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是房产税前奏
2015年3月1日9时42分,徐州市行政服务中心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这一天,《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实施。也就是说,自即日起,徘徊多年的不动产统一登记终于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今后,包括集体土地、房屋建筑所有权等在内的十类不动产将进行统一登记。
房子是老百姓手里不动产的大件。不动产统一登记无疑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利好,不过对于那些手中拥有多套住房的人以及准备买房的购房老百姓,他们更关心的是不动产登记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房价;开发商们也在琢磨,不动产登记对楼市和行业发展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其实,影响中国楼市走向的核心因素除了市场供求关系外,更多的还是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等制度层面的变化调整;房产税的推出试行也是通过调整税收结构来实现对楼市的传导作用。所以不动产统一登记“新政”带来的新规则新政策对房地产业具有长远的发展制度层面影响,而非在乎短期房价波动。
不动产统一登记助力“去库存”。将手里的房屋纳入到统一登记平台,不是简单的信息汇总,而是对楼市存量的大摸底。政府在经过单纯依靠行政干预的调控时期之后,总结经验教训,正在回归市场调控的主线,政府的重点转为辅助建立市场新秩序,集中消化存量房,为提振区域经济腾出新的投资建设空间。去库存将是一场持久战,面对截至2014年全国待售面积6。21亿平方米的库存量,光有去库存的决心是不够的,要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这样的大数据平台作为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支撑,有的放矢地制定去库存的“作战方案”。
不动产登记是房产税前奏,将实质性推进房产税的全面开征进程。由于在过去关于住宅的信息并没有社会化统一整合登记,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信息登记基本上是分割使用的,现在通过不动产的统一登记制度,能够更加精准、全面、及时地把房产的信息汇总到统一的大数据管理平台。这让房产税的推出就更加有精准性和科学性,具备公平性前提。房产税的征收原本是为了调节社会资产财富分配,对房价的影响并非直接。但正是因为缺乏对不动产确权数据的统一登记,使得过去在上海和重庆等地的房产税出现了漏征和执法成本过高等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如果房产税的开征缺乏足够的覆盖规模和执法的严谨性,那将产生偷税漏税等道德逆向选择,不利于中国财产税改革的推行,对房价的理性引导也缺乏实际意义。只有建立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下的房产税才更能实现引导房价回归理性的市场预期,而不再是依靠“是否马上开征”的争议来影响短期房价的涨跌。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有力保护不动产交易及持有环节的合法权益。至于担心在统一登记后是否会泄露个人的合法财产的隐私权,这在《不动产统一登记暂行条例》中已经得以明确,只有不动产的相关权利人及其他法定关联人可依法查询。将在2017年实现登记信息共享,依法公开查询。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对房屋买卖的过程实施全方位权益监督保护,每一套房产在交易过程当中,经过了严格的手续,每一套权属是非常明晰的,包括它的交易时点等这些信息。严格的不动产统一登记执法将极大提高确权法律文件造假的成本,让一房多卖的现象绝迹。另外,一旦不动产的关联权益受到侵害,会有更详尽的追偿依据,便于司法取证调查。
总之,如果说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对房地产业会产生什么影响,那就是不动产登记新政让中国楼市投资不再那么“任性”。不动产登记制度不是为了打压楼市,相反它长期利好楼市,它让房价更透明,让供求关系不再是一本糊涂账,也有利于房价的稳定。短期房价波动只是不动产登记的假想敌,不动产登记新政对房地产业发展将起到长期稳定作用。见房子就买的疯狂投资、占有不动产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P136-138
改革红利离你还有多远?
很多事自己总觉得别人做起来很容易,轮到自己尝试的时候才知道这其中的辛苦周折,比如写书出书这件事。不过比作者更辛苦的却是读者,因为读者不但要先读出作者的文字意图,同时还要悟出自己的内心需求。不过,如果一本书被读者评价为生涩难懂,我一定不相信是因为所谓的“众口难调”,找借口总是不好的习惯。
就像说挣不到钱赖社会一样,怨天怨地最后除了变成怨妇、屌丝男之外没有其他归宿。所以包括作者在内的诸位应时常激励自己一句话“改革再出发,你准备好了吗”,而不能是“改革又出发,我怎么又没赶上”的胡思乱想。“不离不弃”是改革进程的旁白,如果选择旁观那就必须接受红利收获的差距。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红利,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错过。改革首先是一种决心,投资首先是一种信念,学习首先是一种敬畏。把握好学习进修和投资改革的关系才有可能让改革的红利离你更近一点。
《改革再出发,你准备好了吗?》首先最希望各位读者能够从中读出什么是改革的“红利”,什么是符合自己能力和认知范围的投资红利。其实,改革带给我们的最大红利莫过给予人们一个全新的发展机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道理虽俗但还是要强调,投资需要大心脏,但前提是要有大智慧。股市和楼市是中国老百姓投资的两大战场,至于其他的投资种类似乎只有在股市、楼市都熄火了的时候才会考虑,殊不知包括创业在内的“辅助”投资渠道的获利机会正是在“不受待见”的时候出现的。这再次验证了投资是一门哲学的定理,心态决定状态,没有最好的投资机会,只有更好的机会选择。当一个社会的投资需求成为一种刚需的时候,能跑赢社会投资行情的人不再是那些“有钱任性”的群体,而是让投资获益变得越发具有技术含量。
走在改革的大道上,别人能最有效帮到你的是建立路标,而不是代替你选择路径和替你走路。每当遇到诸如“请直接告诉我现在投资什么最容易赚钱”此类的问题,我总会反思我们的投资文化的确非常匮乏。投资中石油、中石化最挣钱,可是和散户不沾边;成为乔布斯挣起钱来最高大上,可是我们又没有乔布斯的天分与专注。毫无疑问。,当今社会缺的不是投资机会和资金,缺的还是文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道理不能吃透,就相当于和改革红利说再见!那才是真的跟钱有仇!
总之,衷心感谢各位读者对本书的包容与捧场。一本好书的背后不仅仅站着一个勤奋的作者,更凝聚着出版团队的汗水和读者们的不离不弃。在此,谨以此书献给对我关爱有加的老师学长,献给一路支持和陪伴我的小伙伴们,献给每天关注我且不离不弃的粉丝们,更要献给抚育和教育我成长的妈妈。
刘艳 2015年1月19日
于北京大学廖凯原楼
有一种希望叫做改革
从小到大最羡慕作家,羡慕甚至嫉妒人家为什么总能有那么多话要表达,后来才发现真正能写在纸面上的永远是有限的,这世界上有很多是不能说的“秘密”,比如投资成功的诀窍。职业作家和业余作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有既定的写作目标,而后者却没有,所以惊喜也往往属于无心插柳者,正是结果的不确定性给参与者带来了无限希望和毫无边界的畅想。
人们把细化社会分工视作人类工业文明的代表,殊不知分工的细化往往也会诱导视野的狭隘。于是,当人们厌倦了机械的社会分工之后,开始寻找交叉跨界的乐趣。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当人类停止思考,上帝也会哭泣。真正的人类文明来自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更来自于对已知世界的反思。所以,无知也是一种品德,敬畏亦是一种态度:反思固然痛苦,但结果充满光明。对历史的反思永远会伴随着当下的改革,因为人类的贪婪无处不在,其中就包含了对美好未来的贪恋。市场经济改革的大获成功归根结底是基于对人性的激发,重启改革就是重启人性。对人性的解读,使得冷酷的改革拥有了一丝浪漫理想主义,希望总是美好的,现实的骨感至少是为未来的丰满而准备的。
回到我们的现实,人们痛恨既得利益者,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又有几个不是37年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正是因为有了所谓财富比较,才会有对自身地位的不满。对于全社会而言,物质财富的差距往往不是最可怕的,但却是最容易被发现、最轻易被利用的。人性的优点和缺点通常是统一的,即永不满足。永不满足的特点就决定了改革的永不停息,永葆现在进行时才是真改革的魅力所在。总会有人感叹没抓住改革的机会,如果你明白改革的永动性就不会错过新的机遇。回想当年,该下海的时候,你站在岸边观看;中国股市初创时暴涨疯狂,可在接近尾声的时候你才奋勇入市;当楼市黄金十年该出手买房的时候,你觉得还要再等等。太多的擦肩而过让你的抱怨有了充足的理由,殊不知,市场之所以能疯狂正是因为有人从中受益,只不过那个人不是你。沐浴市场的疯狂不仅需要胆量,还更需要智慧,需要同时具备感知市场信息和判断出手时机的智慧。这类智慧的培养可以来自经验,但是首先要对市场改革有一个本质的认识。对于市场而言,改革的内容永远都在变化,最大的市场规律就是“没有规律”,怎么办?这时就需要一种信念,那就是关于对“市场改革”的改革永远不会停止。市场需要改革,改革自身更需要变革。只要改革不停止,我们的发展希望就不会熄灭,我们的发展机会就会常在。抓住改革的机会不仅要有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浪漫主义情怀,还更要有些务实的精神,那就是“学习”。
市面上的财经投资宝典图书已经够多了,各位看官通常是读的时候兴奋不已,合上书却又自叹不如,感觉难以企及。其实,一本真正的好书不在于能够让读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而是要让读者感悟到读者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启读者自己的智慧之门。所以,笔者一直认为,写书和讲课一样,重在启发和激活,而绝非简单的说教和成功经验的灌输。毕竟,能写出来的东西终归是有限的,哪怕其中有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语能够像火种一样播撒在读者的内心,那也是作者的造化。
关注和参与财经评论也有段时间了,编写此书也是受到周围朋友的鼓励。在此,笔者也甚为感激。笔者始终认为财经评论员的社会意义在于第一时间以最接地气的方式与大众分享财经时政背后的投资发展信息。财经评论通常没有高深的经济学理论,而是要给读者一个定制化的结论思考空间。相比提供较参考性的评论信息,通过财经评论让大家点燃投资发展的自信心则更为重要。
房子、车子、票子,这些只有在各位读者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投资价值观后才会离你更近一步。新常态,新心态,有一种希望叫做改革,改革不止,希望不灭。
刘艳
2014年12月12日
于北京大学
改革开放30年,当年的政策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国情,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同时面临制造业“去产能化”、房地产“去泡沫化”、金融体系“去杠杆化”、环境“去污染化”四大“阵痛”,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在此形势下,深化改革势不可挡。2015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必将涌现新机遇、新挑战。
刘艳编著的《改革再出发你抓住机会了吗》把脉当下时局,聚焦改革热点,从金融改革、地产改革、民生改革、制度改革四大板块深度分析和解读改革的背景及改革的前景,希望帮助读者拨开重重迷雾,抓住创造财富人生的机遇。
《改革再出发你抓住机会了吗》作者刘艳是著名财经评论员,她以最接地气的方式与大众分享财经时政背后的投资发展信息外,还向大众普及金融知识,例如房价高企的缘由、“沪港通”“一码通”背后的股市大棋局、何为股权众筹阳光化……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多年,人民的钱袋子鼓了,财富意识比以前更强了,但是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远未形成,投资获益越发具有技术含量。股市、楼市、黄金、银行理财、P2P……哪个投资渠道能让钱迅速生钱?当今社会缺的不是投资机会和资金,缺的还是文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者不是替读者选择路径和走路,而是开启读者自己的智慧之门,帮读者在财富道路上建立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