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齐鲁家风(山东人的精神史诗)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吕冰和郭玉锋共同主编的《齐鲁家风(山东人的精神史诗)》是一部由学术研究者与新闻媒体人共同打造的文化精品书,曾在《齐鲁晚报》深读周刊连续刊载,现汇集成册。《齐鲁晚报》,这个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地方晚报,以其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社会责任感和开阔的办报思想,很快与齐鲁文化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在《齐鲁晚报》全面、深度地挖掘报道了30个文化世家及其优良家风。

本书对山东历史上30个文化世家的深度报道,不是简单地反映学术研究成果,而是以家风传承为线索,深入挖掘,实地调研,结合现实,拓展报道,因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热烈反响,取得了巨大成功。

内容推荐

由吕冰和郭玉锋共同主编的《齐鲁家风(山东人的精神史诗)》一书分别从“为学”“处事”“品格”“孝悌”四个主题切入,由齐鲁古代家训名言作引,以古今中外的知名历史及名人故事为例,用幽默时尚的现代语言,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讲述齐鲁家训文化,将经典的历史鲜活再现给青少年读者。

目录

总前言

序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曲阜孔氏 第一家族的子女教育经

邹城孟氏 中国母教传统的肇始

曲阜颜氏 两千年来颜家与孔家最近

嘉祥曾氏 孝道是坚守家风的源泉

泰山羊氏 乱世中的道德坚守

金乡王氏 学者型官员的摇篮

沂南诸葛氏 诸葛家的公务员怎么当

临沂王氏 以信为首以行达信

兰陵萧氏 家乡儒学治天下

东海徐氏 仕途多磨难一心为功名

济南房氏 房玄龄的乡愁

临淄段氏 没有谁比他们更关注世俗社会

巨野晁氏 穿越千年的斯文

章丘李氏 女儿是如何传承家业的

德州苏禄王氏 守陵六百年他乡亦故乡

临朐冯氏 不屈不媚文艺范儿

新城王氏 严谨家教兴门旺族

安丘曹氏 崇文尚孝仍留在村里

诸城王氏 踩准节点 家族更迭渡乱世

莱阳宋氏 用诗书影响了一座城

博山赵氏 避居山城教化乡邻

聊城傅氏 文人们传递正能量

德州田氏 一个女人撑起的家族

诸城刘氏 做官行医一身清廉

聊城杨氏 告诉人们书该怎么用

无棣吴氏 如何做到代代有学霸

济宁孙氏 世世为儒许下半城辉煌

日照丁氏 时代和知识的前行者

清河崔氏 靠门第入仕更凭读书从政

博山孙氏 当京官却不让儿子“异地应考”

结语

后记

试读章节

家族名人 孔子 孔仅 孔令贻

《史记》中,只有孔子,以布衣身份而居“世家”之列。

以学传家,以文传世,孔府世家可谓最纯粹的文化世家。更难能可贵的是,孔子的文化特质,不仅为孔府世家的世代传承奠定了独特的文化基调,还使孔子所开创的文化体系,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正如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的梁漱溟所说,“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手里,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又差不多都从孔子那里出来”。

只要愿意,每个时代都能从孔子那里得到精神给养。不过,作为家族,孔家的显赫特权早已被消解。如今的孔氏后人,又如何才能在老祖先的福荫里重拾“第一家族”的德性光环?

2014年9月28日一早,蒙蒙细雨笼罩在曲阜上空。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上午9时整,晨钟九响,整齐洪亮的诵读声,伴着细雨响彻孔庙内外,古朴的孔庙被瞬间唤醒。

这是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曲阜孔庙祭孔大典。当天,由政府工作人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海外孔子学院代表、孔子后裔、宗亲及专家学者等,组成了四千多人的祭祀队伍。

而家在曲阜的孔令绍,作为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却没有参加这次祭典。据他介绍,祭孔活动分为公祭和家祭。“家祭每年就有两次,分别在春季的清明节和秋季的孔子诞辰日。”

2011年起,孔子后裔联谊会有意让儿童加入家祭活动。62岁的孔令绍说,这也是家族致力于让孩子从小接受儒家文化熏陶的表现,他的孙子第一次随他参加家祭时,才刚满3岁。

在孔令绍看来,在家中对孩子进行培养是对世家文化的内在传承,让孩子接触祭孔仪式,则是让他感受世家文化的外在形式。“两个方面缺~不可,如果只有内在的培养,孩子就感觉不到外在形式所带给他的震撼了。”

仪式所塑造的神圣感,能不断强化家族认同。孔令绍仍记得儿时的祭祖传统:“在我的家庭中,有两件事几十年来没有间断过。”他说,一个是春节祭祖,另一个则是每年两次对故去老人的祭拜。

“祭祖台上摆着祖先牌位,中间是‘始祖至圣先师仲尼之位’,两侧高祖、曾祖、祖父、父母的牌位依次摆放。”孔令绍描述说,半米多高的蜡烛台、铜质香炉及供果、供菜摆放在供桌上,长辈们坐在祭祖台前守夜,给孩子们讲祖先的故事,讲家族的历史和文化,这些情景都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每次祭典对孔令绍而言也是一次内省的机会。“有如此伟大的祖先,所以不能有愧于祖先和自己,应该比别人做得更好,努力争取成为一个社会的楷模。”他说。

当然,孔令绍在对子孙内在文化培养方面的用心,绝不输于在家族礼仪教育方面的重视。孔令绍说,因年龄原因离岗后,生活重心就转移到了孙子身上。他常给孩子讲述孔子的故事,让孙子两岁起就对孔子产生了兴趣,提出想学《三字经》。

“为了让孩子学好《三字经》,我搜集来各种版本,各取其长,重新编排。”孔令绍在整理中发现,传统的《三字经》中“没有文化方面的代表人物”,于是他填上几句:“施耐庵,述水浒。吴承恩,云西游。罗贯中,醉三国。曹雪芹,痴红楼。”

在教孩子其他儒学内容时,孔令绍也进行了类似的筛选。“没有必要让他学习全部内容,所以我只挑选了《论语》中关于治学、敬老和修德的50段。”再以《弟子规》为例,他一开始感觉这本书讲述的种种规矩,对孩子的自由成长是一种束缚,于是教了两段就停了。

言传之外,孔令绍更重视身教。“你教他什么是良好的品德,也得让他看到怎么践行良好的品德。”孔令绍说,“要让孩子看到做人应该守住的底线,守住底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一件事一件事地坚守。”

孔令绍说,行为的影响是直接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比如你在孩子面前坚持不闯红灯,慢慢地孩子自然也不会去闯红灯。”(P1-3)

序言

序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齐鲁家风》是一部由学术研究者与新闻媒体人共同打造的文化精品书,曾在《齐鲁晚报》深读周刊连续刊载,现汇集成册,即将付梓,相信它会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情欢迎!

2013年12月。由我主编的《山东文化世家研究书系》(以下简称《书系》)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立即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一个月后,《光明日报》发表了《从文化世家看文化中国》的学术评论文章,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书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六位知名学者对《书系》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系统研究一省内的文化世家的大型丛书,在全国还是第一次”,“立意高,规模大,覆盖广,成果丰硕”。《光明日报》编者则指出:“学者对这套书在选题、内容、体例方面所表现出的思想高度、深度、厚度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套书的出版,展现了文化世家于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书系》的问世,也引起了省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在《书系》出版前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专门到曲阜考察了孔府,并在孔子研究院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传承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求结合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和传播,搞好“四个讲清楚”。《书系》的出版,充分展示出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也展示出文化世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文化营养,数十家媒体予以采访报道。《齐鲁晚报》,这个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地方晚报,以其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社会责任感和开阔的办报思想,很快与齐鲁文化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在《齐鲁晚报》全面、深度地挖掘报道了30个文化世家及其优良家风,在《书系》这一学术巨著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传播优良家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

《齐鲁晚报》对山东历史上30个文化世家的深度报道,不是简单地反映学术研究成果,而是以家风传承为线索,深入挖掘,实地调研,结合现实,拓展报道,因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热烈反响,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成功实现了齐鲁世家文化优势资源深度挖掘与普及转化的有机结合。应当承认,《书系》对齐鲁文化世家的研究挖掘是深入的。一是《书系》按照严格的选目标准,选择在山东历史上从汉至清末两千年间不同类型的多个显赫家族作为研究对象,强调从兴衰之由、社会交往、名人培育、家风家学等进行深入探求。前后历时四年,是对齐鲁文化世家的一次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学术挖掘,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二是作者队伍是以对传统文化素有研究的资深教授、有博士学位的年轻学者为主体,研究者的整体学术水平也是高的。三是编纂过程中,我们一直狠抓学术质量,强调研究深度,突出观点创新,注重资料运用,严守学术规范,全体作者视质量为生命线。因而,《书系》出版后,学术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然而,从研究挖掘、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书系》本身尚难以做到深入的学术探究与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普及形式相结合。将学术研究挖掘、阐发的优秀家族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提炼、粹取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文化营养,成为《书系》的主编和作者极想解决又难以解决的难点,而这一点恰恰是《书系》编纂的重要立足点和终极目标之一。可喜的是,《齐鲁晚报》的深度报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而且做得很出色,很成功。其一,就这30个文化世家来说,这是一次研究的延伸和深化。记者与编辑花费了大量时间深入民间,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吸收大量口碑资料和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使世家的资料更为丰富,使世家的故事更为精彩,使世家的精神更为突出。历史文献研究与现实的田野调查有机结合,共同诠释了优秀家族传统文化。其二,它用生动、简洁、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文化世家那些生动、鲜活、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优秀家族文化因子,传播到了千百万普通百姓之中。这使学者的研究成果得以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直接服务于当今文化建设,成为更便于群众接收的精神文化食粮。

第二,弘扬了优秀家风传统,为当代家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营养。我们编纂《书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突出家风的研究与挖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是人才成长的第一文化生态环境。在2009年制定的学术目标中开篇即写道:“试图通过《书系》的撰写,深入探求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在文化世家层面的传承轨迹,挖掘优秀的家学、家风、家训等家族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为当代家庭文化建设提供借鉴……通过探求齐鲁历史文化名人的成长与家族文化培育的关系,为新时期人才培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提供历史的范例”(见《书系》总序)在编写提纲及撰写过程中,我们反复强调:要将深挖名人成才与家风的关系作为重中之重,要立专章作重点研究。从总体看,《书系》对家风、家训的研究、探讨是深入的,但主要的是依据历史文献,较少甚至没有做过实地的社会调查。

《齐鲁晚报》记者与《书系》作者默契合作,将各个文化家族家风的特点、影响、传承作为重点,深度调查报道。调查中特别注重了从世家后裔及故乡后人的角度去挖掘家风中那些至今流传的、仍存于后裔和乡邻中的家风特点和故事。这就进一步为当代人提供了家风建设的样板,提炼出更有利于当代家风建设的丰富营养。这次采访的重点对象之一是入选《书系》文化世家的后裔,他们中的很多人对自己的辉煌家史有着更多的记忆,他们追思怀念先祖的业绩和家族往昔的繁盛,在充满自豪和荣誉感的背后,又多了一份传承弘扬优良家风的责任、压力和自信。从某种意义上讲,《齐鲁晚报》的采访报道本身即是一次推动优良家风建设的重大举措。更值得指出的是,参与这次采访、撰写、报道的记者、编辑,绝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以当代年轻人的视觉,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山东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去采访、思考、阐发,让历史、现在、未来在这里衔接、融合,实现了学术研究和媒体写实报道的双突破,这是尤其值得祝贺的。我们相信,人们看了这本书会读出趣味,品出深意!

王志民

2015年4月于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后记

后记

2015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出版资助工作,是在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的领导下,面向全省自主申报,经过公开、公正、公平评选,由出版资助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的。

该项工作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刘宝莅,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林建宁担任编委会主任;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周忠高,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巡视员李海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高航,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宏明、孙淑娜,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晓娟,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张伟红担任编委会副主任。林建宁、张宏明担任总主编,张伟红、高玉宝任副总主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普部王玉革、牛秀琳、刘坚、吴庆利等负责组织、协调、落实工作。

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特别是社会科学普及读物的编写出版工作,得到了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山东省社科规划管理办公室、山东省财政厅教科文处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机关各部室、直属事业单位和全省社科界的密切配合,也得到了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疏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大家批评指正。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资助出版更多、更优秀的社科普及读物,为大众奉献更多、更精彩的精神食粮。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3: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