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妈妈在,在苦的日子也有阳光!凯瑟琳·福布斯著的《妈妈的银行账户》共十七篇故事,简洁清新,兼有《爱的教育》的感人气息以及欧·亨利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之妙,黄蓓佳作序推荐,本版增加语文大师吕叔湘经典译文。开篇《妈妈的银行账户》(一译《妈妈的银行存款)被《读者》《书摘》《中学语文》《少年文艺》等报刊争相刊载。英文版出版当年即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被形容为“让人完全没有抵抗力”,“无法用言语描述这本小书带给人的温馨感”,被列为“全美中小学推荐读物”,创造了近七十年年持续印刷纪录,风靡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并且由舞台、银幕、电视等等媒体争相演绎。
略带淡淡的乡愁,凯瑟琳·福布斯著的《妈妈的银行账户》回顾了一个挪威家庭移居美国旧金山的生活历程。移民生活远非家人想象的那般甜蜜美好,维持生计、照顾家人、融入异乡生活……所有这一切都令人无比沮丧,但一家人在妈妈的影响下,始终以智慧和坚毅面对每天的挫折和挑战。
只要有妈妈在,家人就充满了战胜困难、共渡难关的勇气。爸爸需要动手术时,妈妈知道怎样跟贪婪的医生太太打交道:房客欠下租金落跑时,妈妈能够找到补偿的方法:性格孤僻的姨婆陷入困境时.妈妈懂得如何帮助她安度晚年:家里的“小淑女们”在学校惹了麻烦,妈妈帮她们化解尴尬……也只有妈妈知道用一个秘密的银行账户、一个美丽的谎言,来确保孩子们生活无忧,快乐地长大。
从我能记忆的时候起,卡斯特罗路上的那所小房子就是我们的家。我一想起那个地方,家里的情景就历历如在目前:妈妈,爸爸,我的哥哥纳尔斯,我唯一的弟兄,还有我的妹妹克里斯蒂娜,比我只小一点,不多说话,也不合群——还有小妹妹达格玛。
还有我们的姨妈,妈妈的四个姊妹,也常常上我们家来。珍妮姨妈最大,也最爱管人家闲事;西格丽德姨妈,玛尔塔姨妈,还有没出嫁的特里娜姨妈。
姨妈她们的独身老舅,我的舅公克里斯——外号叫作“黑挪威”——也上我们家来,一来就是暴躁不安,叫唤,跺脚。他给我们平凡的日子送来一点神秘和兴奋。
但是我第一个想起的是妈妈。
我记得每逢星期六晚间,妈妈就要坐在厨房里洗刷得干干净净的桌子边,把平常颇为平静的眉头皱起,点数爸爸在一个小封套里带回来的钱。
妈妈把钱分成好几堆。
“房租。”妈妈一边叠起一堆大银元,一边说。
“菜钱。”又是一堆钱。
“卡特林修鞋底。”妈妈数出一些小银元。
“先生说这个星期我要买一本练习簿。”这是克里斯蒂娜或是纳尔斯或是我。
妈妈郑重其事地拿出一个五分或一角来,放在一边。
我们看着那一堆钱慢慢地少下去,看得很紧张,大气儿都不敢出。
最后,爸爸问:“完啦?”
妈妈点了点头,我们才松了下来,伸手拿教科书和练习簿。因为这个时候妈妈抬起头来看看,笑一笑。“好,”她低声说,“咱们不必上银行里去。”
妈妈银行里的存款是一个了不起的东西。我们全都觉得很得意。它让我们有一种温暖安全之感。我们认识的人家,没一家有钱存在大街上的大银行里的。
我记得我们那条街上的真森家,因为付不出房租,让人家撵了出去。我们几个孩子看着那些个高大的陌生人搬家具出来,偷偷地注意到可怜的真森太太脸上羞愧的眼泪,我忽然害怕起来,怕得气都吐不出。原来没有那一堆标明“房租”的银元的人就得遭逢这样的事情。
我们会不会,能不能,遭逢这种祸事呢?
我紧紧攥住克里斯蒂娜的手。“咱们银行里有存款呢。”她冷静地说,要我放心。我忽然又能呼吸了。
纳尔斯小学毕业,要进中学。“好。”妈妈说,爸爸点点头表示赞成。
“要花点儿钱呢。”纳尔斯说。
我们抢着搬椅子,围了桌子坐下。我把西格丽德姨妈那一年圣诞节由挪威寄来给我们的那个花漆匣子拿下来,小心地放在妈妈面前。
这是“小银行”。跟大街上的大银行不能混为一谈,您懂吧。这个“小银行”是为意外的不时之需准备的,例如那回克里斯蒂娜跌断了胳膊,不得不去找医生,又如那一回达格玛得了喉头炎,爸爸不得不去药房买药来放在蒸汽壶里。
纳尔斯把他的预算开得清清楚楚。车钱多少,衣服多少,簿本和文具多少。妈妈看着那些个数字,看了半天,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了数。不够。
她闭紧了嘴唇。她轻轻地提醒我们:“咱们最好别动用银行里的存款。”
我们大家都摇摇头。
“我每天放学之后上狄隆杂货铺去做工。”纳尔斯自告奋勇。
妈妈朝他高高兴兴地一笑,很费事似的写下一个数字,又加加减减了一阵。爸爸用的是心算。他的算术熟得很。“不够。”他说。然后他把嘴里的烟斗取下来,看了老半天。“我戒烟。”他忽然说。
妈妈隔了桌子把手伸过来,碰了碰爸爸的衣袖,可是一声儿也没言语,只是又记下一个数字。
“我每星期五的晚上给厄尔芬顿家照顾孩子,”我说,“克里斯蒂娜也能帮我点忙。”
“好。”妈妈说。
我们大家都很快活。我们又过了一关,没有逼得非到大街上去动用妈妈的银行存款不可。“小银行”暂时已经足够。
我记得,那一年有多少件事情都是“小银行”对付的。克里斯蒂娜在学校里演戏的新衣,达格玛割扁桃体的手术费,我的女童军制服。自始至终,我们知道万一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还有银行可以倚靠,这使我们大为放心。P3-6
简单的和美好的
美国是一个很有趣的国家,许多被美国读者大众所喜爱的书,往往并不深刻、不哲学、不纠结,也不暴力,它们简单、澄澈、透明、精短。只不过,仔仔细细读那些文字,你会发现,这样的一些作品中,朴朴实实的字里行间,总是透着一股坚韧,一股引导人性向上和向善的力量,一股凝聚家庭、凝聚人心,乃至于凝聚这个国家信念的微小而又强大的魔力。
《妈妈的银行账户》作者福布斯名不见经传,一个挪威移民家庭的后代,本人在广播电台做文字编辑,偶尔写了两篇自传式的家庭小故事,不料大受读者欢迎,于是继续写,结集出版了这么一本书,很意外地荣登当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被形容为“让人完全没有抵抗力”,“无法用言语描述这本小书带给人的温馨感”,被列为“全美中小学推荐读物”,创造了六十多年持续印刷纪录,并且由舞台、银幕、电视等等媒体争相演绎。
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的成功故事。阅读的过程轻快而且美妙。父母和五个孩子,以及四个姨妈、一个舅公、一个姨婆,构成了这本小书里的全部人物关系。父亲是木匠,妈妈是家庭主妇。微薄的薪水如何让全家人活出尊严,并且有惊无险地应付生活中无数的天灾人祸,以及让孩子们受到最良好的教育,是这本书简单而唯一的主题。在作者娓娓道来的十多个家庭故事中,没有宽广澎湃的时代背景,没有山呼海啸的社会巨变,更没有扭曲变态的人性挣扎。就是这些平凡又平凡的亲人之间的龃龉、磕碰、相争相让、搀扶和取暖,构成一泓文字的深潭,清澈平静的潭水之下,你能看到生命勃发的力量,看到泥浆发酵,暗流涌动,欲望凝集,看到一个母亲的信念如何支撑一个家庭,贫穷的移民后代如何在美国这块土地上扎根和繁衍,逐渐地融入主流,参与社会事务,最终成为这个国家理直气壮的主人。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1620年,一群受迫害的英国清教徒经历“五月花”号上的艰苦航行,在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海角登陆之后,接踵而至的无数移民的“美国梦”就开始了。可能是出于“清教立国”的原因吧,在那些艰辛困顿的年代里,勇气和信仰成了支撑诸多移民家庭坚持下来的力量,而简朴和节制是他们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正因为如此,美国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有着这种“清教徒式的简朴”的风格。我们现在要读的这本小书,恰好就把这种风格展示得淋漓尽致。书中那些有趣而可爱的故事,就好像我们闲聊中家长里短的讲述,之所以被读者接受和喜欢,不是因为故事本身的精彩度,而是书中人物身上熠熠闪亮的人性之光。这是道德的力量,同时也是文字的力量。
简单的就是美好的。
在作者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没有山呼海啸的社会巨变,没有扭曲变态的人性挣扎。之所以被读者接受和喜欢,不是因为故事本身的精彩度,而是书中人物身上熠熠闪亮的人性之光。这是道德的力量,同时也是文字的力量。
——黄蓓佳(作家)
这本书中的妈妈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做一个普通人,有一个和谐的家,珍爱自己,友善待人,你就是个幸福的人。这是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也是我把它推荐给大家的理由。
——喻旭初(特级语文教师)
翻开这本《妈妈的银行账户》,第一篇清新的小文就几度打动我的心。艰苦的日子在语气平淡的叙述里安然度过,结局固然在我预料之中,但还是被妈妈的这句话所感动。我会读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和我一样明白:文章不用多长多华丽,平实深情就好。
—— 周其星 (资深语文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