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抒(蔡镇钰诗画选1996-2017)(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诗歌,按照创作的时间顺序收录了作者的“我的歌”“童心”“灵感”等七十六首诗,第二部分为散文按照创作的时间顺序收录了作者的“上房建筑摄影艺术画册”等二十七篇,第三部分为画,按照创作的时间顺序收录了作者的“北京城墙”“长城”“北京的郊区”等十八幅绘画作品。诗歌和散文以讴歌自然、赞美故乡、保护环境为主题,诗篇大多平和宁静,富有真情和哲理,画作以建筑画为主要描绘对象,尤其以建筑水彩画为多,画作清爽,格调潇洒。
| 书名 | 琴抒(蔡镇钰诗画选1996-2017)(精) |
| 分类 | |
| 作者 | 蔡镇钰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琴抒(蔡镇钰诗画选1996-2017)(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诗歌,按照创作的时间顺序收录了作者的“我的歌”“童心”“灵感”等七十六首诗,第二部分为散文按照创作的时间顺序收录了作者的“上房建筑摄影艺术画册”等二十七篇,第三部分为画,按照创作的时间顺序收录了作者的“北京城墙”“长城”“北京的郊区”等十八幅绘画作品。诗歌和散文以讴歌自然、赞美故乡、保护环境为主题,诗篇大多平和宁静,富有真情和哲理,画作以建筑画为主要描绘对象,尤其以建筑水彩画为多,画作清爽,格调潇洒。 内容推荐 镇钰先生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在设计高楼大厦和各种美妙建筑的同时,他也有赋诗作画的雅兴。在《琴抒(蔡镇钰诗画选1996-2017)(精)》中,从他所作的诗画中,可以窥见一代建筑大师的心灵世界,这是一个艺术家心灵世界的注脚。 目录 诗歌 1.我的歌 2.童心 3.灵感 4.激情 5.沉默 6.夏夜 7.桂花 8.静 9.故乡 10.“云间·绿大地”正在悄悄走来 11.三百六十五天的真情奉献——《解放日报》“住宅消费”专栏诞生一周年 12.忆童寯老师——纪念童老诞辰一百周年 13.情系琴枫苑 14.打字曲 15.鹳山之晨 16.迎新春 17.喜感留园 18.故乡行 19.陕山红 20.设计师之家 21.宗教 22.我们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庆祝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成立十五周年 23.运离市尘 24.致普希金——皇村萦想 25.《住宅科技》三百期 26.丹桂飘香 27.校园 28.桂香居 29.金色光华 30.赤日炎炎 31.难忘的岁月 32.绿叶 33.龙凤树 34.爱乐 35.寻觅 36.雷雨 37.处决 38.春 39.庆十年——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十年新历程暨五十六周年庆” 40.聚会——省立常熟中学七十年庆 41.小别 42.马国馨先生赠诗 43.和马国馨先生赠诗 44.三月 45.致学长——普希金合唱团成立十周年 46.诗 47.虞山 48.桃源涧 49.归乡 50.诗与歇 51.六一 52.黄梅 53.礁石 54.明天 55.艺术 56.梦想 57.龙之春 58.庆六十——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六十周年庆 59.迎着朝霞——参加百名建筑师盛会 60.新春 61.庆——“上海建学”六十周年 62.一片秋叶 63.归故里 64.跃马 65.《建筑学报》六十周年题词 66.羊年颂 67.庆祝现代都市建筑设计院十周年庆 68.当中锋跃起的时候 69.静悄悄 70.老师送的手杖 71.初梦澳洲 72.千鸟湖 73.猴年 74.“一手抓太阳,一手抓月亮” 75.重阳行 76.你是人间四月天——纪念林徽因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散文 1.上房建筑摄影艺术画册(序) 2.苏州南国宾馆国宾楼(序) 3.花都银宝湖观音塑像总结方案(序) 4.常熟琴湖琼宇国宾馆方案(序) 5.同济阴佳老师钢笔画集(序) 6.百花园地(序) 7.忆杨廷宝老师——纪念杨老师诞辰一百周年 8.歧江细雨 9.机上 10.春光下的素斋 11.天籁之音 12.金色的涟漪 13.收获季节——回访住区 14.吕嘉在向我们走来 15.小憩 16.富春山居 17.登维摩 18.枇杷 19.小吃 20.八十华诞 21.秋深 22.琴川 23.感言 24.温可铮永运活在我们的心里!——生命如歌音乐会纪念温可铮先生逝世五周年 25.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26.春日云影 27.生命、奉献和陶冶 画 1.北京城墙 2.长城 3.北京的郊区 4.莫斯科郊外的秋日 5.亚美尼亚庙字遗址 6.亚历山大纪念石柱 7.涅瓦河畔 8.弗拉基米尔的雪 9.里沃夫的街道 10.塔林小街 11.小河 12.成都小巷 13.三岁 14.俄罗斯男子 15.亚美尼亚男子 16.教授 17.俄罗斯女子 18.亚美尼亚女子 试读章节 1998年10月吕嘉与意大利国际交响乐团来中国,在上海音乐厅作首次演出。10月12日吕嘉指挥意大利的男高音和女高音独唱连自普契尼的歌剧,表演精湛,观众反映热烈,掌声不绝。一曲门德尔松的《A大调第四交响曲》的演奏充分表现了这部乐曲中对意大利的自然美景、民间节目中的欢快舞蹈及迷人歌曲的描述。吕嘉指挥自如,使整个乐曲始终贯穿着意大利民间音乐明朗而温暖的音调,给上海人民介绍了一曲意大利的音乐国画,听众掌声雷鸣。自此,吕嘉给上海人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形象,开始向我们走来…… 2005年2月来沪演出时,我抽空去观摩了他们在上海歌剧院的排练。吕嘉在排练时谦虚而严谨细致,时而演奏,时而细说。他与黄英详细地讨论了独唱与乐队的配合。乐曲的每个细节他都不放过。小提琴的上弦音容易拉得跳动,他要求拉得轻而平均细致才能传得远,要求换弦时要有速度和乐句感但不能着急。在排练木管时,他嘴里不断地发出声音来引导音乐的呼吸和节赛。他眼神非常深情,眉毛时而上扬,在上扬时他进入了乐曲的感情世界……第二天举行了仅有一场的莫扎特的专场音乐会,由上海名家乐友交响乐队进行演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充分表述了温柔的抒情气氛,同时又有充满兴奋的激昂精神,既抒情而富有戏剧性。《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赛曲》最后的回旋曲充分表述了民间舞蹈的热烈。黄英的一曲《哈里路亚》和乐队配合得非常默契。演出获得空前成功,让渴望听到莫扎特专场演奏的乐迷们大饱耳福。上海人民第二次领略了这位“洋教头”的风采。吕嘉开始走进了上海人民的心中…… 2005年6月18日吕嘉应上海音乐学院的邀请前来参加庆祝我国声掌界泰斗周小燕教授八十八岁生日的优秀学生音乐会。吕嘉担任指挥,他非常默契地和上海交响乐团以及廖昌永、魏松、杨小勇、高曼华、万山红等十多位歌唱家进行配合。上海音乐厅内回荡着中外经典歌剧的名曲。吕嘉的指挥将音乐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观众又一次地看到了他指挥各类经典歌剧的风采。 2005年底,吕嘉带领了由海外学子组成的约有九十人的乐团来沪演出新年音乐会。三场音乐会盛况空前,第一场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欢乐颂》作为终曲,气势宏伟。吕嘉在指挥中充满激情却又非常细致地把人类崇高的声音与交响乐融为一体。在肖邦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赛曲》的演赛中,著名青年钢琴家郎朗结尾的技巧充分表达了全曲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意境。元旦的音乐会更是升级。吕嘉与郎朗在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赛曲》及勃拉姆新的《第四交响曲》中与整个乐队融为一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吕嘉和郎朗对前曲更有独到的演绎:舞蹈的典雅抒情、狂喜的旋律以及作品最后的音响以饱满的乐句和排山倒海的气势结束,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后曲的第四乐章表述了极为深刻的悲剧激情的主题,无论是悲悼、绝望和愤怒还是期待的情绪都结合在一起,成为雷鸣般的声响,达到了极限,给人以震撼!二曲的演奏充分显示了乐队和钢琴融合的高超水平。三场音乐会演出成功!上海人民热烈欢迎吕嘉再来演出! 吕嘉在指挥中,首先是在给乐队的每个人对话,他表情细致,姿势自如,体态灵活,时而昂扬时而下蹲,眉毛上扬时面部表情细腻而又投入。当与音乐完全融为一体时,他眯着眼睛伸着前臂,以感人的姿态,去诱导和指挥着……当乐曲到达高潮时他会弹跳起来与音乐一起腾飞……吕嘉的指挥是乐曲旋律和节奏的需要,当感情和心灵与乐曲融为一体时,他引导着乐队和声乐家让乐曲充盈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升华…… P150-152 序言 心灵的注脚——序蔡镇钰诗选 赵丽宏 蔡镇钰先生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在设计高楼大厦和各种美妙建筑的同时,他还有赋诗作画的雅兴。一位建筑大家,会写出何种风格的诗篇,这颇令我好奇。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这类充满诗意的比喻,其实是道出了建筑艺术的真谛。我一直以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建筑设计师,即便不写诗,也可以毫无愧色地面对诗人这样的头衔。因为,优秀的建筑,本身就是能给人无限遐想的诗篇。然而用文字写诗和建筑设计,毕竟还是两回事。蔡镇钰先生用自己的文字向读者证明,作为诗人,在他绝不是一个虚空的头衔。 读蔡镇钰先生的诗,不仅见识了他驾驭汉字的能力,也为他在诗行中倾吐的真情感动。这些诗,有激情,有智慧,也时时展露着作者赤诚的襟怀和抱负。他在诗中讴歌自然,大自然的四季变换,不时撩动他的诗心。他在诗中赞美故乡,赞美他所心仪的山水园林、花草树木,一块礁石,一枝丹桂,都会引发他写诗的冲动。他也在诗中呼唤童心:“我的心灵还珍藏着那混沌初开的圣洁”,他认为“童心就是真”。 蔡先生的诗都很短,却富有哲理。譬如:“沉默是思索,是总结,是短暂的蛰伏和撞击”;“灵感是无数积聚的融合在一瞬间的升华”;“只要明天还会再来,生命就充满憧憬和希望”。 他的诗大多平和宁静,却也偶有闪电划破夜空。譬如《处决》,从电视里看到一个年轻的人质被处决,引发对人类破坏自然生态的联想,把掠夺能源、毁灭自然的恶行,比喻为刽子手对生命的杀戮,让人心惊,也让人深思。 在藜镇钰先生这一生为世界所作的创造中,引人瞩目的当然是他设计的楼屋广厦,他写的这些小诗,只是他情感的瞬间流露。但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看到他们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我想,这些诗,可以看作蔡先生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的一种注脚,也是关乎一个艺术家心灵世界的注脚,品味这些情意深长的注脚,相信很多读者会心生共鸣。 2011.10.09于四步斋 后记 非常感谢文学大师、美术大师、诗社学长和集团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这本诗画集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我不是专业搞文学的,但在长年的建筑创作中深感一个建筑师如果要打破框框进行创新,就必须从文学、美术和音乐中进行借鉴和学习,艺术是相通的。我再一次地感谢为这本小集子作序的艺术大师和领导:我的老师齐康及钟训正院士、上海文学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先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老师、诗歌协会李疑先生、现代集团党委书记严鸿华先生、华建集团总载张桦先生、华建集团总建筑师沈迪先生、华东院党委书记曹朔先生、科创中心党支部书记田炜先生、我爱人陈松梅同志,他们都给予了我大力支持。老骥伏枥,我还要努力掌习! 路漫漫其修运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常熟人蔡镇钰 2017年10月18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