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枭雄(杜月笙)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巫解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少年立志出乡关

历史是逝去的今天,今天是明天的历史。从这个角度看,一切过去和未来,都是当下。

站在当下,可以检阅时光链条的任何一个节点,以及这个节点上的每一个人物。接下来,我将把这个节点定在公元一八八八年,人物是杜月笙。

于是,时光飞速逆流,带着我们回到并不遥远的一八八八年。

一八八八年,正是清末光绪十四年。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病人膏肓,风雨飘摇中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

这一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很多事——京城、山东、东北奉天等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震,而安徽怀宁等地则遭遇了水灾。另外,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正式上任,台湾省正式建立。

如果这些都不算什么的话,那另外两件事大概可以算是大事了——一八八八年十二月十七日,北洋水师在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几乎同一时间,慈禧老佛爷一声令下,开始大肆修葺供她消暑的颐和园。

本来,这两件事不该发生交叉,但充满戏剧性的是,修葺颐和园所用的三千万两白银,是以海军经费的名义筹措的。也就是说,本该拨给北洋水师的军饷,被挪用到了颐和园的建造上。

这两件事合在一起,就成了清王朝灭亡前的一件大事。而此时,内忧外患的清王朝距离它最后的葬礼只剩下区区二十三年了。

总之,这是一个乱世。所谓乱世,必是充满了变数的年代。既有变数,就会有英雄、枭雄粉墨登场,大展手脚。

杜月笙,可谓生逢其时——这年的八月二十二日,在上海浦东高桥镇的一栋旧房里,杜月笙呱呱坠地。接生婆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小肉疙瘩,平平常常,毫无特色。她洗了把手,接过杜家微薄的酬金,连声喜都没道.就颠着小脚回家去了。她不会想到,这个出生于贫困之家的小娃娃,日后会飞黄腾达、八面威风,几乎把整个上海滩玩弄于股掌之中。

这也不能怪接生婆有眼无珠。与大多数非凡之人出生时的盛况不同,杜月笙生得太普通了,既无神物驾临,也无红光满室,她的母亲更没有梦到月亮、太阳、星星之类的星球坠人怀中——而这些异兆,历来被当作传奇人物的人生起点。细细琢磨,有点类似赢在了起跑线上的感觉。

不过,如果一定要寻找特别的地方,那就是这一天正好是阴历七月十五,民间俗称的“鬼节”。所以,这个孩子一出生,家人都说他带有一身鬼气。尽管如此,幼小的杜月笙还是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杜文卿是杜月笙的父亲,这个老实巴交的中年汉子,一直在为生活努力奔波着。他曾在茶馆当过跑堂,也在码头做过丁役,后来终于有了点本钱,就与人合作在几十里外的杨树浦开了一家小小的米店,但时势艰难,买卖越来越不好做。

杜月笙的母亲朱氏,靠着给有钱人家洗洗衣服,有点微薄的收入,辛苦持家。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杜月笙刚满周岁的时候,朱氏病了。没办法,朱氏只好抱着襁褓中的杜月笙,步行几十里,去投奔在杨树浦开米店的丈夫。

可是,杜文卿米店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店中存下的陈米,早已卖了出去,而米价却一天天见涨,卖米的这些钱,根本就买不来多少新米。眼看着一天比一天难以为继,偏偏这时候妻子和儿子又来了,而且朱氏还有病在身。

面对这种情况,杜文卿更加忧愁。好不容易把朱氏的病治好,米店却眼看着开不下去了。于是,朱氏就和丈夫商议,进纱厂做工。当时,杨树浦有好几家纱厂,很多女子在里面做工。

谁知境况略略有所好转,就遭遇了不测风云——再次生育的朱氏因难产与世长辞。

看看刚刚死去的妻子,再看看刚来到这个人世的女儿,还有尚不懂事的儿子,杜文卿悲痛难抑,号啕大哭。哭完之后,他还得挺起脊梁,料理妻子的后事。杜文卿倾其所有为妻子买了一口白皮棺材,然后在亲人的帮助下,总算是把灵柩抬回了高桥镇。

朱氏的死,使杜文卿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但他必须挺着,如果他死了,一对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儿女还能依靠谁呢?他把杜月笙和他的妹妹一同抱回杨树浦,三人相依为命。

对杜文卿来说,生活太艰难了——忍受着丧妻之痛不说,还要挣钱糊口,还得照顾襁褓中的孩子,他实在是支持不下去了。最后,在亲友的劝说下,为了给三人都留条活路,只好忍痛把女儿送给了别人。

这件事在杜月笙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什么印记,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猜想到的是,从那一刻起,他对生活的感受肯定不再布满阳光。

许多年后,沧海桑田,杜月笙已成为名动全国的知名人士之后,曾千方百计寻找这位胞妹,但直到他逝世,骨肉团圆的愿望也没能实现。也许,那个襁褓中的孩子早就夭折了。

……

P1-3

目录

第一章 少年立志出乡关

第二章 水果行里做个小伙计

第三章 拜老头子人了青帮

第四章 黄公馆里寻个靠山

第五章 抱紧老板娘的大腿

第六章 进入核心圈子

第七章 有钱大家一起花

第八章 立了两个大功

第九章 娶了媳妇,立了门户

第十章 开办三鑫公司,做大烟土生意

第十一章 借刀杀人,扳倒沈杏山

第十二章 三大亨聚齐

第十三章 化敌为友,结交沈杏山

第十四章 啃掉严九龄

第十五章 解除黑粮危机

第十六章 倾力结交各路势力

第十七章 娶了两房姨太太

第十八章 捧优伶,黄金荣大打出手

第十九章 黄金荣被绑

第二十章 黄金荣迎娶露兰春

第二十一章 黄金荣大塌台

第二十二章 起豪宅,揽人才

第二十三章 帮助顾竹轩打赢了洋官司

第二十四章 与文化名流交朋友

第二十五章 拖住毕军长

第二十六章 做了蒋介石的帮凶

第二十七章 黄金荣彻底退休

第二十八章 开银行,步人金融界

第二十九章 进军面粉业

第三十章 吃进大达轮船公司

第三十一章 做了纱布交易所的理事长

第三十二章 娶了第四房太太

第三十三章 盖祠堂,衣锦还乡

第三十四章 全面参与抗日

第三十五章 与日军代表谈判

第三十六章 协助宋子文劝募国债

第三十七章 帮助戴笠创建别动队

第三十八章 拒绝落水当汉奸

第三十九章 与张啸林分道扬镳

第四十章 远赴香港避难

第四十一章 坏了日本人的好事

第四十二章 张啸林之死

第四十三章 从特工总部救出万墨林

第四十四章 撤离香港

第四十五章 遭到弟子打击

第四十六章 主动辞职,再次远遁香港

第四十七章 娶了孟小冬

第四十八章 殒命香江

序言

传奇杜月笙

微博、微信流行后,所谓名人名言成了被广泛批发传播的鸡汤食品。大家爱传播,说明这类食品有需要它的胃。于是,韩寒、白岩松、莫言等名人迫不得已被转行,当起了煲汤大厨。后来,杜月笙也被迫加入其中。

但是,情况渐渐起了变化。

某日,我在某个“杜月笙二十大名言”的帖子里看到了以下两条:

一、流泪的男人一定有爱心。

二、打什么都别打女人,打了,你就什么理由都没有了。

作为老杜的粉丝,我哭笑不得。你们知道杜月笙是什么人啊,就敢让他这么说话?

鉴于此,在这本写杜月笙的书中,我觉得有必要先作一下简要介绍:杜月笙是谁?

简单粗暴地说,他就是旧上海叱咤风云的青帮教父。

但准确地说,他是个传奇。

从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成为上海滩说一不二的人物,这样的经历大概只有“传奇”两个字能够解释。

他十五岁独身闯荡上海滩,从卖水果的小伙计做起。但天性不安分的杜月笙,不可能甘心一辈子做个小商小贩。于是,他告别水果行,加入到了街头混混的行列中去。靠着一身胆气和智慧,他渐渐闯出了点名气。拜老头子、入青帮,这是杜月笙扬名立万的序曲;而进入黄公馆,则是他功成名就的第一步。在黄公馆这个绝佳的舞台上,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通过几次漂亮的出手,他终获黄金荣的赏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在取代黄金荣的位置后,他更是长袖善舞、纵横捭阖,不仅将传统的烟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且进军工商界,成了令人咂舌的商界大佬,社会地位急速上升,成了黑白两道都不敢小觑的社会名流。

该如何评价杜月笙的一生?这是个问题。

他是如此复杂,复杂到几乎分裂。他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多棱镜,稍微旋转一下,就能展示出截然不同的色彩。前一秒钟,这色彩可能是黑;而后一秒钟,它可能又是白。在他身上,有一个词语始终如影随形,那就

因此,对于杜月笙来说,所有简单的标签都是失效的。唯有从布满矛盾的碎片中,才能窥见他那张不动声色的脸。

杜月笙出身黑道,少不了打打杀杀。但他从不以勇武为荣,而瞧不起读书人。相反,他对知识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因为自己读书少,他就重金聘请说书先生为他说书,从中汲取营养。对于子女的学习,他也是十分重视’一旦成绩不佳,他就会严厉批评,有时候甚至施以体罚。而与文化名流的倾力结交,也说明了他对文化的仰慕。国学大师章太炎亲自为他改

在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杜月笙甘为马前卒,手上沾满了共产党人的鲜血。尤其是他设计诱杀工人领袖汪寿华,更是增添了自己的罪孽。但是,面对日本人的入侵,他却铮铮铁骨,积极组织抗日救国会、抗敌后援会,还帮助戴笠创建抗日别动队,全力以赴支援抗日。然在民族大义面前,他并不含糊,但毕竟有多年的反共历史,在国民党败走台湾时,最终无脸投向人民,选择了避居香港。

关于旧上海的三大亨,时人有个评价:黄金荣爱财,张啸林能打,杜月笙会做人。这里的“会做人”,重要的一条就是仗义疏财。杜月笙一生经手的钱财何止亿万,但他留下的遗产却只有区区十万美金。这让众亲友唏嘘不已。即使落到这样寒酸的境地,在临终前他还是坚持烧掉多年来别人写给他的所有欠条,这种境界的确非常人所能达到。

这就是杜月笙的传奇,这就是传奇的杜月笙。

内容推荐

作者巫解以杜月笙的生平为主线,查阅大量海内外档案、史料,真实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一生:一个来自乡下的孤儿,单枪匹马闯入上海滩,一路扶摇直上成为上海滩的黑帮大亨,而且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领域,成为当时上海滩的风云人物,与蒋介石称兄道弟,与宋子文交往甚密,与戴笠义结金兰……

杜月笙说:“钱财用得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人情。”

杜月笙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多棱镜,稍微旋转一下,就能展示出截然不同的色彩。生意场上,他机灵诡诈;社交场上,他长袖善舞。纵观其一生,不仅得益于其黑帮背景,更重要的还是海量人脉,以及对于时局、时机的精准把握。

《民国枭雄:杜月笙》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翔实的杜月笙传记,从客观上讲述杜月笙纵横上海滩黑道、商界、军界、政界的权术与谋略,不仅是个人的发迹史,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曲折变化的民国史。

编辑推荐

《民国枭雄(杜月笙)》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翔实的杜月笙传记,作者巫解以杜月笙的生平为主线,查阅大量海内外档案、史料,真实讲述杜月笙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一生——一个来自乡下的孤儿,单枪匹马闯入上海滩,一路扶摇直上成为上海滩的黑帮大亨,而且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领域,与蒋介石称兄道弟,与宋子文交往甚密,与戴笠义结金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5: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