潮涌而出,把她一次又一次推向了悲伤的谷底。她深知,没有了祖父的爱,她也就更加的孤独。这个冷漠的世界,因为没有了慈爱的祖父,从此会更加荒寒寂寞。今后的路,要怎样走?她心中喷涌出一种类似于绝望的情绪。

她绝望地想,祖父离开了,就再没有同情她的人了,剩下的尽是些凶残的人了。世上最大的悲伤,也莫过于此了吧。

天涯孤女,清泪长留,祖父离世,也带走了她在这世界上的最后一丝温暖。她只能反反复复地温习着后花园里的旧梦,牵念起那段温暖的过往。P17-19

书评(媒体评论)

他就像一场大雨,很快就可以淋湿你,但是云彩飘走了,他淋湿的就是别人。我就像他划过的一根火柴,转眼就成为灰烬,然后他当着我的面划另一根火柴。

——萧红

目录

后园里的童年

苦乐参半的童年

渴望着长大

矛盾过后

文学的种子生根发芽

新生,拥抱新天地

第一次叛逆远走

孤苦天依,天寒心更寒

叛逆出走,失败告终

求学无望,屈服于现实

不速之客

寒夜独行

旅馆堕落

缘分来了就是你

心有灵犀,苦难与热恋

一见倾心

喜悦重生

捉襟见肘的日子

悲悯沉重的人生

互相搀扶取暖

极尽辛酸

开始写作

逃离哈尔滨

散落天涯,一颗无畏的心

经大连辗转青岛

坚定的写作

上海漂泊

与鲁迅先生珍贵的交往

文坛崭露头角

鲁迅先生对萧军萧红的照顾

笔述辛酸泪生活

当爱已成往事

离殇,独自为爱疗伤

单薄的倩影

只身前往日本

樱花雨落,最伤心

拜谒鲁迅墓

别了,我的爱

只身前往北平

民族战争时的热火岁月

快乐时光

临汾之别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和平分手

漂泊不定的浮萍

辗转重庆

天涯孤女,落花伤逝

黯然失色

呼兰旧梦

最后的历程

似水流年芳尘去

序言

命运的洪流太过凶猛,置身其中犹如被卷入漩涡,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所有的平衡力。每一个人都常会被命运的无力感囚困着。

萧红的一生便是如此。年幼失母,年少丧家,被父亲开除了族籍,成了无根的草,连同她的生命,注定漂泊一生。但萧红非常坚强、倔强,虽是浮萍一梦,却不曾枉费此生。在回忆里,幸得精神乐土,绽放光彩。

萧红用梦中的呼兰与花园来抵抗她生命中的诸多不幸:童年,爱情,病痛,孤独与早逝……在这悲喜的一生中,一阵阵的“冷雨寒风”自窗外呼啸而过,她用明丽越轨的文字抵挡终生无以排遣的荒凉、寂寞,也感受文字带给她的幸福与快乐。她像一只金翅乌,热望着自由、温暖、爱与光明。

她的人生,是一首跌宕的歌,让人落下泪来,又笑出声音,沉默下去,是哀伤连绵不断地涌来……

她冷洌的文字,印刻着生与死的轻易和沉重。她的率性和敏感,描绘着世间的悲欢……

有人说: “萧红文中的悲悯和讽刺,可说是直承鲁迅的衣钵。萧红对人生是小处嘲讽,大处怜惜;张爱玲则是小处留恋,大处冷漠。张爱玲是冷的,萧红是热的。”

纵使岁月凄苦,她也遇到了美丽的爱情。一个年轻女子,躲在小小的屋子里,寒冷里穿着单薄的衫子,面对着空空的四壁,翘盼爱人归来,心中即是无限安宁和满足。

然而,往昔的美好仓促即逝,当情薄缘尽,她只道:“三郎,我们分手吧。”

这是萧红对萧军说的一句爱情结束语。只此一言,他们所有的情爱与怨恨都永远地划下了界限。她轻轻拂袖而去,却是此生诀别,在他们青春的时刻。从此也天各一方,一生再未相逢。这离别,如此轻飘,却又格外沉重。

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无声地诉说着,渴望自由,不受牵绊。她的字,凝华成一句叹息,一种声音,一种风景,一抹色彩……她的笔端,总是流淌着深情。呼兰河的故乡,是她难忘的旧梦。伤害也在,温暖也在,那是铺在生命底处的色彩。

她笔端的风景,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仿佛一股暖风,直吹进心里,感觉到亲切的来自土壤的芬芳,缥缥缈缈、遥遥远远的,仿佛记忆,在异乡的城市里若隐若现,温暖着多少异乡异客。

萧红,从荆棘丛中杀出了一条血与泪的路,她说自己“是《红楼梦》里的人”,于是,只好“留着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去了……”

读她的人生,品她的作品,初来味苦,渐渐地会品出一种温甜,流淌在心间。执此佳酿,与读者共享。

内容推荐

萧红,一个命运多舛的传奇女子,她一生苦难,一生流离,悲惨命运磨砺出来的是她令人悲悯的传奇。年幼失母,年少丧家,被父亲开除了族籍,成了无根的草,十几岁就逃婚、怀孕、被弃。她得萧军救助,互生爱意,却不幸遭萧军暴力与背叛;狠心离开,遇端木蕻良,怎奈又遇人不淑,在端木的胆小与自私中隐忍。生命的*后,她认识了骆宾基,并与他许诺来生……这一切不幸的遭遇沉淀了她写作上的才华,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今日让我们读她的人生,品她的作品,初来味苦,渐渐地会有一种温甜,流淌在心间。执此佳酿,与读者共享。

《呼兰旧事空回首(萧红传)》作者张庆龙以细腻敏感的笔触讲述萧红坎坷的一生,让我们在这一行行的饱含深情的文字中,怀念这位集才情和美丽于一身的奇女子。

编辑推荐

一个天真浪漫的姑娘,一个苦苦追寻爱情与温暖的女人,演绎了一段段凄美坎坷的爱情故事……读懂了萧红,也就读懂了女人,读懂了爱情。

萧红丰富而曲折的人生经历,锻造了她的灵魂,她将人生悲欢与感慨诉诸笔下,留下了数百万文字和多部传世经典作品。

《呼兰旧事空回首(萧红传)》作者张庆龙以细腻敏感的笔触讲述萧红坎坷的一生,让我们在这一行行的饱含深情的文字中,怀念这位集才情和美丽于一身的奇女子。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