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誓把彩虹铺天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国立军编著的这本《誓把彩虹铺天下》由“铁道兵十师47团团长国波同志回忆录”、“火红的年代”、“经验和教训”、“烈士英灵永存”和“永远的铁道兵”五部分构成,用丰富的图片和珍贵详实的数据等详细记录了成昆线、襄渝线和青藏线三条铁路线的贯通和铁道兵的生活故事。

内容推荐

国立军编著的《誓把彩虹铺天下》是一部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铁十师47团团长国波为代表的铁道兵浴血奋战的史诗。全书由国波同志回忆录、火红年代、英烈永存等五部分构成。其中三大线路贯通、真人写实、调查报告、报告文学等内容真实记录了中国铁道兵可歌可泣的奋战史。该书图片丰富、珍贵,数据翔实,是“中国梦”浓墨重彩的精华篇章。

目录

第一部分 国波同志回忆录

 誓把彩虹铺天下

参加革命

推着小车上朝鲜

加入铁道兵

初战成昆线

会战寰渝线

决战青藏线

关角隧道地理位置及概

经验和教训

军校生活

新的开始

 回忆国波同志

爸爸教我迈向成功之路

怀念爸爸

我的姥爷

朝鲜战场上的一对好搭档——陈德墀与国波两个老战友的点滴

记录

怀念我的兄长国波同志

老团长的教诲我永远铭记在心

深切缅怀我的老领导——国波团长

赞国波老团长

文化入骨 蔼然如春——忆我与国波团长的几次交集

第二部分 火红的年代

 初战成昆线

成昆铁路概述

我的军旅生涯

 会战襄渝线

襄渝线概述

三线学兵文选

 玻璃脆

 班长带我去放排

 我的排长我的排

 襄渝线上的成阳学兵

 连队杂忆

 尘封的记忆——走过蜀河口

 妈妈的眼泪

 那年中秋

 永远的路

 无悔的青春

 追寻襄渝情

 回忆“迷路”的姐姐丁平

 “柏赖子”的贡献——襄渝铁路险滩沟隧道遇险亲历记

 我为祖国画红线

 决战青藏线

青藏铁路重新上马

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纪事

海蜃彩虹

一曲共产主义精神的赞歌——记解放军某部风雪高原战塌方的英雄事迹

高原红梅

青海长云

二斤及他的战友们

再战风火山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第三部分 经验和教训

 襄渝铁路蜀河隧道

使用“古河”台车施工小结

襄渝铁路造价为什么这样高

 青藏铁路关角隧道病害调查报告

第四部分 烈士英灵永存

 悼念铁道兵第47团成昆英烈

四川沙湾烈士陵园

四川德昌烈士陵园

旬阳烈士陵园

青海省天峻县铁道兵烈士陵园

第五部分 永远的铁道兵

 铁道兵精神代代相传

 “老铁”之歌

 “小铁”回忆录

 铁道兵希望学校

 “一带一路”建设,中铁二十局二公司不缺席有作为

 凌云奔马舞翩跹——中铁二十局二公司兰州东站站改纪实

后记

试读章节

爸爸原本姓马,祖籍山东蓬莱,是家中5个孩子中最小的,15岁时(1946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因为同一个村里的人都姓马,为了不连累族人,就随着早几年参加革命的长兄改姓国。20世纪50年代,爸爸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是运输兵。穿梭于战火中的经历给他留下了终身的伤痕,腿上的一块未能取出的炮弹皮和受损的听力。回国后,爸爸随部队转为铁道兵,历经了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和青藏铁路的建设,直到离休时,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部队回到北京与家人团聚。

小的时候,课本里描述的英雄都是那些在战争中英勇杀敌的军人。想着爸爸的双胞胎兄长就是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从小当兵的爸爸一定也有些可炫耀的英雄事迹。我曾兴奋地问爸爸杀过几个敌人,当听说他做过的只是警卫员、运输兵和铁道兵,没有上过前线与敌人面对面战斗,我失望极了,也曾为他感到遗憾。可是爸爸只是平静地说:“都是革命工作,分工不同而已”。后来我去了他的部队,看到他和他的战友们在极简陋的生活条件下,用简单的工具和机械在大山谷中架起高耸入云的桥墩,凿开一个个穿山隧道,看着满载物资和乘客的火车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我才认识到他和他的战友虽然不曾上前线,也不愧是和平建设中的英雄。

铁道兵去的地方都是最穷、最偏远的。爸爸在陕西旬阳修建襄渝铁路时,我去过他们的驻地,连汽车都不通。我和妈妈从最近的车站下了火车后就只能搭乘部队运送货物的军用卡车到爸爸部队的驻地。公路是部队为了运输建设物资临时开凿出的,许多地方只够一个车通行,因为雨水冲刷而高低不平。坐在车中,我的身体经常因为颠簸被抛起来,头重重地撞到车顶。开车的叔叔路上因为胃痛,不得不休息了几次,妈妈知道后把随身带的治胃疼的药给了他。后来才知道,由于路上人烟稀少,吃饭根本没有准点,时间长了,这些跑运输的汽车兵很多都有胃病。出于好奇,趁停车休息时,我从左边驾驶的位子往外看,才发现距车身2、3尺远的下方就是万丈悬崖,下面是一条大河,奔腾汹涌的河水冲撞着岩石发出哗哗的声响。我吓得紧紧地抓住座椅,本能地尽量往右靠,再也不敢低头看了。从心里佩服这些汽车兵叔叔技术高超,在这么惊险的路上行驶那得有多大的胆量和体力呀!后来回来时从另一条路走,车沿着盘山路开了整整一天,我也吐了一天,肚里东西倒腾完后吐得都是酸水。

1976年8月,爸爸在青海天峻县修建青藏铁路时我也去过,去前还为将要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和体验“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见闻而兴奋。我和妈妈在西宁的招待所等了两天才坐上了一辆去天峻的运货车。在旷野中奔驰了一天,除了远处蓝蓝的青海湖和草原上的荒草,只在路过的小镇上见到了几个梳着很多小辫的藏民。牛群羊群的影子见都没有见到。当时是8月,去的路上我还穿着单衣,晚上才到了海拔3000多米的天峻县。第二天一早,我就不得不把带来的所有厚衣服都穿在了身上。想跑到周围看看,刚跑起来就觉得身体轻飘飘的,腿像棉花一样软,气也喘不上来了,这才知道高原缺氧是什么感觉。而那些铁道兵战士要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在隧道中工作。

围上了火炉,可是哪里有西瓜呀,蔬菜都是奢侈品。我们坐的货车就是去甘肃一带购买蔬菜的,运回来的番茄很大,但是硬硬的,没有一点红色。因为,只有没有成熟的果实类蔬菜才能经受长途的运输,绿色的叶菜在那里也是见不到的。我至今还记得一位叔叔,因为他与别的战士不同,没有把我当小孩,跟我说话的语气就像朋友,所以印象特别深。他称我“姑娘”,说是他们老家对女孩的称呼。他自我介绍说是爸爸以前的勤务员,这次是利用休息时间来看爸爸的。他跟随部队来高原做准备,是最早一批来高原的。后来是因为手指甲外翻(每个指甲的两侧向上翘起,露出下面的肉),沾水就疼,他就不能做爸爸的勤务员了。指甲外翻是在青海高原生活遇到的另一类身体反应,主要原因是因为食用新鲜蔬菜少,缺乏维生素所致。尽管知道原因后,部队给所有人员配发了复合维生素片,可是他的外翻指甲已经不可逆了。看着他翻起的指甲和缝隙中露出的肉,想到他未来生活的不便,我的心感到隐隐的痛。

P33-34

序言

我和国波同志是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时期,在朝鲜洗浦郡志愿军九大站相识相知的(九大站位于五圣山北麓,上甘岭是在五圣山的南麓),至今已经60多年了,可谓生死与共、并肩战斗一生的亲密战友。

1958年5月志愿军从朝鲜撤军回国到了甘肃酒泉,编入铁道兵第十师,参加清绿铁路支线(清水一绿园)建设。这是一条为建设国家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在戈壁滩上修建的军事专用线。随后又参加了成昆线、襄渝线、青藏线的铁路建设,一干就是26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铁道兵撤销与铁道部合并。可以说,国波同志的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和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

我认为,国波这一生,活得很灿烂。打仗搞建设,南征又北战,血汗洒红湖,足迹留河山,一心为人民,无私做贡献。他,不愧为一个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共产主义战士。

说起国波同志的做人做事,可以这么说:做人,品德高尚,与人为善,是一个公而忘私的人;做事,勤勤恳恳,扎扎实实,是一个求真务实的人。他把毛主席教导的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的品格和作风,学习了一辈子,宣传了一辈子,践行了一辈子。他是一个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的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运用毛主席教导的革命法宝,首先铸造了自己的革命人生,同时把它运用到领导部队建设和修建铁路的伟大实践中,为部队建设和祖国铁路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国波同志的回忆录《誓把彩虹铺天下》终于问世了,我们仅以此书缅怀敬爱的国波同志,愿国波同志的英灵永存。

姜世禄

2016.7.25于北京

后记

编写《誓把彩虹铺天下》这本书的初衷,是在我父亲身患重病的晚期,我想通过一件他喜欢做的事来充实他的时间,分散注意力,减轻痛苦,便想到了让他写回忆录。我对父亲说:“您是喜欢总结的,我想请您回忆一下,把您在铁道兵的生活,尤其是在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和青藏铁路建设中的亲身经历、施工经验和教训写下来。一方面这是国家的一笔宝贵财富,应该留给后人;另一方面,以书的形式,让您的铁道兵战友们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更好地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快乐人生;同时我们这些铁二代、铁三代们还可以从前辈们的宝贵经验中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养成成功的习惯,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父亲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并在最后一次住院前(2014年清明节时期)完成了初稿。没想到他这次住院就再也没有回来,完成父亲的回忆录以飨世人,就成为我责无旁贷的责任。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记忆深刻,终生难忘的几件事:

一、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如此艰辛

与我父亲一起“抗美援朝”从朝鲜回国,转战酒泉铁路支线(清水一绿园)建设的姜世禄叔叔回忆道:我们在杳无人烟的戈壁滩沙漠修铁路,遇到的困难大家都无法想象。举两个生活上的例子:

1、沙尘暴来了,大家面对面都看不见,本能地趴在地上,沙尘暴过后,马上集合队伍,分头去找被刮跑的帐篷。慢慢地大伙都摸到了规律,总能在(500米)以内找到晚上睡觉用的帐篷。

2、一盆洗脸水的“充分”利用!在戈壁滩上水是非常宝贵的,生活用水必须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拉来,我们每个连队每周只能“享用”一车水,每个班一天只能用一脸盆水。早晨大家轮流用这盆水洗脸,中午、晚上还接着用,晚上轮流洗完脚后,第二天把这盆水拌和到混凝土中才算“完成了历史使命”。

二、“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崔俊道叔叔的感悟)

国团长的水平高是很出名的,但交代给我们的一件事,当时很不理解,即支持于总工程师搞特殊化!国团长交代我们:“于工吃小灶的鸡自己买,其他的煤油、食油、佐料等都帮他去炊事班拿!”我们时常跟国团长嘟囔:“您团长都不搞特殊,为什么要支持于工搞特殊?”他总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只要于工在这里,我们的隧道就有办法打通,桥梁也有办法架起来,没有他,修铁路光靠咱们,千军万马也不顶用!”

三、“关角隧道”——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新“关角隧道”为什么历时七年才贯通?实际上隧道进入正常掘进阶段只用了8个月就贯通了。归根结底仍然是老毛病:吃亏在方案上,对水患估计不足。2014年8月初,我来到新贯通的关角隧道参观考察,再一次验证了父亲在回忆录中有关关角隧道施工的阐述是正确的:必须先把水的问题解决了,工程才得以顺利进行!(隧道里放了一炮——隧道施工爆破,每昼夜24万立方米的地下水涌人施工作业面,进口的机械设备全部瘫痪了!最后重新设计,在隧道下方先挖了一条暗河,多建了一条排水隧道)。

通过这件事,我更坚定了一定要把父亲留下的宝贵资料整理好,并尽早问世。这些年来,中铁建、中铁二十局的同志多次找过我父亲,向他请教并寻求建议、经验、珍藏的资料等,一些宝贵资料我父亲舍不得借出,这一次,我把父亲对祖国的热爱,铁道兵47团在“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和青藏铁路”建设中总结的宝贵经验全部融入书中,这些经验和资料是铁道兵战士、民兵和三线学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四、走遍“烈士陵园”

2014年8月1日人民交通出版社在北京召开了这本书的启动会,王尔康叔叔和杨国诚叔叔特意从上海赶到北京参加会议。在启动会上王尔康叔叔十分激动地对我说:“小国我对你的要求是,去看一看每一位烈士,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编到这本书里,让人们永远记住他们。”

我拿起相机,在父亲的战友和学生们的大力协助下,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成昆铁路、襄渝铁路、青藏铁路线上铁道兵47团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拜访了团部旧址和七个烈士陵园,核对了每一位烈士的名字,书中的所以烈士墓碑我都一一拍照留存,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

五、成功是一种习惯

父亲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创造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很多叔叔、阿姨对我说:“出这本书很有意义,但是太难了!”我回答说:“你们放心吧,我想做的事没有做不成的,成功是一种习惯,人的幸福是自己设计出来的!”

历时两年多的时间,《誓把彩虹铺天下》的书终于提前完成了(原计划3年),这期间得到了很多47团和铁道兵学院的叔叔、阿姨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心里的感激不尽言表,我一遍遍在心底默念他们的名字:姜世禄、喻烽星、张双明、颜炳荣、孙宝根、刘彦照、杜栓盈、赵祥根、周树华、杨国诚、王尔康、韩怀仁、萧根胜、韩耀先、柴炎、冯永胜、田谓东、姬建中、丁原臣、徐成涛、赵登善、苏作霖、万承茂、熊吉林……

感谢沈芳(“永远的铁道兵”总制片人)、王新建(CCTV-10总编辑)的大力支持!

感谢陕西“安康博物馆”施昌成馆长的大力协助!

感谢“铁道兵希望学校”丰贵宝校长和师生们的大力支持!

更要感谢人民交通出版社的张征宇主任、刘永芬编辑和各位领导们的大力支持,没有你们的辛勤付出这本书也不可能如此顺利。  仅以此书献给47团2016年北京聚会的父辈战友,献给同父亲一起战斗过的部队、学校、战友们及铁二代、铁三代们,献给《铁道兵博物馆》、《铁道兵纪念馆》、《安康博物馆》,献给“铁道兵希望学校”,献给所有关心和关爱《铁道兵》的朋友们!

国立军

2016年8月24日于北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4:31:18