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程玉合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近年,汉字现象时不时成为社会热点,比如“玖球天後”“《芈月传》里的生僻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如微信、微博上的热帖“这些字你都认识吗”“这些字你常说,却不会写”“这些字一读就错”,等等。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每个人都需要了解汉字,正确使用汉字;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在电子化的时代,打好汉字读写基础更为重要。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

《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由程玉合著。

内容推荐

你知道“天下第一错字”是什么吗?“笔画zui多的字”又是哪位?“品字结构的字”里有很多欢乐好玩的东西,汉字里还有很多双胞胎,一不留神就会把它们认错或写错。

程玉合著的《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以丰富多彩的事例、生动活泼的讲解,梳理、分析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天天说却常常用错的语言文字现象,如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繁简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多字对应一字现象、各种各样的形近字、外形稀奇古怪的字等等。

目录

不怕你写不错

天下第一错字

笔画最多的字

常说却不会写的字

故意写错的字

认识生僻字有必要吗?

生僻字就是生僻字

你一定因为念错被人笑话过

读错字的尴尬

人名里的读音误区

品字结构欢乐多

好玩也易尴尬的姓氏

读错,其实也可以避免

简不断,理还乱

天后不是天後

不妨识繁写简

驴是有户口的马?

无“心”还是爱吗?

“ 一”的前世今生

那些坑人的汉字

有一不说一

问问“我”是谁

到处都是“人”

猴子还是大象?

骗子与马

“ 打”是什么意思?

变幻莫测的形旁和声旁

林吉士的教训

草字和草书

女部字里的性别歧视

你姓什么?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汉字里的双胞胎

别怪我们长得像

天上挂着一块肉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竖起你的耳朵来

两个人的世界

点小世界大

茶、荼、苶

好玩的拆字游戏

立早章还是音十章

饿是我的饭吗?

好玩儿你就拆

“ 串”字拆得真新鲜

烦是头上火

人言何为信

有猪就是家

分贝就是贫

附录

那些常见的形似字

那些品字结构的字

那些容易读错的字

那些容易写错的字

那些多对一的繁简字

汉字之最

后记

试读章节

有一次,班里有个小女孩儿神秘兮兮地对我说:程老师,考考你呗?我冲她一笑:好啊,请说。“冒”字怎么写?我有点儿诧异:冒,上面一“曰”,下面一“目”啊。小姑娘乐了,特别高兴地说,老师,您错了。

对于“冒”字,我真没有认真注意过,我望着小姑娘可爱的神态,吐了吐舌头:真的啊,你快说说。小姑娘更快乐了:老师,“冒”上面不是“日”,也不是“日”,而是这各。她一边在纸上写,一边说:是“曰”,里边的两橫和两边都不相连。

回到办公室,我一查字典,还真是呢。再一查,居然有人称冒字为“天下第一错字”。有些常用字,我们太“熟悉”了反而习焉不察,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班,如果因故不能值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

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

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请假时,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把害肚历改咸感风簿,并且沾沾自喜地说:“害肚历”“感风簿”,真是千古绝对啊。

陈鹄用的“感风”是有来历的。与他同时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叫陈无择,他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其中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

“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词。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今天终于全面爆发了!

从官场发源,“感冒”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到现在,感冒你说我说大家说,很平常,倒极少有人知道来源了。而更好玩儿的事情是,感冒在新的时代又有了更新的意义与用法。比如下面的说法。

我对老程不感冒。

趣了。这是一种幽默的说法,本是临时借用,现在却好像越来越流行了。

冒,感冒,您对这个话题感冒还是不感冒?

笔画最多的字

今日,伙同一帮同事去门头沟爨底下村。

“爨”,音CU6n。总笔画为30画,当地人为方便记忆,曾经编写歌谣曰:兴(繁体:興)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爨”有两个意思:一是烧火做饭。“爨,炊也。”“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说文解字》)由此可组成爨人、爨夫(厨师)、爨室(厨房)、爨妇(执炊的女人)等词。二是指烧,烧煮。《水经注》上有“常若微雷发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的句子。“爨”的小篆字形为爨,上面两手持锅,下面两手往火里添柴,描绘的正是烧锅做饭的场景。

P2-6

序言

  程玉合即将在中华书局出一本关于汉字的书,邀我给他写一个序言。玉合曾做过我的研究生,我当然很高兴,但我是搞普通语言学的,汉字虽然也包括在内,毕竟不是我的专业和专长,所以,我只能对本书的一些特点做些介绍,谈谈看法。  大家知道,《语言学概论》是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的必修课。长期以来,学生觉得该课理论多而枯燥,老师也深感难于教学。受到我父亲岑麒祥和北大教授朱德熙等先生的启发,我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有意识地对该课进行一些“改革”。在讲课中从古代诗歌小说、民间传说笑话、日常趣闻、新鲜事件中选择许多能够说明理论的典型例子,以讲话的口气叙述整理成书。看了玉合的书稿后,我觉得本书在形式上和我的第一本著作《趣味实用语言学讲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玉合的书有以下一些特点:  特点一:给每个要讲的问题拟了一个有趣的题目。如《天后不是天後》《汉字里的双胞胎》《到处都是“人”》《驴是有户口的马?》……  特点二:从“小、浅”说起,向“大、深”挖去。玉合的书是通过日常小事引出某个汉字的造字原理。有的甚至已经超越汉字,进入语言学范畴。虽然他的书每个题目后面没有副标题,但给人的印象同样亲切、自然。语言学家罗常培在他的《语言与文化》一书里曾经深入探讨过“贝”字旁、“女”字旁、“玉”字旁……玉合这本书可以看作是对罗常培先生的书以及对某些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继承。此外,阅读此书,还可以对一些民俗学和历史学、文学、文字学等有所了解,例如《骗子与马》的骗马游戏,《林吉士的教训》中的“秋”与“和”字,《品字结构欢乐多》中苏轼与刘贡父的趣闻。  特点三: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从“小、浅”说起,向“大、深”挖去,绝对不是乱讲、乱挖,而是根据语言学或汉字学的原理来进行。玉合这本书是根据汉字学原理构思撰写的。该书将汉字造字的六书原理贯穿于每篇文章所讲汉字之中。这对于汉字的学习和教学无疑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特点四:实用性。任何文字都是对某种语言的记录,文字是用形记录某种语言的音义的。汉字也不例外,从一定意义上说,汉字比别的文字更加难写、难认。玉合的书集中在汉字的实用性上。在《读错字的尴尬》中对“媒妁之言”的“妁”字读法闹的笑话,《别怪我们长得像》对“戊、戌、戍、戎、戒”的区别,对“己、已、巳”的区别,《天后不是天後》中“后”与“後”的区别,至于《变幻莫测的形旁和声旁》等更是抓住了汉字的特点进行讲述,看完后读者会留下极深的印象。  特点五:文字幽默。玉合的书经常把自己摆在读者面前,幽默风趣,侃侃而谈。读着读着,你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人总不能十全十美,书也是一样。优点往往就是缺点。如果说本书还有什么不足,就是觉得该书的随意性和散文性偏强,有些地方仍需进一步推敲。盼今后能够不断改进,取得更大的进步。  是为序。          

后记

我的第一本书要出版7信这是本很小的书。开始写作时,我就试图让她轻松诙谐一点儿。结稿时却发现,有的篇目太过轻松,未免油滑了。信我与责编胡香玉老师交流许多,对书的内容做了必要的增删。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本小书,与开始交稿时,面貌已有不同。本书凝结着胡老师的辛勤劳动,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同时,我对中华书局老师们的严谨认真负责表示敬意。本人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期待读者指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3: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