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芷怡编著的这本《原来教育如此简单(捕捉0-6岁孩子敏感期)》基于蒙台梭利的儿童敏感期理论,对0—6岁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可能出现的行为举止作以分析,挖掘儿童内在的成长意义,帮助父母全面了解敏感期知识,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和心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让孩子的心智、性格得到积极发展,从而快乐、健康地成长。
全书共计二十八章,以年龄作为分割点,探讨儿童所处的敏感期阶段以及儿童的行为体现。每章以一简短概要作引,下分五个小节,以故事解读的形式描述儿童的具体行为和敏感期注意事宜,以自身体验结合美国式教育所观予以阐述,并援引蒙台梭利和敏感期的科学理论加以完善。
李芷怡编著的这本《原来教育如此简单(捕捉0-6岁孩子敏感期)》是一位既是母亲又是儿童教育研究者的实践手记,两个天真活泼的儿童生活记录史,来自蒙台梭利敏感期理论的切实应用手册,各种家庭教育小细节,贯穿儿童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跟随儿童教育研究者,发现儿童日常行为的奥秘所在,了解孩子心理发展阶段,捕捉儿童敏感期的教育时机,一击即中,绝不错过孩子身心成长的黄金时间点。
第1章 发现儿童敏感期,让孩子无阻碍地度过0—6岁
什么是敏感期?首先要从“生物敏感性”说起
敏感期,给孩子的成长增添更多动力
让人感到有趣而又抓不到头脑的敏感期行为
每个孩子都拥有神奇而又奥妙的“九大敏感期”
第2章 抓住视觉敏感期,否则视觉功能就会丧失(0—2岁半)
孩子的视觉发展很早,需要及早了解视觉敏感期
孩子喜欢彩色?NO!孩子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最感兴趣
利用孩子喜欢的视觉道具,创造好的视觉环境
时间参照表,帮你了解孩子视觉发展的过程
第3章 抓住听觉敏感期,让孩子生活在有声音的环境中(0—2岁半)
听力不好?这是误解了听觉敏感期和发展过程
给孩子能发声的玩具,创造有声音的环境
孩子对噪音也敏感,故意制造噪音,锻炼听力
孩子喜欢妈妈用清晰、缓慢、重复、简短的语言说话
第4章 口腔敏感期,放心让孩子“品尝”世界的味道(0—2岁半)
0一2岁半孩子的口腔不简单,肩负着认识世界的重要使命
孩子喜欢“尝”东西,实际是在探索
咬手指很正常,孩子是在练习使用牙齿和舌头
孩子突然咬人没恶意,满足口腔需要便会消失
第5章 手的敏感期,在抓、捏、扔的过程中锻炼手指(0—2岁半)
0—2岁半孩子手有敏感期,看看动手能力的发展过程
孩子喜欢抓、捏、扔东西,体验手的功能
用手打人,不是爱暴力,而是想以此引起注意
遇到水、沙子就高兴,那就让孩子尽情地玩
第6章 行走敏感期,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腿走路(0—2岁半)
0—2岁半认识行走敏感期,了解孩子学步“四步走”
喜欢上下坡、走楼梯,探索腿脚的功能
专走不平路,以体验和探索未知的世界
用了学步车,孩子反而不会走路了?
第7章 语言敏感期,从咿呀学语到简单表达的过程(0—2岁半)
在语言敏感期,0一2岁半孩子的语言发展从何而来?
重复和模仿不是淘气,是觉得句子表达很有趣
爱骂人和说粗话,是在验证语言的力量
什么话都悄悄“说”,是在感受语言魅力
抢着接电话,一口气说完“你好!你是谁?再见!”
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足,孩子说话容易口吃
第8章 渴望爱的敏感期,永远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0—2岁半)
爱是最美好的,0—2岁半孩子天生渴望得到爱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敏感的心不受伤
说千万句“我爱你”,不如让孩子感知你的爱
爱孩子,也要让孩子懂得如何正确表达爱
第9章 自我意识的敏感期,理解与尊重让孩子快乐成长(2岁半—3岁)
自我意识产生,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
“不给就不给”,不懂分享不代表自私
孩子不听话、开始说“不”,是“自我”的表现
孩子公然抢别人的玩具,是霸道吗?
第10章 空间敏感期,让孩子眼中的世界变得富有立体感(2岁半—3岁)
解读空间敏感期,不干涉孩子对空间的正常探索
带孔的东西感兴趣,喜欢不停地插钥匙、盖瓶盖
爱好捉迷藏,享受空间探索带来的快乐
垒高,推倒,再垒高,建立对三维空间的感觉
不呵斥孩子移动物体、爬高旋转等行为
“你扔我捡”的游戏,让孩子体验更多空间快感
喜欢玩搭积木等具有空间感的游戏,感知空间
第11章 秩序敏感期,帮孩子保持内在与外在秩序的统一(2岁半—3岁)
生命需要秩序,了解秩序敏感期是怎么回事
“各人用各人的”,坚持物品归“主人”所有
喜欢做整理工作,什么东西都应放回原处
没有按照顺序做的事情,必须重新再做
第12章 模仿敏感期,孩子在不断模仿中学习和进步(2岁半—3岁)
你做什么孩子都跟着做,意味着模仿敏感期的到来
模仿所见的言行举止,不论好坏
孩子每一次模仿,智力便能得到一次开发
指导孩子正确模仿
第13章 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让孩子发现微小世界的美好(2岁半—3岁)
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东西却是孩子的宝
孩子关注细小事物,是有原因的
孩子观察小东西,正是培养专注的好时机
盯着纸屑看一上午,这是非常正常的
小蚂蚁、小石子,都是孩子很好的观察对象
带孩子亲近自然,让孩子发现更多的细小事物
第14章 执拗的敏感期,给叛逆的孩子多些理解和包容(3—4岁)
孩子变得叛逆,是因为迎来了执拗的敏感期
执拗期,孩子对洗手有一种本能的排斥
孩子太固执,让他往东他偏偏往西
孩子施展“暴力”,可能是受到了暴力教育
第15章 审美和完美的敏感期,让孩子的眼睛发现更多的美(3—4岁)
事情必须做完美,了解孩子的审美和完美敏感期
拒绝吃不完整的食物,是追求完美的体现
孩子爱“臭美”,是对自我产生了审美要求
教孩子认识美,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第16章 色彩敏感期,孩子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起来(3—4岁)
孩子对鲜艳色彩很敏感,意味着色彩敏感期的到来
抓住色彩敏感期,健全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这是蓝色”,孩子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喜欢涂色,给孩子色彩鲜艳的涂色笔、涂色书
第17章 人际交往的敏感期,鼓励孩子自己建立和维持友好关系(3—4岁)
开始寻找朋友,3—4岁孩子的人际关系进入敏感期
乐此不疲地交换,不管物品之间是否等价
遇到喜欢的东西就抢,不知道人际交往技能
孩子总被欺负,不要教唆孩子“以牙还牙”
第18章 婚姻敏感期,是孩子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初步建立期(4—5岁)
进入婚姻敏感期,常听4—5岁孩子说“我要结婚”
要和父母结婚,孩子在建立爱情观与婚姻观
爱和小伙伴玩结婚游戏,父母不要阻止
第19章 性别和出生的敏感期,给孩子最正确的性教育初体验(4—5岁)
孩子突然对自己的性别与出生感兴趣
“我从哪里来?”坦然回答孩子的疑问
开始探索人体,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
第20章 身份确认的敏感期,崇拜与模仿帮助孩子塑造自我(4—5岁)
在身份确认敏感期,用爱帮孩子构建自我
男孩崇拜象征力量的象征:奥特曼与孙悟空
女孩喜欢美丽可爱的形象,并喜欢扮演公主
第21章 绘画和音乐的敏感期,让孩子自由地接受艺术的熏陶(4—5岁)
4—5岁,迎来孩子绘画和音乐的敏感期
从乱涂鸦到会画画,时间能提高孩子的能力
学音乐环境很重要,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第22章 情感敏感期,孩子特别关注父母对自己的爱意(4—5岁)
一直接受爱的孩子,终于进入了情感敏感期
孩子变得特别粘人,特别依赖父母
动不动就感觉到委屈,甚至哭鼻子
在意周围人的举动,突然变成了小“醋坛子”
第23章 书写与阅读的敏感期,帮助孩子进入认知世界的新阶段(4—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同样具有不一样的敏感期
孩子吵着学习认字,尝试自己阅读书籍
孩子对写字感兴趣,写出的字东倒西歪
不管是墙上还是地上,拿笔随处乱写
孩子爱背广告词?尽快给孩子提供合适的书籍
第24章 社会规范的敏感期,孩子开始成长为小大人(5—6岁)
了解社会规范的敏感期,帮助孩子社会化
父母要遵守规则,否则会给孩子带来痛苦
在意公平公正,开始要求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25章 数学敏感期,开发孩子数学潜质的最佳时机(5—6岁)
解读孩子的数学敏感期,耐心等待其到来
喜欢玩加减法游戏,开始探索数字间的关系
开发孩子的数学潜质,一定要循序渐进
第26章 文化敏感期,与孩子一起探索文化的奥秘(5—6岁)
解读文化敏感期,让孩子领略经典文化
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为什么”
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
让孩子学会自由表达,并进行自由书写
第27章 自然敏感期,让孩子在自然的怀抱中自由地嬉戏(5—6岁)
孩子天生亲近自然,解读孩子的自然敏感期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在自然中有所感悟
爱上小动物,喜欢和小动物交朋友
喜欢却虐待小动物,到底是为什么?
第28章 独一无二的敏感期,让孩子实现突飞猛进的成长
敏感期最重要的原则:给孩子最大限度的爱和自由
敏感期父母要学会等待,等待孩子自己成长
观察孩子的言行,抓住从不守时而来的敏感期
敏感期也是学习期,不干涉,要提供学习条件
敏感期,给孩子的成长增添更多动力
我很庆幸,上天赐给我一双儿女,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众多乐趣的同时,也让我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的研究与收获。
在教育儿子Jimmy和女儿Amy时,我认识到了儿童敏感期的重要性。我亲眼见证了两个孩子充满活力和激情地挑战一件件事情,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自身的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次次地放弃,曾让我误以为是不懂坚持。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便失去了继续探索的兴趣。
海兰是我认识的年轻妈妈之一,一次,她带着两岁的儿子来我家做客。小家伙能独自走路没多久,可一到我家,就各个房间乱跑,海兰在孩子身后追着、呵斥着,同时伸出两手把他紧紧抱住。
等孩子安静地玩玩具后,我和海兰简单聊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没有听见孩子的动静,海兰不安地抬头往客厅一角望去,发现儿子正死死地盯着墙壁发呆。
海兰走过去,一把拉过儿子,才发现儿子在看粘在墙上的一只死蚊子。海兰不高兴了:“这有什么好看的?你老老实实地玩玩具不行吗?”一边说,一边把儿子往客厅中间拉。
小家伙不高兴了,拼命挣脱着,扭过头来,眼睛依旧盯着墙壁。我过去拦住了海兰:“让孩子看吧,他现在进入了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你阻止他,可能会让他以后变得很粗心。”
海兰以前听我讲过关键期的事情,所以立刻松开手。小家伙很高兴,很快重新跑到墙壁面前,我则和海兰讲起了敏感期的重要性。
“你还记得狼孩的故事吧?”我问海兰。海兰是我在办讲座时认识的,那次讲座上,我正好举了狼孩的例子。
狼孩是指由狼抚育起来的人类幼童,据说被发现的已有十多人,而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在印度狼窝里发现的两个女孩——卡玛拉和阿玛拉。
在被发现时,卡玛拉大约七八岁,阿玛拉约两岁,随后,她们被送往孤儿院抚养。阿玛拉于第二年死去,卡玛拉在16岁左右死去,智商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事实上,当时由美国传教士辛格专门负责教育卡玛拉,但即便经过了7年的教育,卡玛拉也只是勉强学会了45个词和几句简单的话。虽能勉强直立行走,但身上仍然存在许多狼的习性。
海兰点头表示记得。
我用略带悲伤的声音说:“在狼孩身上,我们很容易看到,直立行走和说话并非人的本能,是需要后天学习的。一般来说,0—6岁对人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存在着各种关键期。错过了,会使大脑的发育和语言的发展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由于卡玛拉在关键期时没有接触相应教育而无法从环境中吸收人类的习性,导致她被人类发现时不会说话,不会思考,不会直立走路。
“你刚才的做法,实际上就是阻止孩子发展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性,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和做事方式等,以后想要弥补都来不及了。”
海兰听了我的话,深深点了点头。
敏感期是大自然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期。在敏感期出现时,如果我们能抓住,就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多助力,让孩子迅速又自然地成长。
P4-5
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度过敏感期
在一些认识我的父母看来,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在教育孩子时具有很多“先天”优势:大学时读的是心理学,研究生时读的是教育学,后来又自学NLP,还是一位幼儿园老师。
我承认,这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在教育儿子Jimmy和女儿Amy时,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而在蒙台梭利幼儿园担任老师的经历,也让我对教育学知识认识得更加深刻。
但是,我认为,不懂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并不能成为没有教育好孩子的理由。孩子天生有其内在的成长秩序,父母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孩子便能自行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阶段就是0-6岁阶段。孩子从对世界一无所知到逐渐学会探索和认识世界,该是多么巨大的进步啊。
由于对家庭教育感兴趣,我在去美国学习家庭教育之前,就开始接触敏感期相关的书籍。那时,我托人从国外买来蒙台梭利的著作仔细研读,第一次为儿童的内在力量震撼,为敏感期的行为感到惊讶。
那时候,我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孩子在吃手时,父母会阻止,有时还会打一下孩子的小手,以示惩戒。这时,我就感觉很痛心:孩子吃手,是在锻炼嘴巴,同时也是通过嘴巴来认识手。不仅不应该阻止,反而应该得到支持才对。
我对传统育儿观点产生了深深地怀疑,这也是我在做过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师后,又独自一人跑到美国学习和工作的原因之一。
通过学习,我发现,孩子的敏感期比我认为的重要得多。孩子在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智力会迅速发育,快速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同时拥有很强的安全感,对自己也充满信心。
更让我惊讶的是,孩子在敏感期学到的一切,成人即使花上50年的时间,也未必能学好。可以说,敏感期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那么,什么是敏感期呢?
敏感期,是指孩子在0-6岁期间的某些阶段,会由于内在发展的需要对外在的刺激感到敏感,从而努力从环境中吸收、学习,以满足成长的需要。
换句话说,在敏感期里,孩子可以轻松地获得各种能力。比如在手的敏感期,孩子会不断使用手,以发展手的能力。
在敏感期里,当孩子想要发展一种能力时,我们就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也就是给孩子提供便利,让他们更好地发展这种能力。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没有注意到孩子的敏感期,有的父母注意到了,反而在敏感期里成了孩子发展的最大阻碍。这对孩子来说,真是太残忍和不公平了。
我同情不被父母理解的儿童,也希望自己能为儿童的成长做出一分努力。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投身于幼儿教育工作,在国内外蒙台梭利幼儿园工作的同时,还为父母提供咨询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认识到,很多青春期问题不断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敏感期内没有得到相应的帮助,导致内在发展受到了阻碍,所以才会在青春期以逆反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知道,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且努力反省自己,在改变自己不当教育方式的同时,努力修补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却以为,如果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尤其是对0-16岁的孩子造成了伤害,父母以后不管如何努力,都很难让伤害留下的疤痕消失。
与其在伤害孩子后努力去弥补,不如一开始就给孩子爱和自由,让孩子在敏感期里努力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健康成长。
为了帮助那些想要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下长大的父母,我特地写了这本书。我相信,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父母在感到温馨快乐的同时,也能领会到敏感期教育的真谛,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我衷心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度过自己的敏感期,每位父母都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与孩子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