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宜雨亭杂俎
分类
作者 白钢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学术研究中,人们就同一议题发表不同见解,相互磋商和辩论,开展批评与反批评,谓之学术讨论。学术讨论是发展科学、繁荣文化的有效手段。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片面性,避免或减少错误。因此,大力提倡对于重大学术问题开展讨论,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学术事业的坚定不移的方针。

但是,在以往的一些议题的讨论中,人们常常看到“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现象。某些文章在同一议论中的概念、判断的内容,往往不能同自身保持同一,不是随意偷换概念,就是随意转换命题,以致使一些问题的讨论长期陷于纷争不已的状态。用逻辑学的行话来说,这叫作不遵守同一律。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学术界所有悬而未决的有争议的问题,都是由于讨论中不遵守同一律造成的。然而,毋庸否认,在不少有争议的问题的讨论中,不遵守同一律的现象却随处可见。已经争论很久的农民战争的性质问题、农民政权问题、皇权主义问题如此,近几年来兴起的讨论中国封建经济结构问题也无不如此。就后者而论,陆续发表的意见有八九种之多。有“单一小农经济结构”说,有“自然经济结构”说,有“地主制经济结构”说,有“综合经济结构”说,有“特殊经济结构”说,有“超稳定系统”说,有“封建生产关系总和”说,有“两种平行经济结构”说,等等。真可谓聚讼纷纭,不分轩轾。然而仔细研究一下争论的焦点,便不难发现,人们对社会经济结构这一概念的含义的阐释,就存在很大的分歧。有的认为,社会经济结构,是“所有制的总和”;有的则认为,是“生产力发展的第四要素”,是生产力三要素(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劳动者)之间“横的联系”;还有的认为,经济结构的定义为“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进行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形式”。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个概念、判断必须具有确定的同一内容,使思维具有确定性。对于学术讨论中的同一个议题,必须使用同一个概念。甲就是甲,乙就是乙;不能把甲说成乙,也不能把乙说成甲。我们今天进行学术讨论,应当有一个前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进行讨论。任何撇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随意解说,都是不足取的。就拿“社会经济结构”这一概念来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中,早就阐释了它的内涵与外延,明确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①至于在讨论中,如何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实际,来解释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和各自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无疑是有益的。但是,如果撇开马克思所讲的“社会经济结构”这一科学概念的质的确定性,随意给“社会经济结构”下一个别的什么定义,那么,这就犯了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社会经济结构”这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偷换成另一个思想内容的错误,从而使共同讨论失去了客观依据,使参加讨论的人无所适从,结果,只能落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窠臼,而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还会把本来有益的学术讨论,引向无意义的概念之争的歧途。

历史科学的研究,离不开逻辑的方法。考据学本身,就是形式逻辑在史学领域里的具体运用而形成的一种专门学问。同一律只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此外,还有矛盾律和排中律,前者不允许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有自相矛盾的内容,后者不允许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有“两不可”的态度。它们在学术研究与学术讨论中,不仅对论题起作用,而且在推理和论证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倡史学工作者讲点逻辑学,十分必要。(p7-8)

目录

第1辑 惟敩学半

“文须有益于天下”

学案最高惟寂寞

学术讨论中的概念要有确定性

要重视谱牒学的研究

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史新体系

史学研究面临全面变革

对中国政治制度史进行开拓性研究的思考

建设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科学体系

论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上穷碧落下黄泉”

第2辑 谈天说地

元上都考察散记

流浪:付给“自由”的小费

纳税三题

家约·官箴·国法

吁请尽快立法保护和使用善本书

“三国热”的文化启示

政治文化和企业管理

政治学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继续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回顾与前瞻:中国的政治发展

将军外交家——黄镇

垂大名于万世——陈赓大将的革命经历

第3辑 变俗易教

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

“两票制”选举模式发微

直接选举与直接民主不能画等号——兼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增设“村民代表会议”条款的必要性

改革候选人产生方式的成功案例

罢免权是不可攘夺的公民基本权利

农村治理结构与治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选举:进程与挑战

村民自治与治道变迁

中国基层治理的变革

执行公共政策不能总“打擦边球”

体制性障碍:“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

SARS危机呼唤宪政改革

结构失衡的政治学分析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4辑 执简驭繁

中国皇帝.初版前言

中国皇帝.修订版序言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论战的由来与发展·前言

中国农民问题研究·序言

中国乡里制度·序

影响中国的100个人物·序

社会宣传管理学·序

选举与中国政治丛书·总序

资政智慧·前言

违宪审查制度比较研究·序

宪政通论。前言

陈赓大将·后记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总论卷·前言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先秦卷·前言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秦汉卷·前言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前言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卷·前言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前言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辽金西夏卷·前言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元代卷·前言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前言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清代卷·前言

第5辑 规圆矩方

史学家的忧患意识——读《“土地庙”随笔》

进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北线凯歌》与《南线巡回》简评

改革史学研究的可贵努力——评《中国历代名君》《名臣》《名将》

文化史研究的走向——评《中国少数民族文库》

历史的告诫——重读《甲申三百年祭》

评俞鹿年编著的《中国官制大辞典》

读《商代经济史》

老牛堂三绝——读《阿Q的祖先——老牛堂随笔》

佚匿异域的西夏法典——《天盛律令》

博观约取辞旨质实——评《中国乡里制度》

排云拨雾体为本用——评《市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由《中国反贪史》出版所想到的

第6辑 儒学小史

 上篇孔子学说

孔子其人

孔子与六经

仁学的光辉

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风范垂世

 中篇儒术独尊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

汉唐经学

程朱理学

明清实学

孔子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孔子文化圈

孔子与西方

 下篇百家争鸣

百家之术

兼爱非攻的墨家

清静无为的道家

一断于法的法家

敬顺吴天的阴阳家

控名责实的名家

合纵连横的纵横家

第7辑 谈言微中

谈政府官员的廉洁——访白钢

依据法律才能搞好机构改革——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白钢

“穷变通久”与企业发展

家训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农民的政治参与和中国的政治发展——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白钢教授

开展跨学科研究提高理论创新能力——白钢先生访谈录

国泰民安话“稳定”

公共权力运用方式的大变革——访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白钢

党内民主:人民民主的标杆

序言

早年涉世未深,处事莽撞,磕磕绊绊闯入学术界,相继使用过五六个笔名,“宜雨亭”就是其中之一。

大约在1984年春夏之交,一个难得的机遇突然降到我面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看中我的栖息地——北京建国门大街62号院①——想在这里开一家“社科书店”,动员我让地。搬迁的地点是劲松九区新落成的塔楼,朝阳的两居或朝北的三居,任我挑选。这对于我这个过惯了逆境生活的人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从此结束了大杂院平房生活。坊间有句俚语,“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我所住过的大杂院平房,前后有三处,除了最初一处一间西房外,其余两处,不是东房就是南房。这主要还不是因为身微位卑,而是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部就这个条件。那些东房或南房,都是年久失修,房顶上铺盖着油毡,一遇阴雨天,常常是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外边雨停了,屋内还滴答,因此,要动员脸盆等各种日用容器来接雨。当我搬到塔楼以后,第一感觉,就是再也不怕“屋漏偏逢连夜雨”了。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心情也好了许多。这是我取“宜雨亭”为笔名的直接诱因。

由笔名演变成书斋名,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苏州拙政园的西小园内有座“两宜亭”,那是当年初恋时曾躲避过暴雨的地方。

“两宜亭”,是取自居易诗“明月好同三更夜,绿杨宜作两家春”而得名,意指与邻家墙柳相见。大概是与诗人同姓的缘故,对此亭名的来历,尤为在意。

大学三年级暑假,即1962年7月16日午后,我与女友去逛久负盛名的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极品,她的廊、桥、亭、榭构思奇巧,厅、堂、阁、斋的布局精妙,是千年以来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流连驻足的地方。这里存留着大量诗画和趣闻逸事,初到这里,令你目不暇接。当我们穿过石板桥,越过波形水廊,曲转回阖,携手来到极富隐逸之趣的西园时,突然间,倾盆大雨,漫天而降,来不及躲闪,已被打了个半湿。我拉着她快步跑进西南隅的亭子躲避,定神一看,叫“两宜亭”。说来也巧,亭内空无一人。瓢泼的暴雨自亭檐而下,形成水帘,仿佛把亭里亭外隔成两个独立的空间。我快速帮她清理淋湿的秀发及残留身上的水珠。因为是盛夏,她身着短衫与裤裙,也被淋了个半湿,连打了几个喷嚏。我担心她会感冒,心里忐忑不宁。巧夺天工的园林建筑所勾起的跌宕起伏、移步换景的雅兴,被这阵突如其来的暴雨所驱散,直到翻滚的乌云西去,水帘消失,暴雨初歇,斜阳西下,才知道暴雨把我们阻滞在这里已经多时了。这成了我永志不忘的经历。二十年后,忆起这段往事,决定附庸风雅,将之嵌入书斋名中。于是,把“两宜亭”的“两”字改为“雨”,把“宜”字调到前面,就成“宜雨亭”了。20世纪末,最后一次福利分房,乔迁至西坝河寓所,老友王春瑜教授闻讯挥毫题写了“宜雨亭”匾额,令敝舍顿时蓬荜增辉。

本书取名《宜雨亭杂俎》,是把手边能找得到的短论、随笔、序跋、书评、访谈之类短肥长瘦不一的文章,网罗在一起,或根据其内容性质,或依据其体裁形式,分编并选择能概括其品质的成语做标题,遂成七辑。它们是:

第1辑,惟敩学半(意在宣示“教,然后知不足”的理念)。

第2辑,谈天说地(从金莲川访古,说到政治学的无可替代性)。

第3辑,变俗易教(从村民自治,谈到“治理”的变革)。

第4辑,执简驭繁(是一些序跋的集成)。

第5辑,规圆矩方(是部分书评辑览)。

第6辑,儒学小史(速写了儒学演变的轮廓)。

第7辑,谈言微中(辑录了媒体的部分访谈录)。

内容推荐

《宜雨亭杂俎》全书约30万字,由白钢所写的短论、随笔、序跋、书评、游记及记者所写的访谈录所组成,依据其内容与体裁形式,分编成7辑。

第1辑,惟斅学半,意在宣示“教,然后知不足”的理念;第2辑,谈天说地,从金莲川访古,说到政治学的无可替代性;第3辑,变俗易教,从村民自治,谈到“治理”的变革;第4辑,执简驭繁,由一些序、跋的集成;第5辑,规圆矩方,是部分书评辑览,第6辑,儒学小史,速写了儒学演变的轮廓;第7辑,谈言微中,辑录了媒体的部分访谈录。

编辑推荐

“杂俎”,顾名思义就是大杂烩,引申到文学上,就是如同杂烩一般的文集,作者白钢将手边能找到的短论、随笔、序跋、书评、访谈之类长短肥瘦不一的文章网罗在一起,根据内容性质或者依据体裁进行分编,选择概括品质的成语作标题,编辑成《宜雨亭杂俎》,以飨读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