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著的《哪有没时间这回事(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告诉你:时间碎了,你该跟着“碎”。告别时间管理,你要多线程处理任务;扔掉日程表,规划符合你身心舒适度的时间段;放弃优先级,你要的是用短的时间搞定难的问题……来自25000张时间表的优化方案,纪元帮你找到适合你的碎片化时间日志,让你明白做一个高效的人是怎样的体验。
| 书名 |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 |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 作者 | 纪元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纪元著的《哪有没时间这回事(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告诉你:时间碎了,你该跟着“碎”。告别时间管理,你要多线程处理任务;扔掉日程表,规划符合你身心舒适度的时间段;放弃优先级,你要的是用短的时间搞定难的问题……来自25000张时间表的优化方案,纪元帮你找到适合你的碎片化时间日志,让你明白做一个高效的人是怎样的体验。 内容推荐 碎片化时代,你以为自己被微信打断,被微博绑架,被杂务缠身,被碎片信息撕得稀碎。其实,是你没懂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 纪元著的《哪有没时间这回事(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告诉你,时间碎了,你该跟着“碎”。告别时间管理,你要多线程处理任务;扔掉日程表,规划最符合你身心舒适度的时间段;放弃优先级,你要的是用最短的时间搞定最难的问题……来自25D00张时间表的优化方案,找到最适合你的碎片化时间日志,让你明白做一个高效的人是怎样的体验。至于每周多出来的那十几个小时,就去做爱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因为时间会证明你是谁。 目录 前言 碎片化时代的碎碎念 第一章 让1天变28个小时的初级技能 从安排日程开始,也许你就错了 先整理心情,再整理事情 只有超人和傻蛋才用严格的日程表,我们用时间段 不断改进的是规划,墙上一挂的是鬼话 早起的鸟儿养成计划 你的早上都丢了 赖床是个伪命题 可以偷回来的时间 晚间时间争夺战 就不加班 没劲儿又没劲的晚上 晚上根本停不下来 第二章 不用专注也能完成80%任务的进阶技能 帮你告别无所事事的碎片清单 贵人多忘事,只因记心中 用碎片时间处理碎片清单 你的计划总完不成,对吧 任务粉碎程序 明明20分钟就能做完,干了1个半小时 任务优先级,你是机器人吗 碎片化专注 把自己捋清楚 小红花,大力量 碎片化日志 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一过 第三章 让高效毫不费力的高级技能 逆“习”思维 为什么我们坚持不下去 从3分钟热度到持之以恒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习惯 我们到底在坚持什么 进雷区之前先排雷 习惯多米诺 试读章节 只有超人和傻蛋才用严格的日程表,我们用时间段 这样安排事情不靠谱 前面你已经把日常事务都列出来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排好它们。一说到安排,问题就来了。 你知道嘛,在写这份令人发指的暑假作息时间表时,老师的标准是让我们向超人学习。我们自己也是按照自己觉得“应该”的样子来计划的,久而久之,自己都分不清谎言和事实了。计划越是理想化,越是显得惨不忍睹,也就越不可能参考时间表做事。越是努力去执行严格的时间表,我们就越有可能体会到挫败感、焦虑感,也就越无法坚持。 “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炼出自信。自信是对事情的控制能力,如果连最基本的时间都控制不了,还谈什么自信。” 听过这段话吗?有人说这是乔布斯说的,但我认为这话未必出自乔布斯之口,而是某位有励志癖的写手写的,并且写得蛮不错。 还有人说乔布斯年轻时每天凌晨4点起床,9点半前把一天的工作做完。我每天也是凌晨4点起床,坚持两年多了。至于每天9点半前把一天的工作都做完,这我倒是没有过,但确实体会过重要的事情在晨间完成后的轻松感觉。我也认同自由以自律为基础,说白了,我觉得作为草根勤奋些是对的,至于“克制自己”“严格的日程表”,这些我就很难认同了。最怕的就是有人把这种伪方法当馅儿,塞进励志的皮儿里。 乔布斯、比尔?盖茨、甘地、曼德拉……这些“超人”其实也是普通人,他们确有某些特质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望尘莫及。他们的经历和角色要求他们扮演超人,所以,也许他们真的可以执行好严格的日程表。 但实际上,那都是书里写的故事,里面的超人们是被理想化了的人,其实他们也不一定做得到。我就不信乔布斯没有因为某个艰巨的任务犯过拖延症,比尔?盖茨工作时不会被手机打扰,他们年轻的时候难道晚上都是在刻苦用功,从不会追剧、打游戏? 28岁以前,我也在努力让自己向超人们看齐,也看过不少励志书,而且不止一次犯下暑假计划的错误——尝试用所谓的“严格的日程表”来控制自己。那样的日程表经常从早起开始就失败了,然后整个人都很沮丧。 超人的方法也许真的可行,但我们刚开始尝试,还是小白,应该用小白的心态学习,以小白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坚持下来。 时间表只会逼死你 有一本书叫《奇特的一生》,在时间管理领域备受推崇。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柳比歇夫的人,他从26岁开始的56年时间里,坚持记录每天做的事情和用时,基于此进行统计、分析和目标制定。他的记录方法被称为“时间日志”。 看到了嘛,这就是“超人”!即使是26岁他刚开始尝试他的方法时,就已经和我们很不同了,更别提加上56年的积累了。你说他的方法难吗?其实不难,就是做了什么事情记下来花了多少时间,小学生也能做,但真能坚持下来的没几个人。为什么?因为枯燥无趣,效果不佳,且挫败感极强! 有些朋友会说,无论是严格的时间表还是柳比歇夫的时间日志,这些方法都是被不少人证明过的,没问题呀!但是,这些都是超人的方法,我们不该用理想化的方法要求自己,那是赶鸭子上架。某些情况下,人不会越挫越勇,只会越挫越败。 前面提到的小学暑假作业那个日程表,是现在不少书籍和软件都推荐的方法,它们通常以类似下面的样子出现。 以1小时为单位,把每天划成24个格子,暗示我们把事情安排在一个具体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点上。但是它从未被很好地执行过,更可悲的是,我们规划得越认真越细致,就越难以执行越受挫。尽管如此,它还是被各种时间管理书籍所推崇,因为太符合人的直觉了,且很容易被理解。 “嗯,我现在要开始规划我的每一天了,6点到7点干什么呢,7点到8点做哪些事……”若你真的尝试如此规划并试图执行就会发现,一通电话、一个会议、一会儿懈怠,就可以轻易地摧毁整张时间表。 这种24小时时间表我不推荐。“小时”不是人们思考每天的安排时的单位,人们真正安排时首先是按“段”计划的——上午干什么,下午干什么。而且,时间只是人们在安排事情时的一种考量维度,单纯的时间表无法承载这些。考量得越少,变数越大,越缺乏弹性,把工作任务塞在严苛的时间表中,一旦出现干扰,由于“空隙”太少,就会影响到整张时间表。即使最终一天的任务都完成了,但由于与最开始的计划期待不符,人们也容易体会到挫败感。 把一天划分成若干时间段 在列“日常事务”时,我建议按照一天的时间顺序来思考,但不要写具体的时间点。因为在碎片整理程序的第一个步骤里,我们的任务是把所有的拼图碎片都翻过来看一遍,而在接下来的第二个步骤里,我们才正式开始拼,也就是把一天中的事情进行安排。我们已经知道,一旦开始思考时间点,我们就在倾向于使用严苛的方式来安排一天,这不可取。所以在规划每天时,应该用“时间段”来划分。先看一下我的一天,一共分成了9个时间段(如下图所示)。 这9个时间段并不是随意划分的,而是在详细审视了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和自己的身心状态后确定下来的。这6个要素决定了某一时间段内适合做哪些事情,不适合做哪些事情。 P11-18 序言 很多事情不得不做; 很多事情想做但从未去做; 很多事情做了但坚持不下来; 总感觉自己很忙碌,但想不起来到底干了什么; 大量的时间被他人占用,剩下的时间被自己浪费; 早上起不来,晚上不想睡,缺乏锻炼,没空学习,做事效率低,生活不规律; 一堆臭毛病想改改不掉,别人身上的好习惯想学做不到; …… 你是不是已经躺枪? 如果是,那么你病得不轻呀,可能已经患了碎片化时代综合征。 前些天去看奶奶,告诉她我在写书。奶奶知道我平时靠讲课维持生计,而且最近把所有课都暂停了,就在家闷头写书。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找个正经事干吧。”奶奶说的正经事其实就是一份朝九晚五的安稳工作,但这可能已经不存在了,老板恨不得你连轴转。诺基亚都没了,哪儿还有什么安稳。 虽然奶奶对电脑、手机、网络、电子商务之类的玩意儿一窍不通,但这并不影响她的生活。我们则不同。如果你和我奶奶一样,仍然在期待一份安稳工作,那你已经注定被“拍在沙滩上”了。时代变了,移动网络都4G了,世界也进入3F,碎片化(fragmentation)、快节奏(fast)、free(自由)已是大势所趋。过去的工作,我们可以用整块的时间慢条斯理地做,仅仅是为了领一份固定的工资。但未来的工作,我们的收入可能直接来自客户,所以必须三分钟就处理一件事情。同时,我们可以自己决定工作时间、地点、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种类的技能,有更强的合作意识,有更出色的自我管理能力。 “碎片化时代综合征”是时代病,是趋势给我们敲的警钟,我们所感受到的焦虑是落后于未来导致的。不过赶超并不难,本书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只需要打好“三大战役”,熟练运用“三个清单”,就可以很好地应对碎片化带来的冲击,并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 第一大战役,你需要用全新的视角重新整理你的时间,尽可能地把被碎片占据的时间夺回来。 第二大战役,你需要用争取到的时间提高自己的技能,建立更广泛的人脉。同时,建立一套良性运转的任务处理系统,高效做事。 第三大战役,你需要把新的技能植入体内成为自己的习惯,用全新的自己应对未来。 这三部分内容凝聚了我这十年来的积累。 2005年开始创业做教育培训,琐事一下子多了;2006年开始学习时间管理;2007年应邀编纂了一本时间管理教材,对时间管理有了全面了解;2008年一次生病住院让我意识到了平衡的重要性,自那之后我开始早睡早起;近几年一直讲授时间管理、早起、习惯培养等课程,并且创办了享学社、早起的鸟儿社群、水果捞学习会等沙龙组织。对前人方法的总结,我个人近十年的实践,再加上我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构成了这本书的基础。我相信未来属于自律者,是自由人的天下,若你和我一样渴望成为未来的一分子,那么就请分享我这半生所愿吧。 书评(媒体评论) 纪元老师和我有两点一样,坚持多年每天早起及写晨间日记,他在本书中介绍的多种落地可行的时间管理方法,值得你阅读及实践。 张永锡 纪元老师在这本书里谈到了时间管理的本质:习惯培养,并且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了很多培养习惯的可行方法,值得一读! 邹鑫 这是一本从培养习惯的角度来进行时间管理的书籍,只要改变关键的几个行动就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 战隼 互联网革命把我们卷入了既抓狂又有趣的时代,自我管理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几年前跟纪元一起讲自我管理课程时,就特别欣赏他的逆向思维、幽默感和逻辑性。有幸在出版前先睹为快,几乎一口气看完了书稿。这本书读来如此轻松愉快,道理又醍醐灌顶,最重要的是行之有效。我已经向很多“拖延症患者”推荐了其中的方法。 高地清风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