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只大雁飞过去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童道明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激情记忆

碰上有人问我专业和职业,总要多费几句口舌。

我在大学学的是文学,现在的工作单位是外国文学研究所,拿的工资、领的津贴、评的职称都无不打上“文学”的烙印,但要是出外开会或参加什么活动,需要对我做什么介绍,更多的场合是称我“戏剧评论家”或“影视评论家”或“中外戏剧专家”。一开始,我有点尴尬,乃至惶恐,这些称谓我都能接受吗?这是否有僭越之嫌?但慢慢地对这种“在家靠文学,出外靠艺术”的活法也适应了,甚至心安理得了。

大概也是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我在一本叫《戏剧笔记》的书里,不无快意地对“戏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戏剧像女人一样有两个家,一个是娘家——文学,一个

是婆家——艺术。

我也奔波在文学与艺术这两个家之间,乐此不疲,这是我的“秋天的马拉松”。

1957年毛泽东在列宁山莫斯科大学的礼堂里会见数以千计的中国留学生,我亲耳听他老人家操着湖南口音赞美我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变成了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但在人过中年之后,有时不免要回想自己的童年与青少年时代,尽管知道“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复返。

我常自问最幸福的童年回忆是什么?结论是我的大部分不可磨灭的童年回忆都是与对母亲的回忆分不开的。

已经记不得是我几岁的时候(可能还没有上学),一次半夜醒来,发现母亲不在身边,我好害怕,但房里亮着暗淡的灯光,我从床上爬起来一看,见到妈妈正伏在书桌上写字。后来知道母亲是在写诗。她睡不着觉,就想诗,想好了诗,就立即起床写下来。这在我一张白纸似的灵府,刻下了母亲的永恒启示。

母亲常写诗的时候,我还看不懂诗,而当我能看得懂诗的时候,母亲不常写诗了。只是20世纪50年代末一次快到中秋节的时候,她从北京写了一首诗寄给在安徽工作的哥哥和远在国外求学的我,其中有“一家分三处,两地都思娘”两句,让我感动和感伤了好多时日。

我把母亲看成是我最早也是最恒久的老师,她的勤思好学、宽厚善良的品性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

我在家乡读完了小学,这所小学最近刚刚庆祝了它的建校九十周年。在小学老师的眼里,我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到了中学,特别是到了高中,兴趣就偏到文科去了。江苏南菁中学高一的语文教师陈独为先生和北京五中高三的语文教师李慕白先生都对我有过终生难忘的教诲。在莫斯科大学文学系学习时,听过很多著名教授的课,但对我后来的成长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却是一位刚刚拿到副博士学位的拉克申.  1959--1960学年,当时还是讲师的拉克申在文学系主持契诃夫戏剧专题班。报名进班的大约有二十多个学生。我是其中的一个。拉克申讲课不带讲稿,知识的渊博令人吃惊。我头一次听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就在他的课上。有一次他问我们知道不知道什么叫斯氏体系的“激情记忆”?我们说不知道,他便告诉我们说:激情记忆就是假如你在舞台上表演谈恋爱,就回忆一下当初你自己是怎么谈恋爱的。激情记忆多么甜蜜!

我现在想,如果当初没有听拉克申讲“激情记忆”,后来也未必有那么大的兴趣去啃大部头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也就肯定写不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非谈》等长篇论文。

契诃夫戏剧专题班的最终任务是每个学员提交一篇以契诃夫戏剧为专题的学年论文。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论文答辩讲评会上,拉克申老师对我的论文《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给予了好评。他当着全班二十多个俄国同学的面说:“你们别以为童的论文里还有语法修辞上的错误,但他的论文风格比你们都高。”他在我的论文上写了这样的评语:“这篇论文是独立思考的,写得也富有趣味。”我想这大概就是他认为值得赞许的论文风格吧。我一直把留有老师评语的论文原稿保存着,也一直把“独立思考”与“写得富有趣味”,当作我写文章的座右铭。P3-5

后记

书有书的命运。

孕育这本书的那颗种子,是如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是个温馨的故事。

2015年10月19日,在北京举行了冯至诞生110周年的纪念会,我恰好与冯老的人室弟子杨武能教授邻座。发言过后,杨先生悄声对我说:“你的发言让我感动,我几乎要哭。”半个月后,杨教授打来电话,说四川文艺出版社要出套散文随笔丛书,他已经把我推荐给了出版社的总编辑。果不其然,半个月后,我就接到了张庆宁总编辑从成都打来的约稿电话。她说得如此恳切,让我感动。让我相信,这将是一次极为愉快的合作。我随即把自己的几本散文随笔集寄了过去,供他们选用。

两个月之后,责编刘芳念小姐把书的目录和书稿一起快递给了我。

一看目录,我就确信她是很仔细地读过我寄去的书的。对文章的选择与编排,也显示了她不俗的审美眼光与专业水准。芳念还说,她给这本书编写文章的篇目时,觉得“十分有趣”。我祈望这本书的未来的读者也能从中读出趣味来。

目录

我与我的师友

激情记忆

我家在江南

我的语文老师

一份译稿的诞生

几点记忆与思索

青春最美丽

想起李健吾

人在风景中

我给于是之拜年

纪念冯至

——在2015年9月19日冯至

诞生110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纪念胡伟民

纪念徐葆耕

关于契诃夫

惜别樱桃园

春天来了

一只大雁飞过去了

契诃夫的红颜知己

契诃夫的忧伤透着亮光

幸福是什么?

谢谢,安东·契诃夫!谢谢,拉克申老师!

想起契诃夫

我写《契诃夫和克尼碧尔》

草原和人

——读《草原》

沉默的异议

《站长》的幽默

《意见簿》的幽默

我读俄罗斯文学

文学的复调

Смирение——斯米联尼也

没有烧毁的诗句

异样的爱

和解的年龄

人的灵魂深渊

人和他的道德世界

永恒女性温柔

散文与诗

——读《金蔷薇》

灵魂因战栗而归于寂静

——关于果戈理的“遗嘱”

良心问题

悔悟

文学的趣味

想起耶稣

献给我的母亲

中外文化随想

静夜思

蒙难实录

知识分子

智慧的痛苦

一百年前

人民解放与灵魂自救

心的眷恋

其言也善

白骨·白雪·白花

也算诗话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

翻译的异译

此情不已

中国的笛子

戏剧笔记

戏剧的定义

等待明天

重逢三姊妹

人间四月天

——《再别康桥》观后

永恒的选择

——关于《哈姆莱特》

短章与随想

三径萧条

五颜六色的诗

高山和高山是通连的

骄傲和羞涩

娘子谷

诗就是不直说

秋天的时钟

看看星星

最忧郁的人

一片宁静

青春生命活跃

树与人

砚田无恶岁

重新生活

人生七十古来稀(代跋)

后记

内容推荐

《一只大雁飞过去了》精选了童道明多年来的随笔杂谈。既有文学笔记,也有他本人的随想散记,围绕着中西文化,行笔轻快、平时如话。随笔中更有他对契诃夫与他的朋友的描述,将契诃夫之幽默糅合于作者的随笔之中,时有令读者忍俊不住之处。

编辑推荐

童道明是中国著名戏剧评论家、剧作家、翻译家,也是公认的契诃夫专家。他将契诃夫之幽默融于字里行间,在书中回忆老友,细数人生往事,畅谈翻译创作心得,更品谈俄罗斯文学,思考中西方文化之异同,讲述他心中的契诃夫。《一只大雁飞过去了》精选了童道明多年来的随笔杂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7:5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