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伏尔加河畔
金色童年
公元1870年4月,正值春天的俄罗斯母亲河——伏尔加河及其支流斯维亚加河开始解冻,融化的冰块不时发出“噼啪”的撞击声,河面逐渐开阔起来。在两条河的交汇处坐落着一座城市——辛比尔斯克。相传400多年前有一个姓“辛比尔”的保加利亚公爵曾住在这儿,因此人们便习惯用他的名字称呼这个地方。17世纪中叶,沙皇下令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内城,并构筑了坚固的堡垒,使它成了一座军事要塞,用来抵御来自南方游牧部落的侵袭。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19世纪辛比尔斯克已成为商港,是粮食、鱼、羊毛、硝石等的贸易集散地。全城有3万多人,大部分是工人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辛比尔斯克省国民教育视察员伊里亚·尼古拉耶维奇·乌里扬诺夫一家就住在城市边缘特列尔茨街的一座木板结构的房子里。
4月22日(俄历4月10日),阵阵婴儿的啼哭声从乌里扬诺夫家中的小木屋中传出,家中又添丁进口了。小孩大脑袋、高颧骨、蒙古型眼角、略为向上的眼睛和宽阔的前额,极像父亲。父母给孩子起名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乳名沃洛佳。他就是后来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和导师的列宁。
4月28日,在一片钟声中,尼科尔教堂的执事为列宁做了神圣的洗礼,并登记造册。
在小列宁的摇篮旁,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乌里扬诺娃充满了做母亲的幸福、骄傲和希冀,禁不住唱起了美丽的歌曲:
你生到这个世上来,
命运有什么安排?
你会建立丰功伟绩,
让英名天下传遍,
在危难紧急的关头,
我们敬爱的领袖,
你将英勇地挺起胸膛,
保卫自己的家乡,
用正直无私的心肠,
光明正大的力量,
战胜罪恶和黑暗,
捍卫住真理正义。
……
列宁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耶维奇·乌里扬诺夫出生于1831年7月26日,是一位出色的国民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阿斯特拉罕一个贫苦的小手工业者家庭,祖父早年是农奴,祖母是属于蒙古族的加尔梅克人。在他7岁时,父亲不幸因病去世,家中一贫如洗,列宁的伯父过早地担起养活全家的重任,虽然他自己也很想求学,但为了使弟弟受到教育,他只好放弃自己求学的念头,先后赶过大车和当过商店伙计,终生未娶,把整个一生都献给了贫穷的家庭。伊·尼·乌里扬诺夫长大成人后,一直十分感激哥哥为他作出的牺牲。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杰出天赋,在不断克服困难的情况下,于1843年进入阿斯特拉罕中学,先后两次获奖学金,1850年中学毕业时获得银质奖章和荣誉公民称号。同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毕业时获得物理数学候补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在奔萨贵族学院担任数学、物理教师,并担任了喀山气象站的气象观察工作。
为人师表后,伊·尼·乌里扬诺夫力求做到行为世范、诲人不倦。他讲课细致又耐心,对学生的淘气行为从不疾言厉色,还免费帮助贫苦学生,因此深受学生们的爱戴。50年代末当时负责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认为,他教学热心、教学成绩好、知识渊博,故此而获得奖励。
60年代初,伊·尼·乌里扬诺夫在同事奔萨贵族学院学监维列金尼柯夫的家中,认识了后来成为其妻子的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勃兰克,维列金尼柯夫是玛丽亚的姐夫。
因工作成绩突出,1869年伊·尼·乌里扬诺夫被任命为辛比尔斯克省国民教育视察员,之后又升任省国民教育总监,获世袭贵族称号。
伊·尼·乌里扬诺夫担任国民教育视察员时,正值俄国废除农奴制并开始创办国民教育体制之际。当时俄国乡村教育十分落后,师资缺乏,资金困难,没有固定的课本和教育参考用书,伊·尼·乌里扬诺夫奔波于各乡村之间,在村公会上劝说农民办学,还多方筹集资金支持教育,并为青年教师举办师范进修班,以便使他们按教育学原理授课。到1886年他去世时,在全省共创办了近450所学校,在校学生2万余名,其中有几所中学和上千名中学学生。伊·尼·乌里扬诺夫的思想接近于19世纪60~70年代的俄国启蒙学派。他平易近人,同情农民的疾苦和艰辛,厌恶当时那种奴颜婢膝、追求功名的官僚习气,对当时的沙皇专制不满。
P2-5
恩格斯在评价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时曾说过:“这是一次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些巨人“几乎全都处在时代的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站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进行斗争,一些人用舌和笔,一些人用剑,有些人则两者并用。因此,就有了使他们成为全面人的那种性格上的丰富和力量”。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恩格斯这句话,回首20世纪的发展历程时,深深地觉得,20世纪更是一个伟大和进步的时代,列宁就是这个时代中的巨人之一。这是因为,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领袖和导师,对世界历史和俄国历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和研究列宁生平事业及其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列宁逝世后,世界各国出版的有关列宁的论著和文章,数不胜数,浩如烟海。但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具体看法和结论也不尽一致。尤其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对列宁及其思想的评价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诸如,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还是悲剧性错误?列宁创建的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是不是“早产儿”?列宁是不是“极权主义的设计师”?列宁主义是不是斯大林主义的“原罪”?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否已过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否意味着列宁主义本身是错误的?列宁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模式是否仍具有现实性和指导价值?……
列宁问题,不仅仅是列宁个人的荣辱问题,也不是历史遗留的某种情感问题,而是对他所从事的事业及其思想的评价问题,也是一个现实而敏感、严肃而深刻的问题。因此,应该客观、历史、全面和系统地了解和把握列宁的生平业绩及其思想,并从中得出科学而正确的结论。这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刻总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实事求是。在西方出版的一些列宁传记中,尽管不乏一些新观点和新角度,但也有不少对列宁的歪曲和攻击等不实之词。例如,一些西方学者打着心理分析方法的旗号,宣称列宁“从小就是个精神病患者”,抑郁症和轻躁狂症相互交替,贯穿列宁的一生;一些人攻击列宁在党内是信奉“权力意志论”的尼采主义者,在党外则是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把“权力欲”说成是列宁从事政治活动的思想动力;还有一些人程度不同地否定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把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和列宁的哲学思想对立起来,鼓吹列宁的历史观是经济决定论和唯意志论,把列宁的晚年思想和新经济政策说成是列宁“最后的绝望斗争”。对于这些奇谈怪论,我们自然不能接受。在苏联,有关列宁的传记很多,材料丰富,体裁和方法多样,对列宁的介绍和评价基本上是全面的、中肯的,但毋庸讳言,也有不少地方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和个人崇拜的因素。反对个人崇拜是列宁生前一贯倡导的思想,他本人也身体力行,反对人们对他“歌功颂德”。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全面地叙述列宁的生平及其思想。本书对列宁的描述持以下观点:一是列宁是历史中的“人”。列宁是人,不是神,无论其个人的成长,还是思想的发展都有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足和历史局限性,也有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二是列宁是时代和历史的巨人,这主要体现在他的不朽的业绩、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崇高的品德、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方面。三是列宁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的人,其人格具有独特的魅力。
(2)学术性和通俗性兼顾。本书力求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系统介绍列宁从一个懵懂少年到优秀的中学生、学运领袖、仗义执言的律师,最后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程,叙述了列宁如何处理友情、爱情、亲情等方面的关系,阐述了列宁如何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列宁治党、治国、治军的高超艺术和胆识,从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列宁作为一代伟人的风采。本书是一本通俗性传记,不是一本列宁思想研究专著,无意于对学术界的各种观点和看法作出评介,但是也力求简明扼要地叙述列宁在各个时期的重要著作的历史背景、写作过程、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从而梳理出列宁思想认识的来龙去脉,阐明列宁主义的“实态”和整体性。同时,书中对列宁主义的实践性、时代性、科学性和俄国特色都有所反映。一些具体的评论一般采用学术界比较统一或大多数人的观点。鉴于列宁晚年的一些思考十分重要,本书也侧重予以介绍。
(3)在结构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新尝试。作为传记,本书在辅配一些插图的基础上,以列宁生平活动的时间顺序为主安排章节,同时为了更好地概括列宁的有关活动和思想,某些章节的时空跨度较大,从而把“条条”(以事件为线索)和“块块”(以历史时期为线索)结合起来。
本书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在写作过程中,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成果和资料,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和同仁的指导和关怀,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季正矩著的《列宁传(权威图文版)》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主要缔造者列宁的传记。
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领袖和导师,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视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书中以翔实的史实为基础,系统介绍了列宁从一个懵懂少年到优秀的中学生、学运领袖、仗义执言的律师,最后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直至创建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程,客观叙述了列宁如何处理友情、爱情、亲情等方面的关系,全面揭示了列宁治党、治国、治军的高超艺术和胆识,从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列宁作为一代伟人的风采。
书中还收录了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形象而立体地塑造了列宁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人生。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将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了现实,为全世界受压迫阶级进行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当前,马克思列宁主义仍然是我们不可动摇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和方法论,仍然是指导我们取得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法宝。
作者季正矩现为中央编译局副局长,长期从事世界社会主义史、国际共运史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研究。他笔下的列宁,栩栩如生,充满个人魅力。
《列宁传(权威图文版)》是普及性的读本,着重于列宁一生中重要的革命实践活动,以通俗易懂、有亲和力的语言,客观描述列宁的一生,给读者一个血肉丰满、生动形象的巨人形象。
书中精选了数百幅与列宁有关的、不同时期的历史图片,并附注了详细、准确的图片解说文字,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列宁的伟大一生,同时增强了作品的史料性、资料性和可读性。
阅读本书,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阅读列宁,我们可以从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特点,以及他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中,获得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