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牛、唐雅欣、陈琳、戴仕炳著的《生土类建筑保护技术与策略(以井冈山刘氏房祠保护与修缮为例)》围绕该地区典型案例“刘房祠”展开,依据遗产保护的理论,建立该地区生土建筑遗产的价值评估体系,分析了生土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病害机理,并通过大量的检测和实验,最终找到适应于井冈山地区环境的“活态”生土建筑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的技术手段,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该地区生土建筑资源的保护修复工作流程,对从事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学者、专家及从业人员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书名 | 生土类建筑保护技术与策略(以井冈山刘氏房祠保护与修缮为例) |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 作者 | 方小牛//唐雅欣//陈琳//戴仕炳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方小牛、唐雅欣、陈琳、戴仕炳著的《生土类建筑保护技术与策略(以井冈山刘氏房祠保护与修缮为例)》围绕该地区典型案例“刘房祠”展开,依据遗产保护的理论,建立该地区生土建筑遗产的价值评估体系,分析了生土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病害机理,并通过大量的检测和实验,最终找到适应于井冈山地区环境的“活态”生土建筑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的技术手段,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该地区生土建筑资源的保护修复工作流程,对从事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学者、专家及从业人员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内容推荐 井冈山地区有着丰富的生土类建筑遗产资源。方小牛、唐雅欣、陈琳、戴仕炳著的《生土类建筑保护技术与策略(以井冈山刘氏房祠保护与修缮为例)》围绕该地区典型案例“刘氏房祠”展开,以示范点建设工程的实录形式,依据遗产保护的理论,建立该地区生土类建筑遗产的价值评估体系:进而从保护技术的角度分析生土材料的性能特点、病害机理,并通过大量的检测和实验,最终找到适应于井冈山地区环境的“活态”生土类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修复技术手段,提出一套完整的、对于该类建筑遗产资源的保护具有示范及指导作用的修复工作流程。该流程包含信息采集、现状实录、材料病害检测、实验分析、修复方案设计、试验性施工、正式施工、效果评估及后期维护和监测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 本书对从事生土类建筑保护研究与实践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从业人员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井冈山生土类红色资源保护策略 1.1 井冈山红色物质资源概述 1.2 井冈山生土类红色物质资源 1.3 井冈山生土类红色物质资源价值评估 1.3.1 历史文献价值 1.3.2 艺术美学价值 1.3.3 建造技术价值 1.3.4 经济使用价值 1.4 井冈山生土类红色物质资源保护策略 1.4.1 多学科合作与保护技术路线 1.4.2 多方经费来源与多元合作模式 1.4.3 红色物质资源的可持续性保护 第2章 生土保护材料及工艺研究 2.1 加固与修复材料的选用原则 2.2 常用生土加固与修复材料的化学作用机制及其应用 2.2.1 石灰类材料 2.2.2 硅酸乙酯水解聚合物 2.2.3 桐油 2.2.4 丙烯酸树脂 2.3 供刘氏房祠使用的生土保护剂研发 2.3.1 桐油对夯土吸水率的影响研究 2.3.2 桐油改性的硅丙乳液生土加固保护剂的研发 2.3.3 正硅酸乙酯控制水解预聚物生土加固保护剂的研发 2.3.4 微米石灰乙醇保护剂的研发 第3章 刘氏房祠建筑材料特点及其病害 3.1 生土材料的基本特性 3.2 刘氏房祠夯土墙体的材料构成 3.3 刘氏房祠主要病害特征及其破坏机制 3.3.1 裂缝、坍塌 3.3.2 孔洞 3.3.3 空鼓 3.3.4 剥落 3.3.5 风化、粉化 3.3.6 受潮、泛碱 3.3.7 腐朽、虫蚀 3.4 刘氏房祠整体破坏情况与病害分布 第4章 刘氏房祠木构勘查与保护 4.1 生土类建筑遗产中木构现场勘查技术 4.1.1 木结构环境调查 4.1.2 传统检测技术 4.1.3 无(微)损检测技术 4.2 刘氏房祠木构现状及评估 4.2.1 刘氏房祠木构传统检测方法检测结果 4.2.2 刘氏房祠木构无(微)损检测 第5章 刘氏房祠保护技术方案 5.1 刘氏房祠保护修缮原则 5.1.1 抢救性原则 5.1.2 完整性原则 5.1.3 真实性原则 5.1.4 可识别性原则 5.1.5 安全及技术可靠性原则 5.1.6 经济性及可推广性原则 5.2 夯土墙体保护与修复 5.2.1 门洞修复 5.2.2 窗洞修复 5.2.3 夯土墙体加固实验 5.2.4 刘氏房祠夯土墙体修复 5.3 刘氏房祠木构保护与修缮方法 5.3.1 常用木构保护与修缮方法 5.3.2 刘氏房祠木柱保护修缮方法 5.3.3 木材保护方案 5.4 刘氏房祠木构彩绘初步研究与保护 5.4.1 取样 5.4.2 彩绘实验室实录 5.4.3 彩绘木构本体病害类型分析 5.4.4 彩绘木构本体实验室修复方法研究 5.4.5 现场处理 5.5 刘氏房祠屋面修复 5.5.1 屋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5.5.2 屋面修复方案选择 5.6 地坪整改方案 5.7 修复档案建设 5.8 保护示范点建设注意事项 第6章 红色标语表面保护与监测 6.1 井冈山红色标语产生的历史背景 6.2 红色标语的特性 6.2.1 红色标语的表现形式 6.2.2 红色标语的基本特点 6.3 红色标语保护的现状 6.3.1 红色标语的破损原因 6.3.2 红色标语保护现状 6.4 红色标语保护与修复 6.4.1 井冈山区域红色标语褪色机理与保护研究 6.4.2 标语修复材料实验 6.4.3 红色标语的保护与修复 6.5 刘氏房祠及标语的监测与维护 6.5.1 钻入阻力仪对墙体强度的检测与监测 6.5.2 钻入阻力仪检测木构件的内部腐朽情况 6.5.3 热红外成像技术对墙皮空鼓情况的评判与监测 6.5.4 光谱法对标语颜色褪色情况的检测与监测 6.5.5 墙体(面)保护剂的应用效果评价与监测:胶带法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验所用材料代号索引 附录2 刘氏房祠测绘图纸 附录3 《积善堂记》原文断句、注释与翻译 附录4 刘氏房祠保护修缮前、后图片集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