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脾不虚人不老百病不生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脾胃是后天之本,吃好、喝好、营养吸收好,才能身体好,少生病,防衰老。

赵承勇、何凤娣编写的《脾不虚人不老百病不生》从科学的生活观念、食养、名方、药膳、经穴和各种简易的保健方法等方面,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许多健脾补气血、延缓衰老、美容养颜、防治百病及益寿延年的家常良方。

内容推荐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就像人体世界的土地和粮仓一样,可以生产和运输“粮食”去荣养人的身体。因此,如果脾虚了的话,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就会供应不上,人会衰老得快,甚至百病滋生。换而言之,只要脾不虚,人就不易老,百病不易生。所以,养生首先要养好脾,气血 “粮食”才会充足。

赵承勇、何凤娣编写的《脾不虚人不老百病不生》结合了大量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通过分析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及弊病,用真实的案例,从科学的生活观念、食养、名方、药膳、经穴和各种简易的保健方法等方面,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许多健脾补气血、延缓衰老、美容养颜、防治百病及益寿延年的家常良方。全书通俗易懂,方法简便易学易操作。

目录

第一章 脾是“后天之本”,脾虚自然百病生

 脾胃相表里,同为气血的源泉,脾虚病来袭

 脾是血液的“司令官”,脾气虚弱血病多

 脾处中焦连五脏,脾虚脏腑皆“遭殃”

 脾主肌肉,脾气虚弱肌肉常生病

 脾主四肢,脾运失健四肢皆病懒

第二章 “察颜观色”看脾虚,望闻问切探病源

 身体消瘦不健康,脾胃虚弱是根本

 吃多少都会胖,都是脾病在作怪

 口水横流不是馋,脾弱也许是病源

 呕吐多因脾不适,补脾止呕是重点

 怕冷莫说天气坏,脾土不健可以怪

 手心足心爱出汗,脾运不健有责任

 经常腹泻问问脾,健脾才是“泻痢停”

 便秘也是脾之过,脾健便通一身轻

第三章 知道脾虚的根源,远离伤脾的隐患

 过食肥甘脾病生,参照“膳食宝塔”来饮食

 饥饱无常最伤脾,定时定量脾胃没负担

 贪图寒凉伤脾阳,冷热适度才相宜

 “重口味”让脾胃变虚,辛辣刺激要少食

 脾怕药物的伤害,用药之时要合理

 熬夜伤肝也伤脾,早睡早起才能体健貌美

 久坐伤脾,忙里偷闲常活动

 久居湿地伤不起,防潮除湿要积极

 过度思虑脾易虚,良好情绪要保持

第四章 食物最能养脾土,吃对吃好更健康

 黄色入脾,黄色食物要多选择

 甘味入脾,甘甜的食物要适量吃

 五谷为养,益气养血健脾胃最在行

 “铁棍山药”,补脾第一“灵根”

 牛肉是健脾强身的“肉中骄子”

 花生悦脾和胃,是有名的“长生果”

 “每日三颗枣”,益气健脾人不老

 栗子最能补脾肾,养生美味要常吃

 山楂健脾化滞,帮助消化开胃口

 姜能温中散寒,常食开胃又健脾

 大蒜健脾养胃辟邪气,是脾脏的“保护神”

 红糖最能和中助脾,常食养血脾不虚

 蜂蜜是最甜蜜的“药”,调养脾胃功效多

 薏米健脾利水,健身美容有大用

 莲子健脾补元气,常吃体不虚

第五章 补脾自古有名方,古方今用功效强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补脾名方

 “八珍汤”,补养气血的古老方剂

 “十全大补汤”,流传千百年的温补名方

 “参苓白术散”是名方,轻松化湿最健脾

 “归脾汤”,《济生方》中的补脾养心名方

 “逍遥丸”,调治肝脾不和的有名方剂

 “补中益气汤”,源自《脾胃论》的名方

 “健脾开胃散”,沈氏女科的健脾名方

第六章 经穴是人体自带的“大药房”,经常敲揉病不缠

 脾经巳时旺,依时敲打最健脾

 “隐白穴”为脾经第一穴,常用能使脾健气血更足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和胃可常用

 “脾俞穴”补脾气,常按可夯实气血的根源

 常揉“三阴交”,终身不显老

 常拍“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按摩“阴陵泉穴”,健脾祛湿要牢记

 常用“血海穴”,补血脾健血不虚

第七章 简单小动作,健脾塑身又时尚

 “叩齿吞津”,滋养脾胃,强健一身

 “摩腹”可以健脾胃,养生延年有一套

 常做“提肛运动”,升提中气脾不虚

 常“攥拇指”,健脾胃,身体良

 “呼”字功健脾,常练脾健人不老

 “瑜伽腹式呼吸法”,心静气顺,脾不虚

 常走“猫步”脾气好,气质高雅身材匀

 “金鸡独立”,健脾除湿有奇效

第八章 顺应天时养脾,天人合一身体最安康

 春季养肝补脾土,“枣杞白梅茶”很相宜

 “韭菜炒山药”,健脾升阳解春困

 炎夏常饮“荷叶汤”,消暑养脾人清凉

 长夏人苦瘦,老鸭健脾养生不用愁

 秋日常饮“枣梨菊花汤”,健脾补肺最应景

 常喝“莲子洋参茶”,健脾润肺燥不怕

 “黑米粥”,冬天健脾补肾有一手

 严冬来碗“羊肉汤”,脾肾温暖不怕寒

第九章 脾好的女人才靓丽,美容养颜从脾开始

 常食“五谷红枣粥”,健脾美容一生不用愁

 乌发养生,可常食能健脾补血的“红枣首乌粥”

 “红枣百合粥”健脾润肤,让你做个水嫩嫩的靓女人

 “樱桃银耳羹”益脾补血,常吃成就红润的阳光美女

 “当归薏米粥”,补脾美白,轻松告别“黄脸婆”

 消斑,“当归山楂玫瑰茶”脾健疏肝是高手

 “桑葚葡萄粥”健脾又除皱,还你一张光洁的“玉容”

 除去脸上的小痘痘,“绿豆薏米汤”清热除湿很理想

 “山楂丁香茶”健脾和胃,让你“吐气如兰”

第十章 百病从脾治,健脾强体福寿长

 感冒可喝“黄芪姜枣汤”,益气健脾解表寒

 便秘脾虚也有责,“黄芪玉竹粥”可解决

 贫血食用“阿胶糯米粥”,健脾补血两不误

 月经不调,“莲藕三七蛋”健脾养血调月经

 痛经,“当归牛肉汤”健脾养气血止经痛

 妇科炎症,“白扁豆冬瓜汤”能补脾虚助消炎

 更年期综合征饮“红枣甘麦汤”,健脾静心能除烦

 湿疹就喝“双豆汤”,健脾利湿又清热

 关节炎如因脾不健,“丝瓜竹叶粥”清除湿热能消炎

 脚气别烦恼,“三红汤”除湿解毒功效好

 高血压不可怕,“山楂荷叶茶”可以健脾降血压

试读章节

脾主肌肉,脾气虚弱肌肉常生病

有的人到了中老年时期就开始长胖,但是有的人则也会变得干瘦,甚至出现肌肉萎缩的病症。朋友的一个远房亲戚就是这样,患者60岁,2年前发现自己变得特别消瘦,甚至可以说是干瘦,浑身肌肉组织松弛,像70多岁的人,渐渐地两手也出现了无力的症状,小指和无名指发麻,小鱼际上的肌肉全无、呈凹陷之象。当地有名的老中医给他开了个方子。他托朋友找个人看看方子对不对证,朋友第一个找的就是我,我仔细看了那个方子,发现这是补脾名方“四物汤”的加减方。觉得方子开得十分合理,让朋友的亲戚放心服用,并好好调养。

肌肉萎缩和脾有十分重要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这种肌肉萎缩是一种横纹肌营养障碍或营养不良所致的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肌肉体积缩小的病症。我们都知道气血营养是源自脾胃有生化。因此,肌肉营养障碍或营养不良和脾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黄帝内经》说, “脾生肉”“脾主身之肌肉”。意思是说,脾胃所生化的水合精微或是气血,可以营养肌肉。全身的肌肉只有得到水谷精微和气血的充养,才能使其丰满和健壮。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出现了障碍、水谷精微化生不足,肌肉自然会出现瘦削,软弱无力,甚至是萎缩等病变。所以,在治疗肌肉萎缩之症时,理所当然要从补脾胃开始。

还有另外一个情况也会导致肌肉萎缩,那就是热邪蕴脾,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的, “脾气热……发为肉萎”。出现脾热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一是过食肥甘,消化不良,导致食物堆积,积蕴生热;二是强烈、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让肝郁化火,伤及脾胃;三是由于感冒、胃肠炎等热病直接导致。

此外,脾主肌肉还表现在水肿方面,因为中医认为脾主行水,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而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虚则气血不足,参与统调水液的肺和肾失去所养,对水液气化、调摄和输布的作用就会降低。多余的水湿就会滞留在体内,再慢慢地渗透到肌肉和皮下组织,形成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等局部皮肤甚至是全身性的水肿,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

所以,无论你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为了预防肌肉萎缩或是肌肉无力及水肿等病症,一定要从生活细节入手,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预防感冒、胃肠炎等疾病,保养好我们的“脾土”,让一身肌肉更加健康、强壮。

人体一身之肌肉需要“脾土”的不断补养。肌肉过度劳累、损伤会透支“脾土”的营养,对它造成损伤,并影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健脾养脾,还要特别注重劳逸结合,保护好身体的肌肉,使它们减少劳累和损伤。脾主四肢,脾运失健四肢皆病懒  35岁的周女士,近半年来常出现四肢无力的现象,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有的时候突然想站却站不起来,平常也懒洋洋地不想动弹。有人跟她说,这是她体质太差的原因,让她多补充营养。有的人则说她这是气虚,要补补气。有人还建议她服些人参,常吃红枣等,她照着这个方法去做,果然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四肢之所以会出现无力的病症和脾有很大关系。人参和红枣都是补益健脾胃的药食,可以帮助患者补气健脾。

用中医的话来说,气血就是人体基本的营养物质,而脾胃是气血生化的主要来源,所以脾虚则自然气血不足,人体缺乏营养而变得虚弱无力。这只是一个方面。另外,脾还有“主四肢”的强大功能。如《黄帝内经》就说: “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意思是说,营养四肢之气虽然来源于胃,但是胃气却不能自己行走至四肢的经络中去。因此,只有依靠脾的升清和散精作用来将水谷之精气输送至四肢,以维持四肢的健康和正常的生理活动。

如果脾虚,生化之气不足,那它本身所具有的主运化、主四肢的功能也会迫之下降。久而久之,四肢就会因为缺乏气的推动而变得无力。

周女士四肢无力的病症在炎夏最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夏季人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湿热内蕴;再加上身体难以适应,因而心情烦躁,影响到脾胃消化功能;脾虚,而使人食欲下降,脾的主运化和主四肢的功能也随之下降。因此,中医会有“脾属长夏”“长夏养脾”的说法。P9-11

序言

脾,位于我们身体的左上腹部,是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之一。但是具体来说,中医所说的脾和西医所说的脾是不大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两种医学对它的功能认识不一样。

虽然它与消化功能相关的认识是一致的,但西医把它视为一个可以贮藏和过滤血液的淋巴器官。而中医却认为它与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是可以荣养人体一身的“后天之本”,如中医理论中就有“脾胃相表里”的观点。即胃属腑,脾属脏,它们之间属于表里关系。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人之所以能活命,需要食物来不断充养。而《黄帝内经》却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意思是说,人之所以存在,并健康地生活,都是有气血在濡养的结果。而气血是由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在脾与胃的合理分工、相互协作之下生化而成的。其中胃主受纳,具有腐熟食物的功能,它就像一个大口袋一样能接收和装载食物,并分泌胃液来把食物腐熟细化成水谷精微。而这时脾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它首先是负责把这些水谷精微运化上输至肺,使其变成如雾露状的津液和营气。其中一些渗入细小的血脉之中,经过调和后成为血液。而营气运行于各脏腑之间,转化和形成各脏腑之气。说到这里,大家就可以理解脾胃为 “气血生化之源”这一观点了。

脾还具有主统血、主肌肉、主四肢的功能,而且,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病理方面都与其他四脏息息相关。首先,脾就像人体血液的“司令官”一样,可以统摄和控制身体里的血液,使其在经脉之中正常循环。如脾气虚弱的话,那它的统血功能就会失司,以致血液逸出血脉,导致多种血证的发生,如皮下出血、便血、尿血等。《黄帝内经》说“脾生肉”“脾主身之肌肉”,意思是说,脾胃所生化的水谷精气或是气血,可以营养肌肉。脾可以通过升清和散精的作用来将水谷之精微输送至四肢,以维持四肢的健康和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脾虚,运化功能失常,吃进肚子里的食物或是经胃处理而成的水谷精微就不能转化为气血物质来营养身体的肌肉,那就会出现肌肉萎缩、无力等病症;或者水谷精微直接化为水湿、痰湿(相当于“脂肪”)浸入组织之中,让人变得肥胖。

因此,中医有“脾胃为仓廪之官”之说,也就是说,脾胃是管理人体“粮食仓库”的官员,负责为人体组织提供“食物营养”。尤其是脾,它身兼数职,功能很多。如果脾虚了的话,人体脏腑、四肢百骸所需的营养物质就会供应不上,健康问题就会接踵而至,衰老得快,使男人不健壮,女人老得快,甚至是百病滋生,经常感冒、咳嗽、腹泻、便秘;同时容易引发贫血、脚气、水肿、高血压病、糖尿病,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疾病。换言之,只要脾不虚,人才不易老,百病不易生。

但是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好了,生活节奏也快了,过食肥甘,饥饱无常,贪图寒凉,口味越来越重,胡乱服用药物、保健品,熬夜、久坐等都是十分常见的事情。但这些看起来无足轻重的“小事”及习惯,最能伤脾,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所以,养生首先要将“脾土”夯实,气血“粮食”才会充足,脏腑、肌肉、四肢等才得以充养,保持健康的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立足于这个角度,我们编写了本书,书中结合了大量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通过分析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及弊病,用真实的案例,从科学的生活观念、食养、名方、药膳、使用经穴和各种简便时尚的保健方法等方面,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许多健脾补气血、延缓衰老、美容养颜、防治百病及益寿延年的简便良方。

编著者

2015年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