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理想的公共生活与异托邦的聚集地
希望美术学院
先生书院
城中村博物馆
路灯计划
第二章 社区的田野调查和空间介入
沥滘村的空间介入
家庭美术馆
艺术家:Bradley McCallum和Jacqueline Tarry
无形的艺术,有形的力量
恩宁路关注组
第三章 一人/一物一故事
“介入:艺术生活366封信”
物件讲故事
“百位书房”艺术项目
广州有个达达丰义者
第四章 艺术走进社区
南亭村,人人有责
从头做起
真空——2016大浪·社区艺术创作周
社区艺术项目——丽江计划
“大娘们的战争”
怡乐行——实验艺术进社区
第五章 公益与艺术教育
融合艺术教育的尝试与探索
艺术推动恤孤助学
WABC无障碍艺途
儿童性侵害防护周
后记
朱健刚、张晓静主编的《杨箕潜龙里(3社区艺术与公共空间)》深入介绍多个本土的社区艺术实践。艺术家以现代艺术的形式,包括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表达对城市历史记忆的挽留与保存。他们策划多个艺术活动,让艺术走进社区和空间,让普通人关心老城区的记忆与城中村的历史。促进新社区人际关系的和谐。艺术在他们手中,已经不再是象牙塔里少数人的艺术,走进了普罗大众的视野。艺术家积极与社区居民交流,传递他们的理念,用艺术普及的手法,让大众可以理解、可以欣赏、可以评论他们的艺术创作。甚至让普通人参与到艺术的创作中,让艺术真正反映生活,接地气,服务于社区建设。这些艺术项目,对社区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朱健刚、张晓静主编的《杨箕潜龙里(3社区艺术与公共空间)》是广州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教师张晓静关于近年来策划、参与的艺术介入活动的总结梳理,以艺术形式关注、介入多个城中村的拆迁,关注特殊儿童,以艺术教育帮助精智障碍儿童。他们以现代艺术的形式,包括行为艺术、装置艺术,表达对城市历史记忆的挽留与保存。他们号召多位有共同志向的艺术家,策划的活动多是让艺术进入社区和空间,让普通人关心老城区的记忆与城中村的历史,促进新社区人际关系。艺术在他们手中,已经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少数人的艺术,而是走进普罗大众的视野中。他们积极与普通居民交流,传递他们的理念,用艺术普及的手法,让大众可以理解、可以欣赏、可以评论他们的艺术创作,甚至让普通人参与到艺术的创作中,让艺术真正反映生活,接地气,服务于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