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娜·斯比丽著的《海蒂(精)》是一部永远也不会过时的小说,故事情节淳朴而温馨。在这部作品里,作者通过许多真实感人的生活场景和恰到好处的艺术细节,塑造出海蒂真挚感人的艺术形象。作品中其他人物,如外表冷漠、内心善良的爷爷,喜欢放羊玩耍而不爱学习的彼得,以及懂得孩子心理、善于启发和引导孩子的克拉拉的奶奶等,也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也是这部作品深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海蒂从小就成了孤儿,是姨妈把她带大的。在她5岁时,被送到了隐居在阿尔姆牧场的爷爷那里。在那里,她慢慢打开了性格孤僻的爷爷的心,她还认识了羊倌彼得。8岁时,海蒂被姨妈骗去给克拉拉小姐当游伴,她的到来给克拉拉小姐带来了快乐,两个人成了好朋友。后来,海蒂重新回到了爷爷身边,奇迹又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约翰娜·斯比丽著的《海蒂(精)》是“企鹅青少年文学经典系列”中的一本,是世界经典小说《海蒂》的全译本长篇小说。
天真善良、聪明可爱的8岁小姑娘海蒂被姨妈送到山上,跟性情古怪孤僻的爷爷住在一起。很快,她就爱上了山上的一切,爷爷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海蒂也同时认识了牧羊人皮特,和他成为了好朋友。可是后来姨妈又把她送到城里的一户人家去陪伴有残疾的克莱拉小姐一起学习。那里虽然衣食无忧,但女管家对她非常严厉,女仆也瞧不起她,最主要的是没有大山和自由,海蒂由此患上了思乡病。 最后,海蒂终于又回到山上。而且,在她的感染与鼓励下,她双腿残疾的好朋友克莱拉重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
在一个古老而风景宜人的山村梅恩菲尔德,有一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从那里出发,穿过碧绿的原野,一直延伸到山脚下,矗立在旁边的是巍峨险峻的高山,它居高临下地俯瞰着谷底的景致。沿着小路攀缘而上,地势逐渐开阔,四周芳草萋萋,山花烂漫,沁人心脾的芳香弥漫着整个山野,这是一条直接通往山顶的山路。
六月里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在这条狭窄的山间小道上,一个身材高大、体格健硕的村姑,手里牵着一个小女孩儿往上走去,小女孩儿的脸蛋热得红扑扑的,被阳光晒黑的皮肤仍能透出红来。但令人奇怪的是,尽管是六月的骄阳,可这个小孩儿却被裹得严严实实的,似乎要抵御刺骨的寒风。小女孩儿看起来不过五岁左右,可从外头一点儿也看不出她的身形,因为很明显她穿着两件,甚至三件衣服,一件套一件,脖子上还一圈一圈地围着条红色的棉质大围巾。那副滚圆的打扮,再加上那双笨重、钉了钉子的登山靴,小女孩儿只能吃力地冒着酷热缓慢往上走着。两人就这样从山谷往山上走了约莫一个钟头,来到半山腰,这里坐落着一个叫作“德夫里”的小村子。一进村,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跟她们打招呼,有些人从窗口或家门口向她们问好,有些人在路上跟她们寒暄问候,原来这里就是那位村姑的家乡。不过,这个姑娘并没有在路上停留片刻,她一边回答熟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相互问候,一边脚步不停地向前走去。等她们来到村子的尽头,这里零星地散落着几户人家。一个声音从一家房门口传来:“等一下,迪特,你要是再往上走,我也跟你一道去吧!”
听见了招呼声,迪特停下脚步。小女孩儿一下子挣脱开了她的手,一屁股坐到地上。
“你累了吧,海蒂?”迪特问道。
“不累,只是热得要命。”小女孩儿答道。
“我们很快就能到山顶了。你得再坚持一会儿,快点儿走好吗?再有一个钟头就能到了!”迪特鼓励着小女孩儿说。
这时,一个胖乎乎看上去挺慈祥的妇女从屋里走出来,跟她们两人结伴同行。两个熟识的大人走在前头,小女孩儿跟在后头。这两个人很快就攀谈起德夫里村里村外所有村民的情况。
“说真的,你这是要把孩子带哪儿去?”路上刚加入进来的伙伴问,“我想这是你姐姐留下的孩子吧?”
“是啊,”迪特回答说,“我要领她上大叔那儿去,她得留在那里。”
“什么?你让孩子跟奥姆大叔住在一起?你没搞错吧,迪特!你怎么能这么做呢?你和那个老头儿一说,肯定会被他撵回来的!”
“他不能这样做,他可是孩子的爷爷。他必须为这个孩子尽尽义务。我可是一直照顾着孩子直到现在。芭贝尔,不瞒你说,这次我找到活儿干了,我实在不想因为这孩子的缘故而丢了这么好的机会。所以,该轮到她爷爷尽义务照顾她了。”
“是啊,要是他跟别人一样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热心的胖芭贝尔一本正经地说,“但是,你也知道他是什么人哪!他怎么可能懂得照顾小孩子,而且还是个那么小的孩子!这孩子跟他一起生活能受得了吗?还有,你到底是要上哪儿干活儿去?”
“到法兰克福,我在那儿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迪特解释说,“那户人家去年夏天来山下的温泉时,正好是我负责打扫他们的房间。那时他们就说希望我上他们那儿干活儿,可是当时我没法儿去。现在他们又来了,再次说希望我过去。这回我可打算一定要去,对于这些,我想你能理解的!”
“唉,幸好我不是那孩子!”芭贝尔无可奈何地叫嚷道,“根本没人知道山上那老头儿到底怎么样!他跟谁也不往来,一年到头也从没见他踏进教堂一步。要是他偶尔从山上下来那么一次,人们也会躲开他和他的大粗棍子。只要远远地看到他,就会瞧见那颜色花白的大粗眉,还有那特别吓人的大胡子,人见人怕。他看起来简直就跟异教徒老头儿和印第安人差不多,人人都怕在路上撞见他。”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