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马科维茨著李捷晖、李世媛译的《精益工作法(超级简单实用的个人绩效提升指南)》描述了你如何培养新观念,并通过应用精益方法到工作上去提高你的绩效。它把可视化管理、流动、拉动、5S和改善等强大的精益工具转化到你的日常工作中,并揭示了它们如何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和让你从所未有地靠近客户价值。这种实践有助于你形成更好的自我意识、更结构化的问题解决技巧和自行纠错的能力。本书不仅提供工具,还教导你如何找到隐藏在你的低效率后面的根本原因,以令你可以永久地消除它们。它有助于你立即提高个人生产力,并能形成持续改善所需的技能。它包括真实世界的案例,以证明这些原则如何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在完美组合了做什么和为什么去做之后,书中详述了逐步把精益原则应用到你的工作中去的方法。
在每天的工作中,你是否感觉自己效率低下,总是被太多琐事缠身,忙碌了一天却没有完成计划中的重要事务?你是否需要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时间、资源和精力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丹尼尔·马科维茨著李捷晖、李世媛译的《精益工作法(超级简单实用的个人绩效提升指南)》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非常实用的方法——精益工作法。
除了适用于企业管理,精益工作法还适用于个人的日常工作管理。本书从认识自己的工作、识别价值和浪费、流动、可视化管理、标准化工作等多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如何将精益工作法用于个人的日常工作管理中,以减少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浪费,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本书能帮助各类组织中的管理者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我纠错能力,从而提高个人生产力与绩效。
如果艾利森是在诊疗室而不是在办公室给病人诊治,你可以认为这种杂乱不会产生什么后果。因为这只会影响她,而不会影响外科医生或病人。此外,这只与她工作中的行政部分有关,而不是重要的病人处理。但你可能错了,因为艾利森所在的医院是一家教学医院,这意味着她要写报告来引进学术研究基金。并出版她的研究成果。
猜猜艾利森在过去两年发表了几篇论文?零!
她解释说,之所以缺乏学术成果,是因为过于繁重的诊疗任务使她没有时间找到并申请已有的赞助项目。客观地说,她每天的工作时间很长,以至于用在学术研究的时间不如她想要的那么多。但是,当你观察她一会儿之后会发现,这不是故事的全部。
白天,艾利森在办公室工作时被证明是非常繁忙的。她花时间把文件从桌子的左边挪到右边,寻找文章、打印件或者基本的办公用品,查找并打印她之前已打印过两三遍的期刊文章。她甚至花时间感慨自己的处境,为自己办公室的杂乱而局促不安,并整天努力让自己专心于手头上的项目。
丰田精益生产之父大野耐一(从各方面来看,他都是个厉害角色)曾经在工厂的地上画了个粉笔圈(臭名昭著的“大野圈”),让人们好几个小时站在里面观察生产情况。他相信,除非你真正地观察物料和人员的流动,否则不会发现或理解流程中的浪费。如果大野仍然在世,并且走进艾利森的办公室,他可能会呕吐。因为那些艾利森在紧张忙碌的工作基本上都是浪费,她的努力既不能发展专业水准,也不会为医院带来声望。更不会增进医疗知识。
虽然艾利森的故事给人印象深刻,但她不是唯一。1997年,《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在一次对2600名高管的调查中显示,他们每年花费6周时间寻找信息。这些仅仅是寻找信息的过程,而不是利用信息建立业务或服务客户。当然,做这个调查时电子邮件还没有导致公司沟通规模的爆发。现在,即使有谷歌搜索工具或其他类似搜索引擎,情况依然没有好转。2007年,《华尔街日报》报道雪佛龙公司(Chevron)投资数千万美元升级IT系统,因为雇员们每月花费1.5—3天的时间用于寻找工作所需的信息。
德尔福集团(Delphi Group)和巴特勒集团(Butler Group)的研究表明,他们的员工花费1/4的时间查找信息,占到劳动成本的10%。独立的内部研究也表明,英特尔和思科的员工每周花费一天的时间查找信息。
著名的大野“7种浪费”里面虽然从未提到“寻找”这种浪费,但是他肯定会把它归类为不必要的等待(7种浪费的一种)的原因之一。他会认为文件的杂乱堆放,不停地按发送人、日期和附件对电子邮件做整理和再整理都是无效动作。在生产现场的传送带上,以下浪费的成本会更加明显:工人们在流水线上的产品跑走前努力地寻找合适的扳手,或者在装配区域等待零部件的到来。
但是,在办公室的成本就不那么明显了。如果你每次需要一份文件时,都要像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寻找图坦卡蒙王陵(King Tut)那样戴上太阳帽出去,那你不太可能完成很多工作。在艾利森的故事里,办公室的混乱分散了她在学术工作上的注意力、时间和效率。雪佛龙公司的案例里,按照每月用于寻找信息的时间来算,过量的电子数据导致生产力下降15%。
当你开始阅读本书时,你最不需要或者最没想到的是被吓唬到去保持办公室的整齐清洁,就像妈妈喊小孩去捡起地板上的袜子一样。你已经有很多事情要做,而没有时间在自己的桌面上用白手套擦拭来测试洁净度。然而,作为车间精益变革基本要素的条理和清洁,对办公室精益也适用。正如大野曾经说过的,“消灭浪费不是问题,问题是要识别它们。”
P22-24
试想一下在工作中变得更有生产力、更有效率、更少压力和更成功!
试想一下无需通过大脑移植,或者像J.Pierrepont FinCh①那样掌握办公室政治,或者一大堆助理帮忙,你就能达到这些目标!
请允许我先回顾一下汽车行业。1986年,通用汽车公司要花40个小时才能制造出一辆汽车,平均每辆车有13个缺陷。同一时期,丰田汽车公司只需18个小时就能制造出一辆同类型汽车,平均每辆车仅有4.5个缺陷。但是看看现在,你会发现行业报告显示通用汽车公司在效率方面已经是领先厂商。
是什么让丰田在1986年就大大领先于通用?在那以后,通用令人难以置信的质量提升背后是什么?超棒的机器人,政府的紧急援助,还是积极的思考和昂贵的团队建设?实际上,以上回答无一正确(好吧,可能有两个,但都不是真正的原因L过去20多年中,通用汽车和几乎其他每家重要的公司都通过采纳一套不同的基础方法,在运营中取得了意义深远的收获,那就是精益生产。
请忘掉你听到的精益方法只适用于工厂车间的说法。在过去10年里,药厂、医院、银行、保险公司甚至星巴克都采纳了精益方法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精益是唯一被证明可以有效地让公司提高产出和质量,同时降低所需资源的方法(实际上,丰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应对极度的资源缺乏而开发出它的精益生产系统)。
我相信,这套系统也能为你个人带来同样的好处。
因为当精益帮助公司在完成工作上取得巨大成功时,仍然有一个崭新而广阔的领域一一个人的日常工作等待开拓。诸如产品开发、销售广告、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福利管理等职能,你在其中所做的工作可以改变。通过在工作上应用精益工作法,你能够减少充斥在工作日里的杂乱,在更少的压力下更高质量地完成更多的工作。
当然,精益不是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你的上司可能依然从电影《上班一条虫》(Office Space)的角色Bill Lumburgh那里学习领导力课程,你的公司可能依然有断裂的流程、落后的政策和老旧的软件。但是,如果学习和采纳一套基本的精益方法,你将培养出新的观念,帮助自己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工作,做得更好,并且开始一条不断改善和持续学习的道路。
有好几个原因让我对这套精益方法这么热情,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这种方法行之有效。这些想法不是一堆励志故事或者激励你“巧干而不苦干”的含糊劝诫。有谁曾经解释过如何巧干而不苦干?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人的工厂
记者查尔斯.费什曼(Charles Fishman)指出了丰田工厂看起来是怎样的汽车工厂,“它是个真正的巨大脑袋,是一间专注于单一使命的实验室。使命并不是如何制造汽车,而是如何更好地制造汽车。”他在丰田现场继续解释道,“工作分三个层次:制造汽车、更好地制造汽车、教导每个人如何更好地制造汽车。相当于奥运会金牌级别,丰田加了更多的一层,它总是致力于改善如何改善其他流程的流程。”我认为这就是精益的核心:意识的发展、问题解决技巧、自行改善的能力以及对你还是小孩时母亲就灌输给你的。实际上,很多原则已经非常清晰。
但仍然不够!
个人和组织仍然有一个原因不愿实施这些概念,那就是总认为用于改善的工具不够多。如果情况是这样,那么那些泛滥的兜售减肥工具的书应该可以让大街上一手拿着奶油夹心蛋糕、一手拿着可乐的摇晃着走路的胖人少很多。痛苦的现实是大多数人需要更多的东西来帮助他们克服倾向于混乱和无效率的自然趋势,正如熵定律一样。
更重要的是,你还需要知道产生这些浪费的根本原因并消除它们。
本书的目标是帮助你注意力更加集中地工作,时刻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因为你已经能够消除那些影响生产力的客观上和精神上的杂乱。本书将讲解那些能帮助你完成工作的工具,让你能识别出持续更好地完成更多工作的最佳方法。
通过分析工作流程并创建围绕这些工作流程的方法,这本书将令你免于思考如何做自己的工作,让你因此能够专注于工作本身。
如果你感到苦恼、疲惫而想寻找能够控制时间的方法,你应该阅读这本书。做什么加上为什么做的组合,将有助于你理解工具背后的基本原理。这个组合也将帮你修改想法以适应你的工作环境和个人偏好。不管你是否有精益背景或在制造行业中任职,你都将能够应用这些工具在更少的压力下,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因为你是一家一个人的工厂。
让我们开始吧!
这本书怎么能不给每个人呢?马科维茨写了一本真正独特、可读、可操作的关于个人精益的书,这本书将有助于读者重新发掘自己日常工作中创造价值的部分,是给所有知识工作者的礼物。
——马克·哈默尔(Mark Hamel),精益六西格玛实施顾问,2010年新乡奖获奖作家
马科维茨带来了周到和实用至上的观点,即如何充分利用时间。他的方法融合了概念框架和具体细节,以减少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干扰和混乱,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
—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知名商业畅销书作家,《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基业长青》(Built to Last)作者
在当前疯狂忙碌的工作环境中,个人的生产力是成功的关键。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有许多策略都可以拿来即用,以减少混乱,产生秩序,甚至得到更多。
——吉尔·康耐斯(Jill Konrath), 销售策划专家,IBM、通用电气、希尔顿酒店等大公司发言人
马科维茨的书抛弃了陈词滥调,提出了如何成为高效专业人士的理论。他的书告诉你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做”和“为什么做”,能够使你成为一位更好的商业领袖。
——多莉·克拉克(Dorie Clark), 企业家,营销策略顾问,《哈佛商业评论》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