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经典中的寓言(唐宋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房日晰、王昭编选译注《中华经典中的寓言(唐宋卷)》为《中华经典中的寓言》系列之一,从王绩、韩愈、张籍、柳宗元、刘禹锡、欧阳修、苏洵、苏轼等85位作家的作品中摘录寓言故事近300篇,每篇寓言包含原文及注释、翻译和解读。可读性较强,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现实价值。

内容推荐

房日晰、孟正民主编的《中华经典中的寓言》收录了我国历代经典中优秀的寓言,旨在提供一部分量较重的寓言选集。所选寓言以散文体寓言为主,也适当选录了其他体裁的一些寓言。读者既可随便翻翻,开卷有益,犹如在饭桌上捡个巧克力,含在口中提提神;也可从头到尾地仔细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使阅读真正成为悦读,得到丰厚的回报。

房日晰、王昭编选译注《中华经典中的寓言(唐宋卷)》为该系列的唐宋卷。

目录

侯白

 瓮帽

 车翻豆复

 刺猬与橡斗

 并我五也

 刘道真

 祖士言

 子在,回何敢死

王绩

 醉乡记

李延寿

 嗜痂成癖

 千万买邻

 越凫楚乙

 一箭双雕

 王皓失马

寒山子

 狗争骨

 三五痴后生

 聪明士

僧道世

 打蚊

 猴子救月

 分鲤

 妒影

 狐笑痴

裴炎

 好酒爱屐

张鷟

 执《马经》以求马

 狮王与豺狼

 愚人失袋

 啮镞法

王士元

 翟西说谎-

杜甫

 义鹘行

李华

 鹗执狐记

元结

 恶圆

沈既济

 枕中记

韩愈

 杂说

 毛颖传

张籍

 乌夜啼引

柳宗元

 设渔者对智伯

 愚溪对

 鹘说

 捕蛇者说

 谪龙说

 罴说

 种树郭橐驼传

 梓人传

 李赤传

 帧螈传

 骂尸虫文

 憎王孙文

 辨伏神文

 哀溺文

 临江之麋

 黔之驴

 永某氏之鼠

 鞭贾

 东海若

 永州铁炉步志

 夸父与诤人

 跛乌词

 笼鹰词

 放鹧鸪词

 粤犬吠雪

刘禹锡

 鉴药

 叹牛

 儆舟

 说骥

 述病

 救沉志

 《昏镜词》并引

 养鸷词

 《调瑟词》并引

 聚蚊谣

 飞鸢操

 有獭吟

李翱

 截冠雄鸡志

 国马说

 凤丧其助

白居易

 有木名凌霄

 有木名丹桂

 杏园中枣树

 赢骏

舒元舆

 养狸述

林简言

 纪鸮鸣

林慎思

 鲁民教子采薪

韦绚

 钟响磬鸣

陆龟蒙

 蠹化

 招龙

 田亡作甿怖

来鹄

 猫虎说

皮日休

 悲挚兽

 樵斧

张彦远

 画龙点睛

罗隐

 说天鸡

 槎客喻

 荆巫

张固

 钱可通神

无能子

 鸩说

薛用弱

 萧颖士

马总

 郢人自卖其母

牛肃

 孔雀

冯贽

 山鸡自爱

无名氏

 纥干狐尾

杨夔

 较贪

皇甫氏

 画琵琶

 张老

齐己

 扑满子

冯翊子子休

 崔张自称侠

 方竹柱杖

王定保

 冬烘先生

王仁裕

 械虎

 南人捕雁

郑文宝

 打草惊蛇

李防

 蒲元识水

 多言何益

文莹

 自来旧例

道原

 摇头摆尾

梅尧臣

 十九日出曹门见水牛拽车

石介

 哀邻家

欧阳修

 熟能生巧

 钟莛说

苏洵

 我客至止

僧普济

 丹霞烧佛

 也须问过

司马光

 请君人瓮

 虿祝

 拾樵

 饭车

王安石

 伤仲永

 幸身无事时

沈括

 恃胜失备

 做贼心虚

王令

 马说

 医谕

 道旁老父言

刘斧

 王安石独游

苏东坡

 扣盘扪烛

 北人学没

 去瘿而死

 谢医却药

 黠鼠

 牧羊而梦为王

 威无所施

 海屋添筹

 螺蚌相语

 子瞻患赤眼

 傍人门户

 措大吃饭

 方轨八达之路

 戴嵩画牛

 河豚鱼说

 乌贼鱼说

 二虫

《艾子杂说》

 蛤蟆夜哭

 齐王赐药

 辛垣衍

 一蟹不如一蟹

 挽牵折半

 齐王筑城

 鬼怕恶人

 以凫为鹘

 腹胀过而休

 米从何来

 自道我是

 亚宰奇画

 肉食者鄙

 公孙龙夸事

 明年同岁

 营丘士

 口是祸之门

苏辙

 牛尾貍

王谠

 口鼻眼眉争能

 老虎报恩

毕仲询

 岂非同院

 马驮三千石

惠洪

 痴人说梦

 好草书而不工

 鹤亦败道

朱敦儒

 东方智士说

范正敏

 秀才康了

 作诗图对偶

 刘氏自守

曾敏行

 斗牛图

洪迈

 荣州梧桐

 蛊毒之灵

李石

 道士得仙

萧德藻

 吴五百

陆游

 州官放火

王明清

 两本《圣教序》

吕祖谦

 楚人学舟

陈傅良

 怒蛙说

岳珂

 釜沸渡筱

 富翁五贼

 看命司

 猫噬鹦鹉

 售胝足之药

沈俶

 打是不打

邓牧

 越人遇狗

 亡赖附鬼

白珽

 囫囵吞枣

虞韶

 铁杵磨针

孙宗鉴

 蛇黄牛黄

林防

 赴火虫

 饵同钓异

 墨鱼自蔽

 义鹊

施元之

 瓮算

姚镕

 马嘉

 淮北蜂与江南蟹

罗烨

 高下之争

彭乘

 獐鹿之辨

佚名

 古书换古器

 画工传神

邢居实

 故相远派

潘永因

 戒虎文

佚名

 疥疮五德

 秦士好古

 吃人无厌

后记

试读章节

瓮帽①

梁时有人,合家俱痴。遣其子向市买帽,谓日:“吾闻帽拟盛头②,汝为吾买帽,必须容得头者。”其子致市觅帽,市人以皂绝帽③与之,见其迭着未开,谓无容头之理,不顾而去。历诸行铺④,竟日求之不获。最后,至瓦器行见大口瓮子⑤,以其腹中宛宛,正好是容头处,便言是帽,取而归。其父得以盛头,没面至项,不复见物,每着之而行,亦觉研⑥其鼻梁,兼拥⑦其气闷;然谓帽只合如此,常忍痛戴之,乃至鼻上生疮,项上成胝⑧,亦不肯脱。后每着帽,常坐而不敢行。

注释

①本篇选自敦煌本《启颜录》,题目为编者所加。

②拟:准备,打算。盛头:装头。

③皂:黑色。絁(shi)帽:一种粗绸制做的帽子。

④历:经历,这里是“走遍”的意思。行(hang)铺:商店。

⑤瓮子:一种盛水、物的陶瓦器。

⑥研:磨。

⑦拥:围裹,此处是“堵塞”之意。

⑧胝:因长期磨擦而成的厚皮。

译文

梁朝有个人,全家都呆痴。他派儿子上街买帽子,对儿子说:“我听说帽子是打算装头的,你为我买帽子,必须能把头装上。”他的儿子到街上找帽子买,商人拿出一种粗绸制做的黑色帽子让他挑,他看见这帽子是折叠着的,以为不能在头上戴,看也不看就走了。走遍商店,整整一天也没寻到帽子。最后,到了瓦器行见有大口瓮子,因为它里边空空洞洞,正好能装下人头,便以为是帽子,买了一个带回家来。他父亲把瓮子戴上,不仅能把头装上,而且遮住面目直到脖项,再也看不到外边的东西了。戴着它走路,也觉得磨得鼻子痛,并且堵着不能出气,使他气闷。但他以为帽子应该是这样的,经常忍受疼痛戴着它,以至鼻子上生疮,脖子上磨了茧子,也不愿意去掉。以后戴帽子,常常坐着不敢走路了。

车翻豆复①

隋时有一痴人,车载乌豆人京粜之。至灞头②,车翻,复豆于水,便弃而归,欲唤家人入水取。去后,灞店上人竞取将去③,无复遗余。比回④,唯有科斗⑤虫数千,相随游泳。其人谓仍是本豆,欲入水取之。科斗知人欲至,一时惊散。怪叹良久,日:“乌豆,从你不识我,而背我走去;可畏我不识你,而一时着尾子!”

注释

①本篇选自敦煌本《启颜录》,题目为编者所加。

②灞头:灞水边的地名。  ③竞:争着。将:语助词。

④比回:等到反回。

⑤科斗:即蝌蚪,青蛙、蟾蜍等两栖类动物的幼虫。

译文

隋朝时有一个痴呆的人,在车里装了黑豆到京城里去卖。走到灞头,车翻了,黑豆被翻倒入水中,便丢在那里回家,想唤家里人到水中捞黑豆。当他走后,灞店上的人争着把黑豆全部弄走了。等到他返回来,只有几千只蝌蚪虫,在水中游来游去。这个人以为仍然是原来自己倒入水中的黑豆,打算下水将它们取上来。蝌蚪知人要来,一下子惊散了。这人觉得奇怪,叹息了好长时间,并说:“黑豆呀,任凭你装作不认识我,背弃我逃跑了;难道我就不认识你,即使你忽然长了尾巴,哪能骗过我呀。”

刺猬与橡斗①

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②。欲衔之,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③,乃侧身语云:“旦来④遭见贤尊⑤,愿郎君且避道。”

注释

①本篇选自《广滑稽》卷三十二载《启颜录》,题目为编者所加。

②脔(luan):肉块。

③橡斗:带壳的橡实,圆球形,表皮缘边有锯齿,与仰卧的刺猬有点像。

④旦来:早上。

⑤贤尊: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译文

有一只老虎,跑到野外找东西吃。它看见一只刺猬仰面朝天躺在那里,以为是一块肥肉,便张嘴去叼,一下被刺猬卷住了鼻子。老虎吓得快跑,不敢休息。一直跑到山里,疲惫不堪,不觉便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刺猬这才放开它的鼻子走了。老虎醒来,发现刺猬走了,很高兴,就跑到橡树下去玩。低头看见一个橡实,提防地侧着身子说:“早上我偶然碰见你的父亲,已经领教过了,你还是走开吧。”

并我五也①

唐逸士殷安,冀州信都人,谓薛黄门②日:“自古圣贤,数不过五人:伏羲③八卦,穷天地之旨④,一也。”乃屈一指。“神农⑤植百谷,济万人之命,二也。”乃屈二指。“周公⑥制礼作乐,百代常行,三也。”乃屈三指。“孔子前知无穷,后知无极⑦,拔乎其萃,出乎其类,四也。”乃屈四指。“自此之后,无屈得指者。”良久,乃日:“并我五也。”遂屈五指。

注释

①本篇选自《太平广记》卷二六〇引《启颜录》,题目为编者所加。  ②黄门:官名,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官的简称。

③伏羲:伏羲氏,传说八卦是他画制的。

④旨:道理、意义。

⑤神农:神农氏,传说百谷首先是他种植的。

⑥周公: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曾辅佐周成王,制礼作乐。

⑦极:极尽。

译文

唐朝有一位隐士名叫殷安,是冀州信都地方的人。他曾对苏黄门说:“自古圣贤,超不过五人:伏羲氏画八卦,穷尽天地间道理,这是第一位圣贤。”说着,屈了一个手指。“神农氏种植百谷,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这是第二位圣贤。”就屈了第二个手指。“周公制礼作乐,世世代代流传,这是第三位圣贤。”就屈了第三个手指。“孔子前知无穷,后知无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这是第四位圣贤。”就屈了第四个手指。“从此以后,再无屈指可称道的人了。”停了好久。才说:“连我算起来共五个人。”于是屈了第五个手指。

P1-5

序言

寓言是一种很精妙的文学样式,形式短小,内容精彩。它有故事、有情节、有人物、有形象,是五脏俱全的叙事性文学。它反映的思想能切情入理,贴近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它以譬喻见长,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它以特别的魔力,撬开读者心灵的门窗,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中国寓言,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早在春秋时代,寓言就开始萌生了。迨至战国,出现了寓言的辉煌。《战国策》《孟子》《庄子》《韩非子》中都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寓言,它以不同的艺术风貌,展现着各自的特色。然它却是零散地存在于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之中,充当说理的一种手段或叙事的一部分。虽有相当的独立品性,却没有从这些散文中独立出来。即使如此,它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地影响,许多寓言都流传后世,且形成内涵丰富的成语,如揠苗助长、讳疾忌医、自相矛盾、庄周梦蝶、庖丁解牛等,都成为人们喜用的词语。汉魏时期,寓言仍寓于诸子之中,汉代的《说苑》《新序》中,都有许多精彩的寓言,汉末魏初的邯郸淳,其《笑林》中有许多诙谐的寓言。这时期的寓言如《塞翁失马》《叶公好龙》《胶柱鼓瑟》《截竿入城》等都广泛流传。唐宋时期,我国寓言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开始以独立的姿态面世。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韩愈、苏轼,都是写寓言的高手,他们都写了许多单篇寓言,使寓言摆脱典籍附庸的困境而走上独立的岗位。柳宗元的“三戒”《蝜蝂传》、韩愈的《毛颖传》,都是独立成篇的。苏轼除写单篇寓言外,还有寓言专集《艾子杂说》传世,白居易、刘禹锡,则写了许多精警的寓言诗。明清时期的寓言,也有了新的发展。明初的宋濂、刘基都写了许多寓言。刘基有著名的《郁离子》寓言集传世。明中叶马中锡的《中山狼传》轰动一时,晚明的赵南星、江盈科等,都写了较多颇有影响的诙谐寓言。清朝的唐甄、彭端淑都写过寓言,近代著名的谴责小说家吴趼人的《俏皮话》也曾风行一时。

综上所述,寓言如一条红线贯串于中国文学史的始终,并且相当繁荣。然相对于诗歌、小说、戏剧的研究与整理,寓言则是很滞后的。至今还没有一部经典的寓言总集,也无贯通古今的大型寓言选集。历代丰富的寓言创作,仍如一盘散沙。中国寓言研究整理的这种落后状态,亟待改变。《中华经典中的寓言》的编写,就是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的一次尝试。它收录了我国历代经典中优秀的寓言,旨在提供一部分量较重的寓言选集。所选寓言以散文体寓言为主,也适当选录了其他体裁的一些寓言。读者诸君,既可随便翻翻,开卷有益,犹如在饭桌上捡个巧克力,含在口中提提神;也可从头到尾地仔细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使阅读真正成为悦读,得到丰厚的回报。本书的编者诸君任事以来,兢兢业业,黾勉从事,不敢有丝毫懈怠。然限于水平,全书通盘考虑或有不足,搜讨与选取或有不当,诚望批评指正,也希望有更好更优秀的寓言选集早日面世。

是为序。

房日晰

2016年12月8日于西北大学桃园寓所

后记

早在1993年,三秦出版社李郁同志策划了一部《中华经典中的寓言》,著名作家王改明同学邀约我们几人分头编纂,后由孟正民、李永杰统稿。孰料原定投资者意外退出,书稿付梓遂成泡影。所幸得李郁同志及三秦出版社的妥善保管,时经二十余年,几经搬家,书稿尚完好如初。今蒙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将此书列入重大项目,李郁、高宝荣及三秦出版社诸同志鼎力相助,本书终于面世,不胜感激。

本书涉及面极广,我们参考的书目不胜枚举,很难一一列出,非常抱歉,谨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错误肯定不少,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我们的好友王改明同学英年早逝,令人伤悲。今谨以此书告慰王改明同学在天之灵。

编者

2016年12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9: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