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雷著的《钥匙瓜》以云南沙朗白族的民间传说为背景,讲述了小男孩康登执意要寻找传说中的钥匙瓜打开宝库找到财宝的故事。康登听爷爷说砂石桥下有一道大石门,如果谁能找到一个像钥匙一样形状的瓜就可以打开石门获得财宝。于是康登费尽心思去寻找,因此他闯了不少货,惹了很多麻烦。最终他明白砂石桥下并没有什么宝库,而钥匙瓜其实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有一颗向上的努力的心,有勤劳的双手就能获得财富。
故事精彩有趣,描写孩子的形象生动传神,以孩子的视角来表达了一个少数民族村落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心怀梦想,勤劳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故事。
《钥匙瓜》由余雷著。
爷爷说砂石桥下面有一个宝库,只要谁能找到一个形状像钥匙一样的瓜,就能打开宝库的门、学校的教学楼已经很破旧了,如果能找到财宝就可以给学校盖新的教学楼。康登决心去寻找传说中的钥匙瓜,因此他闯了不少祸,还让班主任周老师受了伤,他最后能找到钥匙瓜吗……
一 马驮山的秘密
爷爷说,三月的龙潭坝子是一年中最美的。如果哪位天神看到了,说不定会把这里当作天宫的后花园呢。
“天宫的后花园是什么样子的?”七岁的康登问爷爷。康登虽然出生在龙潭乡,但七岁以前一直待在县城里的外婆家,很少回到这里来。今年外婆身体不好,不能照顾康登,爸爸就把他送到龙潭乡的爷爷家来了。
爷爷带着康登爬上坝子东边最高的马驮山。康登第一次知道三月的龙潭坝子有那么多种颜色。桃花的红,梨花的白,油菜花的黄,报春花的粉,杜鹃花的紫,与大片大片麦田和柳树深深浅浅的绿混杂在一起,像是打翻了一盒五颜六色的颜料,流淌得到处都是。
三月的阳光已经有些炽热,加上走了很长时间的山路,康登的脑门和鼻梁上冒出了很多细密的汗珠。他胡乱擦了一把,一屁股坐在山顶的一块石头上,愣愣地看了很久,才回头对爷爷说:“真好看。爷爷,天宫在哪里?”
爷爷吸了一口旱烟,吐出一团乳白色的烟雾,用烟杆指了指天空,说:“在天上。”
“您什么时候去的?”康登追问道。
“我没去过。”爷爷捡起一根树棍,小心地把烟锅里的烟头扒拉出来,用脚踩灭,才回头对康登说,“走吧,该回去了。”
康登不情愿地站起身,说:“骗人!没去过您怎么知道这里像天宫的后花园?”
爷爷瞪了康登一眼,往山下走去。他一边走一边说:“没去过就不能知道了?我还知道这山里有很多金子呢。”
“这山里有金子?”康登拉住爷爷的衣袖,“快跟我说说。”
“嘿嘿,我小时候就知道一首关于马驮山的歌谣。”爷爷大声念道,“金子十八坨,人从头上过。谁人识得破,金子用马驮。”
康登张开手臂比画着,说:“每一坨都有那么大吗?”
爷爷看了一眼,眉毛胡子都在笑:“比这个大得多,要用马驮呢。”
康登蹲下身翻开一块石头,说:“那我们快找找看,要是找到了就给我妈一坨。上次我玩丢了她的金戒指,差点被她打死。”
爷爷用烟杆敲了敲康登的头,说:“走吧!那么容易找到的话早就被人拿走了。找金子要靠运气呢,不是每个人都有财运。这首歌谣是从老辈人那里传下来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人找到过金子。”
“说不定他们没有好好找呢?”康登继续一块一块翻石头,“我要是找到了,就给你们在城里买套大房子,再买辆大汽车,天天去动物园玩。” 爷爷大笑起来:“哈哈,那我就享福了。你慢慢找,我先回去了。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你奶奶在刮洋芋,估计现在么,麻辣洋芋已经做好了。”
奶奶做的麻辣洋芋和别人家的不一样。她把洋芋切条放在油锅里炸到金黄后捞出,再放上盐、辣椒粉、花椒粉、葱花、香菜和卤腐汁,搅拌匀。这样做出的麻辣洋芋不仅色泽好,味道也更加鲜香麻辣。每次只要听到“麻辣洋芋”这四个字,康登的口水就流出来了。康登像一头小鹿一样蹦跳着向前跑去,爷爷追不上他,只能跟在后面喊:“慢一点,小心摔倒!”
吃完满满一盘麻辣洋芋后,康登心满意足地把盘子一推就跑了。他跑出院门,来到隔壁的一户人家。康登站在门口看到一个男孩正在院子里用小刀削一根木棍,就好奇地问:“小哥哥,你在干什么?”
“你就是隔壁爷爷家的孙子吗?进来吧。”男孩抬起头看了看康登,继续低头吃力地削那根木棍,不时把木棍举起来瞄一瞄,“我叫杨建强,我在做霸王鞭。”
“我叫杨康登。”康登对建强手里的霸王鞭不感兴趣,他急匆匆地说,“建强哥哥,告诉你个秘密,我爷爷说,马驮山里有金子。”
建强不以为然地说:“嗨,这个村子里所有的小孩都知道那首歌谣:金子十八坨,人从头上过。谁人识得破,金子用马驮。”
“对啊,对啊,就是这个。”康登兴奋地说,“我们下午就去找找看,说不定能找到呢。”
建强不耐烦地说:“去去去,那是小时候我奶奶哄我的歌谣。现在我都上四年级了,谁还信那个。”
康登耐心地说:“说不定是真的呢?我爷爷还说,龙潭坝子就是个聚宝盆,要什么有什么……”
“哼,还要什么有什么。这里要找根像样的棍子做霸王鞭都没有。”建强打断康登的话,把棍子扔到一边。
康登跑过去捡起棍子来挥舞了两下,讨好地对建强说:“这根就很好啊,你怎么把它扔了?”
“你懂什么!做霸王鞭的棍子要直,这根不行。”建强生气地把头扭向一边,不再理康登。
P1-5
花开彩云之南 盛世文学流芳
云南出版集团董事长 李维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在这39.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有着多样的地理地貌、气候环境和生物种类。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孕育了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俗风情与传说故事,这使得云南成了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
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总是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美丽故事。故事是最能吸引入的。这些美丽的故事来自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来自独龙江边高黎贡山深处,来自香格里拉的雪山草甸,来自怒江、来自丽江、来自玉溪、来自楚雄、来自大理……云南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形成了云南独特的地域文学叙事特色。把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与奇异多彩的边地自然风光融入文学创作中,文学作品必然会带有引人入胜的异域人文风情与趣味盎然的自然生态景观。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学叙事特色恰恰是适合儿童文学生长的肥沃土壤,同时也构建出独具云南特色的儿童文学风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从20世纪著名的“太阳鸟”作家群到今天的“七彩云南”作家群,云南儿童文学作家以其独特的边疆叙事特色,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着云南民族团结、和谐美好、繁花似锦的盛世图景。
“花开云南——中国梦原创儿童文学精品书系”意在展现当代云南儿童文学创作的这幅盛世图景。该书系在过去云南儿童文学斐然成就的基础上,继往开来,融入时代的气息与精神,以更广阔更丰富的内涵诠释着彩云之南边疆少年儿童的“中国梦”。
书中收入的一部部儿童文学作品就如同一朵朵鲜花,开放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该书系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展示了当代云南儿童文学的面貌。
从“纵向”看,书系收入了云南老中青三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吴然、普飞等老一辈具有代表性的“太阳鸟”儿童文学作家,依然保持着高品质的创作,他们的力作让“太阳乌”在今天再铸辉煌。普飞的原创新作《灵魂鸟》从云南峨山县的往事说起,带着我们感受风起云涌的历史气息与脉动;吴然的最新原创力作《独龙花开——我们的民族小学》则以纪实文学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怒江地区的孩子,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怒江地区的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现状的巨变。除了老作家,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作家也显示出旺盛的创作力。余雷的原创长篇小说《钥匙瓜》以云南白族地区为背景,讲述了白族男孩康登寻找白族传说中的钥匙瓜的故事,书中的白族歌谣与传说,让故事充满了浓浓的民族韵味。沈涛是一位优秀的小学老师,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她创作的《草尖上的露珠》是一部校园题材的小说,作品以一个小学生的视角来描写城乡间的差距,对留守儿童题材的持续关注,体现出作家沈涛的社会责任感。年轻的作家段磊以香格里拉藏族的传统活动“羌姆”为题材,用现代的叙事方式描写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从“横向”看,书系打破了云南儿童文学只由本土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传统格局,邀请了不少省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加入创作的队伍。来自上海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以西双版纳跨境民族生活为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天上的船》,精彩的丛林冒险故事中表现出大宇宙大生命的视角;同样来自上海的著名幻想文学作家彭懿则以不一样的视角来审视云南,他以神秘的香格里拉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幻想小说《灵狐少年》,将幻想与神秘的民族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同样以香格里拉为创作背景,来自东北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薛涛则以诗意而厚重的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长篇小说《白银河》,作品深掘了生命的意义与精神的信仰。著名作家高洪波曾经在云南生活过,他创作的散文作品《意向云南》,描绘了诗意葱茏的云南风光和风情。这些省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以不同的视角来描写云南,丰富了创作的元素,为云南的儿童文学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另外,该书系还有成人文学作家的加入。长期生活在怒江地区的少数民族作家马瑞翎创作的长篇小说《寻找石月亮》,对怒族、傈僳族的生活进行了生动传神的再现;李夏的长篇小说《勇敢者》则以彝族聚居的楚雄为背景,将彝族的民间传说与当代少年的探索精神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勇气与勇敢的主题。
正是由于老作家依然以高品质的创作散发着光与热,中年作家以旺盛的创作力结出丰硕的果实,年轻的作家以新的姿态勇登儿童文学的舞台,全国各地的作家以外来者的眼光重新凝视云南,成人文学作家带着深厚的创作功底华丽转型,让云南儿童文学在新的时代百花齐放,在高原之上高峰频现。
新时代的云南儿童文学展现出新的时代气息,云南不再是传统的、封闭的云南,云南的儿童文学也不再仅仅停留于自我的表达,而是走出了固有的单一视角,以开放的多角度去凝视,以不同的方式去进行文学的构建,这种凝视和构建使得云南的儿童文学在地域文学叙事的基础上展现出开放的、包容的、具有生命力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