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剧韵(广西文场文本集粹)
分类
作者 何红玉,蒋彦忠,苏俊敏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牛氏盘夫

人物:

牛秀英(简称“牛”,花旦)

丫环(简称“丫”,贴)

蔡伯喈(简称“喈”)

牛(白):一枝青梅放小桃,凤凰台上忆多娇。奴乃牛秀英,配夫蔡伯喈,自他进府以来,每日愁眉锁黛,不知为着何事?今日不免到他书房,问个明白,丫环!

丫(白):有。

牛(白):前面引路。

(唱)【丝弦】:轻移莲步出绣房,转到书房问端详。我见他每日愁眉不放,好叫我时刻间常挂心旁。但不知他心中为着哪样?还须要将良言相劝夫郎。叫丫环你与我前去禀上,你说我书房来问候安康。

丫(白):启禀状元爷,夫人到书房问候。

喈(白):哎呀,原来夫人来了,有请,夫人有礼,请坐。

牛(白):有礼相还。

喈(白):夫人到此,有何贵干?

牛(白):奴家到此,非为别事,只因见老爷每日愁眉锁黛,不知为着何事,请道其详。

喈(白):夫人吓!下官一言难尽,本待说与夫人知道,不能消得我的愁闷,也是杆然。

牛(白):老爷此言差矣,奴家三从四德‘,略知一二,消不得愁,你的愁还在,消不得闷,你的闷还在,说将出来,或者愁闷一旦可消,也未见得。

喈(白):夫人呀,有道是:各人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牛(白):老爷,奴家也明白了。

喈(白):夫人明白何来?

牛(白):老爷自进府以来,少了你的吃,少了你的穿!

喈(白):夫人呀,想我进府以来,锦衣玉食。,何说穿吃二字,这就猜错了。

牛(白):老爷,有道是,头难、头难,待我再猜。

喈(白):夫人请猜。

牛(唱)【丝弦】:莫不是爹娘言语冲撞?

喈(白):夫人呀,想爹妈乃是天伦’父母,打也打得,骂也骂得,何说冲撞二字。

牛(接唱):莫不是文武官欺压于你?

喈(白):夫人,想爹爹乃是当朝一品,下官乃是天子门生,谁敢欺压?

牛(接唱):莫不是奴容颜配你不起?

喈(白):夫人呀,你乃是千金之体,下官乃是芸窗。寒士’;一何出此言,不用猜罢。

牛(接唱):莫不是想到寻秦楼楚馆‘,思想那红颜女美貌佳人。

喈(白):我想府中多少美娇,哪还想那秦楼楚馆,不是的。

牛(白):此番定要猜破你的心思。

(接唱):莫不是思骨肉想回故乡,你把那知心话对奴言讲,既有那天大事有奴承当。

(白):老爷,既有此事,何不早对奴讲明,也好在爹爹跟前,保你员外为官,夫妻一同回乡,同拜高堂,岂不是好。

喈(白):哎呀,夫人,你真有此心,则感恩不浅了。

(唱)【丝弦】:上前来施一礼把话言讲,尊一声贤夫人细听端详。河南省有一本奏闻圣上,陈留郡遇饥荒黎民遭殃。但不知二双亲何等摸样,我家中苦坏了赵……

牛(白):老爷说得好好的,缘何不说?

喈(白):下官说出来,犹恐夫人着恼。

牛(白):老爷呀,三从四德,略知一二,哪有发怒之理。

喈(白):如此,下官告罪了。

(接唱):我家中还有个赵氏五娘。二双亲年老迈蒙她奉养,倘若是遇饥荒必有损伤。那时节生未养死不能葬,蔡伯喈不孝子万古传扬。贤夫人若能把慈悲早放,到来生变犬马报答恩光。

牛(接唱):老爷你既如此早对奴讲,我也好对爹爹说个主张。可怜她赵氏女在家悬望,迎接她到京来共享恩光。

喈(接唱):好一个贤夫人宽宏大量,我把你美名儿万古传扬。

牛(接唱):劝老爷休得要这样言讲,是奴家有一言细听端详。到来日将此言奏知圣上,以免得我老爷常挂心旁。劝老爷你把那愁眉且放,是奴家到来日自有主张。

上京相会

人物:

赵五娘(简称“赵”,旦)

牛秀英(简称“牛”,花旦)

丫环(简称“丫”,贴)

门子(简称“门”,末)

蔡伯喈(简称“喈”,小生)

赵(唱)【丝弦】:赵氏女出门来四路观望,离家乡别故土好不凄凉。一家人只落得妻离子散,因此上背真容来到京邦。上阳关足又小难以行往,背琵琶弹词调我寻夫郎。

(白):奴乃赵氏五娘,只因公婆亡故,奴将公婆真容描下随带身旁,早晚以好待奉。将一身苦楚,作成词调,一路求食而来,昨已在途中歇宿茅庵,神灵见我行孝,感动神灵,一刻之间引我到这京都。这也不在言表,还要到长街打听丈夫下落才是。慢慢走罢!

(唱)【丝弦】:赵氏女在长街自思自想,思想起奴的夫好不凄凉。奔前途路遥远难以行往,早晚间投宿店哪得安康。到晚来破庙内把身安上,白日里弹词调来到此厢。将身儿且把这长街来上,抱琵琶背真容找寻夫郎。

牛(白):梅花寒霜秀,桃花带雨芳。芙蓉篱上绕,丹桂月中香。奴乃牛秀英,配夫伯喈,今早上朝,这等时候未见回来。这也不言,奴家心中烦闷,不免叫丫环叫一个唱曲儿的妇人来唱唱曲儿。丫环哪里?

丫(白):奴婢遵命。门上大叔,夫人叫你去长街之上叫一个弹唱妇人前来唱唱词调。

门(白):哦!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那旁来了一个妇人,身背琵琶,想是唱词调的,待我等她到来。

赵(白):走吓!

(唱)【丝弦】:一步儿来此在大街之上,又只见来往人热闹非常。将身儿坐此在青石凳上,一霎时身困倦饥饿难当。

门(白):你这贫婆,敢莫会唱词调么?

赵(白):正是,大叔敢莫要听词调?

门(白):我府中夫人心中烦闷,叫你前去唱唱词调儿。

赵(白):如此烦大叔引个道儿。

门(白):随我这里来。不觉得此已是府中,丫环姐,会唱词调的妇人叫来了。

丫(白):叫她进来。

赵(白):夫人在上,贫婆叩头。

牛(白):不消见礼,那旁有一座位,你且坐下。

……

P24-27

后记

50余个春秋冬夏,50余个寒来暑往,《剧韵》亮相了。

纵观广西文场百余年流变史,传承保护靠的是两支队五:一是职业盲艺人的“文武玩子”班,一是耍家的“文场社”。前者通过师徒口耳相传,后者凭借先祖遗传的手抄本,手抄本是抄录文场词曲的文本。

感谢徐鸣嵩、娄德沛、李景修、练世碹、练球英、练业忠、吴庆云、沈善文、苏焕章、何汉湘、陈锦文、廖岱、蒋铁根、张平英、何瑞光、以光让、杨鉴楠、唐仁基、曾桂春、刘健刚、秦仁、覃绍华等数百位耍家们对文场的痴爱、保护、传承;对我的信任、支持、关爱,让手抄本得以传世。

感谢元散曲研究大家李复波先生,拖着病体,通览《剧韵》原稿后,为本书作序。手捧沉甸甸的的序言,深感一字值千金,字字重千斤。

感谢桂林历史文化学研究学者忘年交凌世君女士,一直把本书出版当作己任,出谋划策,为筹措出版经费费尽心思、四处奔忙,而自己准备要出版的书却被打人“冷宫”。

感谢桂林旅游学院桂剧研究专家朱江勇教授与夫人李娟,对书稿进行一丝不苟、字斟句酌的校对、订正,不辞辛苦。

感谢原市政府文化研究中心同事兰海女士与原业余曲艺团副团长张美琼女士,顶着酷暑,汗流浃背地帮忙抄写剧本。

感谢与我心手相牵的老伴苏觅,他在世时伴我在40余个市县乡采风,搜集、整理史料和剧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栉风沐雨,虽苦犹甜。

是为记。

目录

正本

 琵琶记(又名蔡家调)

广才赠金

五娘剪发

坟台掩土

伯喈思乡

五娘上京(又名《琵琶上路》《描容上京》)

弥陀点化

牛氏盘夫

上京相会

广者扫松

刻碑三打

 红楼梦

红楼梦

黛玉自叹

双玉听琴

晴雯补裘

哭晴雯(又名《宝玉哭雯》)

黛玉葬花(又名《葬花词》)(其一、其二)

黛玉焚稿(其一、其二)

宝玉哭灵

祭灵

吊潇湘

石访芝

 韩湘子(又名《荷采莲》)

夜送寒衣

夜探斋堂

林英劝夫

林英自叹

火焚六秋亭

 西厢记

莺莺听琴

红娘传柬(又名《传柬》)

拷打红娘(又名《拷红》)

长亭饯别(又名《女饯》)

莺莺自叹(又名《崔莺莺五更叹郎》《崔莺莺叹五更》:

张生听琴

 芦林会(又名《姜家调》)

怒赶庞氏

芦林相会

安安晒谷

安安送米

庞氏归家

 白蛇传

游湖借伞

还伞成亲(又名《还伞》)

断桥

金钵收妖

白蛇拜斗

白素贞自叹

仕林祭塔

合钵

 玉簪记

琴挑

偷诗(又名《必正偷诗》)

骂常(又名《老尼骂常》)

追舟(又名《陈姑追舟》《追潘》《秋江》)(用[越调]谱)

 水浒传

文远借茶(一)(又名《借茶》)

文远借茶(二)

活捉三郎

武二探兄(又名《武松与潘金莲》《武二归家》《金莲调叔》)

杨雄醉酒

醉打山门

 三国演义

祭东风

刘备哭关

 忠义记(又名《马鞍山》)

伯牙抚琴(又名《伯牙访友》)

伯牙碎琴(又名《访友碎琴》)

 烂柯山(又名《朱买臣》)

崔氏逼休

马前泼水

杂剧

责妃醉

翠莲对经

僧尼缘(又名《双下山》《尼姑下山》《思凡》)

芦花记(又名《芦花休妻》)

打花鼓

花子过关(课子调夹弋板及各小调)

烟花女告状

王婆骂鸡

瞎子算命(又名《二姑娘算命》)

将相成西己

昭君遇主

昭君怨

对鞋认夫

薛燕刺汤

春娥教子(又名《三娘教子》)

玉隆封官

兰亭春梦

抢伞(一)(又名《世隆抢伞》)

抢伞(二)(又名《世隆抢伞》)

洒金扇(壮调)

卖杂货

卖香烟

思春(又名《王大妈问病》)

贾氏煽坟

石头人招亲

东方朔上寿(又名《偷桃上寿》)

八仙上寿(又名《女寿》)

天赐良缘

仙姬送子(又名《天仙送子》)

天官赐福(滩簧)

小赐福

唱段

秦琼卖马

寡妇上坟

寡妇哭夫

照花台

美女游园

秦香莲自叹(又名《琵琶之叹》)

姜秋莲自叹

相思女自叹(又名《困青楼》)

烟花女自叹

花魁自叹

北楼自叹

休女自叹

君子自叹

自由女修书

嫦娥奔月

唐明皇剑阁闻铃

孔雀东南飞

曲谱

广西文场音乐四大调谱例

广西文场传统曲目谱例

后记

序言

红玉大姐新著《剧韵——广西文场文本集粹》杀青,囊稿登门,问序于余,老夫不揣浅陋,欣然应诺。

《剧韵》集腋成裘,汇编了广西文场传统剧曲目之经典作品,不仅搜罗广泛,雅俗兼备,且爬梳剔抉,甄选精当。所录曲文或流布广泛、传承久远,或风靡一时、脍炙人口;或词句精美、文采斐然,或言辞质朴、民风流溢……另外,《剧韵》所收作品,历史跨度涵盖其发展全程。总之,多姿多彩,兼收并蓄,均为极具代表性的精品,足以窥尽文场文学创作之概貌。

以文献价值衡之,《剧韵》包容既丰,收纳亦精,无疑为文场传习、学术研究、遗产保护等,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尤其这些作品中,大多久违舞台,脚本几乎失传,多成珍稀孤本,寻觅实为不易。毫无疑义,《剧韵》之编成面世,不但裨益当今,还将惠泽后人。再者,《剧韵》与业已问世的《剧韵》《心韵》《戏韵》《音韵》《词韵》等成龙配套,形成了系列,综合参照,必然大大提升了其文献价值。

以文学价值论之,《剧韵》雅俗并存,取舍得当,故而作品风格多样,情韵各异,可谓品位齐全,琳琅满目。传统戏曲乃文场取材之渊薮,无论数量与质量,皆居主流地位,业是文学价值最高的部分,特别是那些久经打磨汇粹几代人聪明才智的佳作。如《贵妃醉酒》《五娘上京》《长亭饯别》《双下山》《宝玉哭雯》《武二探兄》《醉打山门》等,文情并茂,意蕴绵厚,极富艺术个性。当然,俚俗小段亦自有其趣,未可遗珠。此类大多文辞直白浅露,情感率真浓醇,读之似对快人快语,赏之如浑金璞玉。

我要说,这是—伞夸父逐日般的作者,精卫填海般努力才得以完成的著作。凭着它的严瑾周至、真材实料,必定会是久而弥珍的传世之作。

是为序。

李复波

2017年4月21日

内容推荐

何红玉、蒋彦忠、苏俊敏编的这本《剧韵(广西文场文本集粹)》由正本和杂剧俩部分组成。正本囊括了大量由文学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厢记》、《琵琶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改编而成的文场剧目,语言优美,极具文学性。杂剧由广西文场坊戏组成,内容通俗,语言诙谐,富有地方色彩,为文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编辑推荐

何红玉、蒋彦忠、苏俊敏编的这本《剧韵(广西文场文本集粹)》集腋成裘,汇编了广西文场传统剧曲目之经典作品,不仅搜罗广泛,雅俗兼备,且爬梳剔抉,甄选精当。所录曲文或流布广泛、传承久远,或风靡一时、脍炙人口;或词句精美、文采斐然,或言辞质朴、民风流溢……另外,本书所收作品,历史跨度涵盖其发展全程。总之,多姿多彩,兼收并蓄,均为极具代表性的精品,足以窥尽文场文学创作之概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