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家寨/关中枭雄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贺绪林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出事的那天是中伏天的一个中午。

那天出奇的热。天蓝得发青,瞧不见一丝云彩,白花花的太阳当头照着,把风儿也晒死了。河边的白杨叶蔫头耷脑地垂着,动也不动。一条游狗从河水中钻出来,趴在树荫下,伸着烙铁似的舌头,拼命地喘着气。

那时,马天寿在河湾里锄玉米。他家在河湾有两亩水地,地虽少,却旱涝保收。由于久旱无雨,水田的禾苗也干焦蔫巴起来,玉米叶绳子似的拧着。农谚云:“天旱锄田,下雨浇园。”说的是锄头上有水,还得抓紧夏锄。倘若又遇上年馑,秋田颗粒不收,只好喝西北风去。他尝过饿肚子的滋味,知道那个罪不好受。玉米苗刚刚高过他的头,他光着膀子把锄挥舞得虎虎生风,玉米叶被锄头撞得哗哗作响,锯得他裸露的皮肤如同刚从锅里捞出的红烧肉。

锄到了地头,天寿一头钻出玉米地,站在路边拉风箱似的喘着粗气。他身坯牛高马大,粗茶淡饭并没妨碍他的发育,一身骡子般的筋肉,光着膀子赤着脚,只穿一条白粗布短裤。阳光如同锄尖抵着他的前胸后背,他感到沉重、滚烫、刺痛。汗珠子从额头、脸上、前胸、后背往下滚落,犹如虫子一般曲折地顺着脊背往下爬,钻入短裤里。他的粗布大短裤又往下溜了,他便往上拽了拽裤腰。

天寿长长喘了一口气,拄着锄把,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甩在地上,眯着眼睛看天。太阳还没移到头顶,无遮无拦地往下喷着火,烤得脚下的地皮都发烫。他换了一下脚,把脚板往黄土里蹭了蹭,骂了一句:“狗日的,这么毒!”转身走到地头一棵泡桐树下,折了一片桐树叶扇凉。

按说还不到收工时间,可他却有点吃不消了。以往这两亩水地他和哥哥天福一同来锄,哥哥被抓了壮丁,这活他就得一肩挑起。紧挨他家水地的是乡绅冯仁乾的八亩玉米。冯家的伙计头陈根柱带着五六个伙计已经折身往回锄了。陈根柱钻出玉米地,看见他消停地折了一片桐树叶扇凉,嫉恨地剜了他一眼。他们是冯家的伙计,吃人家熟的拿人家生的,身不由己。他是自个儿给自个儿当掌柜的,睡坐都由着自个儿。今儿的太阳实在太毒了,钻在玉米地里比闷在蒸笼里还难受。他决定提前收工,剩下的活等太阳落了窝后再来干。

他忽然恶作剧地冲着陈根柱一伙的脊背吼起了秦腔乱弹:

为王的坐椅子脊背朝后,

没小心把肚子搁在前头……

陈根柱扭过脸来,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仰脸哈哈大笑起来……

天寿扛起锄头正准备回家,忽然看见前边不远处的玉米地里钻出一个年轻女人。他微微吃了一惊,怔怔地看着那女人。恰在这时,那女人也回眸看他,看到他在看她时,似乎羞涩地笑了一下,急忙撤回目光,端起地头的洗衣盆扭身朝河边走去。女人的腰身如同柳枝一样柔韧,迎风似的扭着,扭出了一路的风韵。

尽管那年轻女人只是惊鸿一瞥,天寿还是认出了她是冯仁乾新娶不久的小妾。冯仁乾是马家寨数一数二的财东,天寿跟他往日无冤,近日无仇,却有点儿恨他。冯仁乾仗着有钱,老婆娶了一房还嫌不够,老牛想吃嫩草,又娶了第二房。

冯仁乾娶亲那天,他也去看热闹。那排场红火的场面且莫提起,让他没想到的是冯仁乾新娶的老婆竟然比冯仁乾的女儿还年轻,而且十分俊俏。当下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二十四岁了,还打着光棍,冯仁乾都胡子一大把了,却娶了两房老婆,这一个竟然还这么年轻漂亮。富人吃香的喝辣的搂着花骨朵女人睡觉,好事都占尽了。穷人吃糠咽菜,睡觉空着半边炕,尽吃苦受罪。这个世道也太不公平了。他由嫉生恨,在肚里狠狠骂了一句:“一棵嫩白菜叫猪拱了!”

那天晚上他失眠了,满脑子想的都是女人。后来,他迷迷糊糊地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娶媳妇。一顶花轿呼扇呼扇地抬进家门,那女人下了轿,头上顶着盖头,腰身十分好看,凹的地方凹得惹眼,凸的地方凸得醒目。进了洞房,他急不可待地掀开女人的盖头,竟是冯仁乾新娶的小老婆。他惊呆了,那女人却用狐媚子眼波撩拨他,还伸出一只白嫩的手替他宽衣解带。他再也按捺不住,把女人搂在怀中,压倒在炕上,一阵痛快淋漓之后,他倏忽惊醒,裤裆里湿乎乎的一片……这虽是南柯一梦,却让他回味无穷。那天他呆坐在炕上,回味着梦中的情景,不住地咂巴着嘴,嘴角还挂着一丝涎水,似乎刚从一个上等筵席下来,但还没有吃饱肚子。他再次倒头睡下,想再做一回这样的好梦,却再也没有进入梦乡,反而大半夜睡不着觉,辗转反侧到后半夜,还是没有一丝睡意。他骂了一句粗俗不堪的话,把自己的拳头狠狠砸在枕头上……P1-3

目录

正文

序言

“关中枭雄”系列长篇迄今我写了五部,依次是——《兔儿岭》《马家寨》《卧牛岗》《最后的女匪》《野滩镇》。

第一部是1994年动笔写的,1995年8月份完稿,交给了一个书商,没想到被他弄丢了。沮丧的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幸亏我的承受力还可以,没有崩溃,重整旗鼓,花了三四个月时间重新写出。200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作品,书名《昨夜风雨》。等待出版期间被西安华人影视公司改编为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关中匪事》(又名《关中往事》),在全国热播,广获反响。片头曲“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唱红了大江南北。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也给了我极大的鞭策和鼓励。

随后一鼓作气写了《马家寨》和《卧牛岗》。2005年年初,太白文艺出版社把这两部作品连同《昨夜风雨》(更名为《兔儿岭》)一并隆重推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06年完成了《最后的女匪》,由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

2008年完成了《野滩镇》,此作被列入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2010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关中枭雄”系列小说讲述的都是关中匪事。陕西关中闹匪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事了,我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从没见过土匪,书中的故事都是听来的。土匪的首领几乎都是世之枭雄,不乏智勇杰出的人物,譬如书中的刘十三、马天寿、秦双喜、郭鹞子、彭大锤……他们称得上真正的关中汉子,之所以为匪,并非他们所愿,是有其社会根源的。

我的故乡在陕西关中杨陵。杨陵,曾是农神后稷教民稼穑之地,现在发展成为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便改“陵”为“凌”,意在高翔。根据这五部书之一《兔儿岭》改编的电视剧《关中匪事》在全国各地电视台热播后,常有人问我,这块圣地怎么会出土匪呢?甚至有人怀疑我在瞎编。这些朋友对杨凌的历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杨凌位于关中西部,南濒渭水,北依莽原,西带长川,东控平原,原本是富饶之地。民国十八年(1929年),关中地区遭了前所未有的大年馑,旱灾、蝗虫加瘟疫,死人过大半,十室九空,富饶之乡变成了荒僻之壤,土地也变得荒芜贫瘠,很难养人。有道是:“饭饱生余事,饥寒生盗贼。”此话不谬。贫瘠的土地长不出好庄稼,却盛产土匪,当然,书中涉及的地域不仅仅局限在今杨凌,而是包括整个关中西府的黄土地。

还有人以为我是土匪的后代。在这里我郑重声明:我家祖祖辈辈都是纯朴忠厚的良民,以农为本,种田为生,从没有人干过杀人放火抢劫的勾当;而且我家曾数次遭土匪抢劫,我的父亲和伯父都是血性硬汉,舍命跟土匪拼争过。那一年父亲和伯父因家务事吵了架,分开另过,土匪趁机而入,经过父亲住的门房时,土匪头子对几个匪卒说:“这家伙是个冷娃,把他看紧点!”随后直奔伯父住的后院,响动声惊醒了伯父,一家人赶紧下了窨子,伯父手执谷杈守在门口,撂倒了一个匪卒,随后跳下了窨子。至今许多老人跟我-讲起往事,都对父亲兄弟俩赞不绝口,说他们兄弟俩是真汉子。

然而,我的家族中确实有人当过土匪,让乡亲们唾骂不已,这也让我心怀内疚感到难堪。有句俗话说:“养女不笑嫁汉的,养儿不笑做贼的。”虽是俚语,却很有哲理。谁都希望自己的儿成龙成风,可谁又能保住自己的儿女不去做贼为匪,不去偷情养汉?家乡一带向来民风剽悍,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为匪之人,都流传着关于土匪的传奇故事。追根溯源,这些为匪者或好吃懒做,或秉性使然,或贫困所迫,或逼上梁山……尽管他们出身不同,性情各异,可在人们的眼里他们都不是良善之辈。我无意为他们树碑立传,只是想再现一下历史,让后来者知道我们的历史中曾有过这么一页。

“关中枭雄”系列小说迄今写了五部,不管哪一部,您看过三页还觉得不能吸引眼球的话,就把书扔了吧,免得耽搁您的时间。

这不是广告词,是心里话。

好了,不啰唆了,您看书吧。

贺绪林

2014年中秋

内容推荐

贺绪林编著的《马家寨》介绍:渭北高原马家寨马冯两族素有积怨。马家后生马天寿垂涎冯家大户冯仁乾的小妾,莽撞冒犯引来杀身大祸,幸得永寿常医师金大先生拼力相救。天寿逼上北莽山落草成寇,意气风发与冯家对峙,掳小妾,砸店铺,抢钱粮。冯家串通地方驻军借剿匪之名血洗马家寨,五百余乡民以血肉身躯勇护家园……

编辑推荐

贺绪林以素朴和闳阔的叙事驾驭,所图摹和展现“关中枭雄”系列,不但是一部关中土匪的惊世传奇,更是一曲西府秦人的慷慨悲歌。官事、民事、匪事等我种事旬的交错纠结,使“关中枭雄”在凝重从容的个体叙事中,显见出壮阔而恢宏的史诗品格。国仇、家仇、情仇等叙事主线使小说中的不同人物之间有了非同寻常的命运对接,他们和她们的对等使作品充满了埋伏、对抗和出人意料的跌宕。那些因时世遭际和个人命运的不同凡响,秉赋给男人的血腥、豪放、仗议,以及女人的万种风情,构成了“关中枭雄”独具魅力的精彩看点。《马家寨》是该系列之一。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